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bi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尽管在内涵、范围、主体等方面有区别,但二者的联系却是异常紧密。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地域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如肇庆学院砚园文化的建设与肇庆端砚文化有紧密联系。肇庆地方文化深刻影响着肇庆学院砚园文化建设,肇庆学院砚园文化建设丰富发展了肇庆地方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地域文化;关系;肇庆地方文化;肇庆学院砚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06-02
  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的发展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地域文化推动着地方高校的发展,特别是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同时,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又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地域文化的发展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为了深入阐释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今以肇庆学院校园文化(砚园文化)建设与肇庆市地方文化的关系为例来阐释。
  一、肇庆学院砚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岭南气息浓郁,乃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同时,还具有丰富多彩的端砚文化、宋文化、龙母文化、包公文化等。其中,端砚文化独具特色。唐代诗人李贺曾写下《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1]以此来赞美精湛的端砚制作技术。总体而言,端砚是集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肇庆也因此有“中国砚都”的美誉。
  正因为肇庆有名扬天下的端砚,肇庆市围绕着端砚持续开展了端砚文化建设,积极打造了砚坑、砚洲岛、砚都、端砚文化村、端砚文化节、端砚博物馆、端砚展览馆、端砚协会等。肇庆,作为中国的砚都;肇庆学院,作为肇庆的公办本科院校,有必要积极推广和发展肇庆历史文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肇庆学院在进行校园规划建设时,结合肇庆地方文化的特点,参考北京大学燕园的校园统称,将肇庆学院校园统称为砚园,以与肇庆端砚文化相契合,与肇庆是中国砚都一脉相承。
  进行砚园规划建设,打造砚园文化,是肇庆学院近几年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肇庆学院运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设计理念对砚园进行了巧妙构思。学校西北角的小山即现在西江历史文化研究院所在地作为笔的元素,被称之为“文笔峰”。研究院里存放的大毛笔则称之为“大手笔”。在西南方向,小山的前面有一个天然湖,是作为墨的元素,称之为“翰墨池”。在学校的正门附近,准备建一个广场,将其视为纸的元素,并定名为国砚广场。在国砚广场上,有国砚池,准备放一个大的端砚,并命名为“杏坛春风砚”。砚园文化的整体创意是:拿起文笔峰的大手笔,在翰墨池中蘸点墨,在杏坛春风砚上磨一磨,再在国砚广场上挥洒青春、书写人生。北大有“一塔湖图”,肇庆学院有“笔墨纸砚”。肇庆学院要打造独具中国特色、肇庆特色、肇庆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将大学校园称为砚园,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目前,肇庆学院已经完成了“文笔峰”“翰墨池”的建设,今后将陆续完成国砚广场和“杏坛春风砚”的建设。
  二、肇庆学院砚园文化与肇庆地方文化的关系
  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显然是有区别的。首先就是内涵的不同。“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独有的文化积淀等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传统性和独特性。”[2]“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亦策善能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3]其次是范围的不同。地域文化是某一地方的文化,校园文化是在某一学校内的文化。二者主体也不一样。地域文化的主体是当地民众,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在校学生。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区别,但同时它们还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肇庆地方文化和肇庆学院砚园文化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一)肇庆地方文化深刻影响着肇庆学院砚园文化建设
  1.肇庆利玛窦文化深刻影响着肇庆学院文笔峰的建设
  利玛窦,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利玛窦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曾在中国肇庆居住长达六年之久,对中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肇庆期间,利玛窦传入的现代数学、几何、世界地图、西洋乐等西方文明,使中国人的世界观从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开始认知到世界是一个圆球,更为明末走向衰落的中国数学领域找到新的活力。享誉全球的杰出华裔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说:“400多年前,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利玛窦把现代数学引进了中国,而他就是在肇庆开始传播《欧几里得几何》等现代数学著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数学起源于肇庆。”[4]
