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中占主要比重,临床发生率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其属于一类代谢紊乱性疾病,疾病主要特征是持续、慢性高血糖[1]。当前临床中医关于糖尿病的研究较多,中医将糖尿病纳为消渴范畴,显示疾病的特点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从古至今,大量中医学家对这一疾病的因机证治提出不少理论,从《黄帝内经》一书中提出’消渴”这一名称后开始,一直到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提出辨证论治,关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积累了较多经验,直至当今,中医学关于糖尿病的论治已经较为全面。
魏勇军(1964-),男,主任中医师,河北省中医学院教授兼硕士生导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第五批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三十余载,师古不泥,继承创新,学验俱丰。魏老师在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关于糖尿病的辩证治疗积累了大量优秀经验,提出在糖尿病出现及进展的各个阶段,气虚、阴虚以及血淤都是重要致病因素,并提出益气养阴活血的治疗原则。笔者有幸拜师随诊,受益匪浅,现将临证体会介绍如下:
1.糖尿病病因病机分析
魏老师提出,糖尿病发病的致病因素中,本虚为重,特别表现为阴虚。老师认为阴虚会导致机体内生热,增加损耗机体津液,导致津、气都受损,进而引发消渴症。总结不少中医学著作中发现,消渴症的发生以肾阴肾气亏虚为本,同时因为当代人饮食多不合理,转变为虚热内消、津亏生渴。最开始消渴症实名消症,主要是由于当时医学家认为邪火内铄,真阴枯竭,善渴善饥,机体的皮肤无法得到滋养,食物进入胃部后迅速被消化,因此得名。之后有医学家提出机体上焦、中焦、下焦都受到影响,所以将消症改名为消渴症[2]。关于糖尿病病因的分析,总结以往医学著作以及学者研究结果,可分为脏腑功能受损、从脾论、从肾论,肾虚影响脾脏,脾气亏虚,会影响食物代谢,进而表现为糖尿病;脾虚产生湿、痰、瘀等,郁久化热,阴津伤,内生燥热,引发糖尿病;肾气亏虚,导致肺脾气弱,布津不足,导致阴液亏乏,则为消渴[3-4]。
魏老师认为糖尿病的三消特点具体表现为消渴、消中以及消肾,其中消渴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持续有口干表现,消中是由于多食蔷消,消肾是由于小便多。但不管是上消、中消、下消,消渴症的发病根本仍为肾中气阴亏虚。如果本身有肾中真水不足表现,又同时出现饮食不规律或不合理,没有及时接受诊断治疗,则原本存在的亏虚不足会更加严重,并最终导致糖尿病病情严重。糖尿病患病实际上是肾精受累,患者没有注重自身机体的养护,饮食不节、酗酒、情绪不稳,进而导致肾水枯竭,五脏干燥,三焦猛烈,心火燔炽,终消渴生[5]。魏老师认为,糖尿病发病中本虚为重,且联系病情进展,肾中阴虚内热上及肺,中及脾胃,下及肾脏,因此患者会有多尿、多饮、多食、消瘦表现。所以魏老师认为,对于糖尿病患者,必须足够重视本虚这一表现。针对糖尿病血瘀证的分析,老师认为糖尿病如果长期没有得到治愈,必定会因为气耗引发气虚,气虚又会引起血运行无力,表现为血淤。气虚导致血淤,血淤而耗气,使得机体缺乏足量的基础物质,进而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各项功能形成阻碍,使脏器表現出生理功能上的异常,这些异常的出现又会对气血的生成产生影响,引起气虚和血淤,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老师认为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在病程后期会出现多种并发症,气、血状态是本质原因,淤血不但是糖尿病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糖尿病的致病因素,而淤血也是糖尿病病程进展的重要参与者。
