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从前在某电影杂志上看过一个调查,让读者评选他们认为最云山雾罩、晦涩难懂的影片。编辑本以为会看到《潜行者》、《第七封印》或者《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之类的牛X作品。哪知道投票出来的名单,竟然是一张斯坦利.库布里克电影全集。
老库这个“奖”得的有点冤枉。他是一位混迹于市井街头的殿堂级大师,能够把自己的作品雕刻在纪念碑上,也不忘了讲个荤段子博围观者一笑,换几个赏钱。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讲,伯格曼、费里尼之流的片子可能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但是《闪灵》、《发条橙》、《大开眼戒》等等,因为其色情加暴力的内容,和好莱坞的广告宣传攻势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且碟片入手的难度也要小得多。
归根到底,库布里克的“难懂”,恰恰是因为他的好懂。那些节奏冗长、没头没尾、语言和行动都莫名其妙的艺术电影或者实验电影,观众兴许看个10-20分钟就会哈欠连天地关掉电视机,以后甚至再也记不起这个闷片的名字。
而库布里克电影的观赏性显然要强得多。每部影片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容易理解的,并且是富有情节性和刺激性的。但是这个老坏蛋,往往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留一手。让观众在“可以理解”与“不可理解”之间更加迷惑,勾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妄图从影片中寻找蛛丝马迹,推理出藏在背后的真相。但哪里知道面对的其实是一道无解的谜题,所以在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还是摸不到头脑,精疲力竭却欲罢不能,于是仰天长叹,“太TMD难懂了!”
无论小说或者电影,一览无余宛如冠希哥硬盘里面的照片,只能在一阵骚动之后被扔进垃圾堆;包裹得严严实实好似阿拉伯征婚网站,又容易被人当成不好笑的冷笑话;而在凹凸有致的曲线上,保留一些晦暗不清的角落让观众发挥想象力,更能被长久地记在心间。这也正是库布里克影片为人津津乐道的原因所在。
二
1968年对于全世界来讲都是黑暗的一年:美军在北越的“春季攻势”中遭到沉重打击,约翰逊总统宣布将撤出越南,并放弃连任竞选;布拉格之春,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五月风暴”,全国性罢工罢课;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刘少奇冤案……也是在这一年,库布里克发表了关于人类命运的预言——《2001漫游太空》。
这部影片是库布里克和英国科幻作家克拉克共同构思的。电影和同名小说均于1968年出版,所以《2001漫游太空》也算得上是一部改编作品,同时他也被公认为库布里克最晦涩难懂的作品。
我们当然可以对片中种种莫名其妙的影像给出自己的解释和推测,但是最近看了一篇关于克拉克小说版的介绍,的确给人如释重负的感觉。
我始终相信,优秀的电影应该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存在。即使他改编自小说、纪实文学、新闻报道,抑或根据编导个人的生活经历拍摄而成,但是当这部影片在大荧幕或者小荧幕上放映时,就应该和他的源头毫无关系了。一名观众,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不了解关于影片相关背景,甚至不知道导演、编剧是何许人也,只要他拥有足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审美水平——当然还需要一点对影片所传达文化的认同,就能够看懂这部电影,并且获得美的享受和感动。
