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之成功在于人的教育。然而人的教育离不开思想道德的教育。一个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具体、生动、形象的教育内容,个人认为榜样教势必不可少,应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关键词】 思想道德教育 榜样 榜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60-01
要做好学问,先要做好人。所以我们说教育发展,德育先行。大学生踏入校门,不光要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因此,思想道德教育的好坏关系到我们培养出的是只懂得专业知识的学生还是拥有健全人格的全能人才。
进行道德教育,就是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伦理道德知识的灌输,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变成人们普遍遵循的道德风尚和道德习惯,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何为道德?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而这种规范和准则的实施是以人的自我觉悟和自我约束来实现的,不需要外界的强制力量。因此,一个思想道德水平高尚的人对道德的实践是发自内心的。这就对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思想道德教育一定要深入内心而不能只是停留表面。但是看看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道德教育:课堂上,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竭而学生在下面却是哈欠连天。我们在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尊重老师教学成果的同时不禁反思一个问题: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究竟怎么了?学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
因此笔者认为,这个时代仍旧需要榜样,这个时代依旧呼唤榜样。在全社会树立榜样、尊重榜样,模仿榜样是这个时代赋予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赋予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上的重要意义,更是全社会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的历史使命。
很明显的,由于道德教育的欠成功,在不少学校,道德教育已经成为鸡肋,教之无方,弃之可惜。很多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课程,也便流于形式。老师在课堂上一味的空讲大道理,不切合实际,学生听不到感兴趣的东西,自然课堂效果差强人意,老师也就没有积极性再去投入到下一轮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环节中去,如此恶性循环,必然导致教育效果的不理想。
什么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的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但是如何能将这种施加于他人的影响最大化的让接收者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呢?笔者认为方式和手段是关键。因此,道德教育应该同榜样教育相结合,用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来影响和打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才回不会流于表面,才能深入人心。
有人曾经说过:“撒播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撒播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撒播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撒播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而我想说的是,撒播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所谓榜样教育,是借助于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事实上,榜样教育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其特点在于:通过榜样人物的言行,把深刻的政治思想原理、抽象的道德范具体化、人格化,使教育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可行性。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运用榜样进行教育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看是否在树立、宣传榜样方面下了功夫。榜样的树立与宣传,要体现先进性与真实性的统一。作为榜样,必定有值得别人学习和效仿的东西,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榜样,但榜样如果是一个“高、大、全”的完人,必定让人觉得虚假,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存在,青年人对之便可望而不可及,可敬而不可学。就像雷锋同志,我们正是因为知道了他也追求时髦,也偶尔会发脾气,也有时会因为做好事而不遵守部队纪律,我们才更觉得他可亲可敬,他作为榜样才更有说服力。
其次,榜样人物要富有感染力,以情动人,激发青年人学习榜样的内驱力。青年人能从榜样人物的事迹中动情,形成内心的驱动力,否则,这种“榜样”难以深入人心,学榜样最终只能学到一个“皮毛”。
再者,榜样的选用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了针对性才能对某些教育内容强化和深化,而不至于使学习活动泛泛而过,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通过了解青年人所欠缺的具体方面和他们关注的热点,恰当选择与之有关的榜样人物事迹进行教育,将会更充分地发挥青年人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接触这些教育内容时,既能知道应该做什么,又能从榜样人物身上知道该怎样去做。例如,给大学生树立“打工皇帝”的榜样就比“高考状元”这样的榜样更符合他们现阶段的需要,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21世纪,榜样更是进入了“多元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青年的榜样形象或偶像崇拜也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以“为公为民、无私奉献”为内涵的榜样形象不再一呼百应、全民追随,标准化、统一化的榜样形象拉大了与青年的距离。几百年前的榜样,是大义凌然,是舍生取义;几十年前的榜样,是任劳任怨,公而忘我;今天的榜样,谁说不能个性飞扬,敢想敢闯?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榜样教育需要提升影响力,而借助偶像崇拜的作用可以使榜样的影响力成倍的扩散。由于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有着一些耦合,这就为榜样向偶像的转化提供了前提条件,可以尝试探索。
综上所述,道德教育在今天的社会不是可有可无的教育,时代正在呼唤越来越多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青年人的出现,推手应该是成功的道德教育。而成功的道德教育窃以为离不开成功的榜样教育。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真正认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育人”责任,将榜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完成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
