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民间故事中的史属内涵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e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欲做一个有成就的历史学家,首先要做一个成熟的民间文学家。由于民间故事是人类用口语传承曾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重要事件或遇到過的灵异现象,在用口语传承的这些事件和现象中,往往包含着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事件,致使民间故事形成了一部融有史属性的百科全书。
  【关键词】略谈;民间故事;史属内涵
  【中图分类号】 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163-03
  【本文著录格式】刘鑫.略谈民间故事中的史属内涵[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2):163-165.
  引言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故事都产生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因而不论何种类型的传说故事,都有或多或少的曾经发生过的事件,故事里面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就是民间故事中的史属内涵。
  一、人物故事中的史属内涵
  (一)远古人物的史属性
  在口传民间故事的情节中,讲述人物方面的故事情节占故事中的主导地位,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人物出现,而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往往都是曾经存在过的真实人物,而且这些人物几乎都为人类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些贡献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而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些印象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素材。
  由于人口增多,人类群体中出现了迁徙—定居、定居—迁徙的活动因素,在人类共同讲述的一个故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姓氏称谓。
  1.洪水滔天
  “洪水滔天”是远古时期地球上发生的一次灭绝世界的洪灾,之后出现了《创世纪》的人物神话故事。中国《山海经》称其为“女娲”和“盘古”;《 圣经·创世纪》中称“亚当”“夏娃”;彝文经书《吾查》中称“笃蓦”“尼施”。
  而在中国,盘古是人们讲述大洪荒世纪的主要人物,也是全世界各地都在讲述的唯一一个人物。那么大洪荒世纪到底有没有盘古这么个人物?根据现有记载的史料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三国时期,吴国有个叫徐整的太常卿官员,著有中国上古传说《三五历记》及《五远历年纪》,人们将这两篇文章合称为姐妹篇,这两篇文章是目前所知记载洪荒时代盘古开天地传说的最早著作。
  不论盘古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盘古的存在是属实的,虽然人类初始没有文字,只依靠口头讲述代代相传,在口传的过程中,人们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还肤浅,一些解释不清的概念借助“神”的能量进行解释,在口传过程中,将盘古讲述成了一个神的化身。
  从上述口头传说或史料记载,盘古是人类历史人物,“洪水滔天”也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2.尼施传彝文
  彝族神话故事《尼施传彝文》是目前玉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尼施是不是真的存在,她创造人类语言文字是不是真的事实。彝文经书《吾查》《们查》有“尼施造字”的记载。在彝族群体中广泛流传着“尼施传彝文”的故事。
  此记载直接证明了岩画是人类早期创造的语言文字的事实,揭开了岩画的神秘面纱,也从侧面证明了尼施造字的事实和尼施是远古时期历史人类的事实。
  (二)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为巩固和发展部落利益,领头人率领部族群体浴血奋战的过程。这类故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史诗,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
  1.格萨尔
  全世界所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当属《格萨尔王传》,其不仅是族群文化多元化的载体,更是见证着不同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进程。在史诗《格萨尔王传》产生之前,格萨尔的故事在藏族民间早已用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等在进行讲述,且内容丰富,数量繁多。经过不断的整理,《格萨尔王传》已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
  2.江格尔
  《江格尔》是蒙古族人的英雄史诗,它应产生于蒙古社会还不发达的氏族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阶段。传说奔巴地方首领乌宗·阿拉达尔汗的儿子便是江格尔,在其年幼时期其父母被魔鬼带走并且残忍杀害,而藏在洞中的江格尔被心地善良的人们发现并将其带到家中抚养成人。江格尔自小就聪慧过人,具备高尚的品质,同时拥有强健的体魄和高超的武术,7岁起便为族群做出极大的贡献,兼并了附近42个部落,而后被臣民推举为可汗的不二之选。
  《江格尔》在历经多年的传唱中,历经增减、艺术加工,手抄本等文字性的描述更为直观,而对《江格尔》的增减艺术加工也使其文学效果比单纯的口头文学更为耐人寻味。
  英雄史诗中提到的格萨尔、江格尔同样是史属性,是故事中的历史内涵。
  二、人文传说
  民间故事中,除了历史人物传说之外,从大的角度来讲,另有人与境的混合故事传说和境与人文建筑的故事传说两类。
  (一)人境传说
  1.普陀岩
  普陀岩位于元江东岸玉台寺山间,山上岩间有一洞穴,从洞口可俯瞰元江坝子全景。洞穴前是悬崖峭壁,洞穴下有一龙潭。从前龙潭旁有一方池,方池的左旁建有一座青砖绿瓦的寺庙。
  宋朝初期,有个叫陈嵩山的道士常年在洞穴内炼仙丹。据史料记载,宋初,侬智高派一个叫陈嵩山的道士在玉台山间一个石窟里修炼。他在石窟下方一眼山泉旁建道观、修莲池、辟菜地。每天不是种菜、养鱼、诵经就是坐在石窟里修身炼丹。
  突然有一天,人们发现石窟左侧数十丈高的峭壁上出现了“普陀岩”3个白色宋体大字。人们在惊叹中猜疑:“连猴子都难爬上去的峭壁上字怎么写上去的呢?”