不过离开原著与否的《2001漫游太空》几乎是两部电影。没有克拉克作参考的《2001漫游太空》是一个来自上帝的启示,高山仰止让人无法呼吸。当小说和电影结合起来,《2001漫游太空》就变得和蔼得多,也阳光得多。可以说这部电影分成可以解释的和不可解释的两个部分。关于可以解释的部分,有很多值得去说,也足以证明老库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真正拍出了一部伟大的电影。而单纯通过影片无法理解的部分,也能参考小说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三
除去开场5分钟的黑屏不谈。影片第一部分的标题是“the dawn of man”,几乎每个镜头都像生物学教科书一样严谨清晰:400万年前的地球,人类的祖先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中,还没有完全学会直立行走,体格和智力严重不发达,浑身上下浓密的毛发与猴子无异。在旷野中觅食杂草,无力抵抗食肉猛兽的袭击,蜷曲在山岩下熬过漫长的黑夜。
即使人类处在这样一个极度恶劣、低级的境况中,部落之间仍然为了水源争斗不休(族群?社团?帮派?也不知道该叫什么)。可见斗争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但这个时代的斗争方式也是原始野蛮的,仅仅是相互吼叫、跳跃来吓唬对方。
人类祖先与身边的食草动物几乎没什么区别,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使用双手觅食。但正是这一点注定了这个物种无限光明的未来。
某个清晨,神秘的黑色石板突然矗立在一伙猿人的洞口(我称它们为“黑石部落”),惊得众猿上蹿下跳、狂叫不止。关于黑石到底是何方神圣,观众一直有种种猜测,这也是《2001》的首要谜题。根据小说的内容,黑石属于某种高度进化的生命形态。他们已经将自己的心智从身体中抽离出来,变成了一种无形的能量体,并且不断吸收宇宙间的能量,从而达到了永生,所以不妨称其为“永生者”(其实他们信春哥了……)。
永生者可以迅速到达宇宙间的任何地方,不受距离的限制。他们在宇宙间四处流浪,不断做着生命与文明的实验,而黑石就是他们用来实现目标的一种工具。一天永生者打酱油路过地球,发现地球上的这群猿人虽然鸿蒙未开,但根骨精奇,乃可塑之才,便启发其心智,让他们从此踏上了文明的进程。
库布里克完全可以通过一个小场景介绍一下相关背景(比如一场发生在永生者A和永生者B之间的对话),但他老人家非常豪爽地剪刀一挥,把黑石变成了一桩千古悬案。
单纯从影片来看,黑石更像一个预言,而非具有实际作用的帮助:随着猿人不断运用双手,他们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活,大脑也越来越发达。终于有一天,一个猿人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终于能吃饱了%>_<%)蹲在一头死去动物的骸骨旁,抓起粗大坚韧的胫骨敲打地面上散落的碎骨。当他发现手中的东西带给自己的力量时,惊喜不亚于武林高手领悟到了上乘武功。而他手中的这根骨头,更胜过落在牛顿头上的苹果和富兰克林放上天的风筝。
猿人掌握了最初的工具之后,觅食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身边的动物从此变成了口中的美食,通过吃肉他们的体质也提升了。人类通过工具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下一件事就是把工具用于斗争。同样是两拨猿人相互吼叫,争夺水源。所不同的是,黑石部落已经每人装备上了一根骨头,当然这只是出于劳动的需要。但是猿人很快发现,他们手中利器,不但可以对付野兽,还可以用来杀死自己的同类。
具使人有更强的能力为善,也有更强的能力作恶。它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是一把悬在人类头上的双刃剑。
战胜了自然,也战胜了同类的猿人感到空前的强大,他把手中的胫骨抛向天空来显示自己的力量。影片下面并没有讲人类保存火种、发明语言,以及其后的无数进步。扔上天的骨头幻化成了遨游太空的宇宙飞船,这个惊世一跳堪称电影史上最著名的蒙太奇之一。虽然骨头棒子和宇宙飞船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他们有一个相同的属性,那就是——“工具”。
这两个镜头之间,可以把库布里克其他所有的作品装进去
四
