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镀金时代到白银时代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i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以“从镀金时代到白银时代”为主题的论坛,论坛由北欧设计出发,沿着北欧设计的精神内核及无国界流变展开探讨,意图探索走过了以彰显财富为导向的“镀金时代”设计的中国,如何朝向回归人本的“白银时代”发展。
  “设计的历史也是社会的历史:解读变化的前提是理解设计与现代经济的相互作用。”英国建筑学家ADRIAN FORTY曾在其里程碑式的设计史著作《欲求之物》中如此写道。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一直处于“高速进步”的状态,在这个财富迅速积累、资本大量涌入的“镀金时代”,中国设计师的面貌长期以来亦以形式堆砌为主导(如繁复的巴洛克设计),以迎合人们彰显个人财富的需要。然而,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翁菱认为当“人们走过了极度追求物质膨胀带来的表面奢华之后,已经开始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希望寻找一种回归内心和平的设计。”此时走进大众视线的北欧“白银”设计,恰恰回应了这种返璞归真的的诉求。
  本次“从镀金时代到白银时代”论坛邀请到了乔治杰生品牌CEO兼创意总监朱钦骐(DAVID CHU),工业设计师马克-纽森(MARC NEWSON),纽约莫斯·比罗(MOSS BUREAU)创始人及“JENSEN’S GARDEN”联合策划人默里·莫斯(MURRAY MOSS),SPACE COPENHAGEN创始人、首席设计师及GEORG JENSEN HUs室内设计彼得(PETER BUNDGAARD ROTZOU),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及“JENSEN’S GARDEN”联合策划人翁菱,M+博物馆设计和建筑策展人艾瑞克·陈(ARIC CHEN),北京设计周创意总监毕月(BEATRICE LEANZA),家琨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刘家琨,MAD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之一马岩松,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及总建筑师朱小地等嘉宾同聚乔治杰生之家(GEORG JENSEN HUS)进行了一次跨越行业及国界的学术交流。在浮华的“镀金时代”呼唤质朴的“白银时代”的回归,此次论坛既是对设计本源的一次重新领悟,同时也是对面临社会剧烈变迁的中国设计的反思及其前行道路的探索。
  在论坛中揭幕的乔治·杰生(GEORGE JENSEN)纯银茶具颇受瞩目,茶具的每一处细节无不还原出人们对传统北欧设计的设想和期待——简约、本真、高品质;除此以外,默里·莫斯(MURRAY MOSS)还以其中一件作品为例,指出这套在衔接处理上打破常规的银器虽然保留了传统的工艺,其实也兼备创造性和当代性的特质。那么,一个沉积着110年丹麦文化底蕴的历史品牌该如何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保持其生命力?论坛的第一部分在围绕这个问题的探讨中缓缓展开。
  负责乔治杰生之家(GEORG JENsENHUS)室内设计的彼得认为尊重传统,并把创造持续地融入时代的进程是设计师的重要专业素养之一。他提出设计品并不能孤立于它所处的年代,相反,它应该与周遭的环境共同生长、进化,从而成为时代史诗的一个篇章。以丹麦的现代家具为例,很多那个年代的丹麦设计师都曾有游历多国的经验,他们乐于探索,并把来自日本、中国和非洲等地的异域文化带回国,通过不断的融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丹麦设计。人们常常会按地区来区分不同的设计风格从而形成了刻板印象,实际上每个地域的文化都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它往往会随着当地的历史一起演变、更迭。好的设计,用ROTZOU的话来说应该是“用时下的言语来解说古老的传奇”,亦即以当代的形式演绎传统的精髓。
  在吸收多元文化的丹麦现代设计的例子中,乔治杰生品牌CEO兼创意总监朱钦骐看到了设计在融合的基础上再创新的趋势。他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平台,通过推陈出新,焕发出百年文化品牌源源不竭的活力。
  随后的论坛在翁菱的主持下,七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有包括毕月、刘家琨、马岩松、朱小地、张永和和胡如珊等嘉宾就北欧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设计共和创始人之一胡如珊以她在最近的工作中接触到的7把椅子为例,提到了她对北欧设计的理解:“北欧设计将简单的线条带至工业设计领域,其为现代设计带入了一种极简的美感。”非常建筑创始人之一张永和进一步解说,不管是家具或者是其他的作品,北欧设计通常会保留一种传统的手工元素,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延续的能量。前沿的北欧设计过程却往往与一些偏远地区的手作方式没有很大的区别,从材料出发,接着到工艺的研究,进而到结构的考量,到最后完善整个设计,这是一种最传统的也是最当代的设计思维与方式。家琨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刘家琨评论说,这种简约而温暖的设计感往往来源于对成品背后的物料的关注,北欧的设计师“心态干净”,反而没有更多额外的想法附加到材料之上。MAD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之一马岩松也十分认同这种物和人之间的情感牵连,设计品不应当只是一个孤离的物件,它还寄托着与在制作过程中与人相互交融的情愫。