  肇庆学院在进行砚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肇庆利玛窦文化,专门请意大利的设计师设计了具有意大利风格的西江历史文化研究院大楼,并将其作为文笔峰的主体建筑。同时,在西江历史文化研究院中,建立了中西文化交流与利玛窦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明清之际的中外关系、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等,还聘请了在利玛窦研究领域成绩卓著的专家学者担任“西江学者”讲座教授,并聘为中心学术顾问。2006年、2010年、2013年,肇庆学院作为承办方之一成功举办了三届“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
  2.肇庆端砚文化深刻影响着肇庆学院翰墨池、国砚广场的建设
  端砚自唐初问世以来,就以优良的石质成为中国石砚文化的代表。经过1 300多年的发展,端砚经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和劳动人民的使用把玩,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已经形成了完整而丰富的端砚文化体系。端砚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蕴涵着敬畏自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致用利人的文化内涵[5]。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如关于端砚的开采、制作、销售;关于端砚的历史文化典故、小说、诗词、戏剧、图书、影视、音乐、舞蹈、书画、雕塑、音像制品等文学艺术作品;关于端砚的教育、宣传、信息化等。   端砚,是肇庆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端砚文化是肇庆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肇庆学院在进行砚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设计翰墨池、国砚广场时就提出要把肇庆端砚文化融合进去。翰墨池是以“紫云墨韵”为主题展开设计。其手法力求传承中国造园艺术传统中对水体应用的精髓,从端砚中抽取符号元素,结合现状地形,将各方面加以整合,推敲出“虚实相生、主次分明”的水体形态,创作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园区,以达到弘扬端砚文化的主旨。国砚广场规划重点表现中国“砚文化”主题,通过规划设计将其打造成为校园核心景区。设计力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地方文化风韵。广场区设有国砚池。“杏坛春风砚”就放在国砚池中。
  (二)肇庆学院砚园文化建设丰富发展了肇庆地方文化
  1.砚园的建设推动了中国砚都的建设
  多年来,肇庆在着力打造中国砚都形象的过程中,建设了砚村、砚坑、砚洲岛、砚都大道等。事实证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肇庆已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但肇庆作为砚都,却没有砚园。肇庆城环国家4A级风景区——星湖而建。星湖风景区内尽管绿草如茵,万木争荣,繁花似锦,但星湖并不是因端砚而出名,而是以七星岩闻名于世。因此,星湖冠以砚园并不合适。砚园当与端砚相关。
  肇庆学院校园取名为砚园,是因肇庆之端砚而得名。肇庆学院作为肇庆市的公办本科院校,地理位置绝佳,北依北岭山,南傍星湖,且拥有靓丽的校园环境,是肇庆市花园式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将肇庆学院校园统称为砚园,进一步促进了肇庆砚都的建设,丰富肇庆的端砚文化,扩大肇庆作为砚都的知名度。
  2.肇庆学院的砚文化研究推动了肇庆端砚文化的发展
  肇庆市在建设端砚文化过程中,积极开展了对端砚的研究,如成立了端砚协会;在全国各地举办了端砚展览会,如2012年8月2日始,组织端砚企业多次参加北京、上海、太原、西安、南京、济南、杭州、深圳、广州、香港等地举办的各种大型展览会,充分借助全国性展览活动宣传端砚。大力培育端砚文化人才,如通过组织名家沙龙,专题研究推广各种艺术流派,组织各家个人精品展、名砚大师与书画大师合作精品展、出版个人作品集等形式,提高名家大师的知名度;继续鼓励和支持建立一批端砚大师艺术园区和大师工作室,鼓励端砚的名家大师收徒授艺,推动端砚制作技艺等民间文化技艺的传承;组织新人的制作技能比武,奖励新人新作;鼓励和支持本地院校与端砚文化企业合作。
  肇庆学院也积极推动端砚文化研究,如在西江历史文化研究院挂牌成立了广东省砚文化研究基地。广东省砚文化研究基地是经广东省社科联于2008年3月批准成立的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机构,设立于肇庆学院,在广东省市社科联和肇庆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其研究包括:端砚历史文化、端砚产业发展、端砚工艺研究、端砚与其他名砚的比较研究等。研究基地现有专职工作人员若干名,另聘请校内外有关学者和制砚界工艺师数十人担任兼职研究人员。研究基地除了承担科研课题外,每年还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沙龙活动,开展砚文化学术研讨,起到了活跃端砚文化氛围,促进端砚文化繁荣发展的作用。迄今为止,研究基地成员已承担省级课题多项,编撰了《端砚文化研究》《端砚民俗考》《砚墨风流》《艺海端砚坊作品选粹》《张庆明端砚作品集》等著作,并发表论文和砚评上百篇。肇庆学院砚文化研究可谓大大推动了肇庆端砚文化的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9.