影片随着这个大尺度剪辑进入了下一段落。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之后,人类已经获得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那种从容、优雅、自信的感觉,透过《蓝色多瑙河》的配乐传达得淋漓尽致。我们欣慰地看到,虽然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考验,人类并没有被自己制造的杀人工具(包括核武器)毁灭掉。老库虽然无数次诅咒过人类,无数次揭发过他们的劣根性,实际上他对人类的前途还是充满信心的。
佛洛依德博士和女儿视频电话,人类的情感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远非上古时代依偎在一起,相互梳理毛发的猿人可比。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工具的应用和进步。
但是关于未来的畅想,库布里克和克拉克在两个问题上与如今的事实不吻合:科技发展得太快了……冷战结束得太慢了……
影片中的2001年仍然可以嗅到美苏争霸的气息。但冷战总比热战强,起码不会有硝烟和死亡。像其他方面一样,人类的斗争水平也达到了新高度。看看佛洛依德博士与俄国科学家的对话:一方或者旁敲侧击或者直截了当,使出百般解数探听克莱维斯基地的秘密;而另一方以不变应万变,对此三缄其口、不漏任何破绽。相互竞争甚至敌对的双方,不会再像他们的祖先那样相互吼叫或者拔刀相向。一切都是那么彬彬有礼,暗中却隐藏着敌意。
“猿人争夺水源”和“美国人与俄国人喝茶”是两个相映成趣的段落。或许编导有这样的假设:人类斗争的血腥程度是随着文明的进步呈正态分布的。以猿人之间相互吼叫为起点,经历了骨制兵器、石木兵器直到金属兵器的冷兵器时代。随着火药的发明,热兵器出现,斗争的方式越来越具有破坏力,终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达到了顶峰。从浩劫中余生的人类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互相残杀下去,迟早大家一起完蛋。于是便有了联合国的诞生,开始用更理性、更温和的方式解决分歧,斗争的血腥程度进入了下降区间。
图片太山寨了,领会精神凑合看吧……
在克莱维斯基地的高层议会上,观众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曾经指引过人类祖先的黑色石板,再一次出现在月球上,而且向着木星发出了强烈的电磁信号。可见黑石在400万年前启发了猿人的智慧之后,就被永生者埋在了月球。作为一个指向天堂的路标,静静地等待着徒子徒孙们有朝一日找到自己。
而在会议上,佛洛依德博士作为美国政府的特派员,强调的头等大事还是两个字——保密(这哥们估计是保密局的),这无疑又是人类间斗争的表现。黑石的启发本应属于人类全体成员。当黑石第一次降临地球的时候,如果敌对一方的猿人想要来摸摸它,恐怕黑石部落没有哪个想起来要阻止。现在的人类显然比那个年代狡猾多了。虽然还无法得知这块神秘的石板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是如果它能够带来任何科技甚至军事上的进步的话,这个成果将由美国人独占,从而使美国在与苏俄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五
18个月后的木星任务。美国人顺着黑石的指引,派出“发现者一号”前往木星一探究竟。这是人类的木星处女航,也是一段全程5亿公里的漫长旅程。五名宇航员中有三人处于冬眠状态,船长戴维和副船长弗兰克负责航行工作。另外船上还有一位非常特殊的成员——超级计算机9000型,Heuristic ALgorithmic(自学演算者系统),简称HAL。
黑石第一次出现时,人类学会了使用工具。而黑石在月球被发现之后,人类的工具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那就是HAL的出现。
人类从前所使用的工具,无论猿人手中的胫骨、还是由无数精密零件组成的航天卫星、抑或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大型计算机,都没独立的思考能力,只能单纯地听命于人类。而HAL与其他工具相比有了根本性的进步,他能够复制大部分人脑的活动,从而拥有了自己的理智和思想,可以做出独立的判断,甚至拥有感情。可以说Hal是一个“人”。
如果说黑石曾经启发猿人的智慧看起来还算靠谱,但很难看出Hal的发明和应用,跟月球上的一块破石头有什么关系。所以影片中的黑石更像一个预言者,而不是一个导师。