  当这种北欧设计思路遇到中国式的设计模式,又会发生怎样的碰撞呢?回顾这次在玉河一号老北京四合院基础上改造建筑装置的过程,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及总建筑师朱小地感触颇深。和默里·莫斯共同设计了杰生的花园(JENSEN’S GARDEN)的翁菱自嘲说:“我们的想法对于专业的建筑师来说太天马行空了。”朱小地回应,由于这次的建造有包括北欧设计师彼得在内的多个团队参与合作,最初的想法确实比较混乱,随着建筑的面貌不断地被改变,他的思想也不断地被挑战和颠覆,受到多方的压力和考验之后,最后的成果反而有7--种新生的美感。朱小地认为,中国的设计往往有一种固定模式和套路,而北欧地缘广袤、物料丰盛,人的思维也相对自由,在二者的冲突中找到平衡是合作的关键。刘家坤指出,真正的创作在初始阶段通常没有明朗的思路,根据过程的推进不断调整想法才能让最后的成果具有“工匠精神指导下发挥出来的艺术光辉”。每一个物件都有它自身的生长方式,当设计师充分享受这个有机的行进过程后,自然会得到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随着跨国交流、合作的增加,超越地理界限的设计也更频繁地出现在世界各地。马岩松提起他在哥本哈根走访丹麦建筑师约恩伍重(JORN WTZON)设计的巴格斯韦德教堂(BAGSVAERD CHURCH)时,仿佛回到了中国的四合院,这正是东方文化对北欧设计的影响。他认为在北京乃至中国,谈论、引入北欧设计,能够“让人们有机会去接触到一种新的文化,不同的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即能产生出一种新的创造力。”
  诚然,对于今天的设计师以及设计品牌来说,设计早已跳出了民族性的范畴,而对于美学风格等形式语言的讨论或许已并不是那么重要,如何通过设计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何在混沌、喧闹的社会变相及各种文化流脉的交织间引导公众渐渐意识到自身之于生活的价值认同?设计的责任是什么7这正是“白银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挑战。
  马克·纽森手工纯银茶具再现大自然的魅力
  在今天的论坛上,被誉为世界上最高产、作品跨度最大设计师之一的马克·纽森揭幕了全场的焦点——一套与GEORGE JENSEN合作的纯银茶具,这是他们的首次合作。NEWSON茶具限量发行,仅有10套,每套都镌刻设计师姓名的首字母“MN”标识。茶具的设计和工艺加工过程耗时6个多月。在制作的初始阶段,采用了最先进的现代技术——3D快速成型技术,实现了现代高科技和丹麦传统手工艺的完美结合。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助于马克·纽森在设计中探究多种茶具形态,而且开拓了设计师利用多种技术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茶具具有强烈的极简主义风格。整套茶具共包括5件:茶壶、咖啡壶、奶壶、糖罐以及托盘。其外观比例和谐完美,体现了设计师的典型风格,茶具组雕塑感极强,生动再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这和乔治·杰生一个世纪前倡导的“有机”理念不谋而合。
  此套茶具的茶壶、咖啡壶和奶壶都配有象牙手柄(合法采购),而托盘则在边缘饰有天然藤条。为了保证作品的自然轮廓的完整性,纽森在在茶壶和咖啡壶的顶部设计了一个隐形口,并配上了一个滑动盖子。该套茶具基本全部由传统手工技术打造,但隐形口和滑盖的设计必须通过“工业”手段解决,这无疑给制作工厂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同时也为杰森产品开创了一个现代新式产品制作范例。
  纽森在与莫斯的对谈中分享了他多年来设计的经验和心得。提及与这套手工银器的渊源,纽森回忆起了他在澳洲渡过的童年。他自幼受到工艺创作的训练,从家具开始一步一步养成了亲手制作物件的兴趣和习惯。如今与其说纽森设计了一套银器,不如说他回归到了匠人的身份,重新延续了他对手作的沉迷。褪去繁复的设计理念,纽森希望能够还原器皿最本真的模样。在机器生产盛行的年代,马克选择了相较而言更为耗时耗力的手工制作,该茶具仅手工打锤就需3个多月,每套茶具基本都只由一名锻造师完成所有的工序,以确保每一套作品独特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除了研究物件的外观,纽森也关注物和人的相互作用与关系,他想了解物件在应用过程中会对使用者产生怎样的效应。譬如白银导热性较强,且热化学性较稳定,可以确保水质的洁净,是制作茶具的上乘材料之一。而导热性能较弱的陶瓷也十分适用于茶具制作,它将成为纽森的下一个研究对象。纽森表示会以实地调研的方式来了解瓷器,中国将成为他考察的目的地之一。在与默里·莫斯的交谈中,不难发现马克·纽森广泛的兴趣和对材料研究的专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像一座图书馆一样不断地吸纳新知识。这种对实现各种材料在不同领域可能性的探索,正是他设计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在此次论坛中揭幕的GEORGE JENsEN纯银茶具俨然超越了其本身舶来物件的意义,作为承载生活方式的容器,它还带来一种关于美的价值指向。用胡如珊在论坛中引用的一个丹麦日常用词来理解,即是HYGGE(HEu-GAH):“THE ART OF BulLDING SANCTUARY AND COMMUNITY,OF INVITING CLOSENES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WHAT MAKES US FEE[OPEN HEARTED AND ALIVE.CELEBHAlING THE EVERYDAY AND COMMITTING TO THE PLEASURE OF THE PRESENT MOMENT lN ITS SIMPLICITY”.“关于建造庇护所和社区的艺术,通过维护和谐的氛围,从而使身处其中的人们可以有一个很开放的心态。这是对每一个日常的庆典,让一个时刻都得以最简单的形式呈现。”(中文译文参照张永和在论坛中的口译)
