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建设中的测量技术研究

来源 :建材发展导向(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x_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城市人们的出行需求,地铁工程的建设受到高度关注.在工程建设阶段,可能涉及穿越地下障碍物,工程测量属于地铁建设重点技术内容之一.该文对于地铁测量内容进行简要介绍,重点论述施工过程的地下测量技术应用措施.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高温时效对GX40CrNiSi25-12奥氏体耐热铸钢析出相的影响,采用JMatPro软件模拟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相图和析出相随温度的变化,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研究了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对试验钢的析出相的形态、大小、析出位置及硬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850℃时效24 h后,大量细小颗粒状的M23C6碳化物在基体奥氏体晶粒内析出,在奥氏体晶粒内还发现有少量细针状σ相析出,同时在枝晶处出现密集分布的块状σ相,试验钢的硬度显著升高,达到最大值;950℃时效24 h后,晶内析出相减少,颗粒状M
对316L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不同温度(1020、1050和1070℃)的固溶处理,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316LN奥氏体不锈钢在300℃的高温环境下进行单轴拉伸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对其微观组织和高温力学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 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316LN奥氏体不锈钢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析出相逐渐溶解,位错密度降低的同时孪晶数量减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略有降低,伸长率增加;高温下的拉伸断口形貌均呈现出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当固溶温度为1050℃时,试验钢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B钢表面制备了不同Ti3SiC2含量的Fe55/Ti3SiC2复合涂层,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硬度仪、摩擦磨损机和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物相及综合性能.结果 表明:由于Ti3SiC2的加入及其在高温下分解降低了熔池的换热特性等综合因素,导致Fe55/Ti3SiC2复合涂层的晶粒粗化;随着Ti3SiC2的添加,Fe55/Ti3SiC2复合涂层中形成了Cr7C3、SiC、CrC和TiSi等硬质相,组织变得粗大,并且α-Fe相的尺寸粗大及含量增加,而复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洛氏硬度计和HT-1000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对冷轧辊用MC3钢组织、硬度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淬火后,冷轧辊用MC3钢基体组织由铁素体向隐针状马氏体转变,同时碳化物溶解并伴随有残留奥氏体的生成,当淬火温度超过920℃时,马氏体组织严重粗化,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急剧增加.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MC3钢的硬度和耐磨性都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淬火温度为920℃时,硬度达到最大值63.8 HRC,平均摩擦系数为0.61,体积磨损量为0.164 mm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维氏硬度计等研究了一步淬火-配分(Q&P)处理对20CrMnTi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一步Q&P热处理后的试验钢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残留奥氏体.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和配分时间的延长,残留奥氏体含量先增加再减少,维氏硬度先降低再升高.对一步Q&P热处理后的试验钢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结果 表明:在小载荷(10 N)和残留奥氏体含量较低(<5%)的条件下,残留奥氏体含量越高,试验钢的耐磨性越差,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黏着
为了开发TRIP钢的热轧在线控制冷却工艺,以700 MPa级TRIP钢为研究对象,利用JMatPro软件计算其轧后冷却相变特征,根据计算获取的CCT曲线优化设计TRIP钢的三段式冷却工艺,并利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进行模拟试验,测定试验钢在指定冷却工艺下的显微组织特征、各相含量百分比以及力学性能.结果 表明:为了获得低屈服强度和高抗拉强度的综合性能,需提高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冷却速度并延长第二阶段的冷却时间,推荐三段式冷却工艺为:精轧出口以40℃/s速率冷却至750℃,随后以3 ℃/
该文综述了水泥行业的可持续性方面,水泥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熟料生产中原料和燃料的投入过高.采用合适的协同处理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采用高效的熟料冷却器、干燥器、分离器、煅烧炉、预煅烧炉和余热回收系统,可降低水泥的能量需求.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了Ni-W-P/TiO2复合镀层,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结果,确定了复合镀层热处理温度范围为350~550℃.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维氏硬度测试仪、滑动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Ni-W-P/TiO2复合镀层的形貌、组织结构、耐磨性与耐蚀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Ni-W-P/TiO2复合镀层表面变得平整且致密,但热处理温度超过450℃时,镀层表面晶粒变得粗大;截面形貌观察发现,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进行了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试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为700~90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和最大高度下压量为70%下的高温热变形行为;建立了引入物理参量的应变补偿本构模型.结果 表明:合金的流变应力具有负温度相关性和正应变速率敏感性,在应变速率为0.001 s-1时,流变应力曲线呈动态软化特征;考虑物理参量的应变补偿本构模型的相关系数R值为0.982,平均相对误差AARE为6.5%,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动电位扫描试验及点蚀浸泡试验研究了时效处理对含Cu双相不锈钢堆焊层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经1170℃固溶后,两种双相不锈钢堆焊层主要由铁索体相(α)、奥氏体相(γ)和少量MnO· Cr2O3氧化物组成.其中4Cu堆焊层试样经580℃时效60 min后,在α相中析出了尺寸约为1μm的ε-Cu相.Cu元素的添加促进了堆焊层试样钝化区的形成.此外,由于γ相相比α相具有更高的点蚀当量值,点蚀优先在α相中萌生,而点蚀的扩展则受到γ相的抑制.短时时效处理形成的大量富Cu团簇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