为了讨论黑石与人类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问题。在BBC关于发现者一号的采访中,Hal是最大的亮点,称他是“科技智慧的最新结晶”(he was the latest result in machine intelligence,这里的latest应该指2001年)。即使戴维和弗兰克这样的见多识广的老江湖,也是第一次和Hal接触。显然这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大众面前亮相。
但是在Hal的“遗言”中提到,它于1992年开机(I became operational... ...at the HAL plant...in Urbana, Illinois... ...on the 12th of January, 1992.)。如果是这样的话,Hal和黑石就扯不上任何关系了。原因可能在于,Hal开机之后,长期处于测试和完善阶段。直到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木星之行,才开始担负重要任务,并且为公众所知。而且Hal存在的巨大危险,也是在“发现者事件”中首次暴露出来的。
Hal维持着飞船的正常运作,和弗兰克下国际象棋,欣赏戴维的素描。刚刚登场的Hal是一个高效的搭档和友善的伙伴。
但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Hal也不能幸免。Hal发现飞船上的一个雷达即将失灵,而经过戴维和弗兰克的反复检查,设备并没有损坏的迹象。事实证明Hal错了。
出故障的工具修理之后可以继续使用,犯错误的人改正之后仍然是好同志。但不承认错误的人是无药可救的。Hal始终在强调,自己拥有着完美的运行记录,绝不可能发生错误。恐怕这是戴维和弗兰克,决定关闭Hal的最重要原因。
拥有迷人声线的Hal其实是一个妄自尊大、冷酷无情的家伙。将要被关闭的命运使Hal恐惧(一台机器怎么会恐惧?)。在他看来,停机与死亡无异。更可怕的是他执着于飞往木星的使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做任何事。Hal没有束手待毙,反而错上加错,丧心病狂地杀害了4名宇航员,把科学船变成了屠宰场。
人用剑杀了人,杀人的不是剑,而是持剑者,工具是无辜的。但是如果有一天,宝剑自己在空中飞舞起来杀人了呢?
人类自从诞生以来,与自然环境斗争,与同类斗争。工具一直是人类的最忠实的助手。而自从Hal之后,人类又多了一个新的对手——自己的创造物——工具。人类的文明从此运行在了一条风险更高的轨道上。未来的世界会不会重现《黑客帝国》中可怕的一幕——超级计算机统治人类?
六
失去了四名同伴,自己也九死一生的戴维终于将Hal停机,驾驶着发现者一号独自前往木星。他也由此成为了人类中的“the chosen one”。
400万年前,永生者曾经在地球上撒下了文明的种子,而人类历法的公元2001年,就是他们检验自己劳动成果的时候了。
到达目的地之后,戴维看到了无数奇异的景象:变幻莫测的星云、木星的大地、山川和海洋(没错,木星上有水,而且粉多粉多……)。戴维的飞船,最后居然停泊在了一个人类的房间里面。《2001太空漫游》最后的十几分钟,以其无厘头的场景和混乱的视角,成为全片最让人迷惑的地方。
根据小说的内容,房间里家具电器一应具全,甚至还有华盛顿的电话簿。但大多数家具只是粗劣的仿制品,电话簿里一个字也没有,只仿制了外形。这是永生者为了向戴维表达善意,从地球上模仿来的。戴维快速地衰老,当他躺上床休息后,记忆和意识被慢慢剥离,等他的精神完全脱离了肉体,戴维也成为了“永生者”的一员。
戴维实现了一次跳跃式的进化,以全新的形态重返地球。 气势恢宏的《2001太空漫游》可以看做库布里克创作的总纲,同时也是他最为乐观的一部电影。虽然人类自古以来就有残酷的阶级压迫(《斯巴达克斯》)、层层政治黑幕(《大开眼戒》),饱受犯罪的困扰(《发条橙》),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全金属外壳》)、时不时地还有妖魔鬼怪出来捣蛋(《闪灵》……)。自从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核武器的阴云又笼罩在头顶(《奇爱博士》)。但人类总体上是不断向着光明、自由、富足、安乐进步的。相信人类也完全能够利用好新出现的人工智能,解决其带来的负面效应。最终有一天达到永生者那样的高度文明。
