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来岁的孩子竟然研究炼丹术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limengwai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同学大概从两年前开始变得很“恐怖”,他居然研究起炼丹术来了!
  道家长生不老的主要手段就是炼仙丹,吃就金刚不坏之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这多少有点扯淡。可刘同学偏偏就有模有样地迷上了这个。每天一放学就奔图书馆,大包小包往家里运书,从道家的流派到有机化学教材,堆得满床满地。有几本还赫然标着“大学课程”字样,这实在让我吃惊不小。
  有那么小半个月的时间,我试图从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上阻止这小子的疯狂,没想到却被这小子教导一番:“爹,你知道咱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啥吧?可你一定不知道,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就是炼丹时不小心搞出来的,这要搁现在,足够拿诺贝尔奖。”
  刘同学随手拿过一本竖版繁体字的线装书,“看,《太上圣祖金丹秘诀》,这里边有关‘伏火矾法’的冶炼技术是中国独创的,而这种技术使用的材料就是咱老祖宗的黑火药配方。其它还有比如黄铜水银等材料的发明,研磨结晶等化学方法,蒸馏器等实验工具,都是中国古代炼丹术士发明的。可以说,炼丹术是推动化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好吧好吧,我承认我说不过这小子,可是,这炼丹术,怎么总是让我感觉有点神神道道的……刘同学嘿嘿一笑,从书包里翻出张试卷,“爹,看看这个你就不这么说了,你知道我最差的学科是什么吧?化学上学期才考了70分,来,看看这学期的成绩,96!”
  说实话我有些高兴,这小子的化学成绩真是突飞猛进了。
  放学后他基本上是不摸书包的,一头扎进书房就不出来了。四面墙全是书,而且看起来都是无用之书,但这些无用之书在他那里,总是能触类旁通地学以致用,成绩也越来越好。
  刘同学小小年纪看完了金庸的全套武侠书后,又把梁羽生的武侠全集搬回了家,还有模有样地研究起中国武术的各大流派来,《少林七十二绝技的真伪》还上了我们当地的晚报。
  有时候,我也会操无用之心,劝他好好复习功课,他都会从书堆里抬起头说: “爹,你知道九华山上有肉身佛吧?按说人的身体都是由有机物构成的,但是有机物会腐烂,可是那些肉身佛为什么几百年都不会腐烂?我能从化学的角度给你分析下。”我乖乖坐下,听“刘老师”给上了一堂课。
  读书有用还是没用?也许刘同学的例子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很多看似无用的书,他都能抓过来读个天昏地暗,还由此延伸出去,读了更多的无用之书,最后成了学校里小有名气的百科杂家。
  所以说,先别管读书有用没用,只要感兴趣,就先读了再说。读书的目的并不在于合上书后记住了多少,而是通过读书这个过程懂得怎样去学习,这是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最重要的能力,终生受用。从这个角度来看,读书哪有无用的?我们常说孩子现在的学习是打基础的过程,其实打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而不是 “知道”的基础、“知识”的基础。
  有用的书无用的书,装了刘同学一肚子,就像他苦心研究炼丹术,炼的也不是长生不老的仙丹,而是一把丰富自己的金斧头。很多时候,研究炼丹术的刘同学成了我的老师,很多东西我不清楚也不必百度,直接问他,他准会滔滔不绝地甩给我一个靠谱答案。
  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时候我会想,当爹的管儿子叫一声师父,不丢脸吧?
