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代著名国画家魏紫熙先生于2002年4月11日走完了他87年的人生旅途,在华夏历史文化名城金陵驾鹤仙去。他作为享誉20世纪中国画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等“新金陵画派”名家一起,为现代美术史册增添了辉煌的一页。
魏紫熙1915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遂平县,17岁考入位于开封的河南艺术师范学校。1934年毕业后,从事中小学艺术教育多年。巍巍壮观的太行浩气,给予了魏紫熙诸多的创作灵感,而故乡淳朴厚重的民情,则滋养着他的画风。期间,魏紫熙研习传统人物画,兼事山水画创作,并转辗于嵩山、武当山、伏牛山等地神游写生。为了反抗日寇侵华行径,魏紫熙1938年在河南郾城举办抗日漫画展,表达了自己赤诚的爱国之心。1946年他先后在河南开封、郑州举办个人画展,并主编《河南民报》“美育”副刊。1947年8月曾任河南大学讲师等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魏紫熙移居文化古都金陵,在南京文工团、南京美术工厂供职。1953年进入江苏省美术工作室,继续从事年画、宣传画、连环画和国画创作。1957年,魏紫熙随同傅抱石、亚明等人筹建江苏省国画院,并且调入该院工作。20世纪50年代起,魏紫熙在“笔墨当随时代”等艺术观念的影响下,创作了《南京梅花山》《温课》《风雪无阻》等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精品佳作。
1960年,魏紫熙与傅抱石、钱松喦等名画家,跨越祖国山川23000余里长途采风写生,创作出一批富有生活意韵的优秀作品。1961年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轰动画坛的“山河新貌写生作品展”。此后,“新金陵画派”声名鹊起,魏紫熙亦因此画名日隆。1962年开始,他先后赴福建等地写生,不断汲取创作养料,满怀热情地描绘时代风貌与社会生活。
20世纪70年代以后,魏紫熙将艺术的目光着重转向传统山水画,进一步开展研究探索,坚持经常到各处观览写生,以师自然、求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不拘束缚地尽兴发挥,一吐胸壑心绪为快,因此在艺事上逐渐达到了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无鞍而行”之境界。创作出了《天堑通途》《黄洋界》《飞澜无声》《将军柏》《长白飞雪》《当惊世界殊》《黄山光明顶》《云起千锋动、泉飞万壑鸣》《太行奇峰》《巍巍嵩岳垂古今》等扛鼎力作,进一步展现个人的心绪豪情和艺术才华,由此奠定了他在“新金陵画派”中的应有地位,并在画坛享有较高声誉。
魏紫熙生前曾任中国美协理事、江苏省美协常务理事及顾问、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等职。个人画作广泛地流传于海内外,且为不少公私典藏机构收藏,曾有《魏紫熙画集》《魏紫熙山水画集》《魏紫熙人物画集》和《魏紫熙山水画谱》等著作问世。2004年,南京市政府在景色幽秀的清凉山公园内,专门建立了“魏紫熙艺术馆”。
魏紫熙在绘画艺术道路上,早年曾经受到赵望云、张大千等现代名家影响,传统人物画兼取中西,博采众长,深入现实,追求生活之美,由衷地表达个人心声。所作注重艺术写实效果,造型准确典雅、墨色相融,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时代气息浓郁;而山水画则由清初画坛“四王”入手,由此追溯宋、元诸家,尤得范宽、燕文贵、“南宋四家”、石涛、梅清、傅抱石等古今名家之绘画精髓。他始终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弥补自身不足,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图式和笔墨特色,为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与生机活力。
魏紫熙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十分重视传统渊源,常以书法入画、骨法用笔,把握“墨分五色”的技巧,往往集正、侧、逆、散锋等笔法于一体,苍润并举,刚柔相济,轻重徐疾、转折顿挫兼有,勾、擦、皴、染一气呵成,奔放激情宣泄于画纸,因此具有较强的笔墨表现力,被誉为“一笔连贯之法”。在山水画的具体皴法表现上,魏紫熙融合了大小斧劈皴、雨点皴和“抱石皴”等技法,笔力遒劲,墨气明润,技法娴雅,同样具个人风貌。在表现大自然的秋景中,魏紫熙也善施暖色,如以朱砂、朱等代替墨点,在峰壑丛林中层层点染,为古人所罕有(此举亦不同于李可染先生的层林尽染表现方法)。以阔笔飞云画法表现烟霭云海,气势磅礴,宛若吞云吐雾,传统功力非凡,此举也不曾见前贤所为。在具体画水时,魏紫熙除了汲取南宋大家马远的表现手段外,还融入了西画艺术对光影的处理技法。所有这些,表现在画作上则沉雄稳健,纯厚凝重,气韵生动,意境隽秀深邃,可谓艺术魅力感人、独标一格。魏紫熙书法工行书、擅章草,取法于《出师颂》和《月仪帖》等,所作秀逸遒劲、简古高华,笔势非同寻常。上述所有艺术成就的取得,当然是与画家毕生勤奋努力、笔耕不辍分不开的了。笔者记得魏紫熙先生1994年在接受《金陵晚报》记者采访时曾经坦言:“过去的画,我现在看看,看不惯;现在的画,以后看看,可能也看不惯。金陵画派自傅抱石以下有那么多画家,站得住的有几人?不跑(指外出写生),不画,不变,行吗?”这抑或正是画家数十年艺术生涯的一个侧面写照吧!
