融情于学 情蕴于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pe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充分利用情感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情境铺垫,蓄情夺势”“自主参与,感知体验”以及“迁移外化,融情于己”的情感教学三部曲来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研究,并以此来引领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感知领悟,丰富自己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情境铺垫,蓄情夺势
  1.设境铺垫情感基调
  一堂优秀的阅读教学课首先要从情境的铺垫着手,用一个适当的情境铺垫可以给课文设定一个情感基调,并不断引领学生走入课文情境,感悟蕴藏在文中的情感。如在《养花》一文中,可以首先通过PPT养花过程的展示,或者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参加一个小型养花的活动,让学生在一个逼真的养花情境中融入课文中所塑造的养花情境,从而感悟到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养花以及花的喜爱之情,为全文的进一步深化理解设定了一个情感基调。
  2.把握课文的情感变化
  古往今来,文人向来重视“情者文之经,辞者文之纬”,因此,如何把握好文中的情感层次的变化,并通过思绪的整理理清文章的情感发展趋势,对理解一篇文章尤为重要。如在《粜米》一文中情感的变化,首先是由满怀希望到希望的破灭,再到勃然大怒,最后发展到陷入难以自拔的痛苦之中。对这条情感线的把握,可以引导学生对旧时代颇具悲剧性的农民形象有一个更好的情感上的理解和感悟。
  3.朗读入境
  课文情感的感悟需要通过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学生首先需要通过朗读把握好作者所描绘的情境。教师则需要通过充满激情的朗读给学生做示范,激发学生去激情朗读,通过饱含感情的朗读,带领学生走入文中的情境,并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如在朗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教师引领学生语调上抑扬顿挫、情感上饱含深情,使学生通过深情的朗读步入文中之境。
  二、自主参与,感知体验
  1.想象入情
  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学生可以通过想象来体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感知课文中的描述性语言,并逐步在头脑中形成电影般的回放,如入其景其境,从而领悟作者的情感。如在《第一场雪》中的第六段,作者对雪后的美景进行了静动结合的描写,美丽动人,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作者眼中雪的大、白、美、松、厚的特点以及雪景的妖娆美丽,从而领悟到作者对雪景的喜爱之情。
  2.选好动情点,感悟情感
  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具有一定的文艺性并情感性较强,文中总有几处感人至深的情境打动读者的心,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仔细玩味文章的情感,把握好文章的动情点,逐步深化。如对《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一文动情点的把握,则可以通过选取其母亲关爱因双腿瘫痪而性格暴烈的儿子这些细节描写上,体会母亲温婉的语言、爱恋无奈的表情;母亲的一个“挡”字,则更能体现出母亲时刻细心呵护着儿子脆弱的心灵和摇摇欲坠的生命,给以儿子生活坚定的信心。
  3.引进生活,激发情感
  教师需要根据课文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缩小生活与课文之间的差距,从自身的情感经验来感受作者流露在文中的情感脉搏。如《妈妈的账单》一文讲述了小男孩彼得通过开了一份账单向妈妈索取做事的报酬的故事,而当他看到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时,他感受到了妈妈对他无私的爱。对于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个故事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谈一谈自己与母亲之间发生的事情,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三、迁移外化,融情于己
  1.迁移外化,表达情感
  所谓迁移外化,就是使学生及时地把从课文中所体验到的情感表达出来,并经过教师的引导性教育得到拓展深化。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形于色且变化多端,因此,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从课文中所领悟到的情感变化发展趋势,并随时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并能随时随情表达,并能与学生进行相互的交流。教师通过引导性的提醒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情感理解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形成自己的个体性创新思想情感。
  2.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好文中的思想情感,同时还应引领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情感体验,通过延伸拓展,升华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让学生从小在心中扎根好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如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可让学生把对詹天佑的崇敬之情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同时让学生构想自己在现实生活当中是否能够有詹天佑一般的爱国之情,并引导教育学生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小事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使其从小树立爱国的高尚情操。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情感教学中,通过“情境铺垫,蓄情夺势”“自主参与,感知体验”以及“迁移外化,融情于己”可以培养学生蓄情、酿情以及融情于己的能力,并有效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在不断的优化阅读情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