  当人们带着好奇的心情来到石窟找陈嵩山道人时,人已无踪影。只见书有“普陀岩”3字对面稍向下侧的另一岈峭壁间凿有一道倒“U”字形门状的门,门的两侧书有一幅楹联,上联书:“南海岸边能救苦”;下联书:“普陀岩畔显神通”等字样。   石窟上所书的横批“普陀岩”3个字与倒“U”字形门和“南海岸边能救苦”“普陀岩畔显神通”的楹联分别书写在两岈相距约40多米的悬崖峭壁上 ,看似兩不相干。
  然而,传说嵩山道人书写这幅楹联时设计十分巧妙,到石窟参观的人要有一颗虔诚的心,才能寻觅得到嵩山道人设定的位置。也就是说,只有觅到嵩山道人设定的那个位置才能清晰地看到这幅楹联的完整布局,也才能领悟出修炼成仙的途径。
  2.古龙洞
  古龙洞位于元江县城西南约5千米的213国道旁,洞有两穴,洞内乳石缤纷,奇形异状。
  元朝初期,每到稻谷收获时节,洞内蛟蟒出外肆虐,使清水河两岸的稻谷颗粒无收,农民深受其害。时任元江路安抚使刀代持剑前往,入穴斩蛟,为民除害。《元江府志》载:“刀代斩蛟”故事,流传至今。
  (二)物境传说
  1.白塔
  白塔修建年代约在元初,《元史》说罗槃甸(元江)于“宪宗四年(公元1254年)归顺,七年(公元1254年)筑城复叛”的记载。而“白塔”因元江县城的“风水”而建。
  白塔建筑结构,根据1986年维修时清塔顶时有发现:在第五层砖发现直径80厘米的扁园形石块,剖面为半园形,中通一孔,直径10厘米。在第三层砌砖下发现塔刹底石一块,长45厘米,宽30厘米,厚15厘米,中心与第五层砌砖园盘石孔洞通连。又于塔顶第一层砖下,塔心部位,发现有十字木质桁架(已被雨水饰腐),并暴露出塔心为乱石历填;第二层西南角、转角砖底面,刻着形如“三台棋盘”画一幅,推断为白塔结构图,塔基部已掘下1.5米~2.0米深度。
  为什么要修建白塔,除了“风水”说之外,还有民间留下了许许多多色彩纷呈的传说。
  (1)开塔奠基
  开基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开基不能随意想开就开,也不能欲动土就动土。开基必须按照风水大师择定的良辰和与良辰相匹配的一些条件,如果未达到风水大师的良辰和条件,就不允许动土开工。
  (2)童男童女
  元江白塔看似规模不大,靠江的东面坡势也比较陡。但传说白塔动工时“晚上千人挖土,白天万人填土”热烈场面。据说罗槃城建好后,因西北面有南淇河,西南面有清水河,东面有濮水,城似一只木船荡漾在水中,侬么中耽心东面的施垤山和西面的者嘎山一旦崩塌,堵住濮水的出口,那时罗槃城就会变成碧波万顷的湖泊。
  因此塔基做好后,塔基内安置着两名童男童女,男童扶镇施垤山,女童扶镇者嘎山,不允许山崩塌而堵住水口。
  在建塔期间,侬么中因年老多病而去世,这期间,侬氏大院每天抬出一个棺椁,并且连续抬了30天,但外人谁也不知道侬么中的遗体装在哪一口棺椁之中,只见棺椁都抬往建塔的地方。
  (3)皇帝陵园
  有人说白塔是风水塔,也有人说白塔是皇帝陵园的标志性建筑,笔者认为,白塔是侬氏实力的展示,也是侬氏权威的标志。
  众所周知,白塔的西南面是一片较为平坦的丘陵状地势,彝族人称这片区域为“哦门路本得莫”,意为皇帝陵园。
  据说侬氏家族喜欢吃狗肉,逢年过节除了杀猪宰羊以外,家家还要杀狗吃狗肉,因而彝族人称南天国的国王为“期卓哦门”,意为喜欢吃狗肉的皇帝。
  今天讲白塔,目的在于还元江白塔一个历史的应有价值,再次回顾南传佛教文化对元江的影响。
  2.碧波洞
  “碧波洞”位于今水文站对面江东栖霞山脚北岸边,距元城约2500米。康熙年间,元江曾经发过一次大洪水,江水淹没东门街,冲毁了东北面的城墙和街道。“碧波洞”也惨遭洪水肆虐,洞已被河沙溢满,洞前的景点也遭沙土填埋,维有洞顶上的古道经过往行人踩踏,又恢复了路径。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元江县知县吴绳祖根据古八景的方位找到了“碧波洞”的位置,并撰有《碧波洞记》一文。
  文中说:“郡城之东,长江襟带,江之上为栖霞山尾。蟠大渓首注,龙爪绵延,莫能穷际。每当夕阳晼晚,彩霞随山相互耀盖,元郡八境之一也。山之侧呀然天开,有古洞焉,面拥澧江,高不过数十寻环之。可上洞门,黝屈深杳不可具状,怪石鼎攒也,如虎之状,其尾俨如坠也;如凤之赛,不需束矩而光明,盪胸下瞰江皋涟漪掩映,颜其洞曰:‘碧波’,殆因一鑑澄泓,皺毂盈眸。故耶盤郁雕琢,应自太古而月入。能容云飞,不凝依稀,莓胎中叶叶青莲,非復入间丘壑。先是荆棘轇轕,尘封数十年,几如桃园古洞,问津无。”