魏紫熙画作的市场交易大约始于20世纪70年代,与“金陵画派”中的亚明、宋文治等名家类似,当时每平方尺也就在数十元左右。以后的交易价位逐年攀升,至90年代前后一般交易价位每平方尺约为600元左右。其画作大约在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海内外拍卖市场。由于早期人物画作散佚较多,故存世的尚不多见。作为现代“金陵画派”的重要代表,魏紫熙也是目前海内外艺术市场上较受关注的书画名家之一,其画作在一些大中型拍卖活动中也时有露面,较受投资典藏界的青睐追崇。90年代中期,其画作交易价位大约在每平方尺3000至7000元人民币左右。在1996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新中国美术作品专场”拍卖中,他的三幅画作《大地回春》、《收获归来》、《井岗山会师》分别以5.17万元、7.15万元和9.02万元人民币成交;在1998年北京荣宝秋季拍卖会上,魏紫熙1973年为南京大校场民航候机楼创作的巨幅山水画《南京长江大桥》又以33万元人民币成交。至90年代末,魏紫熙画作的交易价位大约维持在每平方尺5000至10000元人民币左右。
进入21世纪后,魏紫熙的画作行情随着艺术市场的大趋势发展,一直呈渐涨走势。在2002年上海朵云轩秋季拍卖会上,魏紫熙的山水画《奔珠泻玉》(68×45.5厘米)以2万元人民币成交;2003年北京荣宝秋季拍卖会上,山水画《神女峰》(137×68厘米)和《明月松间照》(67×136厘米)分别以10.78万元、19.8万元元人民币成交;2004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其山水画《万山红遍》(137.2×68.5厘米)以66万元人民币成交;2005年北京荣宝春季拍卖会上,巨幅山水画《鄱阳湖秋色》(144×420厘米)以269.5万元人民币成交;尽管2007年以来,书画市场进入盘整期,但在2008年中贸圣佳春季拍卖会上,魏紫熙画作《茨坪毛主席旧居》(68×41厘米)又以14.56万元人民币成交;在2009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朝晖》(124×69.5厘米)仍以50.4万元人民币成交。 在此需要提醒投资鉴藏者注意的是,魏紫熙生前出手市面的画作较少,早先艺术品市场上流传他的赝品相对而言还不是很多,有些作品交易价位也不算太高。然而伴随着整个市场行情的节节攀升,大量署名“魏紫熙”的画作面世,其中不少都是赝品,而且高、中、低仿皆有,有的令人真赝难辨,投资收藏风险陡增。魏紫熙虽然早先攻研人物画,也偶作花鸟画,但尤以山水画创作最为见长,擅制巨幅画作,并以磅礴大气、苍茫浑朴和奇秀清润取胜,这类作品的市场交易价大都不菲。如在2010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巨幅山水画《黄洋界》(142×363厘米)以560万元人民币成交;2011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巨幅山水画《长城万里图》(144×359厘米)以805万元人民币成交(此画每平方尺交易价折合16.95万元人民币),创造了当今个人作品交易新高。目前魏紫熙画作的交易价位大约维持在每平方尺5至10万元人民币左右,精品价格可能要更高一些。笔者预计: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魏紫熙画作精品的交易价将与亚明、宋文治等人相似,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同样可能会呈渐涨走势。
