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放性语文教学是运用灵活多样的开放式教法,开拓思维,激发兴趣,提升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过程。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二是教学过程的多向性;三是教学结果的开放性。
【关键词】开放性 语文 课堂 教学 特点
开放性语文教学,就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增减和重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语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拓宽语文教学的领域,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促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发展。
开放性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特点?现以《明湖居听书》一课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一、变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为丰富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将所教的内容局限在课本内,这样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开放因素,重组教学内容,将课内教学向课外延伸,引向灿烂的中国文化,引向多姿的社会生活,引向学生的思想感情,从而拓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明湖居听书》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课前的“自读提示”中写明了学习要求:“本文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胜地描绘出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而教学中已涉及了正、侧面描写的教学内容,如果还在这一水平上简单重复,其教学效果必定不佳,高中的教学怎样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呢?我们认为可以抓住其中一点生发出去,既要能完成教材的教学要求,又能扩展教学内容,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文的精彩就在于惟妙惟肖地描摹白妞的唱腔,令每位读者叹为观止,我们把这作为教学的开放点,由此而想到古典诗文中被誉为“摹写声音至文”的《琵琶行》(白居易)、《听颖师弹琴》(韩愈)、《李凭箜篌引》(李贺),将它们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阅读教学。通过教学,既进一步深入体会正、侧面描写的学生因名篇诗文的引入而兴致大增。而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比较的阅读方法正是孕育着创新精神的温床。
二、变教学过程的单向性为多向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精讲,学生聆听和操练,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或教师与个别学生信息交流,是一种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这种教学过程对于传授知识来说是较为有效的。但是,这种交流渠道窄,信息流量少,尤其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开放性的语文教学过程要求充分发挥各种交流渠道,形成多向性立体结构,进行群体信息交流,做到教法与学法同步,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尤其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渠道。
《明湖居听书》一课的比较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学生阅读课文和印发的诗文。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
第二步,教师引路。读诗文,让学生身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见其形;质疑:请问诗文这种逼真的效果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得的?它们的细微差别在哪里?请找找,并作分析。
第三步,小组学生讨论,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点拨。
第四步,学生发言,最后共同归纳。在以上步骤中,以学生讨论和学生发言为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等各种能力。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多向交流所形成的信息交流立体网络较之双向交流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它不仅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三、变教学结果的封闭性为开放性
标准化试题的唯一答案,近两年在语文界争论不休,不管效果如何,至少它束缚语文教师的教学才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语文考试方法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步进行改革,试题的答案已趋灵活,并走出了知识死记硬背的怪圈,这与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相吻合的,因此,开放性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不再拘泥于教学结果的唯一答案,而开始注意教学生活学活用。
《明湖居听书》一课的比较阅读,认识比喻的两种方法并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而是让学生初步学会描摹声音的方法。学生都非常喜欢流行音乐,但从未来真切感受音乐的意境,因此借机,教学生如何欣赏音乐,并将自己的感受用比喻的方法传神的描绘出来。课堂上我选放了阿炳的《二泉映月》。结果,有以为同学的描述:“弦弦相系,乐声如流水般溢出,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委婉凄绝,如见一轮皓月映于水中,水声幽咽,细诉伤心人一腔哀怨。情到深处,水波骤起,满腔悲愤响遏行云……”这就将教学引向了生活,知识得到了迁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河北大城县职教中心;065900)
【关键词】开放性 语文 课堂 教学 特点
开放性语文教学,就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增减和重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语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拓宽语文教学的领域,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促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发展。
开放性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特点?现以《明湖居听书》一课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一、变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为丰富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将所教的内容局限在课本内,这样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开放因素,重组教学内容,将课内教学向课外延伸,引向灿烂的中国文化,引向多姿的社会生活,引向学生的思想感情,从而拓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明湖居听书》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课前的“自读提示”中写明了学习要求:“本文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胜地描绘出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而教学中已涉及了正、侧面描写的教学内容,如果还在这一水平上简单重复,其教学效果必定不佳,高中的教学怎样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呢?我们认为可以抓住其中一点生发出去,既要能完成教材的教学要求,又能扩展教学内容,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文的精彩就在于惟妙惟肖地描摹白妞的唱腔,令每位读者叹为观止,我们把这作为教学的开放点,由此而想到古典诗文中被誉为“摹写声音至文”的《琵琶行》(白居易)、《听颖师弹琴》(韩愈)、《李凭箜篌引》(李贺),将它们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阅读教学。通过教学,既进一步深入体会正、侧面描写的学生因名篇诗文的引入而兴致大增。而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比较的阅读方法正是孕育着创新精神的温床。
二、变教学过程的单向性为多向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精讲,学生聆听和操练,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或教师与个别学生信息交流,是一种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这种教学过程对于传授知识来说是较为有效的。但是,这种交流渠道窄,信息流量少,尤其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开放性的语文教学过程要求充分发挥各种交流渠道,形成多向性立体结构,进行群体信息交流,做到教法与学法同步,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尤其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渠道。
《明湖居听书》一课的比较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学生阅读课文和印发的诗文。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
第二步,教师引路。读诗文,让学生身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见其形;质疑:请问诗文这种逼真的效果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得的?它们的细微差别在哪里?请找找,并作分析。
第三步,小组学生讨论,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点拨。
第四步,学生发言,最后共同归纳。在以上步骤中,以学生讨论和学生发言为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等各种能力。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多向交流所形成的信息交流立体网络较之双向交流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它不仅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三、变教学结果的封闭性为开放性
标准化试题的唯一答案,近两年在语文界争论不休,不管效果如何,至少它束缚语文教师的教学才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语文考试方法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步进行改革,试题的答案已趋灵活,并走出了知识死记硬背的怪圈,这与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相吻合的,因此,开放性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不再拘泥于教学结果的唯一答案,而开始注意教学生活学活用。
《明湖居听书》一课的比较阅读,认识比喻的两种方法并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而是让学生初步学会描摹声音的方法。学生都非常喜欢流行音乐,但从未来真切感受音乐的意境,因此借机,教学生如何欣赏音乐,并将自己的感受用比喻的方法传神的描绘出来。课堂上我选放了阿炳的《二泉映月》。结果,有以为同学的描述:“弦弦相系,乐声如流水般溢出,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委婉凄绝,如见一轮皓月映于水中,水声幽咽,细诉伤心人一腔哀怨。情到深处,水波骤起,满腔悲愤响遏行云……”这就将教学引向了生活,知识得到了迁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河北大城县职教中心;06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