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俏佳人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kao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自然的所有颜色似乎都幻化成了美石,白色的和田玉、绿色的翡翠、黄色的田黄、紫色的水晶、蓝色的青金石、黑色的煤精石……而玛瑙,不仅秀出了最炫目的红色,更将斑斓五色交织于一身,诠释着世界的美。
  较早关于玛瑙的记载出自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玛瑙勒赋》,其序中说:“玛瑙,玉属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因以名之。或以系颈,或以饰勒。余有斯勒,美而赋之。”
  1994年版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曹丕为争夺王位继承权,特派自己的一名随侍去打探竞争对手曹植的动向。随侍回来时,曹丕正坐在案前得意地把玩着一个玛瑙龟,听完回报,他一高兴就把这个玛瑙龟赏赐给了随侍。当时笔者还颇有疑惑,难道那个时候就有玛瑙了?该不会是道具人员又“关公战秦琼”了吧?但现在看来,这样一个道具设置还真是用心了呢。
  唐代或之前,玛瑙专指红色的石英石,但慢慢地,这个称谓叫开了,连同其他颜色的石英石也一并称为“玛瑙”了。唐代最著名的玛瑙制品当属西安出土的兽首玛瑙杯,用深红色缠丝玛瑙俏雕而成。当时玛瑙多产自西域,吐火罗、波斯等国均向唐王朝进献过玛瑙器,而类似这种造型的器皿在中亚、西亚较为常见,很有可能是从西域传到中国的。
  到了宋代,中国本土也开采出了不少玛瑙。据周辉《清波杂志》记载:“政和三四年间,府畿汝蔡之间所出玛瑙,尚方因多作宝带器玩之属。至宣和以后,御府所藏往往变而为石成白骨色,悉为弃物。民间有得之者竟莫测所以。”这段文字虽然简短,但清楚说明了在北宋时期出产于汝州和蔡州(今河南境内)的玛瑙与玉的用途是一样的。宫廷匠人用玛瑙制作带板和器皿,而玛瑙之所以受到皇家青睐,是因为它的色泽和纹理。即使是被弃之不用的,寻常百姓也视其为难得的珍宝。
  及至明清时期,玛瑙原材料越来越丰富了,能工巧匠也渐渐熟悉了这种美石的特性,在高超的琢制技艺下,玛瑙的美得以被展现得更加充分。如今我们见到的古代玛瑙制品更多来自于清代,且以乾隆时期的制作工艺最为突出,其艺术水准和当时的玉雕作品一样,难分伯仲。从原料的珍稀程度上来讲,玛瑙固然不及白玉和翡翠,这也使得一些收藏者对玛瑙艺术品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但事实上,玛瑙晶莹剔透、色彩斑斓、纹理玄妙的特质,让其拥有了更为独特的审美趣味。
  首先说说玛瑙的红。《周礼》中有“以赤璋礼南方”的记载,“赤璋”就是红色的玉璋,但长久以来人们始终也没有找到这种红色的玉。但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以红玛瑙制成的珠、管、环等小件装饰物,往往结编成串。可见,红色很早就成为了装点生活的色彩。红宝石不适合雕琢器皿,红珊瑚属于有机宝石一类,那么,玛瑙自然算得上是玉石家族里标志性的可雕琢的红色代表。红色最能刺激人们的视觉神经,色泽亮丽,充满活力,且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寓意着喜庆吉祥,红色的玛瑙制品自然惹人喜爱。然而更多时候,玛瑙的色彩变化莫测,多种颜色相互混杂,红色纯且正的非常少见,这样的制品多是皇家御用之物,其价值自然非同一般。
  与质地细腻、色调匀称的白玉不同,玛瑙更侧重于表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纹理交错的特性。而为了完美展现这种特性,施加在玛瑙原料上的雕琢工艺往往不需要很繁复,极尽能事的过分炫耀的雕琢技艺很可能就会画蛇添足,反而遵循“大巧不琢、良材不雕”的原则会收到令人满意的审美视效。比如本文配图中的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的玛瑙碗托,造型简洁明快、规整雅致,通体光素无纹,抛光细腻,纹理掩映其中,忽有忽无,或大或小,流光溢彩,如幻如真,将玛瑙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韵味无穷。
  而在古代流传下来的众多玛瑙艺术品中,最值得称道的当属俏雕之作。颜色缤纷的玛瑙似乎就是为俏雕而生的,正如俗话所说:“玛瑙没有俏,纯属瞎胡闹”。特别是清代的能工巧匠,将想像力、创造力和精湛的技法尽情发挥在了玛瑙之上,充满创意的俏雕玛瑙精品层出不穷。
  如图中所示清代玛瑙双猴山子,工匠巧妙将整块红色玛瑙料中的白褐色部分掏出一个洞,并雕出两只灵猴,可谓画龙点睛的妙笔。再比如清代的玛瑙双獾,一只红棕色,一只青白色,相互映衬,别具匠心。还有文房器皿中的笔洗,也是常常见到玛瑙俏雕者,这类制品往往主体部分采用玛瑙的浅色部分雕琢而成,笔洗的边沿则利用突出的红色或经过点染的其他颜色雕琢成蟠螭或枝叶,栩栩如生,意趣天然。
  当然,要想做出真正高水准的玛瑙俏雕作品也并非易事,除了应用原料要双色分明,还要有大胆的创意和奇巧的构思,仿生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同时,作品还要表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雅的格调,才不至于落于俗套。再加上炉火纯青的技艺,才可营造出以小胜大的艺术效果。
其他文献
