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英词义衍生的对比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义词是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词汇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它的文化。通过对比可以得知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很多多义词有共同的义项,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义项。这篇论文旨在对词义衍生同中西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做一点理论的探索。
  关键词:多义词文化思维方式 认知
  
  引言
  语言是活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也正因为如此,人类的语言才会如此的生动、有活力。. 一般说来单词刚出现的时候都是单义的,但随着人类认知和解释世界的需要,原有的词已不能满足我们的表达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词可以表达多个意思,成为了多义词。给原有的单词添加新的含义是一个省事而又有效的方法,所以很多词从单义变成了多义。而那些后来添加上的词义被称作引申意义,这些单词被称作为多义词。多义词是语言中常见的现象,尤其是英语和汉语。在下文中,我将对比中英两种语言的多义词的词义衍生,并尝试分析导致其义项不同的文化原因。
  正文
  根据张建理教授的研究,我们得出face的15种常用意义,这15种意义大致分为3个类别:实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实体功能除了包含它的原始意义之外,还包含了由此衍生的七个派生意义。让我们首先对比一下脸面和face在实体功能方面的差异。
  1.实体功能
  A. 脸部(头的前部,从额头到下巴部分包括五官)
  a. Face: a beautiful face, a weary look on her face, face cream
  b. 面:相面,脸面,假面(具)
  c. 脸:脸红,瓜子脸,脸丑怪不着镜子
  B. 整个人(包括面孔的整个人体)
  a. Face: show one’s face, old faces
  b. 面:露面,抛头露面,出面
  C. 脸部表情(脸部的神态)
  a. Face: a sad face, with his face puzzled
  b. 面:面不改色,面带笑意,面有难色
  c. 脸:笑脸,好脸,翻脸,脸硬
  D. 脸谱(戏剧中脸部的化装造型)
  a. 脸:大花脸,唱红/白脸,勾脸
  E. 正面(物体表面较重要的一部分,区别于反面)
  a. Face: the face of a clock, lay down the cards
  face up
  b. 面:桌面,面朝下
  c. 脸:门脸,前脸
  F. 部位,方面(物体表面的一部分)
  a. Face: the north face of the mountain. A dice has six faces.
  b. 面:多面手,面面观,工作面,四面楚歌
  G. 外表,外貌(物体外部的表面,区别于内里)
  a. Face: face value, on the face of it
  b. 面:鞋面,地面,谜面,面料,面额
  H. 面(扁平状的物体)
  a. 面:一面镜子,三面红旗,一面锣鼓
  通过对比我们很容易发现,在汉语中脸面有脸谱这个义项,而在英语中,此义项表现为缺失,我们只能用“facial makeup in operas”等词汇短语来替代。这种现象只能用民族文化来解释了。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文化,所以在外国我们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我们在语言学习中经常地拿自己的母语同目标语作比较,但由于文化的不对等我们会发现有时很难找到对应词。历史文化背景的缺失,会增加外国人在语言的学习中的难度。
  实体功能方面英汉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在汉语中“面”可以用作量词,而英语不行。比如说一面镜子。“面”这个量词可以抽象为扁平状物体。但为什么在英语中“face”没有这层含义呢?我认为,这是两国思维方式不同造成的。
  思维和语言紧密相关。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语言的表达:中国人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义、取象比类,而西方人则更注重实证性和分析性。汉语语言把意象看的比语言本身还重要,而英语语言则是沿着理性的方向发展。思维是连接语言和文化的桥梁。一方面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语言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会影响我们的语言,思维方式是语言产生和发展的深层机制。随着历史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东西方国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这种不同又深深地影响了其各自的语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
  中国的思维方式是意象的,它是以自身经验为基础,并通过如比喻,象征,联想等反映出来。这种思维方式注重不同的对象之间的类比,并抓住其中的相似性,所以中国人的认知,总是从已知到未知的,喜欢用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意义。这与西方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与中国相比,西方的思维方式重视语言的逻辑分析,而并不注重语言的抽象意义。中国的思维方式使中国人更擅长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抽象东西。这一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 “包袱”在中国有“负担,压力”的含义,而在英语中的“package”却没有这样的意思。按照中国人的思维规律,他们把具体的事物“包袱”转化为一个抽象的东西,也就是“负担,压力”。中国人善于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并用这种类比思维把不同对象加以比较,抓住其中的相似之处。使情物交融,易于感悟,达到共鸣。西方人的思维注重科学和理性,重视分析、实证,因而必须借助逻辑在论证推理中认识和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实验科学的迅速发展,其思维方式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实证性。英语语言是一种拼写语言,英语不是对自然现象的摹拟,而是人为规定的信号,这些信号以理论为规则,英语语言更信号化和逻辑化,所以西方人的思维也更容易上升到逻辑思维。“面”作为量词的含义是种抽象的意义,是采用意象——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得来的,因此此义项在英语中表现为缺省。
  2.社会功能
  脸作为一个重要的器官,在交流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身体名词的“脸”也具有很多的引申意义,所以这些引申意义中有很多都跟社会交流有很大关系。汉字“脸、面”同英语单词“face”之间的对比具有很大的意义,它们能很大程度上反映两种文化的不同。
  I. 名声,尊严(个人的公众形象)
  a. Face: lose/save face
  b. 脸:丢脸,脸上无光,得/争/作脸
  c. 面子:爱/撑/丢面子,保全面子
  J. 情面,交情(个人维系的人际关系)
  a. 脸:破/舍脸,顾/赏脸,脸宽面大
  b. 面子:不留面子,买/讲/顾面子
  K. 胆量,脸面(个人受羞耻感制约的自信心)
  a. Face: She had the face to insult him in public.