2.糖尿病治疗分析
魏老师认为,在糖尿病逐渐进展过程中,淤血因素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在整个病变期间,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持续长时间后对机体的阳产生影响,最终使得气阴均损,或者出现阴阳均虚。老师认为糖尿病在发病初期燥热盛、阴津亏,因而临床会有多食、多饮、多尿表现,患者还会变得消瘦,并常有疲乏感。病情进入中后期后,经络会受到影响。具体来说,中期的糖尿病脉络瘀阻,血中伏火,气阴两虚,患者会有气短、乏力、舌胖质暗、口干征象,表现出明显的“三多”症,一些患者还会有中风偏瘫、视物模糊、胸闷胸痛、水肿尿浊、肢体麻木、眩晕心悸等并发症状。疾病进展到后期后,阴损、气耗、阳伤,因而导致痰瘀互阻、阴阳不调,脏腑以及经络都出现较为严重的损伤,最终表现出昏迷、坏疽、胸壁、肾衰、水肿等并发症症状。
魏老师认为,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必须注重调节机体状态,具体需要从活血、养阴以及益气3个方面着手。医学著作中也有提到,消渴症应该分上、中、下论治,注重生血、降火以及养肺。老师依照自己多年临床诊疗糖尿病的相关经验,提出在针对糖尿病的整个治疗中,必须强调做好肾阴、肾气的滋养,强调综合调治。考虑到疾病以本虚为重,关键治疗点为益气养阴,自拟降糖基础方:西洋参、黄芪、当归、白术、灵芝、枸杞子、菟丝子,方中西洋参、黄芪为君药,主要是取西洋参补气养阴的特性和黄芪补气升阳的特性。另外臣药选择当归、白术、灵芝、枸杞子、菟丝子,其中当归活血生血,白术健脾调气,灵芝补气养血,枸杞子与菟丝子补肾益精;在此方基础上按照不同患者具体的病变特点,在治疗中针对各个阶段给予侧重的治疗。具体来说,早期因为阴亏热盛,主要应该注重益气养阴,选择轻举甘润的药物消除燥热,比如药物方面可选择百合、沙参、麦冬,食物方面可白萝卜、荸荠、梨子;中期因为气阴两虚并渐入络,应该注重活血通络、益气养阴,其中活血通络药物可以选择丹参、川芎、三七、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等,益气养阴的药材可以选择沙参、麦冬、五味子、石斛、玉竹、葛根、山药、天花粉;晚期由于痰瘀互阻、阴阳均损,应该注重活血养血,阴阳双补,具体药材可以选择黄精、何首乌、丹参、当归、牡丹皮、白芍、阿胶、熟地黄、生地黄、山萸肉、龙眼肉等。
3.典型病例
谢某,性别女,年龄62岁,就诊主诉口干、口渴伴疲乏无力5年,加重1月。患者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5年,一直接受西药降糖药物治疗,但效果时好时坏,因此希望配合中药治疗。就诊时仍有口干口渴症状,明显的疲乏感,且伴懒言少气、心悸气短,下肢轻微肿胀,另外脉象沉缓,舌淡暗胖大,患者表示每天饮食量偏少,但大小便没有明显异常。进行血糖水平检测显示空腹血糖水平为10.23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9.3%。医生结合脉象与检查结果分析,患者为瘀阻血络、气阴不足。西药降糖药物治疗不变情况下,予活血通络、益气养阴中药方。药物组成:黄芪24 g,西洋参18 g,灵芝 15 g,生白术 20 g,当归 12 g,菟丝子15 g,枸杞子 15 g,黄精 15 g,玉竹 15 g,三七花3 g天花粉 10 g,石斛 15 g,桃仁12克 红花12克。嘱患者加水煎服500ml,取汁早晚各服用250ml,首开7剂。7剂服用完后患者复诊,患者主诉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其他各症均明显缓解,但仍存在轻微水肿。据此,在前方的基础上增加茯苓20g,再继续服用8周。8周用药结束后患者再次复诊,主诉口干、口渴减轻,疲乏缓解,无心悸气短、水肿表现,再次进行血糖水平检测显示空腹血糖水平为7.3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6.8%,证实药方有效。
参考文献:
[1]石白,倪青.糖尿病证候研究思路与方法的现状及展望[J].环球中医药,2019,12(08):1281-1286.
