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71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纪录片作为一大具有跨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建构功能的媒体体裁,越来越多地成为不同国家在国际传播对话场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高,建设一流国际媒体,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本文选取近年来在国际社会取得积极反响的日本媒体——NHK World-Japan所制作的纪录片作为优秀国际传播范本,对其进行全面的叙事学分析,挖掘其国际传播叙事策略,以期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术”的层面的启发以及“术”之背后暗涵的理念启示。
  【关键词】纪录片;NHK World-Japan;跨文化传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对中国了解的需求加大,我国也将国际传播置于了重要地位,一系列重点媒体正为“讲好中国故事”上下求索,同时面临跨越文化障碍、追求本土化效果的等一系列挑战。本文选取同属东亚文化圈、有着相似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的日本国际传播媒体作为借鉴范本,对NHK World-Japan的纪录片进行跨文化传播策略的探讨,以期为我国的国际传播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2018年4月,日本广播协会NHK将其国际广播电视服务更名为NHK World-Japan。目的在于“建立国际社会对日本的一个更广泛的认知”截至2020年1月,订阅该电视频道的海外家庭户数一跃增长至3.86亿,相比往年有着明显的增长幅度,可以看出,NHK的国际传播战略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有鉴于此,本文以符号学、跨文化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框架作为依托,选择NHK World-Japan近一年来效果卓著的纪录片展开分析,对其题材、内容及其背后所暗涵的跨文化理念等方面进行阐释。
  1. 选题策略
  NHK World-Japan纪录片在选题设计上往往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国际化背景和普世化需求。或通过选取根植于生活的普通而细微的平凡故事,使观众产生共情;或通过对日本别具风情的文化习俗等的展示,充分满足他者对“异域”的窥探欲和好奇心。其在选题上的策略大抵分为以下四点:
  1.1 选题视角微观化
  NHK World-Japan纪录片将选题聚焦于独特而细微的视角,且“小”选题的背后往往牵连着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一些如“我开动了”饭前用语、日本小学生普遍使用的书包、日本御节饭这类平常又有日本特色的小元素都被纳入视野中,单独成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另一方面,各类食物及各类文化特色等细碎而精致的选题会产生巨大的长尾效应。例如,其美食节目以每种具体的食物为主题,从原料获取到制作方法,再到不同地区的不同风格全部收罗,几乎可以视为一个资讯整合的小型资料库。在这种情况下,他者受众不需要很高超的搜索技能和知识背景铺垫就可以直观而方便地了解。
  1.2 文化层次的偏移与侧重
  通过整理观察得出,文化这一无国界的话题占据了节目的最高的比例。此外,节目还致力于寻找旅行、美食、器物这些普世化的兴趣点。
  而这些选题在文化层次上是有所倾向的。我们采用学者弗莱的文化结构三层次论加以分析——在人类文化的三个层次中,表层文化指衣食住行等直观文化形式;中层文化指政治、经济、社会规范等上层建筑方面的文化;而高层文化则指价值观念、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其中,表层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最为强劲,文化层次越高,他者对其的接受力、理解力和受影响力也随之加大。为了能使他者族群更容易接纳另外的文化,国际传播实践就需要有策略性地调整各个文化层次的比例,谨慎进行渗透。这一点在NHK World-Japan纪录片的选题设置上便有所体现。
  我们发现,NHK World-Japan的选题涉及了大量容易理解且渗透性高的低层次文化内容,这是不难预计的。此外,还触及了部分高层次文化的选题,如能句、俳句、文乐等日本独有的艺术形式。在这些难以理解的文化层次的处理上,NHK多将其方向框定在普世的文化遗产,以及与世界相关联的人物和事件中,试图从中传递出人类所共享的情怀和价值观,而没有涉及太多价值判断的话题,可以说是一种相对弱化的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中间层次文化的选题几乎被回避——其纪录片里难以看到对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的讨论,而领导人、政治家等人物的面孔出现几率几乎为零。分析其原因,中间文化层次的内容很难在他者的解码过程中产生共鸣,继而产生的向往与好感更是无从谈之,因此,在用于国际传播的媒介文本中,对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内容的探讨其实是不那么必要的。
