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本研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包括:专业教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课程结构调整 专业教育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基金项目】吕梁学院校内教学改革项目“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编号JYYB20130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35-02
当今社会,随着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使众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前途产生了迷茫与无助。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要求高等院校必须通过课程结构调整,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当代高素质人才。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大学毕业生有749万人,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1.高校的盲目扩招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
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确实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但是《2010年中国人才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2000万人。这个数据分析反映出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理导致某些专业领域的大学生多了。
2.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度、积极性不够
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较少,只有不到25%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我们的学生对学校、教师的依赖性太大。对就业没有积极性,经常是学校-系里-班主任-学生这样的通知模式,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知道就业信息的情形下也是需要老师去督促参加。
3.大学生的就业倾向影响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期望大多集中在政府部门、国家企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就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说,学生这样的就业倾向,也透露出学生就业观念的偏差和问题,应该先就业再择业,否则就业可能会落空。
二、课程结构调整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应以建设高质量的、充分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为突破点。
1.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总体竞争力
专业教育课程是大学生提高就业的主要基点。然而,将近2/3的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课与自己将来的就业有何关系,不了解将来自己所处的岗位跟专业有何关系。
首先,应开设新生研讨课,面向大一的学生开设。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大学四年里将要学习的专业是什么样的,就业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可能是怎样的。
其次,实践课的开设应加强,学校应该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专业课的学习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放到实训基地。
再次,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就业的过程实质上是推销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专业能力是硬件,那么语言表达能力则是软件。软件不具备,再好的硬件也没有发挥的空间。这些能力需要学校经常开设一些相关讲座,为学生创造条件;当然学生自己也要积极的在平时的学习,交往中不断地锻炼。
2.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至关重要
当今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主动性差。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学校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
认识自我,认识环境,认识职业。做到这三部分,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不过,由于在课程设置的规范性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大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我们应该从校外聘请企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职业生涯的指导,完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教学,规范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授课效率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由期末一次考试决定学生一门课的学习效果,这样抹杀了部分学生平时的努力,又会让部分学生投机取巧。针对这个现象,可以改变考核方式,注重对平时的考核,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加进一些针对性的考核元素,比如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测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预习)的考察等等,把这些都量化到平时成绩的计算中,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弱化期末考试在考核学生学习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
高校应该根据自己情况进行教育定位,允许部分高校进行创新创业型大学试点;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师资评价系统,强调实践导向性;对创新创业型学生进行特殊培育教育,对此类学生重新评价。
12年,教育部办公厅下达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可见,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和重视,并开办多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校层面调整课程结构设置,将创新创业课程加入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得到一定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创业有了指导及扶持作用,反过来,创业成功的学生又可以反哺学校,并承担一部分的就业名额,形成一定的良性循环。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5.就业教育课程能够从专业层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明确为了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的背景知识、职业领域的基本行情以及就业择业的主要技巧,为学生在劳动力市场搜寻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引导。目前,就业教育课程作为一种可以同时向数量众多的学生传递结业理念、培养就业能力的有效方式,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不过,由于授课教师局限于学校自己的老师,而老师很多又缺乏实际的经验,对于课程的指导仅仅局限于学校层面,而对社会上人才需求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一方面,学校应定时派遣老师出去进修,尤其是有条件进入企业的话,在企业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直接聘请校企合作企业的领导或是人事主管承担就业课程的指导,改善该课程的学习效果。
三、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除了课程结构调整方面的努力之外,还应有其他方面的支持。
1.学生的管理工作,虽说管理与教学是分开的,但它们也是相辅相成的,管理是基础,只有管理工作搞好了,教学才能顺利展开。
2.社会的因素,学校方面的努力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尤其是在学生实践环节,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倡导当地企业支持学校的工作,使得学校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四、小结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性要求我们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已是刻不容缓,而高校课程结构的调整涉及到的对象包括学校、教师、学生等,要做好这一工作并不容易,首先要明确它的意义及必要性,另一方面要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进行,是课程结构调整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同时,能够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汪霞.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33卷第3期)
[2]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
作者简介:
