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对白中的“谛听”——以《雷雨》解读为例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tim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游记》中成功辨认真假美猴王者,首非佛祖,而是地藏菩萨经案下的神兽谛听。传说谛听善辩世间万物,尤善听人之心。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有这种聆听的本领,要能够聆听教材、聆听编者,当然更重要的是聆听学生。同样,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从作者、编者和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在面对一个文本时可能聆听到什么内容?聆听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材之间互动的基本行为。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加强。教师在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双管齐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原先较为沉闷的语文教学被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迷茫而又困惑的语文教学也明确了前行的方向。  正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课改”的浪潮,庆幸自己的语文课一步步走出程式化教学套路时,蓦然回首,却发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传统教学相比,高中作文教学不再是单纯地关注学生的高考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功底与语言的运用。近年来,作文教学改革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想要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需更加注重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  1.提高命题分析能力  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于命题的正确分析能力,重点传授给学生分析命题材料的方法,让学
阅读如同绣花一般,需要细心和耐力,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精彩,绽放更为不一般的魅力与美丽。换言之,就是阅读需要有层次感,需要学生抓住主题进行深入理解探知。  一、读合为时文章,与时代合拍  文章的时代性告诉我们,青年人应该有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应该从相应的作品中捕捉更多语言文化知识。突出文章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多样化,利于学生在深入阅读和用心品鉴中获得深度认知。这样的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充斥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香飘四溢,是不容忽视且无可比拟的“人文教育之花”。就高中语文课而言,如何在生态化教学中开启它的“寻芳觅美”之路呢?  一、在语言鉴赏中开启“寻芳觅美”之路  语言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更是文学作品中
清代刘淇在《助字辨略序》中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他认为“虚词一乖,判于燕越”。虚词所表现出的内容就如同一个人的性情,虚灵而又不可或缺。换句话说,细细体察虚词则可能是体悟作者性情的切入口。  一、抓住虚词揣摩情感  “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神态就是作者要表现的志趣。“诗言志”,志是诗人要传递的情感。意趣与情感毕竟不是实在的事物,仅用实字是没法凸显那委婉而细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