[2]孙秀娟.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临床探讨[J].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6):30-31.
[3]赵云.消渴目病中医病机小议[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9,29(04):318-319.
[4]李雅慧.基于络病理论探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机[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05):408-410.
[5]王忠志.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脾虚毒郁[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09):197-198.
魏勇军(1964-),男,主任中医师,河北省中医学院教授兼硕士生导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第五批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三十余载,师古不泥,继承创新,学验俱丰。魏老师在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关于糖尿病的辩证治疗积累了大量优秀经验,提出在糖尿病出现及进展的各个阶段,气虚、阴虚以及血淤都是重要致病因素,并提出益气养阴活血的治疗原则。笔者有幸拜师随诊,受益匪浅,现将临证体会介绍如下:
1.糖尿病病因病机分析
魏老师提出,糖尿病发病的致病因素中,本虚为重,特别表现为阴虚。老师认为阴虚会导致机体内生热,增加损耗机体津液,导致津、气都受损,进而引发消渴症。总结不少中医学著作中发现,消渴症的发生以肾阴肾气亏虚为本,同时因为当代人饮食多不合理,转变为虚热内消、津亏生渴。最开始消渴症实名消症,主要是由于当时医学家认为邪火内铄,真阴枯竭,善渴善饥,机体的皮肤无法得到滋养,食物进入胃部后迅速被消化,因此得名。之后有医学家提出机体上焦、中焦、下焦都受到影响,所以将消症改名为消渴症[2]。关于糖尿病病因的分析,总结以往医学著作以及学者研究结果,可分为脏腑功能受损、从脾论、从肾论,肾虚影响脾脏,脾气亏虚,会影响食物代谢,进而表现为糖尿病;脾虚产生湿、痰、瘀等,郁久化热,阴津伤,内生燥热,引发糖尿病;肾气亏虚,导致肺脾气弱,布津不足,导致阴液亏乏,则为消渴[3-4]。
魏老师认为糖尿病的三消特点具体表现为消渴、消中以及消肾,其中消渴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持续有口干表现,消中是由于多食蔷消,消肾是由于小便多。但不管是上消、中消、下消,消渴症的发病根本仍为肾中气阴亏虚。如果本身有肾中真水不足表现,又同时出现饮食不规律或不合理,没有及时接受诊断治疗,则原本存在的亏虚不足会更加严重,并最终导致糖尿病病情严重。糖尿病患病实际上是肾精受累,患者没有注重自身机体的养护,饮食不节、酗酒、情绪不稳,进而导致肾水枯竭,五脏干燥,三焦猛烈,心火燔炽,终消渴生[5]。魏老师认为,糖尿病发病中本虚为重,且联系病情进展,肾中阴虚内热上及肺,中及脾胃,下及肾脏,因此患者会有多尿、多饮、多食、消瘦表现。所以魏老师认为,对于糖尿病患者,必须足够重视本虚这一表现。针对糖尿病血瘀证的分析,老师认为糖尿病如果长期没有得到治愈,必定会因为气耗引发气虚,气虚又会引起血运行无力,表现为血淤。气虚导致血淤,血淤而耗气,使得机体缺乏足量的基础物质,进而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各项功能形成阻碍,使脏器表現出生理功能上的异常,这些异常的出现又会对气血的生成产生影响,引起气虚和血淤,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老师认为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在病程后期会出现多种并发症,气、血状态是本质原因,淤血不但是糖尿病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糖尿病的致病因素,而淤血也是糖尿病病程进展的重要参与者。
2.糖尿病治疗分析