当你参加朋友的Party时,还会为选择佩戴哪款名表来装饰自己的手腕儿而发愁吗?清晨,当你准备去上班时,仍然要在手腕儿上轻点两滴名牌香水来凸显自己的气质与品位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一定Out了。如今,无论走在大街上,或是出入写字楼,不少人都青睐于给自己的手腕儿戴上一个时兴的小玩意儿,那便是手串。  手串新时代  小昭是北京一家外企的软件程序员。用他自己的话形容,两年前,他才刚成为一名文玩收藏的
期刊
兴起于清朝的鼻烟壶自经出现,便受到了王宫贵族的极力追捧,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在造型繁多、技艺精良的鼻烟壶中,不乏有白菜样式的鼻烟壶闯入视野,鼻烟壶本就是富贵人家的专属,而与寓意“百财”的白菜相结合,更为这玩物增添了一缕富贵之气。  鼻烟壶的种类繁多,玉石、玻璃、陶瓷、内画等,仅玉石鼻烟壶一项又可分白玉、翠玉、翡翠、珊瑚、松石、玛瑙等等。而白菜鼻烟壶多以细腻冰清的翡翠白玉等材质来展现其绿白相间、鲜
期刊
象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堪与宝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其牙纹坚实细密、色泽柔润、质地光滑、雕刻艺术精美,而备受世人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但是由于象牙的密度比较大,想要着色十分困难,即便勉强上色,三五年后颜色也会褪去。加上世界各地对大象的保护,象牙原材料的获取越来越困难。因此有关象牙雕刻的许多制作工艺今日都已经失传了,尤其
期刊
10月22日下午,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里人头攒动。原来华人顶级收藏团体清玩雅集20周年庆收藏展在这里隆重开幕。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嘉宾除了清玩雅集的会员外,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的嘉宾们也应邀出席,让收藏大展异常热闹。  提及清玩雅集,在藏界可是大名鼎鼎。1992年9月在台湾成立的这家收藏团体,会员们因“博雅好古”从素不相识到相知,历经20个寒暑后,雅集已然成为全球瞩目的华人收藏家团体。雅集中的每一位
期刊
周抡园先生把传统的绘画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而且结合得很恰当,实在不容易! ——李可染  他的绘画个性强烈,表现力非凡。 ——李苦禅  他的画,完全从现实写生中提炼而来。 ——何海霞  纵观近现代中国画坛,有成就的画家如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李苦禅等大家如雷贯耳,世人皆知。而在艺术上能与这些大家抗衡的山水画大师——周抡园,却一度不为世人所知,或知之者甚少。今天我们重新来认识周抡园艺术的美妙之处,也
期刊
清代的薛宝辰在《素食说略》里写道:“菘,白菜也,是为诸蔬之冠,非一切菜所能比。”菘是白菜的古称,本是最为寻常的菜蔬,之所以得名为“菘”,乃是因为白菜有着“凌冬不凋,四时长有,有松之操”的特点。  《诗经·谷风》里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这里的“葑”指芜菁,又名蔓菁,俗称大头菜,被认为是大白菜的祖先之一。关于大白菜的起源一直都有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大白菜是南方的小白菜和芜菁杂交而成的产物;另一种观点
期刊
“咬得菜根,万事可成。”在文人画家的心目中,白菜或许是生活化的食材,但更是一种象征性的文化符号。那里,记载着他们关于高洁的记忆,承载着他们对于高洁的故事,更显示着他们之于高洁的追寻。无论古今,尽管白菜未必有多么贵重,但其中的气质与意蕴则不曾或缺,这种浓厚的生活气息,与高洁意趣的勾连,在绘画史上,也算得上是一枝独秀了。  凡身  谈及高洁,想起的总是梅兰竹菊,苍天松柏,其中的高洁不假,但因为它们大多
期刊
备受关注的“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日前在台北落幕,这是该项活动首次从上海“移师”异地。为期3天的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收藏家、艺术家以及专家、学者等600多名,各路行家里手云集一堂,交流、切磋、研讨、展示……让这个两年才举办一届的收藏文化盛会成了全球华人藏家不容错过的一次大聚会。  本届大会以“收藏,回归人文的精神家园”为主题,据了解,近年越来越升温的收藏,也渐渐呈现出收藏与投资相结合的
期刊
画了千年的白菜依然在被画,只是画中出现了白菜从未有过的身姿;雕刻了几世的白菜依然被雕刻,但却换上了全新的材质。有些人买了一百斤的白菜,在一个冬天把它们吃完,也有人买了一棵白菜,用绳子拴起来,牵着当宠物。  从古至今,有关白菜的传说从未中断。今天,当物质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白菜依然是大众餐桌上喜闻乐见的食物;当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极尽可能,白菜却依旧以各种身份与造型出现在文化艺术生活之中。这份亘古不变
期刊
竹称“岁寒三友”之一,以其傲然翠色覆霜于三冬而不凋零,被文人们视为高洁、正直的象征,是上乘的雅物,是文人士大夫阶层吟谈风雅对月酌觞时不可缺少之陈设,而以竹雕刻文雅风物,更成了文人们竞相追逐的玩好。其中,竹与白菜的结合更是达到了一种洁净刚直、无可比拟的精神追求状态。  白菜这一题材在竹雕中多有所见,封锡禄、邓渭、王梅邻、沈全林等竹雕大家皆有此类题材的笔筒、臂搁传世。其中,故宫藏封锡禄所制圆雕白菜笔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