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方法:38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9例)与治疗组(19例)。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arthel指数(BI),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等步行能力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两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MA、BI、FAC和偏瘫步态分析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ρ<0.05~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强化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显著治疗意义。
  关键词:强化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运动功能 骨盆控制训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06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49-01
  运动疗法是对脑卒中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而目前针对下肢的康复训练主要集中于远端区域及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忽视了具有稳定性作用的骨盆控制训练和患肢的本体感觉训练。我们对脑卒中患者在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还进行了强化性运动疗法,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8例偏瘫患者入选,均来自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 ±8.6岁),脑出血28例,脑梗死10例,均經脑CT或MRI证实。
  1.2 筛查和分组情况。所有入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并详细告知治疗方案和相关事项。治疗前的统计检验显示,在年龄、性别、病变性质、病情程度和康复介入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进展,48小时后开始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和传统PT康复训练,包括功能性电刺激、关节主被动运动,床上翻身和坐起训练、站立和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等,45分钟/次,2次/天,两个月一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我主动强化PT训练,躯干与骨盆控制能力训练[1],20分钟/次,2次/天,一周行5次治疗,两个月一个疗程。
  具体措施如下:
  1.3.1 自我主动强化PT训练:仰卧位:①足跟部离床的患肢屈髋屈膝运动。②屈髋屈膝90度训练,维持30秒。③直腿抬高,维持30秒。④桥式运动:卧位转为坐位。坐位:a.屈髋屈膝。b.屈膝伸膝。c.踝背屈。d.踝内收、外展。坐位到站位:a.站位屈髋、屈膝。b.站位患肢前后迈步训练。c.单腿负重训练。
  1.3.2 骨盆控制训练:①仰卧位骨盆左右旋转控制训练。②坐位骨盆左右倾斜控制训练。③坐位骨盆前后倾斜训练。④双足并应骨盆左右移动和左右倾斜训练。⑤双足前后立位骨盆各方向运动控制能力训练。
  1.4 评定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开始康复训练前和治疗8w后,采用Fugi-Meyer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Barthel指教评定ADL能力,功能性步行分级,评定步行能力,所有评定由同一治疗师完成。
  1.5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8w的康复治疗训练后,FMA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0.01)。见表。
  3 讨论
  经重复训练和患侧下肢的强化训练后,FMRI局部经颅磁刺激(TMS)。PET等方面的研究证实了强化性运动疗法可以导致皮质功能重组[2]。本研究验证与传统PT康复方法相比强化性运动疗法的早期运用对治疗慢、亚急性偏瘫的有效性,强化性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下肢的运动能力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舒畅、朱世文、宋成忠、马平、贾端伟,早期强化躯干与盆骨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8(13):716-717
  [2] 赵军、张通、张妍、李冰洁,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损伤后上肢灵活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1(12):947-94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接受治疗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患者进入医院的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噻托溴胺进行治疗,实验组对患者采用克拉霉素和噻托溴胺联合进行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CV、FEV1%、FEV1/F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医疗设备的需求,增加了对应用系统的需求,这就使得现在的数据中心显现出很多不足之处。通过对医院现有业务系统的负载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医院的信息系统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能够将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对未来的业务发展和系统扩展加以考虑,发现虚拟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可以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一个最终的业务平台,应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对终止早期妊娠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早期妊娠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米非司酮片给药方式相同,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米索前列醇片600μg,必要时加用400μg,观察组将600μg米索前列醇置入阴道穹窿,比较二者流产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宫缩发动时间、孕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量及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
期刊
摘要:孕中期产前筛选作为一种经济而又简便的检测方法,能够发现怀有先天缺陷胎儿的孕妇,实现减少异常胎儿的出生率从而实现优育的目的。在本文中,在相关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孕中期产前筛查在降低先天缺陷儿出生率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旨在为降低先天缺陷儿出生率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孕中期产前筛查 先天缺陷儿 出生率 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
期刊
摘要:病原菌和抗菌药物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变化。当前,病原菌耐药日益严重,多种耐药病原菌感染情况越来越多,常见抗菌药物在治疗上已经表现出效果欠佳的特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了临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的量效关系,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病原菌 耐药 抗菌药物 量效关系  Doi:10.3969/j.issn.1671-8801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  方法:在本院接受输卵管结扎术的计划生育对象32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68例,在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152例,按传统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疼痛的程度,术后起床活动的时间。  结果:观察组术中Ⅰ级疼痛,在手术中配合良好占60.7%,Ⅲ级疼痛,叫嚷,不能合作占11.9%;对照组Ⅰ级疼痛占23.7%,Ⅲ级疼痛占42.8%,两组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进行会阴侧切伤口缝合术前应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及应用0.5%甲硝唑溶液冲洗两种方法的具体临床效果,寻求更好的处理方式。  方法:选择我院进行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分组研究,观察组均在手术缝合前应用0.5%甲硝唑溶液对产妇会阴以及阴道切口进行冲洗,对照组则均在伤口缝合前应用生理盐水对产妇会阴以及阴道切口进行冲洗。后期护理基本维持一致。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感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做好老年人的空腔预防保健工作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与增加老年人的寿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分析了老年人容易出现的一些疾病,如食物嵌塞、龋齿等疾病,并提出了合理的预防和治疗建议,最后提出了提高老年人的空腔预防保健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老年人 口腔 预防 保健 策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067  
期刊
摘要:对于在进行完妇科腹部手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护理进行研究,将会通过近年来的一些记录对于妇科腹部手术后胃部功能恢复的护理好坏进行总结,以此来提高护理的水平。  关键词: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恢复 护理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056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44-02  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2011-2013年10例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白班拔管3例(占拔管总数30%),夜班7例(占拔管总数70%),其中清醒者自行拔管2例(占拔管总数20%),因意识障碍、躁动,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而拔管脱管的8例次(占拔管总数80%)。  结论:對意外拔管、脱管的风险评估和防护、正确可靠的固定、充分的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