  这样一种有针对性的侧重态度,对在意识形态领域常与西方发生冲突的中国尤其有借鉴作用——着力于普世都容易理解的低层次文化的选题,而以适当高文化层次选题上进行立意上的拔高,尽力回避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等沉重而富有争议性的话题,有利于为他者观众营造一种软性的、沉浸式的文化盛宴。
  1.3 注重公民外交的个体行为
  与众多题材内容当中,各类公民外交行为受到了格外的青睐。例如,在《和服革命》中,节目并非老生常谈地从历史遗产角度展示传统服饰文化,而是展现了和服在新的时代的新变化——在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举办之际,一家和服店老板自主设计并制作了206件独特的和服,每一件都印绣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元素,这是一种公民外交行為,其背后都并非有政府利益驱动。此外,在历史、艺术相关的纪录片中,如日本战争中的美国新娘、被国外家庭收养的广岛孤儿等大历史中的小人物选题,也都是典型的公民外交,虽然在题材上有着日本与国际的关联,却是远离政治意义上的政府间外交的,它更着力于国际交往中人与人的互动,体现公民外交的精神。
  其实,NHK World-Japan作为日本政府对海外民众所开展的大众媒体,本身也是日本政府公共外交战略的一部分。国际传播媒体着重描画公民外交个体故事,为海外受众构建“日本同世界国际友好,公民外交行为繁荣”的信息图景,而公民外交故事又为公共外交媒体提供选题并吸引更大范围的国际受众,由此形成公共外交与公民外交的良性互动。   2. 内容安排策略
  2.1 翻译——在“归化”与“异化”间平衡
  NHK World-Japan纪录片中的所有的语言符号都以英文形式出现,其中出现的大量日语讲述者都有为其量身裁定的英语配音。
  在跨文化文本的编码过程中,翻译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毋庸置疑,它涉及到传者与受者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符号互动。美国翻译学家劳伦斯·韦努蒂曾提出翻译的两大策略——“归化”和“异化”。归化要求翻译必须用受者的语言体系和表达策略说话、尽可能向受者一方靠拢;而异化要求翻译尽原汁原味地传达传者的意思,可以在考虑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适当保留一些具有异域风情和特色的表达,为跨文化文本保留一定的异域特色。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对于国际传播纪录片而言,更要在用语实践灵活裁量。
  从归化角度看,NHK World-Japan的翻译用词都地道而通俗。在语气、心理、表达特色等方面,都以英语使用者的表达习惯叙述;考虑到受众的多元文化背景,也少有俚语或地方特色表达,以保证不同语言背景的观众都能容易理解。从异化的角度来看,纪录片中许多重复出现的文本都以日语罗马音表示,且往往是日本有代表性的日常用语。如一档栏目《Trails to oishii tokyo》(东京吃货之旅)中的“oishii(美味しい)”便是日语“好吃”的意思,该档节目反复使用“oishii”以表达美味。多处纵横交错的互文文本使观众深化了对这一惯用日语的记忆,强化了对日本人吃到食物后都会说一声“oishii”的印象,进而还牵引出了整个民族敬畏食物的美食文化类似词汇还有“kawaii”(可爱)、“arigatou”(谢谢)等。这些日常用语并未被直译成英语,而是以日语向英语的“反向外来语”形式出现在了国际受众的面前。
  2.2 他者叙事——身体在场的解释与对话
  在NHK World-Japan的文化/民俗/旅行类纪录片中,充斥着大量外国出镜主持人的采用,以多元文化表征系统进行叙事。
  不同语言背景的人拥有不同的表征系统,因此,他者看待我者,与我者看待自我时的自我叙述是完全不同的,例如,他者看待日本总是会从本国社会文化语境出发,关照日本与本国的异同之处以做横向比较;而当日本作为我者自我叙述时,则很难不落于狭隘的历史与当下的纵向叙事中,且其中包含过多的正面叙事很难为他者观众所信服。因此,在国际传播纪录片中展现他者的关照能够有力回避因自说自话而陷入孤立。
  NHK World-Japan纪录片所采用的“他者在本国”式的“他者讲述我者故事”形式,又是一种身体在场式的叙述。“身体在场意味着能够对其他的在场身体发生作用,并能够对其他在场的身体刺激做出应对,甚至能控制、操纵其他的在场身体”。这些出镜主持人通过旅行、探索等方式深入日本,在场讲述,这使外国观众看待日本特别的文化时不再将其视为一种陌生的奇观,而是有同质文化成员参与的生活场景。这种讲述强调观众的互动体验,为观众创造想要参与的冲动,增添了感染力。
  在NHK World-Japan纪录片中,不同文化背景和职业的他者所拥有的共同点是都拥有多年的在日居住经验,他们普遍可以讲流利日语,也对日本文化有着一定的前提了解,这又是一种超越了单纯“他者视角”与“我者视角”的“第三者立场”。再加上与文化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具有多重对话特征的结构链条,跨文化传播间主体间性得以凸显。
  2.3 平凡化的叙事落脚
  NHK纪录片的在内容上普遍落脚于现实而平凡的生活,少有“赞美伟大”、“歌颂不凡”等拔高与强推性话语。将所有想要传达的主题都落于一个个具体的、普通的人物与故事当中,再引出对国民性的探讨。例如,在讲述日本古典的庭院文化的节目同时也展现了这一文化的平民化之处——将镜头对准日本百姓在自家阳台中的庭院改造,它们并不根植于传统庭院艺术所应配备的花园楼阁,却在个人的创造中别有一番情趣。在此过程中,日本人的国民精神也得以凸显。这种平凡化、接地气的落脚风格可谓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软性渗透,使观众容易在设身处地中产生共鸣。
