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師達神父與澳門的本土音樂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400多年前,來自西方的音樂隨天主教傳入澳門。遠東第一所大學聖保祿學院和聖若瑟修院,先後在澳門的音樂教育、發展和傳承上擔當了先驅和非常重要的角色。1920年代至60年代,意大利音樂家馬炳靈、奧地利音樂家司馬榮來到聖若瑟修院教授音樂,為澳門帶來天主教音樂創作的氛圍,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學有成就的音樂人才,如:主教高秉常和林家駿,神父區師達、莫慶恩、鄧思恩,音樂家林樂培……
  區師逹神父(ureo Castro 1917-1993),一位有著深厚澳門情懷、並身體力行地為教會禮儀作音樂創作的本土音樂家。1917年生於葡國亞速爾群島,他的家庭與教會關係密切,叔父是一位樞機主教,表哥為東帝汶主教,另一位堂兄則為澳門聖若瑟修院秘書和司庫。區神父十四歲時跟隨葡國傳教士抵澳,進入聖若瑟修院修讀拉丁文、哲學及神學,並隨司馬榮和顏儼若神父學習樂理、視唱和聲學。1943年晉升為司鐸,先後擔任主教座堂助理司鐸、聖老楞堂主任司鐸及葡文公教週報《號角報》主編,並曾任利宵中學合唱團導師。1951年,赴葡國里斯本國立音樂學院深造,跟隨大師維斯康捷羅斯學習作曲,期間擔任里斯本大學合唱團助理指揮,1958年以最高榮譽畢業,並回到澳門聖若瑟修院任教,全力開展並推廣本地音樂發展與音樂教育。1993年1月21日,區師達神父於仁伯爵綜合醫院辭世,享年76歲,其後永葬於聖味基墳場。
  區神父畢生為推動澳門音樂發展作出貢獻,為本澳音樂教育踏出重大一步。現今致力於澳門本土音樂發展的澳門樂團、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都與區神父息息相關。前者澳門樂團的前身是他與友人1983年創立的澳門室內樂團,後納入當時文化司,1995年正式改為職業樂團;而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是區神父和許天德神父1962年創辦,迄今已超過50年的歷史。於1995年遷至市區一棟別有中葡風情的建築物——澳門大會堂內,緊鄰澳門著名地標聖羅撒中學校園,周圍環境非常清幽……現任院長莫慶恩神父秉承區神父創校時“演奏與理論並重”的教學理念,為本澳有志學習音樂的青少年提供系統性的訓練,絕大部份學生成為專業人士,不少學生繼續到國內外的高等音樂學院及大學進修,在學成後回澳服務,為本地音樂教育和本澳音樂事業作出貢獻。
  鑑於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對澳門音樂發展上的貢獻,於1987年獲澳門政府頒授文化功績勳章,而區神父本人也因在音樂和教育上的貢獻,於1990年榮獲澳門政府頒授了文化功績勳章。
  雖然不是職業作曲家,區神父在澳門期間寫作了大量揉合各種音樂風格作品,包括額我略聖歌、複音音樂、中國五聲音階及二十世紀新古典主義等。區神父把對各種音樂的濃厚興趣和澳門本土文化的深厚感情流露於其作品當中,他為代表作之一《澳門景色》作的一段序言:“這些樂章是本人創作的新起點,目的是為了尋找一種比古典和聲更為寬廣的語法,並以之作為中國傳統民歌旋律的新音響。這些簡易的作品,是在校的份內工作,也是本人一直以來希望完成的事情,就是用墨描畫出富有中國情懷的澳門風景畫。”
  區神父逝世後,天主教澳門教區將其鋼琴、聲樂及合唱作品出版,他的才華及作曲造詣才廣泛獲公眾認識。
  “區神父和天主教音樂家馬炳靈、司馬榮等,是澳門當代天主教音樂之創作與音樂表演活動方面最重要的幾位傳奇式式外籍音樂人士”(戴定澄)
  “馬炳靈教顏儼若神父的是正式的羅馬音樂,很嚴格;司馬榮神父的則是奧德學派,豐富很多,浪漫的西班牙的那種,區司逹神父的則屬此類型”(林家駿主教)
  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今年迎來金禧五十周年慶典系列活動,藉此向“五十年前區師達神父不懼艱辛,克服重重困難創辦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致敬。慶典活動包括:《樂·跡·區師達神父生平及手稿展覽》向公眾展示區神父生平事跡及珍貴的樂譜手稿,吸引本澳愛樂之士前往重溫區神父的音樂人生;另一慶典活動是在玫瑰堂舉行《福樂普天頌—區師達神父作品音樂會》,該院師生聯同嚶鳴合唱團及澳門青年交響樂團,獻演區神父主要作品,表達綿延長久的感念。包括揉合中西音樂風格的鋼琴曲《小妹妹舞曲》《澳門景色》、二十世紀新古典主義的《小奏鳴曲》、獨唱作品《我高潔的靈魂》、合唱曲《天神之糧》等等,並首演大型合唱與管弦樂作品《謝主曲》。當晚夜幕籠罩下的玫瑰聖母堂,聖樂繞樑,更讓滿座愛樂之人度過一個美妙虔誠的宗教文化之旅。
  作為一個來自葡萄牙國家的神父,到澳門紮根六十年,對推動澳門音樂發展,對推動澳門音樂教育傳承,如同對神職一般的堅守崗位,尤其是他對澳門本土音樂文化的挖掘和提煉,成功地將中國音樂的元素和西方音樂的元素揉合於聖樂創作中,讓後人敬佩!區神父對澳門的貢獻,令他的名字和他的天主教作品永鑄在澳門的音樂史冊中。
其他文献
在變革臨近的中國,有兩大精神遺產受到特別的重視,一是社會主義蘇聯解體、消亡的教訓,一是中國反復以暴力改朝換代的歷史。人們瞭解過去是為了更加看清現在和未來。現實中國既有中國歷史自我複製的一面,又有複製蘇聯社會主義的一面。但它們通常被單獨對待,歷史又充滿歧義。既然中國歷史和蘇聯歷史的會面和融合造就了今天,我們就應該在這兩種遺產中找到銜接或者重合的地方,這樣才能發現關於它們的真知。  一  二十世紀末蘇