另外从科学角度来看,一个成熟的艺术品市场除了必须自身要素发育完善等外,学术研究及其支撑引领应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些年来,不少美术界名流对魏紫熙的绘画艺术赞誉有加、评价较高。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其艺术成就存有一些看法,譬如认为其画作尽管笔墨功底深厚,比较注重构图布局等,但与同时代的傅抱石先生相比,个性语言并不十分鲜明突出;再如他晚年借鉴张大千、刘海粟等名家技法,偶作泼墨泼彩写意山水画,以色当墨进行创作,虽也进一步丰富了画作的表现力,然而却并未能从传统绘画设色体系中走出太远,艺术建树难超张、刘二家。不过客观理性地分析看待这些不同意见,愚以为:对于包括魏紫熙在内的所有现代艺术家来说,相应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定位等一系列学术性问题,尚有待人们进一步地研判探讨,惟有经过大浪淘沙和时间的检验,才可能作出一个比较全面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结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海内外有些机构借鉴证券交易市场行情指数的计算方法,适时颁布了一些不同名称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行情指数,藉以供社会各方参考。由于股价交易指数和字画交易指数,各自在计算方法上有所区别,后者主要以某艺术家所有作品在市场上的每次交易数据为统计基础,其中既会涉及到同一件作品在不同时期的交易结果,当然也会有不断混迹于市场上的署名作品(包括赝品、代笔作品等)交易以及“假拍”等类似的虚假成交,加上在拍卖市场上常常因时、因地甚至因境不同等诸种因素产生的不同交易结果,这样形成的所谓的交易行情指数,真实状况肯定是要不同程度地打些折扣的。故而笔者在此提醒广大读者朋友,不能完全机械地凭藉字画交易的统计数据或分析曲线,对魏紫熙等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投资收藏,否则很可能会陷入另一极端的操作误区,最终结局难免得不偿失。
(责编:李禹默 )
魏紫熙1915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遂平县,17岁考入位于开封的河南艺术师范学校。1934年毕业后,从事中小学艺术教育多年。巍巍壮观的太行浩气,给予了魏紫熙诸多的创作灵感,而故乡淳朴厚重的民情,则滋养着他的画风。期间,魏紫熙研习传统人物画,兼事山水画创作,并转辗于嵩山、武当山、伏牛山等地神游写生。为了反抗日寇侵华行径,魏紫熙1938年在河南郾城举办抗日漫画展,表达了自己赤诚的爱国之心。1946年他先后在河南开封、郑州举办个人画展,并主编《河南民报》“美育”副刊。1947年8月曾任河南大学讲师等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魏紫熙移居文化古都金陵,在南京文工团、南京美术工厂供职。1953年进入江苏省美术工作室,继续从事年画、宣传画、连环画和国画创作。1957年,魏紫熙随同傅抱石、亚明等人筹建江苏省国画院,并且调入该院工作。20世纪50年代起,魏紫熙在“笔墨当随时代”等艺术观念的影响下,创作了《南京梅花山》《温课》《风雪无阻》等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精品佳作。
1960年,魏紫熙与傅抱石、钱松喦等名画家,跨越祖国山川23000余里长途采风写生,创作出一批富有生活意韵的优秀作品。1961年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轰动画坛的“山河新貌写生作品展”。此后,“新金陵画派”声名鹊起,魏紫熙亦因此画名日隆。1962年开始,他先后赴福建等地写生,不断汲取创作养料,满怀热情地描绘时代风貌与社会生活。
