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lfxzq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现在,不少初中生反映,数学抽象难学,虽然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上花了很多功夫,但收效不大,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学好数学呢?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笔者认为,有效学好数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事物中有关数量和形的关系的反映,数学概念的掌握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步。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比如函数概念,不应只关注对其表达式、定义域和值域的讨论,而应选取具体实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数学概念的学习,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认真观察,强化感知
  感知是掌握概念的第一步,人都有先入为主的经验,因而,第一次对概念的感知含糊不得,否则不仅不可能正确掌握概念,而且还会给将来纠正错误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学习概念时,要认真听取老师对概念的描述和例题的讲解,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感官去强化感知,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2.认真分析概念,揭示其本质
  学习概念时,往往出现两种倾向,一是不顾概念的成因而孤立地记住定义;二是在丰富的感性材料面前陷入困境,抓不住主旨。前者是死记硬背,后者是缺乏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的识记最好是意义识记,切忌机械识记。例如,根式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都要以“算术根”这个最基本的概念为出发点,如果不弄清楚算术根的定义“一个正数的正的方根”中的“正的方根”这一关键词,那么对根式的理解就会出现问题和错误。
  3.注重概念间的联系
  学习数学概念,不仅要理解概念的本质,而且还要弄清楚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例如,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四个概念,如果不弄清楚“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两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这些相互联系的特征,那就会弄成“一锅粥”。
  二、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数学学习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丈量土地、开挖沟渠、建筑高楼等。
  三、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要学好数学,只满足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注意数学方法的学习、归纳和总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只有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数学能力。
  1.掌握解题的通用方法
  目前,有很多中学生沉迷于“题海战术”,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但“题海战术”绝非是“熟能生巧”的必由之路。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因而,要提高基本技能,就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掌握运用数学的基本解题方法。如常用的配方法、代入法、判定式法、数形结合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解析法等,在解题中要细心领会,灵活运用,并及时总结归纳,从而提高解题技巧。
  2.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
  中学数学基本思想有转化、比较、分类、归纳等。要想在数学解题中灵活运用数学的基本方法,还必须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例如,求方程组x+2y=4、x--y=1的解,可以利用坐标法清楚地看出它的解。这就运用了转化思想,即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一个代数问题的解题过程转化为几何知识。这是直观与抽象、感知与思维的有机结合,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问题。
  四、开发利用数学课程资源
  数学学习还要充分开发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少年宫、博物馆等。在数学学习中,还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如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文遗产)来创设情境,利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例如可以展现细胞分裂的过程(1个分裂成2个,再逐步分裂成4,8,16,…),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的概念;可以让学生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研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环保问题等等。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标的改革,教师应当先改变教学观念,以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师生。改变教师的古板的教学模式,以新的理念,结合实际,创建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一、改变教师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应通过自学和求学等多种途径提高专业知识。如果一个老师谦逊、博学且又善于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大大地激发出来,就愿意学习,与教师的互动频
期刊
摘 要:本篇论文是通过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概述,对高中音乐课存在的问题做一详细的阐述,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有效方法。对高中音乐欣赏课如何做到多样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反面做了细致的研究和阐述,对高中音乐欣赏课多样性教学提出更多有效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高中 音乐欣赏课 多样性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先进音乐教学法开始运用,尤其是强调教法学法的多样性,开拓了我们的思路。
期刊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要把这四个“第一”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真正地去思考、去表达、去体验、去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促进全体学生更快、更好地全
期刊
摘 要: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健全学生的心智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教育改革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本文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指出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诸多不足方面,并给予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 研究性学习 学生主体  在新课改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历史教育本质的回归。通过加强研究
期刊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改变,逐渐由传统的重“教”变为重“学”,这里的重“学”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组织学
期刊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一改被动、单一、封闭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真正让学生的个性、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呢?笔者认为,把活动教学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转变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一、让学生在游戏、表演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田忌赛马》,让学生弄明白田忌第二次赛马转败为胜的依据是学习该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我在学生熟读了课文的基础上,
期刊
摘 要: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实施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艺术教育手段之一。在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指导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冲击,也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面临改革,教师首当其冲,小学美术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程精神,更新美术教育观念,深化美术教育内涵;在教师素质的培养、教师角色的转换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模式 改革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实施了多年,而我则在教学一线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几年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收获颇多,也颇有感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语文新课程改革,我们都力求找寻新的教学模式;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
期刊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但如今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导致一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却不能流利通达地朗读它,从而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么为什么要重视朗读呢?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中国的教育普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对人的“潜能”的挖掘,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束缚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教学活动实践中进行创意意识培养势在必行。  一、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