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东康一中课时教案桃花源记陶渊明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ad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朗诵并理解诗歌的内涵2.赏析品味文中的经典诗句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全诗 体会诗只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二、认字识词:
  缤纷 豁然 俨然 阡陌 垂髫 邑人 惋 骥 遂 津
  三、古今异义词
  鲜美 仿佛 交通 才 寻 绝境
  四、课文赏析
  1、偶遇桃花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巧设悬念,埋下伏笔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3、桃花源之景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初见桃林,别有洞天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眼前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樹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5、为什么“不足为外人道也。”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请描述一下桃花源的景致。
  桃花源的秘密是什么?
  为什么“不足为外人道也。”
  6、为什么找不到桃花源了?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么?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作者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五、拓展学习
  阅读《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做对比: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你还知道哪些表现乌托邦世界的文学作品?
  学习了本诗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其他文献
摘 要:班级由几十名个性差异的学生组成,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有助于教育者为学生创造团结互助的集体环境的同时又能满足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基于平行教育影响下的班集体建设,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乐观的“享受”教育,形成良好班风,学风。  关键词: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集体教育;班级管理  一、缘起—打造优秀班集体的意义  优秀的班集体,塑造出优秀的班级文化,一个优秀的班级文化,酿造出优秀的人。在台湾作家张晓
期刊
摘 要:作为我国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当前人才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班主任在中职德育工作当中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扩招的实施,生源质量不断降低,增加了德育工作开展的难度。本次研究中将主要分析当前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当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困境;对策  一、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现状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试题为载体,阐述如何在试题应用四条件分析法解题。四条件分析法的掌握与应用既能将题化难为易,也能更好地把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  关键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四条件分析法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作为高中生物的核心概念之一,二者综合性的考查上,学生举步维艰。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处境,得心应手的对相关试题作答呢?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四条件分析法的介绍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案导学的高效课堂模式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文章提出导学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的展开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希望对导学案未来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学案导学  过去英语教学方式一般都是照本宣科,老师根据教材编写教学计划,为了更好使学生学习到教材知识,老师的教学安排大多数都比较紧
期刊
摘 要:新時代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革新,信息化的普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传统工作模式被新兴技术所替代,飞速发展的当下,引入技术,发展技术,让信息革命惠及人们是当下的重点。那么在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行政管理新模式应该如何进行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并浅谈深究。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新模式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状况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  20世纪末,随着高职教育规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关于高中的古诗词的教学,先简述了目前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目前古诗词的教学仍然是传统的,并没有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对语文诗词的学习缺乏兴趣,无法理解它们多表达的含义,这就会让教学变得困难。因此教师应该去改变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情景教学,引用别的诗词,多元化的表达,让学生充分理解每首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同时教师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找寻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诗词学习的热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接轨,同时,人们也更加重视了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特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亦是如此。因此,教师应以现实背景作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和认知,找到生活和学科知识的连接点,以此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还能使学生对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兴趣;探究思维;应用能力  高中生物知识大多数来自生
期刊
摘 要:化学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重视科学技术与能力的培养。然而当前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却不容乐观,正在制约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本文以新课改和当前农村实验教学的情况为基础,认为要提高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就要求教师在思想理念、实验技能、教学实验方式、多媒体教学等方面有所改变和突破,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后;化学教学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学生思维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本文对当前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维发展的训练途径,以期培养学生逻辑性、深刻性、創新性等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思维发展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对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
期刊
摘 要:现如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也正在实现教学观念、内容和体系等不同方面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择和运用的基本手段与策略,直接影响教学的最终质量和效果,因此应成为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改革创新的重点与关键。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从提炼教材问题、创设讨论情境和结合设备教学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新课改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