宋要斌(1967-),男,山西吕梁人,吕梁学院矿业工程系主任,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通讯作者:侯艳斐(1985-),女,山西吕梁人,吕梁学院矿业工程系助教。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课程结构调整 专业教育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基金项目】吕梁学院校内教学改革项目“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编号JYYB20130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35-02
当今社会,随着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使众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前途产生了迷茫与无助。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要求高等院校必须通过课程结构调整,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当代高素质人才。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大学毕业生有749万人,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1.高校的盲目扩招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
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确实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但是《2010年中国人才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2000万人。这个数据分析反映出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理导致某些专业领域的大学生多了。
2.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度、积极性不够
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较少,只有不到25%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我们的学生对学校、教师的依赖性太大。对就业没有积极性,经常是学校-系里-班主任-学生这样的通知模式,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知道就业信息的情形下也是需要老师去督促参加。
3.大学生的就业倾向影响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期望大多集中在政府部门、国家企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就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说,学生这样的就业倾向,也透露出学生就业观念的偏差和问题,应该先就业再择业,否则就业可能会落空。
二、课程结构调整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应以建设高质量的、充分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为突破点。
1.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总体竞争力
专业教育课程是大学生提高就业的主要基点。然而,将近2/3的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课与自己将来的就业有何关系,不了解将来自己所处的岗位跟专业有何关系。
首先,应开设新生研讨课,面向大一的学生开设。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大学四年里将要学习的专业是什么样的,就业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可能是怎样的。
其次,实践课的开设应加强,学校应该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专业课的学习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放到实训基地。
再次,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就业的过程实质上是推销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专业能力是硬件,那么语言表达能力则是软件。软件不具备,再好的硬件也没有发挥的空间。这些能力需要学校经常开设一些相关讲座,为学生创造条件;当然学生自己也要积极的在平时的学习,交往中不断地锻炼。
2.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至关重要
当今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主动性差。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学校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
认识自我,认识环境,认识职业。做到这三部分,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不过,由于在课程设置的规范性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大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我们应该从校外聘请企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职业生涯的指导,完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教学,规范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授课效率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由期末一次考试决定学生一门课的学习效果,这样抹杀了部分学生平时的努力,又会让部分学生投机取巧。针对这个现象,可以改变考核方式,注重对平时的考核,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加进一些针对性的考核元素,比如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测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预习)的考察等等,把这些都量化到平时成绩的计算中,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弱化期末考试在考核学生学习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
高校应该根据自己情况进行教育定位,允许部分高校进行创新创业型大学试点;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师资评价系统,强调实践导向性;对创新创业型学生进行特殊培育教育,对此类学生重新评价。
12年,教育部办公厅下达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可见,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和重视,并开办多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校层面调整课程结构设置,将创新创业课程加入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得到一定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创业有了指导及扶持作用,反过来,创业成功的学生又可以反哺学校,并承担一部分的就业名额,形成一定的良性循环。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5.就业教育课程能够从专业层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明确为了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的背景知识、职业领域的基本行情以及就业择业的主要技巧,为学生在劳动力市场搜寻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引导。目前,就业教育课程作为一种可以同时向数量众多的学生传递结业理念、培养就业能力的有效方式,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不过,由于授课教师局限于学校自己的老师,而老师很多又缺乏实际的经验,对于课程的指导仅仅局限于学校层面,而对社会上人才需求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一方面,学校应定时派遣老师出去进修,尤其是有条件进入企业的话,在企业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直接聘请校企合作企业的领导或是人事主管承担就业课程的指导,改善该课程的学习效果。
三、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除了课程结构调整方面的努力之外,还应有其他方面的支持。
1.学生的管理工作,虽说管理与教学是分开的,但它们也是相辅相成的,管理是基础,只有管理工作搞好了,教学才能顺利展开。
2.社会的因素,学校方面的努力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尤其是在学生实践环节,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倡导当地企业支持学校的工作,使得学校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四、小结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性要求我们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已是刻不容缓,而高校课程结构的调整涉及到的对象包括学校、教师、学生等,要做好这一工作并不容易,首先要明确它的意义及必要性,另一方面要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进行,是课程结构调整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同时,能够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汪霞.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33卷第3期)
[2]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
作者简介:
宋要斌(1967-),男,山西吕梁人,吕梁学院矿业工程系主任,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通讯作者:侯艳斐(1985-),女,山西吕梁人,吕梁学院矿业工程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