其他文献
我相信女儿很快就能恢复过来,失败了,我允许她大声地哭一会。  带女儿参加电视台举办的“我是小超人”竞技游戏比赛,要过六关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比赛过程中只要一犯规就会被淘汰出局。  那是女儿生平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她在家玩游戏从来没输过,为什么?大家都能猜到,因为家里没有严格的规则。但是比赛场就不同了,我相信那是女儿第一次自己去面对“规则”这个概念。  比赛环节并不容易,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更加难。
期刊
假如有一天孩子失恋了回家抱着爸爸哭,那也是做父亲的成功。  跟儿子像兄弟一样没大没小  儿子吴定谦在30岁的时候,出了人生第一本书。我本来以为跟儿子很熟,但看完后,感觉却不太熟。他写出小时候的记忆,我和他妈妈跟他说过的话、一起做过的事,我们都忘了,但他都记得。  我这一代人的父亲,大多不会跟孩子沟通。我一辈子跟爸爸讲的话不超过两百句。因为他不知道要跟我们讲什么,我们怕他怕得要死,什么也不敢跟他讲。
期刊
背诵的直接目的有两个,一是记住,二是浸润中国文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死记硬背,事倍功半  孩子小的时候要不要背点唐诗宋词、名家名段?家长很关心,希望得到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答案,好照着去要求孩子。答案倒有,但不是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孩子是不同的,具体情况也不同。  女儿刘莐四五岁时,我曾带着她背过一些少儿开蒙的经典,如《三字经》《论语》《唐诗三百首》等等。我当时是这么想的,孩子小的时候,心思单纯,受
期刊
要重视孩子不会的部分,别以为是他们粗心。  一些六年级的孩子说, 80%以上的家长(我认为没有这么多)高估了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  高估的结果是:孩子没有努力就希望孩子拥有超常的学习能力。  这类家长在能看懂孩子的作业时,对孩子作业挑三挑四,不是嫌弃写得慢,就是嫌弃写得不整洁,不停唠叨,不停批评,甚至动手打孩子。还给孩子扣上帽子,说孩子就是逆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家长容易美化自己上学时的
期刊
思想上,可以不迷信老师,但礼貌和伦理上,要尽量尊重老师。小孩依样学样。  我有段时间腰扭了,躺在床上看书,儿子也躺在床上看书。我在孩子爸爸面前说身体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儿子也在我面前做出病怏怏的样子逃避弹琴。  儿子做作业,我就去当他的同桌。  有一项语文作业,老师让把所有词语重复写两遍。儿子写字太费劲,作业又比较多。我就来给孩子听写。他会写的就写一遍,不会写的就写两遍或者两遍以上。儿子说,不要
期刊
这篇可以亲子共读呦。  做作业大概不是你喜欢的事情。这当然可以理解。  做作业不仅艰难,而且耗费大量时间,它不但侵吞了你的社交生活,而且使你感到迷惑和灰心丧气。老师会不断加大作业量,好像你只上他的课。  你不得不理解老师布置的作业题,不得不认真听讲才能掌握做作业的技巧,不得不在放学后安排足够的时间做作业,不得不书写整洁,不得不尽最大努力做好,不得不记住交作业(如果作业已经做完),而且日复一日,天天
期刊
小编叨波:我们常跟孩子说“上课要认真听讲”,可是怎样才叫“认真”呢?我们一直以来强调的“认真”太空洞抽象,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要越具体越好,细致到身体、头脑、眼睛、耳朵、嘴巴……每一个部位分别怎样做才叫“认真”,这样才易于孩子理解和实践。  一位“最家长”读者在QQ上问我:儿子老师找我谈话,说课堂上检查儿子课本上的词语,发现他什么都没抄,上课该记得都记不下来,走神现象越来越严重了,这才刚上二年级,真
期刊
6~8岁是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给你介绍桥梁书。  常听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书买了一大堆,看两眼就搁下了,那么多好书看不进去,都成了摆设。还有些家长跟我说孩子也不是不爱看书,但只爱看图,字一多就没了兴趣。这样的问题在小学生的阅读中具有普遍性。究竟是我们的孩子阅读习惯不好,还是我们的书不足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是最诚实的读者,他们的兴趣和喜好当然可以引导,但是这种积极的引导仍然是在尊重孩子阅读
期刊
放手,是培养孩子独立的过程。  检查作业时,我当了懒妈  兜兜的依赖性跟其他独生子女一样,做完作业后从来不检查,直接就扔给我签字;若是让她自己检查一下,也不过是应付扫几眼。  为什么?因为她知道妈妈肯定会仔细地检查一遍,然后给她纠错,这样她糊弄完的作业交到老师手里时已近完美了。  但是从这学期开始,每次检查完作业,我发现错误也不告诉她了,不仅如此,我还佯装没看见就签上了字。  连续两周,兜兜的作业
期刊
成人的忌讳会加剧孩子的害怕。  孩子为什么有恐惧  农历十月有一个与“清明节”相对的“寒衣节”,在不少地方,这个节日都要去扫墓,还要往坟头压纸,代表给祖先送入冬的棉衣。清明节也会压纸,提醒祖先开春了,要换单衣了。这是一个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机会。  古人一般在家里寿终正寝,周围的亲人,不论年龄大小,包括小孩子在内,都要帮忙料理后事,一直到他们亲眼看着亲人被埋葬在家族土地或当地公墓,并且定期去扫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