  对于众多传统的文化形式,日本并非奉行“原教旨主义”,将其束之高阁于“阳春白雪”的境地。日本对于传统文化的“振兴”策略并非强行推进,而是将其进行符合时代特点的改造与加工,从而使传统而古老的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3. 跨文化策略
  3.1 扩充信息增量——从“高语境”向“低语境”
  面对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困境,爱德华·霍尔提出了“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概念。在高语境文化中,其社会成员之间往往共享相似的传统、习俗、及历史记忆,因此众多的文化信息都包含在了当下的文化语境当中,社会成员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得将这些信息内化于自我的意识中。而在“低语境文化”的社会中,社会成员彼此缺乏广泛而共同文化背景,因此在他们建立共识之前,无需借助“前提式”社会文化语境,而是通过更加清晰直接的语言符号来增加相互的理解。霍尔认为,日本、中国等东方的“同质社会”多属于高语境传播社会,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异质社会”多属于低语境传播社会。
  显然,东西方社会相互认识和交流是存在巨大落差的,而致力于兩种语境社会的打通和融会成为了制作国际传播纪录片的首要任务。学者谢天振将东西方的相互认识归纳为一种“语言差”,指东方人在学习、掌握英语等现代西方语言并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方面,比操英、法、德等西方现代语言的各西方国家的人民学习东方语言、掌握东方文化要来得容易。
  由于西方国家等低语境社会中的符号清晰直白,因此,从理解的层面而言,它对来自高、低语境文化背景的人们同样适用。日本作为社会语境高度暧昧、文化高度黏着的国家,在制作国际传播纪录片便格外注意到了扩充信息增量、避免自说自话的问题。其解说词的大量运用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有些时刻存在的解说或许在日本本土观众看来十分冗余,却是基于国际传播效果的充分考量。   3.2 曲折贴合——熨平文化价值维度冲突
  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所提出的文化维度模型,是国际公认的理解文化差异的标准。其四个维度分别是:权利距离(指在一个国家或组织中,成员对权利分配的不平等的期待和接纳程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指个人角色和集体角色的取舍选择);男性气质/女性气质(指性别差异下社会的不同特点);不确定性规避(指某种文化中的成员在面对不确定的或未知的情况时感到威胁和焦虑的程度)。
  在霍氏的研究中,日本在各维度上都处于其中的一个极端。即等级社会、集体主义、男性气质、重视秩序和规则。面对价值维度上的差异与冲突,NHK World-Japan既不挑战受众的文化背景、冒犯不同的价值观,同时也不在文化维度上进行退让和讨好。
  例如,在近年来“diversity(多样化)”、“minority(少数族群)”等议题在西方社会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的背景下,日本作為一个民族分布同质和单一、文化里并无对个人主义、人人平等的提倡和向往的非移民国家,也开始强化对这类思潮的关注。NHK World-Japan不仅有单独制作的节目对这类话题进行特定的探讨,还在众多纪录片文本中有意增加异族裔面孔的出现频率,此外,残疾人主持人及残疾人被采访者也时有出现。这充分体现着日本社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人道主义关怀。
  在面对不同文化维度上的差异时,NHK World-Japan的叙事并非简单粗暴地直接转换文化维度的方向,规避日本社会相对较极端的文化行为,而是在大方承认这种文化差异的同时,掺入另外一端的文化叙事,将各端文化同时展示并在叙述中博弈,呈现日本社会的多元化思潮。
  例如,NHK World-Japan为努力打破日本男权社会的刻板印象,强调关注性别平等议题。其特别开设专讲女性故事的栏目“她故事”“女性视野”,摄制了一系列以日本现代女性为主人公的纪录片。但在内容上,这些击落并不刻意回避整个社会性别地位的现状,而是以鲜明个体的塑造传达与整体社会环境不同的理念,而这会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社会正在蓬勃改变的希望。例如,一个美国留学归来的臀部塑形女教练在采访中自述,她正是在美国时被自由个性的女性触动,意识到日本的女性也要大胆追求美丽与自由,因此才回到日本开了一家专注于女性美丽臀部塑形的健身机构,希望能将这类勇敢追求美丽、认可自身价值的女性意识也传递给日本女性。而纪录片的空镜头还铺陈了大量街头上的“kawaii(可爱)”风格女性,意图与主人公的个性风格形成对比,纪录片只呈现出这种差异,而是非喜恶则由观众自己解读,可谓是一种不卑不亢、曲折贴合的态度。
  参考文献:
  [1]Frye N. Levels of Cultural Identity [C],in The Eternal Act of Creation,Ed by R. Denham. Bloomington,IN,U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3.
