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的效果。如何能通过有限的条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是语文教学工作者所思考和急于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 文体 材料
  
  语文阅读是一个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学习和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既要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也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阅读的过程,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的过程。说到底,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象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
  目前许多学生在阅读时,缺乏明确的目的,速度慢,灵活性差。在阅读时存在逐字注视、回视多的现象。在一般课外书泛读时,阅读视觉广度很窄,甚至逐字阅读,不会浏览。如果一篇文章后面列有若干问题,大多数学生不是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而是从头至尾通读一遍文章,再看问题。这样的阅读方式效率很低。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通过有限的条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是语文教学工作者所思考和急于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文体特征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思想,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实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教师应在文体思路方面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应根据文章的体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文章的表现形式给予学生必要的思路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线索,从而使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
  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例如,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方式、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考查,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基本概念认识清晰,那么就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材料
  
  在阅读过程中,如不能很快地抓住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而被一些具体琐碎的材料遮住视线,就很难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才能抓住文章的主干和灵魂呢?
  (一)发掘文章标题的潜在内容,培养学生敏锐的分析感知能力。
  人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由此可见文章标题的重要性,古今中外有很多人都认识并强调了这一点。清代诗人陆鲁望曾说:“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此为才子之最也。”大凡好文章,都有好的标题。因此,认真研究标题,便能知其要,见其神。
  有些文章题目揭示了文章的文体。如《天山景物记》标题中有明显的记叙文的标志,又如《错字小“议”》中的“议”是议论文的标志。有些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内容。如《荷塘月色》、《项链》等一看标题就知道文章写些什么。有些文章的标题揭示文章的中心,此类标题议论文居多,如《反对党八股》、《学问不可穿凿》等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发掘文章的“作者”潜能,培养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一篇优秀的文章多是作者心血的结晶,它包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深层文化意蕴、独特的审美视点。因此,要想深入理解文章,我们不可忽视对作者的研究。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两篇:《绿》、《荷塘月色》,两文同是写景,但《绿》色调明快、透出喜悦,而《荷塘月色》色调低暗,透出哀愁,原因何在?只有研究两文写作时间及作者的思想发展,我们才能真正弄清《绿》是作者生命活力的外现,是当时作者勇于进取的象征;而《荷塘月色》则是面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黑暗之中作者的彷徨与苦闷的真实写照,只有深入研究作者,学生才能对作品进行真实的鉴赏,才能把握作家的创作风格,才能为文章的阅读、理解、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文章的内容并明白写作意图。
  文章的体裁、内容可能千差万别,但必定有一定逻辑。词句都不过是表象,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才是关键。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人以离别康桥的情感起伏为线索,通过对旧情的眷恋和珍惜、寻梦的惆怅和落寞,在飘逸洒脱的姿态中,蕴涵了对康桥的眷恋和依依惜别之情。
  (四)引导学生结合所在的语言环境,揣摩词语和句子间的含义和作用。
  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对于突出重点,揭示主题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孔乙己》一文中关于孔乙己脸色的描写,作者用“青白”、“红”、“灰”、“黑”等寥寥数字表现出了主人公的悲凉命运,也寓示了社会的冷漠无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思维,由一个形象创造另一个形象。运用这些联想和想象的过程,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在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联想,去想象,海阔天空,甚至是异想天开。这样,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思维方式的不同,完全可以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
  
  四、鼓励多样化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一致性和唯一性,排斥创新和多样性。学生回答要符合标准答案,否则就算错。这样一来,造成许多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严重压抑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要从不同方面分析和思考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看法。
  
  五、开展专题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综合思维的培养既符合学科特点,又符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学生通过对特设专题的学习,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在专题训练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语言实践、阅读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加强。
  另外,多给学生创造自由的阅读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阅读才能使学生享受读书的趣味,单凭课内的阅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课内阅读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而课外阅读就应该是学生自己的选择,这样才可以更积极地调动学生自由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是有差异的,有差异就有新鲜感,这也是促进阅读的重要因素。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更应该让学生直接接触阅读材料,从而使学生从主观上愿意去欣赏、领会文章的实质,提高阅读的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从教育的传统中挖掘出有积极意义的东西,结合教学经验,给学生创造一个完好的阅读天地。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创造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今年9月份各高校入学的学生已经是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俗称“90后”。如何突破前者,针对“90后”学生不同英语基础、不同兴趣口味、不同实际需求编写出既保证学术性,又具有实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开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想象力 激发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师应做一位慧眼识金的矿工,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探讨的却是文章的
摘要: 本文试对新课程下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作探析,旨在通过优化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激情,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观,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关键词: 语文 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    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有关理论倡导在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应该大胆尝试运用合作形式进行教学。看看近几年来,关于“小组合作
摘要: 仿写是写作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这种仿写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写作实践体验来感受原作品的文笔之妙与思想之美,也为自己的习作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仿写训练更能规范自己的写作练习。  关键词: 语文 写作教学 仿写    作文的模仿教学就是“画文”,即依据原文的结构、思想、语言等进行写作。这种写作方式与达·芬奇的画蛋有异曲同工之妙。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确实,发现、创新都是由疑问开始的。有疑才有进步,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善于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同时学生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见解,不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摘要: 本文针对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师生互动的构建问题,重点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1.创设和谐,构建有效师生互动的前提;2.关注差异,挖掘有效师生互动的资源;3.巧置问题,诱发有效师生互动的思维;4.强化评价,促进有效师生互动的发展;5.质疑探究,加强有效师生互动的合作。  关键词: 小语课堂 师生互动 有效性    所谓“师生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
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笔者根据学科的特点及近年来的实践,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一探讨。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 AD)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痴呆,表现为大脑皮层获得性高级功能包括记忆、语言、人格和行为等的进行性损害.中医认为,老年性痴呆病虽然病位在脑,
摘要: 本文试从网络资源、传媒资源、广告资源等方面作阐述,以揭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内涵。新课程语文教学要求我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利用多种学习资源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感知能力。语文教学中把握这些生活资源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  关键词: 语文 生活 资源    我们只有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活动贴近生活,才能引导学生更好
摘要: 据调查,语文学科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学科,语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失分最多的一部分,对于后进生来说,对语文阅读的恐惧伴随学习语文的整个过程,要让他们对语文重拾信心,作者认为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专门的指导。  关键词: 后进生 语文阅读 理解 指导    在当今中国,最流行的热潮是外语热,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考试中,几乎没有哪一样是不需要考察外语水平的。作为中国人母语的汉语,其地位和被人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