从前在某电影杂志上看过一个调查,让读者评选他们认为最云山雾罩、晦涩难懂的影片。编辑本以为会看到《潜行者》、《第七封印》或者《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之类的牛X作品。哪知道投票出来的名单,竟然是一张斯坦利.库布里克电影全集。
老库这个“奖”得的有点冤枉。他是一位混迹于市井街头的殿堂级大师,能够把自己的作品雕刻在纪念碑上,也不忘了讲个荤段子博围观者一笑,换几个赏钱。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讲,伯格曼、费里尼之流的片子可能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但是《闪灵》、《发条橙》、《大开眼戒》等等,因为其色情加暴力的内容,和好莱坞的广告宣传攻势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且碟片入手的难度也要小得多。
归根到底,库布里克的“难懂”,恰恰是因为他的好懂。那些节奏冗长、没头没尾、语言和行动都莫名其妙的艺术电影或者实验电影,观众兴许看个10-20分钟就会哈欠连天地关掉电视机,以后甚至再也记不起这个闷片的名字。
而库布里克电影的观赏性显然要强得多。每部影片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容易理解的,并且是富有情节性和刺激性的。但是这个老坏蛋,往往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留一手。让观众在“可以理解”与“不可理解”之间更加迷惑,勾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妄图从影片中寻找蛛丝马迹,推理出藏在背后的真相。但哪里知道面对的其实是一道无解的谜题,所以在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还是摸不到头脑,精疲力竭却欲罢不能,于是仰天长叹,“太TMD难懂了!”
无论小说或者电影,一览无余宛如冠希哥硬盘里面的照片,只能在一阵骚动之后被扔进垃圾堆;包裹得严严实实好似阿拉伯征婚网站,又容易被人当成不好笑的冷笑话;而在凹凸有致的曲线上,保留一些晦暗不清的角落让观众发挥想象力,更能被长久地记在心间。这也正是库布里克影片为人津津乐道的原因所在。
二
1968年对于全世界来讲都是黑暗的一年:美军在北越的“春季攻势”中遭到沉重打击,约翰逊总统宣布将撤出越南,并放弃连任竞选;布拉格之春,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五月风暴”,全国性罢工罢课;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刘少奇冤案……也是在这一年,库布里克发表了关于人类命运的预言——《2001漫游太空》。
这部影片是库布里克和英国科幻作家克拉克共同构思的。电影和同名小说均于1968年出版,所以《2001漫游太空》也算得上是一部改编作品,同时他也被公认为库布里克最晦涩难懂的作品。
我们当然可以对片中种种莫名其妙的影像给出自己的解释和推测,但是最近看了一篇关于克拉克小说版的介绍,的确给人如释重负的感觉。
我始终相信,优秀的电影应该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存在。即使他改编自小说、纪实文学、新闻报道,抑或根据编导个人的生活经历拍摄而成,但是当这部影片在大荧幕或者小荧幕上放映时,就应该和他的源头毫无关系了。一名观众,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不了解关于影片相关背景,甚至不知道导演、编剧是何许人也,只要他拥有足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审美水平——当然还需要一点对影片所传达文化的认同,就能够看懂这部电影,并且获得美的享受和感动。
不过离开原著与否的《2001漫游太空》几乎是两部电影。没有克拉克作参考的《2001漫游太空》是一个来自上帝的启示,高山仰止让人无法呼吸。当小说和电影结合起来,《2001漫游太空》就变得和蔼得多,也阳光得多。可以说这部电影分成可以解释的和不可解释的两个部分。关于可以解释的部分,有很多值得去说,也足以证明老库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真正拍出了一部伟大的电影。而单纯通过影片无法理解的部分,也能参考小说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三