【关键词】 思想道德教育 榜样 榜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60-01
要做好学问,先要做好人。所以我们说教育发展,德育先行。大学生踏入校门,不光要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因此,思想道德教育的好坏关系到我们培养出的是只懂得专业知识的学生还是拥有健全人格的全能人才。
进行道德教育,就是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伦理道德知识的灌输,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变成人们普遍遵循的道德风尚和道德习惯,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何为道德?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而这种规范和准则的实施是以人的自我觉悟和自我约束来实现的,不需要外界的强制力量。因此,一个思想道德水平高尚的人对道德的实践是发自内心的。这就对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思想道德教育一定要深入内心而不能只是停留表面。但是看看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道德教育:课堂上,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竭而学生在下面却是哈欠连天。我们在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尊重老师教学成果的同时不禁反思一个问题: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究竟怎么了?学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
因此笔者认为,这个时代仍旧需要榜样,这个时代依旧呼唤榜样。在全社会树立榜样、尊重榜样,模仿榜样是这个时代赋予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赋予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上的重要意义,更是全社会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的历史使命。
很明显的,由于道德教育的欠成功,在不少学校,道德教育已经成为鸡肋,教之无方,弃之可惜。很多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课程,也便流于形式。老师在课堂上一味的空讲大道理,不切合实际,学生听不到感兴趣的东西,自然课堂效果差强人意,老师也就没有积极性再去投入到下一轮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环节中去,如此恶性循环,必然导致教育效果的不理想。
什么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的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但是如何能将这种施加于他人的影响最大化的让接收者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呢?笔者认为方式和手段是关键。因此,道德教育应该同榜样教育相结合,用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来影响和打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才回不会流于表面,才能深入人心。
有人曾经说过:“撒播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撒播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撒播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撒播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而我想说的是,撒播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所谓榜样教育,是借助于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事实上,榜样教育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其特点在于:通过榜样人物的言行,把深刻的政治思想原理、抽象的道德范具体化、人格化,使教育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可行性。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运用榜样进行教育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看是否在树立、宣传榜样方面下了功夫。榜样的树立与宣传,要体现先进性与真实性的统一。作为榜样,必定有值得别人学习和效仿的东西,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榜样,但榜样如果是一个“高、大、全”的完人,必定让人觉得虚假,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存在,青年人对之便可望而不可及,可敬而不可学。就像雷锋同志,我们正是因为知道了他也追求时髦,也偶尔会发脾气,也有时会因为做好事而不遵守部队纪律,我们才更觉得他可亲可敬,他作为榜样才更有说服力。
其次,榜样人物要富有感染力,以情动人,激发青年人学习榜样的内驱力。青年人能从榜样人物的事迹中动情,形成内心的驱动力,否则,这种“榜样”难以深入人心,学榜样最终只能学到一个“皮毛”。
再者,榜样的选用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了针对性才能对某些教育内容强化和深化,而不至于使学习活动泛泛而过,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通过了解青年人所欠缺的具体方面和他们关注的热点,恰当选择与之有关的榜样人物事迹进行教育,将会更充分地发挥青年人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接触这些教育内容时,既能知道应该做什么,又能从榜样人物身上知道该怎样去做。例如,给大学生树立“打工皇帝”的榜样就比“高考状元”这样的榜样更符合他们现阶段的需要,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21世纪,榜样更是进入了“多元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青年的榜样形象或偶像崇拜也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以“为公为民、无私奉献”为内涵的榜样形象不再一呼百应、全民追随,标准化、统一化的榜样形象拉大了与青年的距离。几百年前的榜样,是大义凌然,是舍生取义;几十年前的榜样,是任劳任怨,公而忘我;今天的榜样,谁说不能个性飞扬,敢想敢闯?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榜样教育需要提升影响力,而借助偶像崇拜的作用可以使榜样的影响力成倍的扩散。由于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有着一些耦合,这就为榜样向偶像的转化提供了前提条件,可以尝试探索。
综上所述,道德教育在今天的社会不是可有可无的教育,时代正在呼唤越来越多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青年人的出现,推手应该是成功的道德教育。而成功的道德教育窃以为离不开成功的榜样教育。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真正认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育人”责任,将榜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完成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