  He had the face to ask for more.
  b. 脸:厚着老脸,死皮赖脸,无脸见父母
  从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face在英国只有负面意义,人们只能“丢了面子,挽回面子” 而在中国,我们有消极意义和积极意义两种含义。我们可以说:“丢面子,保全面子”,但“脸,面”,还可以表现一些积极的意义,如“荣誉”,如“能赏脸吃顿饭吗?” 这种现象反映了在中华文化中,社会关系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状况跟一个人的个人名利和荣誉紧密相关。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网越大,他越有面子。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脸、面”能派生出多层的意思。然而,在西方文化中,西方人更强调个人独立,个人自由和个人奋斗,而对社会关系等因素考虑的相对较少,所以西方的文化中只有一方面的意义也可以理解了。
   “面子”在中国的文化中,尤其是在中国人社会生活中,起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在很大的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面子”调整和支配着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因此,汉语词“脸,面”在社会功能作用方面表现出强大的能产性。例如,在汉语中有许多方法来表达见到不同身份的人,如“见面,谋面,碰面,会面,晤面”等,但在英语中,人们通常用“meet”。在中国有很多丢脸的表达方法,如“丢脸,抛脸,抱脸,抹脸,丢面子”,而在英语中,我们只能用“lose face”。 “保全面子”在西方国家是单向的,但在中国,留面子是相互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不仅需要保全我们自己的面子,还要买别人面子。因此,在汉语中对于我们自己,我们有“顾面子,要面子,讲面子”,对其他人,我们用“留面子,买面子,买脸,给面子”。
  这里的对比也显示了中西哲学上差异。中国哲学强调对立双方的统一,对立双方互相影响互相依赖,中国人看来,敌对双方的矛盾并不会导致一方消失。相反,西方人强调对立双方的斗争。他们对世界的判断是“非此即彼”,且不允许第三个值或多个值。西方人崇尚科学和理性,注重条理的清晰,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具有严格性,更形式化、公理化、符号化。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必然有很强的精准性,不容许模糊的概念。
  Bahm教授是著名的美国哲学家,在他的书中,他绘制了两个图片,显示中国与西方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的思维认为,一件事物要么是A要么是非A, 中国哲学则包含很多的因素,如“五行”,“阴”和“阳“,并认为 “阴” “阳”是相辅相成的,相生相克的。
  
  
  
  
   3.语言功能
  面孔上有许多重要的感觉器官,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面孔所面临的方向,所以面孔可以派生出与这些感官相关的一些衍生的意义。
   L. 面向,朝着(脸部对着[目标]看)
  a. Face: She sat facing him. He turned and faced her.
  b. 面:面山而居,面壁,面世
  M. 面临(遭遇[不利形势])
  Face: He saw plainly that she was facing a crisis.
  Faced with evidence, he confessed.
  N. 直面,接受(勇敢地承受[不利情况])
  Face: Let’s face it, we are getting old. She was prepared to face the consequences.