除去开场5分钟的黑屏不谈。影片第一部分的标题是“the dawn of man”,几乎每个镜头都像生物学教科书一样严谨清晰:400万年前的地球,人类的祖先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中,还没有完全学会直立行走,体格和智力严重不发达,浑身上下浓密的毛发与猴子无异。在旷野中觅食杂草,无力抵抗食肉猛兽的袭击,蜷曲在山岩下熬过漫长的黑夜。
即使人类处在这样一个极度恶劣、低级的境况中,部落之间仍然为了水源争斗不休(族群?社团?帮派?也不知道该叫什么)。可见斗争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但这个时代的斗争方式也是原始野蛮的,仅仅是相互吼叫、跳跃来吓唬对方。
人类祖先与身边的食草动物几乎没什么区别,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使用双手觅食。但正是这一点注定了这个物种无限光明的未来。
某个清晨,神秘的黑色石板突然矗立在一伙猿人的洞口(我称它们为“黑石部落”),惊得众猿上蹿下跳、狂叫不止。关于黑石到底是何方神圣,观众一直有种种猜测,这也是《2001》的首要谜题。根据小说的内容,黑石属于某种高度进化的生命形态。他们已经将自己的心智从身体中抽离出来,变成了一种无形的能量体,并且不断吸收宇宙间的能量,从而达到了永生,所以不妨称其为“永生者”(其实他们信春哥了……)。
永生者可以迅速到达宇宙间的任何地方,不受距离的限制。他们在宇宙间四处流浪,不断做着生命与文明的实验,而黑石就是他们用来实现目标的一种工具。一天永生者打酱油路过地球,发现地球上的这群猿人虽然鸿蒙未开,但根骨精奇,乃可塑之才,便启发其心智,让他们从此踏上了文明的进程。
库布里克完全可以通过一个小场景介绍一下相关背景(比如一场发生在永生者A和永生者B之间的对话),但他老人家非常豪爽地剪刀一挥,把黑石变成了一桩千古悬案。
单纯从影片来看,黑石更像一个预言,而非具有实际作用的帮助:随着猿人不断运用双手,他们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活,大脑也越来越发达。终于有一天,一个猿人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终于能吃饱了%>_<%)蹲在一头死去动物的骸骨旁,抓起粗大坚韧的胫骨敲打地面上散落的碎骨。当他发现手中的东西带给自己的力量时,惊喜不亚于武林高手领悟到了上乘武功。而他手中的这根骨头,更胜过落在牛顿头上的苹果和富兰克林放上天的风筝。
猿人掌握了最初的工具之后,觅食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身边的动物从此变成了口中的美食,通过吃肉他们的体质也提升了。人类通过工具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下一件事就是把工具用于斗争。同样是两拨猿人相互吼叫,争夺水源。所不同的是,黑石部落已经每人装备上了一根骨头,当然这只是出于劳动的需要。但是猿人很快发现,他们手中利器,不但可以对付野兽,还可以用来杀死自己的同类。
具使人有更强的能力为善,也有更强的能力作恶。它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是一把悬在人类头上的双刃剑。
战胜了自然,也战胜了同类的猿人感到空前的强大,他把手中的胫骨抛向天空来显示自己的力量。影片下面并没有讲人类保存火种、发明语言,以及其后的无数进步。扔上天的骨头幻化成了遨游太空的宇宙飞船,这个惊世一跳堪称电影史上最著名的蒙太奇之一。虽然骨头棒子和宇宙飞船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他们有一个相同的属性,那就是——“工具”。
这两个镜头之间,可以把库布里克其他所有的作品装进去
四
