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y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加大对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力度,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数形结合 高中数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0111-01
  1.数形结合的涵义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数)和空间形式(形),“数”体现了数量的关系,而“形”体现了空间的形式。数和形常常相互依存,抽象的数量关系常有直观的几何意义,而直观的图形性质也常由数量关系加以描述。数和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我们在研究数量关系时,需要借助于图形直观地去研究:而在研究图形时,需要借助数量关系去探求。数和形是研究数学的两个方向,华罗庚教授对此有精辟概括:“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数形结合可以使数和形统一起来。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所蕴含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运用数形结合解题就是在解决有关数量的问题时,根据数量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将其转化为几何,即“由数化形”解决有关几何图形的问题时,根据图形写出相应的代数信息,将其转化为代数问题,即“由形化数”,从而利用数形的辨证统一和各自的优势得到的解题方法。数形结合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和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数形结合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其代数含义的同时,又揭示了其几何直观。数形结合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它给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一个全新的思路,由形想数,利用“数”来研究“形”的各种性质,寻求规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简化解题的思路。用此方法常常可以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维广阔。
  2.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利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内容有很多,比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构建教学计划,利用丰富的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工作,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利用认知,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独自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学习高中的平面几何知识时,数学教师便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工作,从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对函数或是方程式进行教学时,需结合图像才能将函数之间的关系直观的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快速的了解函数之间存在的规律。基于此可以看出,教师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
  (1)数形结合方法在三角函数解题中的应用
  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运动的重要数学模型,它也是非常重要的函数,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函数是数形结合的产物,是描述一般周期函数的基础。
  例1:求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做法很多,各不相同,但总起来,就是高中的两种定义求解的,如果采用单位圆这一数形结合方法进行解题,可以清晰直观的帮助我们快速解题。
  解析:本题运用单位圆这一数形结合方法,贯穿于必修4的定义、公式的推导及应用等整个教学过程。数形结合应用单位圆非常广泛,能方便、快捷的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首先画一个与角相交的单位圆,做一条垂线垂直于x轴,根据三角函数线,在单位圆里就可以简便的计算出所求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2)数形结合方法在集合学习中的应用
  集合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在高中数学的总体学习中占据基础性和重要性的地位。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集合问题具体是指将抽象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具体的图形,能够加强学生对集合知识的直观理解。数形结合方法在集合学习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韦恩图和数轴来解决数学问题。和韦恩图相比,数轴主要是处理一些含参的集合问题。应用数轴解决数学问题具有直观化的特点,集合以不等式形式存在的时候,可以利用数轴解决他们的交集、并集、补集问题。
  比如已知集合A={x|0  对于这个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数轴上对集合A进行表示,根据题意进行数轴的描述和绘画,分别考虑两种情况来绘制数轴。
  一是B·A时候的数轴具体如图一所示:根据图一得到a>0,2a<5的结论,求解之后得到0  合理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对高中生开展数学教学,不但可以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充分锻炼,还可以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以激发,基于此来提高高中教师数学教学水平以及高中生学习数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益周.数形结合方法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2]劉桂玲.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基于互联网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从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课堂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不足,探究了在互联网环境中,将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初中数学 评价方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0117-01  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新的挑
期刊
摘 要:当代教育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能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和阅读分不开的。本文结合实践,主要从创设自主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教会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阅读,鼓励学生多渠道阅读等几个角度探究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和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关键词:初中学生 语文课外阅读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期刊
摘 要:以“探究钠燃烧实验中黑色产物的成因”为例,合理应用微课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控制变量等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自主学习意识,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科学 探究 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0114-01  目前,在我国正在进行着一次全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深入推进,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进,初中信息技术作为教授初中生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学科,肩负着为全面人才素质建设中培养初中生信息技术素质的重要责任。初中教师应清晰地认识到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质,就是让初中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站在辅导学生学习的位置,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真正让初中生学会进行独立自主的信息知识学习。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由实验课和理论课两个部分组成,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着很大的比重,也受到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物理试验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老师从旁指导,并在这一过程中反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 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培育的需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积极探究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开展教学活动,力求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更新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而微课的出现及其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为教师指明了道路。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微课的有效运用策略,以此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关
期刊
摘 要:做中学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现如今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强调将学习和实践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当中获得丰富而又新奇的学习体验,收获知识以及技能,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思维。生物理论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的基础也是难点,因为这些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但是初中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降低学生生物理论学习难度,教师就需要积极探寻科学化的理论教学策略,而最佳的策略和
期刊
摘 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心理发展的问题链能使教学更加有效,把学生成功地引向知识海洋的彼岸,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成长,同时也引领着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结合实例,从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层次性原则、探索性原则、模块化原则等角度阐述了如何设置问题链.  关键词:问题链 数学素养 知识结构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010
期刊
摘 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的核心人物——班主任,是班集体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同时扮演着“严父”和“慈母”的角色。如何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使学生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是班主任教师关注的话题。对于高中班主任来说,他们的任务尤为繁重。他们面临着身心处于发展关键期的高中生以及严峻的升学压力,因而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中班主任教师
期刊
摘 要:转化问题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地发展,是每位班主任值得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用教育者的良知对待问题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才能让他们不再成为问题学生。本文围绕如何关爱问题学生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问题学生 班主任 初中生 关爱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0129-01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