  [2]潘荣成.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文化层次性的研究[J].理论月刊,2018(05):167-173.
  [3] Venuti 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赵建国.身体在场与不在场的传播意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08):58-62.
  [3]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77页.
  [6]谢天振.中国文化走出去:理论与实践[C].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2013:313-32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媒体融合实践、理论的发展历史开始,试图构建较为宏观的研究背景。主体部分以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孕育下的移动新闻客户端——“无线石家庄”的传播内容、生产方式、传播形式等方面为例,以新闻学、传播学、管理学、迷因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撑,重点论述在融媒体环境下,脱胎于广电媒体这一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如何凸显新闻产品的“短、频、快”的优势,以此来适应传播环境和吸引用户。  【关键词】融媒体;移动新闻客户端;
期刊
科学传播视域下短视频科普的内容生产与传播  策略——以“回形针PaperClip”抖音号为例  江西师范大学:周雨薇 程前  【摘要】近期,抖音APP上的“回形针PaperClip”系列科普短视频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本文旨在从科学传播视域出发,探析以“回形针PaperClip”系列短视频为例的科普类短视频在科学传播框架中的经验与策略。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回形针PaperClip”抖音号为
期刊
【摘要】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上行节目进行远距离传输,因此地球站对节目安全播出也有着很高的等级要求。在卫星地球站监控系统运行过程中,除了需要对机房设备进行监控之外,工作人员还应该对信号发射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只有保证两者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人员才能精准进行工作目标的控制,推进广播电视监控系统效果的提升。为此,本文将站在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系统角度上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监控系统的发
期刊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台应用了网络技术来传播与处理信息,这就在绝大程度上增强了广播电视台栏目的创作效果与品质,让广播电视栏目可以更加拥有新颖性,越加契合群众审美的需要,伴随着新媒体社会的来临与媒介融合速率的提升,广播电视栏目的编辑工作也获得了十分耀眼的成绩,但是也有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关注且及时完成处理与优化。笔者将结合多年的经验,就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业务创新与发展进行分
期刊
【摘要】在网络时代的变革和媒体融合背景之下,我国的传媒业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进一步融合发展,媒体发展向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转变,因此,社会化媒体在传媒生态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并在品牌与商业营销中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社会化媒体独有的营销模式,本文将以当下具有突出代表性的《青春有你2》分析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的社会化媒体传播策略。  【关键词】网络综艺;社会化媒体;《青春有你》;
期刊
【摘要】物哀是日本传统美学的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日本人民的精神价值导向渗透在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对日本本土文化影响深远。本文试图通过叙事风格、人物构建与意象设置三个方面对日本电影进行深层次解读,探究物哀精神在日本电影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其对中国影视剧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物哀;日本传统美学;电影  1. 物哀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从地域的角度出发:日本是一个处于环太平洋
期刊
【摘要】张艺谋是第五代导演中最突出的一位,其早期的电影注重历史性和地域性,并将其付诸到女性角色的塑造上。以女性形象作为叙事视角来反应中国社会现实,讲述中国故事。本文试图以叙事视点出发分析其电影创作中的叙事结构。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女性视角;女性身體  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五代导演的影响意识极为突出,在对历史文化的展现中,善于运用丰富灵活的视听手段,如声画组合、色彩、影调来制造极具风格画的画面影
期刊
【摘要】电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符号文本,在文化传播中,伴随文本一方面参与着电影意义的传达,另一方面,也是电影文本与文化的解码之钥。因此,伴随文本为解读文本意义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  【关键词】符号学;伴随文本;电影  目前,学界对电影的研究多集中于电影审美的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揭示其审美特点与叙事结构。本文以伴随文本理论为框架,以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为例,探讨电影文本表意过程中,伴随文本对其意义
期刊
【摘要】从2018年开始,县级融媒体成为媒体融合的新方向,受到了国家的密切关注,去年年底总体布局基本成型。本文重点以邳州“银杏融媒体中心”为个案,探究我国县级融媒体建设发展情况。研究者以“持续性创新”理论为研究路径,从媒体融合的探索缘起、新闻生产的创新实践及行动策略等动态过程,来分析媒体融合发展在县级媒体层面存在的问题,试图通过以邳州“银杏融媒”为切口,找寻使县级融媒体良性发展的持续性创新实践对策
期刊
【摘要】近年来,翻拍电影在华语院线已呈崭露头角之势,不仅有翻拍日韩经典影片《老手》、《嫌疑犯X的献身》,也有欧美热门电影《十二怒汉》、《完美陌生人》。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翻拍片似乎已成为了许多导演的“新宠”。然而翻拍看似容易,但能在上映后同时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影片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如何通过优质IP冲破固有思维做好本土化表达是最大难点。而在2019年年末于国内上映的《误杀》可谓是一部改编较为成功的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