影片随着这个大尺度剪辑进入了下一段落。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之后,人类已经获得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那种从容、优雅、自信的感觉,透过《蓝色多瑙河》的配乐传达得淋漓尽致。我们欣慰地看到,虽然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考验,人类并没有被自己制造的杀人工具(包括核武器)毁灭掉。老库虽然无数次诅咒过人类,无数次揭发过他们的劣根性,实际上他对人类的前途还是充满信心的。
佛洛依德博士和女儿视频电话,人类的情感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远非上古时代依偎在一起,相互梳理毛发的猿人可比。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工具的应用和进步。
但是关于未来的畅想,库布里克和克拉克在两个问题上与如今的事实不吻合:科技发展得太快了……冷战结束得太慢了……
影片中的2001年仍然可以嗅到美苏争霸的气息。但冷战总比热战强,起码不会有硝烟和死亡。像其他方面一样,人类的斗争水平也达到了新高度。看看佛洛依德博士与俄国科学家的对话:一方或者旁敲侧击或者直截了当,使出百般解数探听克莱维斯基地的秘密;而另一方以不变应万变,对此三缄其口、不漏任何破绽。相互竞争甚至敌对的双方,不会再像他们的祖先那样相互吼叫或者拔刀相向。一切都是那么彬彬有礼,暗中却隐藏着敌意。
“猿人争夺水源”和“美国人与俄国人喝茶”是两个相映成趣的段落。或许编导有这样的假设:人类斗争的血腥程度是随着文明的进步呈正态分布的。以猿人之间相互吼叫为起点,经历了骨制兵器、石木兵器直到金属兵器的冷兵器时代。随着火药的发明,热兵器出现,斗争的方式越来越具有破坏力,终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达到了顶峰。从浩劫中余生的人类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互相残杀下去,迟早大家一起完蛋。于是便有了联合国的诞生,开始用更理性、更温和的方式解决分歧,斗争的血腥程度进入了下降区间。
图片太山寨了,领会精神凑合看吧……
在克莱维斯基地的高层议会上,观众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曾经指引过人类祖先的黑色石板,再一次出现在月球上,而且向着木星发出了强烈的电磁信号。可见黑石在400万年前启发了猿人的智慧之后,就被永生者埋在了月球。作为一个指向天堂的路标,静静地等待着徒子徒孙们有朝一日找到自己。
而在会议上,佛洛依德博士作为美国政府的特派员,强调的头等大事还是两个字——保密(这哥们估计是保密局的),这无疑又是人类间斗争的表现。黑石的启发本应属于人类全体成员。当黑石第一次降临地球的时候,如果敌对一方的猿人想要来摸摸它,恐怕黑石部落没有哪个想起来要阻止。现在的人类显然比那个年代狡猾多了。虽然还无法得知这块神秘的石板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是如果它能够带来任何科技甚至军事上的进步的话,这个成果将由美国人独占,从而使美国在与苏俄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五
18个月后的木星任务。美国人顺着黑石的指引,派出“发现者一号”前往木星一探究竟。这是人类的木星处女航,也是一段全程5亿公里的漫长旅程。五名宇航员中有三人处于冬眠状态,船长戴维和副船长弗兰克负责航行工作。另外船上还有一位非常特殊的成员——超级计算机9000型,Heuristic ALgorithmic(自学演算者系统),简称HAL。
黑石第一次出现时,人类学会了使用工具。而黑石在月球被发现之后,人类的工具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那就是HAL的出现。
人类从前所使用的工具,无论猿人手中的胫骨、还是由无数精密零件组成的航天卫星、抑或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大型计算机,都没独立的思考能力,只能单纯地听命于人类。而HAL与其他工具相比有了根本性的进步,他能够复制大部分人脑的活动,从而拥有了自己的理智和思想,可以做出独立的判断,甚至拥有感情。可以说Hal是一个“人”。
如果说黑石曾经启发猿人的智慧看起来还算靠谱,但很难看出Hal的发明和应用,跟月球上的一块破石头有什么关系。所以影片中的黑石更像一个预言者,而不是一个导师。