  而为了真正知晓碧波洞的实际位置,笔者于2008年年初的一日清晨来到了热水塘村,预备去村中寻找一位老人,便是称之为“寨老”的李天福先生,然而这位老人的年纪不是很大,他告知我其年仅59岁,从老人口中我知晓到人们将其称之为“寨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先祖是第一个搬到热水塘村并安家于此的人,因此其家族长老长者就被村寨里的人们尊称为“寨老”,我跟随村寨中的人到达其居住地,李天福老人向其说明了我本次前来拜访的用意,其知晓后更为激动,他用微微颤抖的手握住我的手说:“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便再也无人到此来问过碧波洞的事情,你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到此询问碧波洞的人,您真是我们的贵客啊。”
  随后,他带我到“碧波洞”原址看了个究竟,“碧波洞”原址紧邻江岸的一块缓坡上,洞口有一石柱顶着洞顶。李天福老人告诉我说:“听老人说,洞顶上是上玉溪、昆明等地的必经之路,每天都有许多马帮和行人过往,洞内有石矶、石床、石桌、石凳;洞口前有几处温泉池,清澈的澧社江从洞口下方缓缓淌过,因而人们将这里称为碧波洞。”
  “碧波洞”元明时期被列为元江“八境”之一,且被称为“古八景”。
  三、史属界定
  据上述所例故事类别可知,民间故事的基础源自于历史的真实性,但可能当时人类尚未创造文字,许多历史事件都用口传的方式继承下来。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繁衍生息、适应环境、迁徙定居、定居迁徙、形成部落、部落兼并等过程。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天,各大部落都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但所传承故事中历史内涵基本相一致。
  先秦文献古籍中,如《史籀篇》《淮南子》《楚辞》《山海经》《礼记》和秦汉以来的如《绎史》《汉书》《史记》《风俗通义》《独异志》《路史》《帝王世纪》等史料都记载着关于女娲的传说,可见女娲的传说在古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对人类发展史和民俗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现就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其具有極为突出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作为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史料;
  (2)其具有提高民族凝聚力、为我国建立和谐稳定社会从而实现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其对充实华夏民族古文化宝库、加强创业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更为直观地反映出民俗文化和奇特的民间文化现象,对人类生存、礼仪以及文化传承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各地讲述的民间故事是人类记忆的碎片,这些故事碎片连接了人类起源、史前文明,为华夏文明保留着记忆,几十万年的历史仿佛近在咫尺。古华夏文明并不只属于中华文明,而是大统一的史前人类文明,极有研究价值。
  四、结束语
  民间故事中的史属性,指的是故事中曾经存在过的人物或事件。这些曾经存在过的人物或事件是属于历史的内涵部分,也是支撑民间故事情节的重要支柱和展示民间故事生命力的基础。
  譬如,《山海经》中记载的故事传说被称为志怪古籍,也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奇书。但只要读者认真探究故事的根源,就不难看出“志怪”“ 荒诞不经”故事中,都蕴藏历史上曾经生存过的人物或曾经发生过的事件。
  作为一个民间故事搜集采录者,在搜集采录民间故事的时候,就要做一个严谨的学者,探寻出故事中史属性部分,并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民间故事的创造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的民间故事[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2]刘歆.山海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3]王存、胡骏杰.中国神话故事大全[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4]玉溪市民宗局.《笃慕》彝族叙事长诗[M].景洪: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1995.
