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就是养元气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l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元气,元气是维持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
   什么叫能量呢?我们上二楼,不费吹灰之力。走到十楼呢?有点费劲,这里就隐含着能量。这是元气的第一个属性,活力性。元气的第二个属性是生命性,也就是我们老祖宗说的“有气则生、无气则亡”,决定着人的兴衰存亡。元气贯穿人的一生,这是元气的第三个属性连续性。
   运动的目的是养气,静养的目的也是养气。所以,养生就是养元气。
   养生先养神
   养生要先养神,神不养,心难安,心不安,身不安,心和身是密不可分的。心不安宁,是达不到养生效果的,因为七情太过会伤身。诸葛亮是怎么死的?司马懿抓了他手下的一个兵,问丞相一天吃多少饭啊?小兵说,一天只吃一两饭。司马懿心中就有数了。诸葛亮食少事繁每天那么操劳,事必躬亲,却只吃一两饭,这就是过思伤脾。
   人过四十,饮食从“温”计议
   人过四十,就不要贪吃寒凉的东西,尽量吃热的。寒凉在这儿有两层意思,一个是食物的性是寒凉的,比方说绿豆,还有一个就是指温度。老年人可以吃点山药、枸杞、大枣这些属于温热的东西。生姜、大葱、花椒、辣椒这些辛辣的东西最好少吃或不吃。至于酒,《本草纲目》里面把酒称之为百药之首,酒首先是药,而且是第一味药,它有药的耗气的特性,所以你吃了补的东西再喝酒,效果就为零。酒桌上有些人一喝酒就满头大汗,别人就说这人有酒路子,能喝。错,这种人要立即停止喝酒,一喝酒就出汗,就说明元气在消耗。
   早晨练气,晚上练力
   运动的目的是增加气力,那么我们就早晨练气,晚上练力。早晨是人的阳气上升之时,这时锻炼如果出汗多,就会伤气,你一天都会感到很疲惫。早晨锻炼,目的在练气,方法是疏通经络。练练八段锦、太极剑、木兰扇、跑步等等都可以,但过头就会伤气、伤经络。
   晚上练力,这时我们可以出点汗。练力的目的是练外在的形体,养生要神形兼修,大腹便便、过于瘦弱,都谈不上养生。
   早酒晚茶五更色,当戒
   明代一本养生书《养生四要》中,第一要就是寡欲,欲望要少。不仅仅是男女之欲,还有口腹之欲,心神之欲。“早酒晚茶五更色”,是说早晨不要喝酒,晚上不要喝茶,五更天不要同房。五更天之时正是阳气上升的时候,这时同房,阳气会掉转头直下,这一天都不舒服。早晨喝酒,耗气。元气足不足,决定阴阳是否平衡。元气足,抽烟喝酒都可以,元气不足,半两酒都不行。老年人最大的欲望是健康,要满足这个欲望就要控制很多欲望。
   元气养生贯穿一生
   中医养生,核心是元气养生,就是要培育和保护人的元气,即培元固本。在人生不同阶段,养护元气的重点是不同的。
   幼年培元。儿科学里面除了先天性和遗传性的疾病外,基本上都是与脾胃相关联的。孩子脾胃不好,什么病都会来。幼年是纯阳之体,是元气培育的重要时期。幼年期脾胃较弱,饮食上过饥过饱偏食、或厚腻或薄养,均会伤及脾胃后天之气。因此幼年养生重点在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强化体质锻炼,增强脾胃后天之本。
   青年惜元。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元气最充沛的阶段,精力最为旺盛,养生也最易被忽视。此阶段的养生重点在于“节约使用”:少熬夜、节制性生活、戒烟限酒、饮食八分饱,重点在节制欲望。
   中年护元。中年是人体元气由盛而衰的转折阶段,也是养生最为重要的阶段,“中年修理,振兴根基”。此阶段也是人生事业进入鼎盛时期而精力不济,如不加以养护,则老年病慢性病就提前到来。
   老年补元。进入老年时期,元气衰减,精力减弱,肌体体能已经下降。这一时期养生,重在补元气,减少衰老的程度,预防老年病慢性病的发生,让体质保持在较好状态。补元气不光在饮食,还有运动,来激发元气。
   病后复元。每一次生病,都会耗伤人体元气,使得比正常状态或者同年龄人要衰老得多。生病就得治疗,治疗后的恢复期重点在于恢复元气。如果不复元或者恢复不到位,就会诱发合并症或后遗症。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饮酒过度、性生活没有节制、慢性病反复发作,人流小产,与生病一样会耗伤元气,一定要注意恢复。
   “百病生于气”“气衰生百病”。元气少了,人就难保健康。透支健康,就是透支元气。
   (注:因个人体质差异,养生效果会有所不同,本文仅供参考。)编辑/王洪丽
其他文献
两鬓皤,中年过,图甚区区苦张罗?人间宠辱都参破。种春风二顷田,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   人过中年,是应该参破荣辱,彻悟人生了。不过,彻悟倒未必只有归隐一途。身在红尘,仍能逍遥自在,方见出真功夫。
期刊
