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史料作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研究历史的基本的信息来源,史料的价值意义深远。在倡导历史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史料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史料的概念和分类、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作了一定的论述,希望为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能够运用好史料提供借鉴。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历史教学
引言: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教育部于 2014 年 3 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此来推动教育发展。而历史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这五个层面。统观这五个层面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都需要史料作为支撑,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史料概念和分类概述
所谓史料,就是人類在过去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留下来的,有利于我们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痕迹。即白寿彝先生所说的:“史料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1]依据史料的存在方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和文献史料;按其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二、史料运用于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史料记录着历史,承载着历史,向人们展示着历史。史料是历史学的根基,只有善于运用史料,才能构建好历史学这座大厦。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道:“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2]傅斯年在其著作中写道:“史学便是史料学”。[3] 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历史教学的历史感。
三、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倡导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史料教学,那么究竟要如何正确的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呢?
(一)选取史料
教师谨慎选择史料,在选取史料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几个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在引用史料时,首先要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择正史,在正史资料不足的情况下,选择其它的资料,教师要对选择的各种史料进行分析、比较,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如果证据不确凿的情况下,模糊比准确更好,更严谨。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曾说,“我们现在审查教材,第一是资料的审查,资料对了,就有进一步审查的基础,资料如果错了,那就一切都错了,你根据错误的史料得出的结论,必定是错误的结论。因此我说第一步要严格审查史料[4]。”
2.典型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认识到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工具,要想使学生更好的学好历史这门课程,就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史料,并且教师选取的史料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史料不在多,而在精,繁杂的史料会增加师生的负担。
3.多样性原则
历史教学中可引用的史料的类型是丰富的,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等,此外,用途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导入、论证、拓展等等。“孤证不立”,多种史料可相互印证。
(二)设置问题
核心素养所倡导的史料实证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问题设置对于学生解读史料,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历史素养很是关键。选取的问题第一要紧扣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具有启发性。改变了以前只注重灌输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解读史料
学生在史料的解读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有的学生读不懂材料,有的学生不能将材料和课本中的内容相联系,有的学生未能抓住材料的核心要点,答非所问。针对此种问题,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把重点放在材料解读的方法上,而不是单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解读史料时可以采用自主完成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带领学生分析材料,提醒学生要注意的问题,把重点放在材料解读的方法上,联系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在教师的指导,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为问题的解决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对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老师要擅长开导学生,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他们自主获得问题的答案,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史论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从材料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还需注意以下问题:引用史料要注明出处教师在选用史料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严谨,要注明史料的出处,其次要注意典型性,切勿“贪多”;审慎对待“人造史料”现象;史料教学需要加强学生参与度;开发、丰富与完善课程资源。
结语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明确史料的概念、种类,注意运用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原则及注意事项,为我们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历史素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白寿彝.史学概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4.
[2]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42.
[3] 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2.
[4] 翦伯赞.史料与史料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5.
作者简介
白维霞,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学科教学(历史),教育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历史教学
引言: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教育部于 2014 年 3 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此来推动教育发展。而历史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这五个层面。统观这五个层面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都需要史料作为支撑,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史料概念和分类概述
所谓史料,就是人類在过去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留下来的,有利于我们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痕迹。即白寿彝先生所说的:“史料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1]依据史料的存在方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和文献史料;按其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二、史料运用于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史料记录着历史,承载着历史,向人们展示着历史。史料是历史学的根基,只有善于运用史料,才能构建好历史学这座大厦。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道:“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2]傅斯年在其著作中写道:“史学便是史料学”。[3] 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历史教学的历史感。
三、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倡导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史料教学,那么究竟要如何正确的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呢?
(一)选取史料
教师谨慎选择史料,在选取史料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几个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在引用史料时,首先要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择正史,在正史资料不足的情况下,选择其它的资料,教师要对选择的各种史料进行分析、比较,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如果证据不确凿的情况下,模糊比准确更好,更严谨。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曾说,“我们现在审查教材,第一是资料的审查,资料对了,就有进一步审查的基础,资料如果错了,那就一切都错了,你根据错误的史料得出的结论,必定是错误的结论。因此我说第一步要严格审查史料[4]。”
2.典型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认识到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工具,要想使学生更好的学好历史这门课程,就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史料,并且教师选取的史料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史料不在多,而在精,繁杂的史料会增加师生的负担。
3.多样性原则
历史教学中可引用的史料的类型是丰富的,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等,此外,用途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导入、论证、拓展等等。“孤证不立”,多种史料可相互印证。
(二)设置问题
核心素养所倡导的史料实证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问题设置对于学生解读史料,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历史素养很是关键。选取的问题第一要紧扣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具有启发性。改变了以前只注重灌输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解读史料
学生在史料的解读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有的学生读不懂材料,有的学生不能将材料和课本中的内容相联系,有的学生未能抓住材料的核心要点,答非所问。针对此种问题,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把重点放在材料解读的方法上,而不是单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解读史料时可以采用自主完成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带领学生分析材料,提醒学生要注意的问题,把重点放在材料解读的方法上,联系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在教师的指导,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为问题的解决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对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老师要擅长开导学生,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他们自主获得问题的答案,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史论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从材料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还需注意以下问题:引用史料要注明出处教师在选用史料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严谨,要注明史料的出处,其次要注意典型性,切勿“贪多”;审慎对待“人造史料”现象;史料教学需要加强学生参与度;开发、丰富与完善课程资源。
结语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明确史料的概念、种类,注意运用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原则及注意事项,为我们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历史素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白寿彝.史学概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4.
[2]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42.
[3] 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2.
[4] 翦伯赞.史料与史料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5.
作者简介
白维霞,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学科教学(历史),教育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