为了讨论黑石与人类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问题。在BBC关于发现者一号的采访中,Hal是最大的亮点,称他是“科技智慧的最新结晶”(he was the latest result in machine intelligence,这里的latest应该指2001年)。即使戴维和弗兰克这样的见多识广的老江湖,也是第一次和Hal接触。显然这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大众面前亮相。
但是在Hal的“遗言”中提到,它于1992年开机(I became operational... ...at the HAL plant...in Urbana, Illinois... ...on the 12th of January, 1992.)。如果是这样的话,Hal和黑石就扯不上任何关系了。原因可能在于,Hal开机之后,长期处于测试和完善阶段。直到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木星之行,才开始担负重要任务,并且为公众所知。而且Hal存在的巨大危险,也是在“发现者事件”中首次暴露出来的。
Hal维持着飞船的正常运作,和弗兰克下国际象棋,欣赏戴维的素描。刚刚登场的Hal是一个高效的搭档和友善的伙伴。
但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Hal也不能幸免。Hal发现飞船上的一个雷达即将失灵,而经过戴维和弗兰克的反复检查,设备并没有损坏的迹象。事实证明Hal错了。
出故障的工具修理之后可以继续使用,犯错误的人改正之后仍然是好同志。但不承认错误的人是无药可救的。Hal始终在强调,自己拥有着完美的运行记录,绝不可能发生错误。恐怕这是戴维和弗兰克,决定关闭Hal的最重要原因。
拥有迷人声线的Hal其实是一个妄自尊大、冷酷无情的家伙。将要被关闭的命运使Hal恐惧(一台机器怎么会恐惧?)。在他看来,停机与死亡无异。更可怕的是他执着于飞往木星的使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做任何事。Hal没有束手待毙,反而错上加错,丧心病狂地杀害了4名宇航员,把科学船变成了屠宰场。
人用剑杀了人,杀人的不是剑,而是持剑者,工具是无辜的。但是如果有一天,宝剑自己在空中飞舞起来杀人了呢?
人类自从诞生以来,与自然环境斗争,与同类斗争。工具一直是人类的最忠实的助手。而自从Hal之后,人类又多了一个新的对手——自己的创造物——工具。人类的文明从此运行在了一条风险更高的轨道上。未来的世界会不会重现《黑客帝国》中可怕的一幕——超级计算机统治人类?
六
失去了四名同伴,自己也九死一生的戴维终于将Hal停机,驾驶着发现者一号独自前往木星。他也由此成为了人类中的“the chosen one”。
400万年前,永生者曾经在地球上撒下了文明的种子,而人类历法的公元2001年,就是他们检验自己劳动成果的时候了。
到达目的地之后,戴维看到了无数奇异的景象:变幻莫测的星云、木星的大地、山川和海洋(没错,木星上有水,而且粉多粉多……)。戴维的飞船,最后居然停泊在了一个人类的房间里面。《2001太空漫游》最后的十几分钟,以其无厘头的场景和混乱的视角,成为全片最让人迷惑的地方。
根据小说的内容,房间里家具电器一应具全,甚至还有华盛顿的电话簿。但大多数家具只是粗劣的仿制品,电话簿里一个字也没有,只仿制了外形。这是永生者为了向戴维表达善意,从地球上模仿来的。戴维快速地衰老,当他躺上床休息后,记忆和意识被慢慢剥离,等他的精神完全脱离了肉体,戴维也成为了“永生者”的一员。
戴维实现了一次跳跃式的进化,以全新的形态重返地球。 气势恢宏的《2001太空漫游》可以看做库布里克创作的总纲,同时也是他最为乐观的一部电影。虽然人类自古以来就有残酷的阶级压迫(《斯巴达克斯》)、层层政治黑幕(《大开眼戒》),饱受犯罪的困扰(《发条橙》),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全金属外壳》)、时不时地还有妖魔鬼怪出来捣蛋(《闪灵》……)。自从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核武器的阴云又笼罩在头顶(《奇爱博士》)。但人类总体上是不断向着光明、自由、富足、安乐进步的。相信人类也完全能够利用好新出现的人工智能,解决其带来的负面效应。最终有一天达到永生者那样的高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