  O. 覆盖([使用建筑材料等]作[实物目标的]表面)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在语言功能方面英语“face”有所有四个衍生意义,但只有“面”有这样的含义,而“脸”有没有这样的含义。此外,在这一组中,“face”是用作动词。在英语中,名词转换为动词非常常见,而在汉语中,此种现象并不常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它涉及到语音,音节词,语法等很多方面,也是语言的不平等特征的一个表现。同时这也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多义词都能在其词义衍生过程中探寻到文化原因,其实还有其他很多除了文化之外的其他因素影响多义词义项的不同。
  结语
  语音与文化密切相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不对等的,反应在词汇上最强烈,所以在词汇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文化的影响,而在语音语法上文化的影响就比较清淡。语义的发展变化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有其他的很多因素影响着词义的衍生。我们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不能过分夸大文化的影响作用,如果老是从语言中寻找文化的内涵,那我们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将无疑妨碍我们去发现真理。
  
  参考文献:
  [1]多义词理据性的认知研究 王静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从思维方式角度探讨英汉语言宏观差异 陈贤光 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英汉多义词异同研讨:以“脸、面”为例 张建理 外国语 2003年第4期
  [4]论中西思维方式 连淑能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年第2期
  [5]英语词义衍生浅析 习华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7卷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O7-0188-01  摘要:《故都的秋》是郁达夫1934年8月写的一篇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散文。其情其景颇具审美价值。读来耐人寻味,美不胜收。  关键词:别具特色 秋味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1934叶8月写的一篇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散文。其情其景颇具审美价值。读来耐人寻味,美不胜收。阅读时不仅要抓住所绘秋景,更要透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O7-0229-02   摘要: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综合运用中,同学们感到概念多,关系理不清。我经过长期实践得出如果在此采用“去整留零”研究振动和波的问题,效果就不一样了。  关键词:一堂 习题课 反思 去整留零 妙用  因在周期性问题中,每经过一个周期物体将重复做原来的运动,各物理量也将重复着原来的变化规律,一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244-01  摘要:阅读是人获得理论知识的直接途径,其对人生的影响不言而喻。阅读能够增长知识、增长阅历、增长技能,是提高人综合素质的捷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阅读兴趣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只有让学生拥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让语文阅读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保障,才能真正促进他们热爱学习语文,更是落实新课标下提高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渐行渐热,而本土传统节日却在大学校园趋渐冷寂的原因。  关键词: 西方节日传统文化大学教育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以商品的形式涌入中国,各个街道、学术研究室、大学课堂外国学术思想开始蔓延,西方节日也由城市向农村进军。在农村渐渐扩大影响,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据地逐渐减小,传统文化出现危机。  二十一世纪随着政府对传统节日的大力提倡和改革,传统节
期刊
摘要:《史记·项羽本纪》是太史公笔下最精彩,最悲壮的篇章之一,从壮极之巨鹿到悲徊之垓下,悲壮之气总贯于全篇,是《项羽本纪》美之所在,更是后世悲夫壮士发咏感叹的审美机枢。因此如何去解读《项羽本纪》的美,就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气”不仅是美的中介,还是审美的中介,是太史公笔下美的实质,了解这个“气”的运生状态再来从审美方面解读《项羽本纪》就会更深刻。  关键词:审美中介美在关系 气运生文    什么是美
期刊
摘要:这是一部现代作家在“漩涡”中浮沉、挣扎的心灵史,作者从小说家的创作心理障碍的分析着手,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感受结合起来,以意逆志,层层剖析。这种独辟蹊径的中国式心理分析,以其内在的抒情性,建构起熔铸历史与现实、兼及心理与文化而自成一格的批评范式。  关键词:王晓明心理障碍 抒情性     读完王晓明先生的《潜流与漩涡——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家的创作心理障碍》,不由地感叹这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批评
期刊
摘要: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后半叶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卓越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堪称英国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关于哈代悲剧精神的评论可谓汗牛充栋,但深入其中我们发现作者并不是忧郁无为的悲观,而是想更加勇敢的带领人们乐观的面对世界,建立一个更加完美的世界。  关键词:爱情 命运悲剧乐观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代表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
期刊
摘要:约瑟夫.海勒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他的第一部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不仅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荒诞派,而且标志着美国文学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萨特认为自由与责任紧密相连,人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本文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约瑟夫.海勒和《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背景知识;第二部分分析了军规影响下的三种人;第三部分集中介绍约瑟连寻找自由的过程。最后一步简单地作了总结。    1、简
期刊
摘要:心理疏导是化解部队官兵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心理疏导要取得预期效果,应在了解掌握官兵心理状况的前提下,引导官兵宣泄不良情绪,理解包容官兵的现实表现,客观地帮助官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部队官兵心理疏导效果    心理疏导是化解官兵心理问题的实践活动,对于维护和促进官兵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实践中,心理疏导要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就必须严格按心理规律办事,切
期刊
摘要: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处境不利儿童的特征进行分析,尊重不利处境的客观性,强调处境不利儿童自身的中介作用,关注积极社会组织的效能,以期为改进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成长教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处境不利儿童积极心理学心理弹性    近年来,虽然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儿童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在不断提高,权益维护状况也在不断地得到改善,但是部分处于不利处境的特殊社会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依然面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