  [2]曹毓民.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办学起积极作用[J].光明日报,2010-12-03.
  [3]百度百科.校园文化[EB/OL].[2015-02-21].http://baike.bai
  du.com/link?url=54qrKYN89Fm4a6eXeD2PmC-iB1iLoxoxo
  yYoeccbNLEydYmt6TVVksJDm-f3NX2UEnzfd2NIDuGQq
  PyccUPR9a.
  [4]于敢勇.肇庆:中国现代数学的起源地?[N].广州日报,2005-01-19.
  [5]何向.端砚文化中的传统精神[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的梦想,但要实现这种梦想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深入的研究,主要从课堂教学模式的选取、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节奏的把握与人文精神的渗透等方面探究应用文写作课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氛围;课堂节奏;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81-02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绚丽
期刊
摘 要:“说课”是作为教师集体提升教学能力或考核教师业务素质的一种手段,具有提升教师钻研课堂教学意识、提高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学习积极性的作用。通过实例《桂林山水》说课稿的分析,进一步探讨“说课”的概念、特点、内容、操作程序、方式及实际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课;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92-02  “说
期刊
摘 要:经过实证研究与差异性比较分析发现,处于信息化浪潮时代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从过去的低层次,偏向物质利益为主,到现在向更高层次转变,着重实现自我价值与物质利益并重,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矛盾化的趋势。为当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信息化浪潮;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2
期刊
摘 要: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更好地实现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应该加强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化,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广告学专业本身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如何实现现有教育的转型,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从职业教育理念出发,进行广告学专业目标的定位思考、职业教育平台的搭建以及职业教学体系构造的设想,并对课程实践进行新形式地融入,探讨广告学专业的职业教育之路。  关键词:广告;目标定位;职业教育;实
期刊
摘 要:自20世纪末于美国问世以来,积极心理学便在诸多领域备受关注:它为心理治疗、教育教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均提供了新的研究问题的视角。积极心理学关注幸福感,重在研究人性的积极心理品质,主张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强调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致力于通过培养人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人更好地发展为健康幸福的人。教育旨在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而积极心理学又被称为“帮助人类发挥潜能和获得幸福的科学”,其
期刊
摘 要:为初步探究西部高等院校学生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行动意愿,对宝鸡文理学院600名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被调查者对气候变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在了解的基础上改善自身行为的意愿等三方面。结果显示,对气候变化情况了解很多和有一定了解的大学生分别占16%和25%。大学生对气候变化普遍担心(96%)和悲观(72%),但有99.8%的大学生愿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建议
期刊
摘 要: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民办高校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但其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有利有弊,正确认识新媒体的影响,以达到合理利用新媒体进行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良性发展的重要课题。从总结民办高校学生本身所具有的思想行为特点出发,分析了新媒体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而造成的影响作用,并简要提出了教育引导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民办高校;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6
期刊
摘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从G大学某学院近5年来的创新创业课题着手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发展现状。同时也从学生的就业以及学校等角度对于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创业改进措施进行了思考。创新创业改进措施必须是全面、科学、有效、和谐的机制。利用好这个机制,将使大学生不仅能顺利就业,而且能从求职者转变为职业的创造者,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团结的根基。当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61-02  党
期刊
摘 要:政治冷漠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尤其是在基层的农村。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已经施行了很长时间,但是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中,普遍的政治冷漠是阻碍民主选举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河南省濮阳县胡庄乡黄村2013的选举为例,剖析该村政治冷漠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政治冷漠;农村选举;选票;政治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D42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01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