  (责编 陈剑平)
其他文献
在朗读时,伴着美妙的音乐,不仅让能朗读更加动情,而且能让学生更加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以《二泉映月》几个教学片段加以说明。  【片段一】复习引入(《二泉映月》作为背景音乐轻轻响起)  师:今天我们继续上一堂语文课,谁来用你对音乐的理解读好课题。  生1:二泉映月(深沉)  生2:二泉映月(激昂)  师:这是一首二胡曲曲名。  生3:二泉映月(柔美)  师:这也是一处美景。  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如下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总是在文字理解上兜圈子,在语言内容上费尽苦心,将语文课上成了综合课,却严重背离了语文教育的主旨和语文课程的性质。其实,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导向决不能停留在语言内容的层
潘新和先生的《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以独立章节介绍朱自清的写作教育观,其中一段文字更为朱先生之洞见:“书信的写作,在教学的假定性的情境中,更具有逼真性,更易诱使学生进入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书信当是作文练习的一个好体裁。”[1]  这里所说的“书信的写作”关涉五个词语:“教学”“情境”“假定性”“逼真性”“角色”。这五个词语所指定的观念,不仅属于书信体裁,揭示了书信体裁是作文练习的绝佳途径,而且驱散
科普小品文教什么?怎样教?先看定位,有两个任务:一是科普任务,了解科学常识,热爱科学;二是承担语文任务,通过课文学习,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科普小品文要体现科普味,更要有语文味,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乐于探究。视角不同决定课堂的不同。《石头书》一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并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把这篇科普小品文上出语文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这节课努力的方向。  目标预设
如今,走进我们的农村语文课堂,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中都是正襟危坐,脸上充满漠然的。我们农村的孩子为什么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会丧失一种自然的好奇意识,为什么会出现对生活与校园的茫然态度?我在思索,孩子那纯真的心和自然的生命状态需要我们去激活。在当前求教学质量与课程改革同步的今天,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去寻找这条路。  语文课堂应该是有趣的,因为生活的原型与语言的精妙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我们很多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学者李维鼎先生在《语文言意论》中指出:要在落实运用语言文字的活动中实施语用教学。由此可以知道,语言的学习必须基于言语活动才能得以开展。根据语用学的理念,言语教学活动要实现两步转化:言语发现和言语表现。言语发现即言语提取力、辨析力、欣赏力、想象力等,而言语表现则指以言表意,对言语材料进行运用和创生等。两者之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重点词语“献上、果实、举起、旗帜、鸽子、奏起乐曲”感受喜庆、欢乐的气氛,提升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写好生字。  教学过程:  一、感受欢庆  1.课件出示全国人民欢庆国庆的热闹场面,通过花如海,歌如潮的情境感染学生。  2.让学生说说画面,导入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欢庆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学生的作文中黯然失色。为什么学生的作文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因为他们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如何让作文教学生活化?  一、创设情境,以情动人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展现生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在教学《游子吟》时,我播放了课件《儿行千里》的FLASH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沉浸在动画所创设的情境中,
有一句俗语,叫做“良师益友”,是指师生之间的惺惺相惜。通过什么达到“惺惺相惜”呢?自然是语言,是教学中的沟通之语。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尚未成熟,课堂语言的拿捏就很考验教师的功夫。太难,则学生理解不了,太易,则学生听来无趣,达不到效果。可见,把话说到学生心坎里,是一门艺术;将知识、思想融入通俗的语言中,传递给学生,则是一种境界。  一、诙谐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诙谐,即幽默与风趣,是重要的语言风格,
新课程中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凸显在学习主体——学生的身上,以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状态、学习所得为主。在江苏省教育学会主办的“名师之路”大型教育科研活动中,南通市城中小学特级教师陈萍执教了苏教版五上《嫦娥奔月》一课,她关注学生的“学”,引领学生学得合标、扎实、有趣、得法,实现了“关注教——关注学”的美丽转身。  一、紧扣课标教出体裁特点  任何一节课的教学,都要上出年段目标和体裁特点。课标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