魏老师认为,在糖尿病逐渐进展过程中,淤血因素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在整个病变期间,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持续长时间后对机体的阳产生影响,最终使得气阴均损,或者出现阴阳均虚。老师认为糖尿病在发病初期燥热盛、阴津亏,因而临床会有多食、多饮、多尿表现,患者还会变得消瘦,并常有疲乏感。病情进入中后期后,经络会受到影响。具体来说,中期的糖尿病脉络瘀阻,血中伏火,气阴两虚,患者会有气短、乏力、舌胖质暗、口干征象,表现出明显的“三多”症,一些患者还会有中风偏瘫、视物模糊、胸闷胸痛、水肿尿浊、肢体麻木、眩晕心悸等并发症状。疾病进展到后期后,阴损、气耗、阳伤,因而导致痰瘀互阻、阴阳不调,脏腑以及经络都出现较为严重的损伤,最终表现出昏迷、坏疽、胸壁、肾衰、水肿等并发症症状。
魏老师认为,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必须注重调节机体状态,具体需要从活血、养阴以及益气3个方面着手。医学著作中也有提到,消渴症应该分上、中、下论治,注重生血、降火以及养肺。老师依照自己多年临床诊疗糖尿病的相关经验,提出在针对糖尿病的整个治疗中,必须强调做好肾阴、肾气的滋养,强调综合调治。考虑到疾病以本虚为重,关键治疗点为益气养阴,自拟降糖基础方:西洋参、黄芪、当归、白术、灵芝、枸杞子、菟丝子,方中西洋参、黄芪为君药,主要是取西洋参补气养阴的特性和黄芪补气升阳的特性。另外臣药选择当归、白术、灵芝、枸杞子、菟丝子,其中当归活血生血,白术健脾调气,灵芝补气养血,枸杞子与菟丝子补肾益精;在此方基础上按照不同患者具体的病变特点,在治疗中针对各个阶段给予侧重的治疗。具体来说,早期因为阴亏热盛,主要应该注重益气养阴,选择轻举甘润的药物消除燥热,比如药物方面可选择百合、沙参、麦冬,食物方面可白萝卜、荸荠、梨子;中期因为气阴两虚并渐入络,应该注重活血通络、益气养阴,其中活血通络药物可以选择丹参、川芎、三七、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等,益气养阴的药材可以选择沙参、麦冬、五味子、石斛、玉竹、葛根、山药、天花粉;晚期由于痰瘀互阻、阴阳均损,应该注重活血养血,阴阳双补,具体药材可以选择黄精、何首乌、丹参、当归、牡丹皮、白芍、阿胶、熟地黄、生地黄、山萸肉、龙眼肉等。
3.典型病例
谢某,性别女,年龄62岁,就诊主诉口干、口渴伴疲乏无力5年,加重1月。患者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5年,一直接受西药降糖药物治疗,但效果时好时坏,因此希望配合中药治疗。就诊时仍有口干口渴症状,明显的疲乏感,且伴懒言少气、心悸气短,下肢轻微肿胀,另外脉象沉缓,舌淡暗胖大,患者表示每天饮食量偏少,但大小便没有明显异常。进行血糖水平检测显示空腹血糖水平为10.23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9.3%。医生结合脉象与检查结果分析,患者为瘀阻血络、气阴不足。西药降糖药物治疗不变情况下,予活血通络、益气养阴中药方。药物组成:黄芪24 g,西洋参18 g,灵芝 15 g,生白术 20 g,当归 12 g,菟丝子15 g,枸杞子 15 g,黄精 15 g,玉竹 15 g,三七花3 g天花粉 10 g,石斛 15 g,桃仁12克 红花12克。嘱患者加水煎服500ml,取汁早晚各服用250ml,首开7剂。7剂服用完后患者复诊,患者主诉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其他各症均明显缓解,但仍存在轻微水肿。据此,在前方的基础上增加茯苓20g,再继续服用8周。8周用药结束后患者再次复诊,主诉口干、口渴减轻,疲乏缓解,无心悸气短、水肿表现,再次进行血糖水平检测显示空腹血糖水平为7.3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6.8%,证实药方有效。
参考文献:
[1]石白,倪青.糖尿病证候研究思路与方法的现状及展望[J].环球中医药,2019,12(08):1281-1286.
[2]孙秀娟.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临床探讨[J].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6):30-31.
[3]赵云.消渴目病中医病机小议[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9,29(04):318-319.
[4]李雅慧.基于络病理论探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机[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05):408-410.
[5]王忠志.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脾虚毒郁[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09):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