20世纪70年代以后,魏紫熙将艺术的目光着重转向传统山水画,进一步开展研究探索,坚持经常到各处观览写生,以师自然、求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不拘束缚地尽兴发挥,一吐胸壑心绪为快,因此在艺事上逐渐达到了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无鞍而行”之境界。创作出了《天堑通途》《黄洋界》《飞澜无声》《将军柏》《长白飞雪》《当惊世界殊》《黄山光明顶》《云起千锋动、泉飞万壑鸣》《太行奇峰》《巍巍嵩岳垂古今》等扛鼎力作,进一步展现个人的心绪豪情和艺术才华,由此奠定了他在“新金陵画派”中的应有地位,并在画坛享有较高声誉。
魏紫熙生前曾任中国美协理事、江苏省美协常务理事及顾问、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等职。个人画作广泛地流传于海内外,且为不少公私典藏机构收藏,曾有《魏紫熙画集》《魏紫熙山水画集》《魏紫熙人物画集》和《魏紫熙山水画谱》等著作问世。2004年,南京市政府在景色幽秀的清凉山公园内,专门建立了“魏紫熙艺术馆”。
魏紫熙在绘画艺术道路上,早年曾经受到赵望云、张大千等现代名家影响,传统人物画兼取中西,博采众长,深入现实,追求生活之美,由衷地表达个人心声。所作注重艺术写实效果,造型准确典雅、墨色相融,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时代气息浓郁;而山水画则由清初画坛“四王”入手,由此追溯宋、元诸家,尤得范宽、燕文贵、“南宋四家”、石涛、梅清、傅抱石等古今名家之绘画精髓。他始终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弥补自身不足,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图式和笔墨特色,为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与生机活力。
魏紫熙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十分重视传统渊源,常以书法入画、骨法用笔,把握“墨分五色”的技巧,往往集正、侧、逆、散锋等笔法于一体,苍润并举,刚柔相济,轻重徐疾、转折顿挫兼有,勾、擦、皴、染一气呵成,奔放激情宣泄于画纸,因此具有较强的笔墨表现力,被誉为“一笔连贯之法”。在山水画的具体皴法表现上,魏紫熙融合了大小斧劈皴、雨点皴和“抱石皴”等技法,笔力遒劲,墨气明润,技法娴雅,同样具个人风貌。在表现大自然的秋景中,魏紫熙也善施暖色,如以朱砂、朱等代替墨点,在峰壑丛林中层层点染,为古人所罕有(此举亦不同于李可染先生的层林尽染表现方法)。以阔笔飞云画法表现烟霭云海,气势磅礴,宛若吞云吐雾,传统功力非凡,此举也不曾见前贤所为。在具体画水时,魏紫熙除了汲取南宋大家马远的表现手段外,还融入了西画艺术对光影的处理技法。所有这些,表现在画作上则沉雄稳健,纯厚凝重,气韵生动,意境隽秀深邃,可谓艺术魅力感人、独标一格。魏紫熙书法工行书、擅章草,取法于《出师颂》和《月仪帖》等,所作秀逸遒劲、简古高华,笔势非同寻常。上述所有艺术成就的取得,当然是与画家毕生勤奋努力、笔耕不辍分不开的了。笔者记得魏紫熙先生1994年在接受《金陵晚报》记者采访时曾经坦言:“过去的画,我现在看看,看不惯;现在的画,以后看看,可能也看不惯。金陵画派自傅抱石以下有那么多画家,站得住的有几人?不跑(指外出写生),不画,不变,行吗?”这抑或正是画家数十年艺术生涯的一个侧面写照吧!
