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淡水的保护神?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上的水虽然多,但其中仅有3%是人类可以饮用的淡水;而河流、湖泊等地表淡水更是少得可怜,仅占0.4%。地球上99.6%的淡水储存在冰盖、冰川、地下和土壤之中,难以为人类所直接利用。淡水数量虽少,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资源。工业革命之后,由于人类毫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地表水体严重退化,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它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危机之一。
  淡水资源短缺分为水量与水质型短缺两类。更多的时候,水质型短缺才是罪魁祸首,它大大消减了有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水量。然而,我们的目光往往集中于治理、恢复淡水资源本身,过分强调工程化污水处理等人为处理措施,很少有人意识到,丰富的淡水生物多样性才是维持淡水功能的基本前提。淡水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类提供清洁淡水、鱼虾等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维持淡水生态系统内养分循环、实现水体自净、控制洪涝/干旱、调节小气候等生态价值。
  
  水体自净
  
  所谓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物种及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与环境间所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之多样化,以及各种生物学、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生物多样性包含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等4个层次的内容。淡水生物多样性其实已经涵盖了整个淡水生态系统。
  在自然状态下,淡水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进行着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命活动,维持着淡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各种功能的正常运作,保持自身的生态平衡。此时,如果有少量污染物排入水体,淡水生态系统完全可以将其分解和转化,使水质不会严重恶化,这就是水体的自净功能。
  其中,水体的生物自净作用非常重要。天然水体中栖息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和微生物,微生物能把人类排入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质;藻类、水草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水中二氧化碳和无机营养物,合成自身细胞组织;鱼类一方面以藻类等为食,另一方面又是人类所喜爱的水产品……除降解和转化有机物和无机物外,水生生物还能对汞、铅、铬、砷等有毒重金属盐类或其他有毒、难降解物质进行转化或富集。
  由此可见,在水体中,物种越丰富,水质净化的速度就越快,效果也越好。淡水中,即使是相同物种,其携带的基因也可能是不同的,携带一些基因的生物可能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或者对于某些特定污染物的降解更为有效。所以,水体中遗传多样性越高,也就意味着降解各种污染物的功能越全面。
  淡水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淡水资源水质、水量都具有密切关联:接纳水体水量越大,水体结构越复杂,就越有利于物理净化;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的河流、湖泊和湿地有利于容纳地表水、补充地下水,具有蓄洪、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功能。
  因此,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充分调动水体自净的积极因素,不但可以减轻人工污水处理的经济负担,还可以保证水体的正常功能。例如,美国有很多地方的生活污水只经简单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水体或土壤。他们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就是利用了天然水体/土壤的自净能力。
  
  衰退危机
  
  生物多样性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立刻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因为它预示着生物多样性锐减这种潜在危机的来临。
  据生态学者估计,目前物种灭绝速度大约是正常灭绝速度的100~1000倍,全世界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植物灭绝,每天会有一种动物灭绝。有人形象地称,现在的物种灭绝状况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与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不同的是,过去几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所致,此次物种大灭绝的罪魁祸首却是我们人类自己。
  与陆地和海洋相比,淡水生态系统范围相对狭小、不连续,具有极高的封闭性;淡水生物不易突破陆地阻隔,迁入、迁出都异常困难。这些特点使得全球淡水生物多样性异常丰富。尽管地表淡水水域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的0.8%,但其所包含的物种数却占全球所有已知物种总数的2.4%,其平均物种密度远高于陆地或海洋(淡水的相对物种丰富度为3,陆地为2.7,海洋仅为0.2)。
  另一方面,淡水生态系统的封闭性又限制了其自我调节能力,系统的生态稳定性较差,使其更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淡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速度远远大于陆地和海洋。仅从2003年到2010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淡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物种数量就已从2000上升至6000之多。更严重的是,如果目前的退化趋势得不到遏制,淡水物种的灭绝速度将成倍增长。这些例子只是最直观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其中所隐含的遗传、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无水可饮
  