  可以说,这种理想化的北欧生活美学,开启了一个向往简约与自然的“白银时代”,对于当下中国的审美价值同样具有深远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  纪念品是文化的一种传承,文化是独一无二的,纪念品也应当具有其特有的韵律.通过对现有的旅游纪念品的共性进行总结,对旅游纪念品的概念、特点和种类进行分析,对不同的旅游资源背景下的旅游纪念品的归类,从不同方面出发,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总结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旅游纪念品的创新设计策略。  关键词:  旅游纪念品 旅游资源 共性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本文将设计置于符号学的语境下进行文本价值的探究,试用“整全设计”的思维模式,探究当代设计作为图像学挪揄的可能性,用比较的视野论证艺术史的观看方法对设计文本的价值提出了诸多可能性,也为艺术与生活合谋,艺术与设计边界模糊的当下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  当代设计 文本符号 文本价值 设计文本  一、“整全设计”观的四重内涵  艺术理论研究学者支宇在一次关于“文本符号与当代设计
期刊
摘要:  本文借鉴传播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目的实为展示信息的高效传播。在此基础上,将博物馆展示信息传播看成一个由展品信息、展示设计、受众组成的系统过程,分別从博物馆展示主题、博物馆观众和展示设计本身三个角度对河南地方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剖析,使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真正融入到博物馆中。  关键词:  河南地方博物馆 展示设计 传播  中图分类号:J525.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建筑中,过渡空间的作用是衔接不同性质的空间实体。中国传统民居的过渡空间将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垂花门又是中国传统民居过渡空间的典型代表。垂花门在功能上具有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方面的作用。在空间关系上起着界定关系和过渡关系。北京乡村民居中有典型的过渡空间,如院门空间,庭院空间等。将垂花门运用到北京乡村民居过渡空间中,既有助于人们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过渡空间的本质内涵,
期刊
荷兰当代著名设计师丹·罗斯加德致力于探究人、科技与生存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改善自然与社会、人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推出了“智能高速公路”(SMART HIGHWAY)、“虚拟水灾”(WATERLIGHT)、“无霾计划”(SMOG FREE)等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与气候变化的设计作品。其中,“无霾计划”源于丹·罗斯加德的首次北京之旅。  2013年,作为荷兰设计师代表罗斯加德应邀参加北京国
期刊
[红点设计概念奖]  2005年,红点设计概念大奖认识到需要发现并表彰新的设计概念和创新成果,并将其视为明日杰出产品之先驱。我们坚信,对于设计概念必须从其设计特质出发、不带任何偏见地进行评价。基于这一信念,本奖创建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平台,广纳从公司企业到设计专业学生等各界人士的参赛作品。今天,红点设计概念奖已成为面向设计概念及原型的最具规模、最受认可的专业设计竞赛。  作为红点设计大奖的中流砥柱,评
期刊
达索系统于2月初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KAY BAILEY HUTCHOSON会议中心宣布启动SOUDWORK5 2016全球用户大会——SOLODWORK5 WORLD 2016。作为达索系统面向3D工程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SOLIDWORKS全球用户大会已经先后举行十八届。SOLIDWORKS全球CEO GIANPAOLO BASSI在开场致辞中指出,过去一年,SOLIDWORK的用户数和认
期刊
摘要:  清徐灏云:“生,古性字,书传往往通用.”生指生命,性指本性、本质的意思,也就是说,生命是天地自然的本性.同理,生命也是艺术的本性。所以,一切美的光都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生命意识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事实上,艺术家在艺术中追求的就是充分地释放自我生命,在艺术创造中将个人的性灵与体验赋予作品中。本文通过对靳埭强先生多幅设计作品的探讨分析,研究作品中蕴含的艺术修养和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力,提出作为
期刊
2016年3月19日,招商蛇口(CMSK)创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并联合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公布新型文化综合机构品牌“设计互联”。  荷兰驻广州总领事郭媚姚(MRS.MARJOCROMPVOETS)携配偶田威明(MR.WIM DE BOER)、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V&A副馆长和首席运营官蒂姆.里夫(TIM REEVE)、深圳0市南山区文产办主任程红
期刊
3月10日,来自40多个国家的超过2000名,设计、商业、文化、政治及媒体等领域的贵宾齐聚在慕尼黑的宝马世界(BMW welt),参加第64届iF设计奖颁奖典礼,祝贺2017年iF设计奖的获奖者。这项国际知名的设计奖项,每年由iF国际论坛设计有限公司(汉诺威)颁授。本年度的75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胜者在颁奖典礼舞台上从iF执行长RalphWiegmann先生手中接过iF金奖奖杯,表彰其杰出设计成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