魏紫熙画作的市场交易大约始于20世纪70年代,与“金陵画派”中的亚明、宋文治等名家类似,当时每平方尺也就在数十元左右。以后的交易价位逐年攀升,至90年代前后一般交易价位每平方尺约为600元左右。其画作大约在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海内外拍卖市场。由于早期人物画作散佚较多,故存世的尚不多见。作为现代“金陵画派”的重要代表,魏紫熙也是目前海内外艺术市场上较受关注的书画名家之一,其画作在一些大中型拍卖活动中也时有露面,较受投资典藏界的青睐追崇。90年代中期,其画作交易价位大约在每平方尺3000至7000元人民币左右。在1996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新中国美术作品专场”拍卖中,他的三幅画作《大地回春》、《收获归来》、《井岗山会师》分别以5.17万元、7.15万元和9.02万元人民币成交;在1998年北京荣宝秋季拍卖会上,魏紫熙1973年为南京大校场民航候机楼创作的巨幅山水画《南京长江大桥》又以33万元人民币成交。至90年代末,魏紫熙画作的交易价位大约维持在每平方尺5000至10000元人民币左右。
进入21世纪后,魏紫熙的画作行情随着艺术市场的大趋势发展,一直呈渐涨走势。在2002年上海朵云轩秋季拍卖会上,魏紫熙的山水画《奔珠泻玉》(68×45.5厘米)以2万元人民币成交;2003年北京荣宝秋季拍卖会上,山水画《神女峰》(137×68厘米)和《明月松间照》(67×136厘米)分别以10.78万元、19.8万元元人民币成交;2004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其山水画《万山红遍》(137.2×68.5厘米)以66万元人民币成交;2005年北京荣宝春季拍卖会上,巨幅山水画《鄱阳湖秋色》(144×420厘米)以269.5万元人民币成交;尽管2007年以来,书画市场进入盘整期,但在2008年中贸圣佳春季拍卖会上,魏紫熙画作《茨坪毛主席旧居》(68×41厘米)又以14.56万元人民币成交;在2009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朝晖》(124×69.5厘米)仍以50.4万元人民币成交。 在此需要提醒投资鉴藏者注意的是,魏紫熙生前出手市面的画作较少,早先艺术品市场上流传他的赝品相对而言还不是很多,有些作品交易价位也不算太高。然而伴随着整个市场行情的节节攀升,大量署名“魏紫熙”的画作面世,其中不少都是赝品,而且高、中、低仿皆有,有的令人真赝难辨,投资收藏风险陡增。魏紫熙虽然早先攻研人物画,也偶作花鸟画,但尤以山水画创作最为见长,擅制巨幅画作,并以磅礴大气、苍茫浑朴和奇秀清润取胜,这类作品的市场交易价大都不菲。如在2010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巨幅山水画《黄洋界》(142×363厘米)以560万元人民币成交;2011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巨幅山水画《长城万里图》(144×359厘米)以805万元人民币成交(此画每平方尺交易价折合16.95万元人民币),创造了当今个人作品交易新高。目前魏紫熙画作的交易价位大约维持在每平方尺5至10万元人民币左右,精品价格可能要更高一些。笔者预计: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魏紫熙画作精品的交易价将与亚明、宋文治等人相似,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同样可能会呈渐涨走势。
另外从科学角度来看,一个成熟的艺术品市场除了必须自身要素发育完善等外,学术研究及其支撑引领应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些年来,不少美术界名流对魏紫熙的绘画艺术赞誉有加、评价较高。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其艺术成就存有一些看法,譬如认为其画作尽管笔墨功底深厚,比较注重构图布局等,但与同时代的傅抱石先生相比,个性语言并不十分鲜明突出;再如他晚年借鉴张大千、刘海粟等名家技法,偶作泼墨泼彩写意山水画,以色当墨进行创作,虽也进一步丰富了画作的表现力,然而却并未能从传统绘画设色体系中走出太远,艺术建树难超张、刘二家。不过客观理性地分析看待这些不同意见,愚以为:对于包括魏紫熙在内的所有现代艺术家来说,相应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定位等一系列学术性问题,尚有待人们进一步地研判探讨,惟有经过大浪淘沙和时间的检验,才可能作出一个比较全面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结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海内外有些机构借鉴证券交易市场行情指数的计算方法,适时颁布了一些不同名称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行情指数,藉以供社会各方参考。由于股价交易指数和字画交易指数,各自在计算方法上有所区别,后者主要以某艺术家所有作品在市场上的每次交易数据为统计基础,其中既会涉及到同一件作品在不同时期的交易结果,当然也会有不断混迹于市场上的署名作品(包括赝品、代笔作品等)交易以及“假拍”等类似的虚假成交,加上在拍卖市场上常常因时、因地甚至因境不同等诸种因素产生的不同交易结果,这样形成的所谓的交易行情指数,真实状况肯定是要不同程度地打些折扣的。故而笔者在此提醒广大读者朋友,不能完全机械地凭藉字画交易的统计数据或分析曲线,对魏紫熙等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投资收藏,否则很可能会陷入另一极端的操作误区,最终结局难免得不偿失。
(责编:李禹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