  造成淡水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人为因素有很多,如水利工程、生物入侵、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和水土流失、过度捕捞以及不合理养殖、气候变化,等等。无论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何种层次多样性退化,均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淡水生态系统净化和涵养水源的功能,最终引起淡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
  有时,外来生物入侵也会对本地水体生态造成灾难性的破坏。19世纪70年代,北美小龙虾物种扩散至瑞士,其超强繁殖能力以及所携带的致病真菌导致瑞士本地小龙虾大量死亡。分解这些死去的小龙虾需要消耗很多的氧气,这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迅速下降,有些水域甚至变得混浊,并散发出恶臭。1979年,我国的滇池以及云南许多湖泊引入太湖新银鱼这一物种后,水体中生物群落结构失衡,浮游动物锐减,浮游植物激增,致使滇池及其他湖泊出现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此外,人工养殖在给人类带来大量水产的同时,也在威胁着养殖场周围的水质。
  由于过度捕捞,60年前长江中游常见的龟、鳖、蟹类和其他珍稀生物,如胭脂鱼、鳗鲡及白暨豚、江豚、中华鲟等,现已十分罕见。位于食物链顶端的水生生物量锐减导致底端浮游植物激增,打破了水生生态系统原来的平衡,使得昔日一江春水的长江险些变成今日的开放式下水道。
  目前,人类对绝大多数物种的认知程度还很低,许多物种甚至在还没有被人类发现之前就已灭绝。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系统价值和功能是无限的,远远超出了人类的经历和认知程度。从长远来看,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就在于它为人类提供了可适应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各种机会,我们需要好好保护。
  【责任编辑】赵菲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每年都有不少房屋被拆掉,建筑垃圾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建筑垃圾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维修、装修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相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具有体积大、运输难等特点。  作为各种建筑产品废料的混合物,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随意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
期刊
每当冬临大地,曾经喧闹的小河就会封冻,不少动物开始冬眠,鲜花也会枯萎,彩色的世界转眼一片沉寂。冬季没有其他季节的诱惑力大,浅薄的人觉得它冷面呆板、肃杀单调;冬季没有浮华的躁动,平庸的人悟不出它冰冷背后的深刻与激情。然而,腊梅在大雪纷飞、万簌俱寂中微笑粲然,正如陈毅在《冬夜杂咏红梅》中所描述的那样:“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青松也在北风呼啸、昏天黑地中挺拔依旧,腊梅和青松在
期刊
一位荷兰科学家在巴西境内亚马逊河东南地区的一处盆地发现了一个体型很大的西貒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巨大西貒。  西貒属于中小型偶蹄目动物,生活在美洲大陆。粗看上去,西貒的外形和习性与猪非常相似,但也有许多地方与猪不同,因此,西貒的祖先可能与猪同属一个家族,以后在长期的生物进化历史中,逐渐与猪分了家,成为偶蹄目中单独的一类。它的体型比猪略小,吻粗糙而坚韧,鬃毛通常呈褐色、灰色或黑色,后肢仅具3趾,尾巴退化
期刊
刺配是宋代的代表性刑罚,是对古代“黥”刑的延续。秦朝便有将犯人脸上刺字的黥刑,在汉文帝改革刑罚后,后世虽偶有使用黥刑,但总的来说,以笞代黥在北朝时已形成定制。隋唐两代均不再使用黥刑,因此,后晋刺配的创制,实际上是黥刑复活的标志。宋人承五代的刺配之法,但远远不止一个宋朝,实际上,自此以后直到清朝的各个朝代都无一例外地援用了刺配之刑,刺配刑罚对后世的影响极大。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有很多关于
期刊
鼓藏节是苗族众多节日中的一个,独特而又隆重。鼓藏节,又称“吃牯(鼓)藏”、“吃牯脏”、“祭鼓节”、“鼓社节”、“刺牛”等,苗语称“牯哝江略”,是以血缘宗族为单位的祭鼓活动,是苗族古老的祭祖节庆,举办时间各个地区不太统一。    鼓藏节的来历与传说    《苗族古歌》与鼓藏节苗族有语言无文字,能歌善舞,他们用歌记录本族的故事和过去,于是就有了苗族经典—《苗族古歌》。《苗族古歌》里说枫树是万物之源,在
期刊
古代对育儿的救助政策    中国古代对幼儿的救助一直都很重视,从先秦到两汉,乃至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都有一些鼓励生育和物质帮扶的政策。到了宋代,这一政策得到进一步发展。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京东提刑韩宗彦就上书朝廷,请求“凡下户有怀妊而不能自存者,愿赐之粟”。到了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朝廷正式下诏,在全国范围内救助贫民儿童的养育:“禁贫民不举子,有不能育者,(官府)给钱养
期刊
十里茶香    作为闻名四方的“茶务都会”,屯溪老街是徽州茶商的大本营。从徽州各县齐聚屯溪的109家茶号,大多开在屯溪老街上。屯溪老街是徽州“屯绿”、“黄山毛峰”、“休宁松罗”、“祁红”、“猴魁”等名茶的集中制作销售地,当年徽州茶业巨贾吴荣寿的事业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吴荣寿是歙县南乡岔口人。在清末民国年间,他来到屯溪,靠一手过硬的制茶本领和诚信灵活的经营作风,在屯溪老街和阳湖等地先后开设了“吴怡
期刊
别致的地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大道地区还是天津城南的一片坑洼塘淀。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些窝棚式的简陋民居,当时有“二十间房”、“六十间房”、“八十间房”等似是而非的地名。后来,这里被划为英租界。从1919年至1926年这7年间,英租界工部局利用疏浚海河的淤泥填垫洼地修建道路。重庆道于1922年建成,彼时命名为爱丁堡道、剑桥道。随后,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等相继
期刊
有损大脑记忆的“Google效应”    美国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Google搜索模式可能会损害人的大脑记忆力,从而再次引发人们对于搜索引擎之利弊的争论。科学家分析,当网络搜索成为“交换记忆”的一种主要形式,人脑的记忆信息方式也因之改变。熟练掌握网络搜索技术的人,渐渐习惯了凭借关键词上网搜索信息,而对于每次搜索出来的信息内容反而不再努力记忆。在这种“Google效应”里,电脑就相当于是人脑的“移动
期刊
在防川“一眼望三国”——图们江右侧属朝鲜,跨江铁路大桥为朝、俄所有;左侧远处及左下湖泊属俄罗斯;近处灰白色建筑物处于我国珲春领土南端;图们江远去尽头即日本海。    珲春,吉林省东南部的边境开放城市和近海口岸旅游城市,东与俄罗斯接壤,西与朝鲜隔图们江为邻,自称“一眼望三国”,其实这并不稀奇——世界上每个三国边界交汇点都是如此,非洲南部还有“一眼望四国”之地呢。真正让珲春在全国独具特色的,是它与日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