  [5]宋自华.尼施传彝文(彝族)[J].山茶,1987(5):47-48.
  作者简介:刘鑫(1974-),男,云南元江,大学本科,副研究馆员(图书、群文系列),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等。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新教师,一学期结束后有着颇多的感想.笔
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其实都与文明礼仪有关系,比如课堂礼仪、服饰仪表、尊师礼仪、集会礼仪、升国旗仪式、公共场所礼仪、婚丧嫁娶礼仪等.那么,合唱与文明礼仪有关系吗?
【摘要】轧筝,擦弦乐器,起源于唐代,流行于唐代宫廷。宋元时期,轧筝走出宫廷,作为杂剧或民间乐队的演奏乐器,盛行于勾栏瓦舍之中。明时期的轧筝重返宫廷,形制与演奏方法多样,达到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轧筝作为宫廷宴乐番部合奏乐的演奏乐器与北方小曲的伴奏乐器,与火不思、三弦、八角鼓等乐器共振作。轧筝的发展与变迁体现了华夏民族置于文化背景、审美观念之上的一种音乐思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特征。虽经过多个历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多年民族语文翻译实践经验,指出文献翻译要重点处理好忠实与准确、自然、创新之间的关系,对译文如何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做到实质忠实和自然流畅、如何辩证看待忠实原文与翻译创新,结合实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忠实原文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127-03  【本文著录格式】古丽皮娜·加迪
【摘要】莫里斯·桑达克是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他的代表作有《野兽国》《午夜厨房》和《在那遥远的地方》,被人们称为“三部曲”。他的作品常常以奇特的幻想来表现儿童内心的创伤性整体体验,具有非常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对人物内在的心理刻画描写是他的长处之一,本文将以他三部曲之一的《野兽国》展开分析,通过对人物心理刻画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解析,以窥视作者独特富有个性的情绪表达。  【关键词】幻想;情绪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养成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现代书院制以创新的育人模式,为高校养成教育提供了有利平台.晋中信息学院箕城书院发挥书院社区化
【摘要】在平面设计过程中,视觉符号的运用非常的广泛,有着非常优越的视觉艺术表现效果,同时也是不断提升平面设计语言,促进平面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本文以“平面设计中对视觉符号的运用”作为重要的研究视角,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也为进一步推动视觉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平面设计;视觉符号;融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
目的 针对产科护理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进行分娩的产妇500例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通过随机分组
1963 年由北京水力发电学校毕业,分配到中国水科院泥沙所参加工作,开始接触黄河泥沙问题。屈指算来,已经有58个春秋。回顾往事,我深深地体会到,黄河不是60年前的黄河,对它认识不同于60年前,治理的方法也不应是60年前的老办法。袁隆平发现杂交野生稻引发了水稻生产一场革命,但有高含沙水流塑造的北洛河下游河道形成的发现却并没能推动黄河治理的变革!  1.北洛河下游河道形成的启示  上世纪70年代我参加
期刊
【摘要】纵观中国近代蓬勃的发展历程,其发展离不开每次革命凝聚的民族精神作为支柱。这一精神不仅来源于领导人的战略指导,也来自于各界人士自发地以各种形式团结人心,凝聚精神。本文重点研究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历程,对根据地红色美术作品进行内容的分析,解读作品表达的内涵,阐释红色抗战美术作品在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众,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并内化为民族精神,在精神领域建立起一道坚固的抗战防线,对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