期刊
新春期間,澳門全城遍佈大街小巷大紅燈籠高懸,歡歡喜喜迎新春的氛圍十分濃鬱。澳門議事亭前地佈置了大型賀年彩飾,成為廣大市民遊客感受春節氣氛的好去處。塔石廣場年宵花市率先於2月3日(年廿三)拉開序幕,各類應節花卉和盆栽、賀年風車、食品等,讓遊人目不暇接!由2月9日(年廿九)除夕日開始,位於旅遊塔附近的孫逸仙大馬路及氹仔史伯泰海軍將軍馬路的海旁,特設售賣煙花、爆竹及指定燃放區,讓市民和遊客一嘗放爆竹及煙
期刊
今年在澳門歡度一個傳統農曆新年後,接著的是一年一度的“苦難耶穌聖像出遊”宗教儀式盛會,讓您在澳門體驗不一樣的中西慶典!聖像巡遊本是南歐的宗教儀式,澳門自16世紀設立教區以來,便一直繼承著這個傳統。巡遊歷時兩天。第一天下午4 時15分,先在聖奧斯定堂舉行中文苦路善工,隨後是主日提前彌撒。5時舉行葡語苦路善工及中文講道。7 時正,聖像出遊正式開始,沿東方斜巷,經議事亭前地,前往主教座堂,教區主教和主教
期刊
為進一步加強澳門特別行政區與福建省之間體育範疇的聯繫,擴大在體育領域的工作經驗交流與合作,澳門特區政府體育發展局由副局長戴祖義帶領體育發展局相關人員,於1月2日至6日,前往福建省進行體育交流及參觀活動。  體育發展局與福建省體育局於去年簽署了“閩澳體育交流與合作意向書”,透過合作協議能有利兩地間的體育發展,對兩地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項目的發展都具有促進作用,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分享、培育人才、交流資訊
期刊
澳門是個小城市,算上氹仔島和路環島,總共不過29平方公里,人口卻已達到55萬,算得上世界上最為擁擠的地方之一了。澳門城市雖小,但由於她在近代中國歷史中扮演過特殊角色,決定了她的內涵並不簡單。不論是政治方面、經濟方面亦或是歷史文化方面,澳門都同樣具備其獨特的地位。自從16世紀開埠以來,澳門受到來自西方以葡語國家為主的教會文化、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嶺南文化及傳統的中國儒釋文化影響,逐漸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澳
期刊
由體育發展局主辦的“大眾康體日”活動於1月12日下午3時至5時30分在塔石廣場舉行,吸引了廣大市民前來參加活動,現場氣氛反應熱烈。  在活動現場設有多項的體育有獎康體攤位,並由體育總會派出專業的人員教授一些體育項目的正確方法和動作,讓市民真正學習及掌握體育運動的知識。在體育總會專業人員的耐心教導下,不少市民認真投入活動,當中亦有很多家長帶同小朋友一齊參與,增進親子關係同時亦給予小朋友帶來輕鬆有意義
期刊
為慶祝農曆新年,澳門政府旅遊局和民政總署、文化局聯手舉辦“靈蛇獻瑞花車滙演”花車巡遊活動,相信屆時各條巡遊路線滿載祝福的花車,讓遊人和市民感受嘉年華般的盛會氣派!花車巡遊路線如下:2月12日(年初三)晚上8時至10時:南灣湖景大馬路→何鴻燊博士大馬路→西灣湖廣場,最後在西灣湖廣場設有舞臺壓軸表演,約800名演員表演隊伍精湛的文藝演出;2月16 日(年初七)晚上8時至9時30分,巡遊路線:青洲大馬路
期刊
為表揚本澳體育健兒在2012年參加各類大型體育賽事,獲得優異的成績,體育發展局將於本月11日晚上,假漁人碼頭會議展覽中心地下宴會廳舉行“2012澳門優秀運動員及教練員獎金/獎狀頒發儀式”,以表彰在2012年度參加體育比賽中獲得優秀成績的運動員及教練員。  行政長官崔世安,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白志健,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馮鐵及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等蒞臨主持頒獎禮,向獲獎的
期刊
新年伊始,隨著2012年度多種經濟指標的統計數據陸續公佈,世界各國各地的經濟狀況逐漸明晰,2013年的發展趨勢也漸趨明顯。在已經揭開序幕的新的一年中,澳門的經濟發展將呈現怎樣的態勢?爲了因應形勢的變化、迎接時代的挑戰,我們應當採取怎樣的對策?這些問題值得認真思索。  減速發展的澳門經濟  回歸以來,澳門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出色成就令世人矚目。2011年間澳門實現本地生產總值2955.35億澳門元、
期刊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是其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和原動力。一個有文化的城市,必有其久遠的歷史淵源與深厚的人文底蘊,必有其獨特的品格和動人的韻味。許多人都說,澳門是一個迷人的城市,是一個戀人的地方,住得越久,越對她迷戀,越感到她可愛,越流連忘返。  澳門所以令人樂不思蜀,是因為她數百年來在歐風美雨的洗禮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根,没有丟失中國文化的傳統和尊嚴;無論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如何歷盡艱辛苦難,如何風吹雨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