蓝天高远,白日融融,山重水复,长路漫漫,在那无边山光水色中,这古塔,这古寺,正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标识,它在提醒着人的某种文化意识,从纯自然的朴素里走向灵智和慧悟。    塔和寺,原本属于佛教建筑,它们都是伴随佛教的传入而被“中国化”了的佛教建筑。塔的开始,是作为尊存佛的遗物和供人敬佛结缘而存在的,后来这样的意义逐渐淡化,它便有了极其丰富的内涵而进入世俗文化行列,或供登高临远,或作船行航标,有的谓作“
期刊
能大则美   惊涛拍岸,吞吐日月,是江海之美;壁立千仞,峻极于天,是山川之美。《聊斋》之美,亦类于此。全书近五百篇,纵笔海内域外,写尽世间百态,给了我们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   《局诈》篇中,李生有古琴,极珍爱。程道士则用尽心机,“知交年馀,并不言及音律;渐而出琴,渐而献技,又渐而惑以佳丽;浸渍三年,得琴而去。”一个接一个的“渐而”,把骗子行骗之事写得活灵活现。恒娘之心
期刊
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似辽东白鹤,尚寻华表;海中玄鸟,犹记乌衣。吴蜀非遥,羽毛自好,合趁东风飞向西。何为者,却身羁荒树,血洒芳枝?   兴亡常事休悲,算人世荣华都几时?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羔,跃马何之?不解自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君岂知?闽山路,待封侯事了,归去非迟。   中国文人的怀抱,总是在出处之间彷徨。通常的情况是,以功名为正道,仕途失意,才把归隐
期刊
汉字里的“了”字,简单:横折弯勾,成也。细品之,却愈发觉得韵味无穷;乃识之,更惊出一身汗!它教人明晓珍惜之道。     “了”字中的无穷韵味   英文为表示过去,专门采用一种过去式的语法,中国人却用一个“了”就可说明。细细揣摸我们每一段历程,只要这个“了”字一现,就代表大局已定、大势已去,画上一个“戛然而止”的句号。比如歌舞之后,长梦了;风雨之后,情缘了;坎坷之后,世事
期刊
儒家智慧,是东方智慧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人智慧的根源之一。   西方管理的科学性值得我们借鉴,但中国人的骨子里流淌着先人智慧的血液,很多企业家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企业中要想解决管理上的根本问题还要靠东方智慧。   胡弼华教授作为国内知名管理学教授和研究学者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儒家智慧。   企业管理需要智慧,人生亦如此。恰逢2011年终岁尾,胡弼华教授来大庆授课
期刊
《论语》产生的时代并不存在现代的企业组织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论语》中不存在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益的理念和原则。“人”是管理学中的关键因素,而整部《论语》同样也是以“人”为核心。虽然世易时移,但总有一些古今不变之至理可以超越时空,对今天的企业管理有所启发。   邵雨先生曾一度钻研西方管理思想,是彼得·德鲁克、杰克·韦尔奇的追随者。悉心钻研西方管理思想之后,他开始回归中国传统,探索、挖掘国
期刊
唐代最有名的乐舞,莫过于《霓裳羽衣》了。其所以有名,当然是因为它很美,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和唐玄宗及其贵妃杨玉环都有关系。    《霓裳羽衣》当时就被人们神化,说是一个有秘术的道士把唐玄宗引到月宫,见几百个仙女正在广寒宫翩翩起舞,那音乐无比美妙。问乐曲的名子,说叫《霓裳羽衣》。唐玄宗是一个精晓音律的人,就暗暗把旋律记在心里,回来就教给梨园弟子。实际上,这本是印度的佛曲,原名叫《婆罗门曲》,
期刊
要了解、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学习了解儒家思想,而要真正了解儒家思想,就不能不读《论语》。钱穆先生说:“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自汉以来,对《论语》的学习,一代有一代的方法。汉代为《论语》设博士之官,唐代将《论语》刻石传诵;宋、元、明、清《论语》成为“四书”之一,《论语》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在今
期刊
中医认为:心,五行属火,五方属南,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五行中,火是但见其用,无形可征。在人身,神明由心所主。心与其他四脏有什么区别呢?除心以外,其他各脏的造字都有一个月肉旁,有月肉就有形可征,有形可鉴。所以,肝、脾、肺、肾各脏皆有一个具体的形状。而唯独心缺少月肉旁,没有月肉,那当然就无形可征,无形可鉴了。由此可见:中医理论体系下的心是一个功能系统,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心脏。心不仅包括心脏,同时还包括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