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小孩和胡人都能吟唱由此可见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多么家喻户晓。大部分人对琵琶的印象都是仕女抱琴而坐那遮面后美丽柔弱的倩影,一曲离殇,诉尽衷肠。但在我心里,琵琶向来都是铮铮铁骨,并非柔情似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是刚劲急促的,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钢铁侠,刚,狂放之美,是个英雄形象。听琵琶,聊琵琶,弹琵琶,感其事,琵琶艺术是振奋人心的。
弹琴应把握主基调和大节奏,毕竟音乐就是“时间上的艺术”内心的感觉很重要,不能心里发毛发慌,一板一眼必须是弹得清清楚楚的,混是混不过去的。只要认准了就无大错,比如《天鹅》这首乐曲看似自由随性,但一定是保持在节奏内的。除音乐感、节奏感外,还要有较强的模仿力和想象能力。《天鹅》这是什么神仙曲子啊,闭上眼睛都能幻想出天鹅的模样。抖动的羽毛拍打湖水的涟漪,矫健的身姿在湖水中悠然飞翔,一会惊鸿戏水清波里,一会赤掌轻拨弦骤起远远观望尽显千姿百态。引颈向上,掌泛清波,大抵就是如此。次次演奏我都伸长脖子,微微抬起下巴,内心拥有天鹅那般自由、高洁、洒脱的气质。、
未成曲调先有情呐,还没弹出曲调就已充满了感情,一举一动都透露出音乐的情调,最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精湛的技能,反而是走了心思的情感。老子曾饱含哲理地说过“希言自然”即是美在于自然显现,无作无为,无矫饰,是風来花落,寂静无音的境界,若无内心天马星空的畅想,又怎么能把《落花无言》这首曲子弹得时而悠淡时而绽放,音希意简,渺渺无着呢?《霸王卸甲》是讲述着西楚霸王的英雄悲剧,对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历史人物表现了更多的同情和赞颂。全曲描绘出一幅古战场的壮阔画卷,让人们身临其境。曲子的开篇是安静的,是大战前的准备,是安静却也不缺乏气势,因为有的人是不怒自威的,这更是需要琴者内心的独白。此曲的中后部分是激烈的战争和战争局面,我弹得面红耳赤,会脸红就是心动了,走心了,就像那姑娘见到心上人的样子,心脏狂跳,如同一只就要被击破的鼓。在技术完善后,便要学会手心相通,毕竟我们不是只会技术的匠人,需要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是个百般迂回的过程,闭上眼睛,排除私心杂念,将自己的思想感悟落在指尖上。这些情往往都是被熏陶出来的,多唱多思,多去看不同的艺术传达,像歌剧,舞台剧,舞剧,现场看肯定跟视频学习是有不一样的效果。这促使我们艺术欣赏的思维在不断变化,从而感染我们内心。随着年纪的增长,手的灵活度不如从前,但我门对音乐的理解也在不断提升。
音乐中的呼吸有分许多种,不是千篇一律,一概儿化,这是我近期学到的。曾经的呼吸都不大讲究,貌似手一抬,头一点那就是音乐了?呼吸有分很多种,有凝重的呼吸,有安静的呼吸,有急促的呼吸,有舒缓的呼吸,有小心的呼吸,这些呼吸难就难在怎么表现得不同。律动的静止不过是为生命留白,引人深思。更值得一提的是,呼吸不仅仅是有右手的呼吸还有左手的呼吸,在品上换把那指尖的一抬一放都能感受到空气中的凝固,是像仙女一样抬手,不是跟蜘蛛侠一般用爬的。亦真亦假,亦实亦虚,妙不可言。
王阳明的心学曾提出“心即理”,理或许可以等于器,练琴当然离不开乐器,练音乐、练技术当然不行。但可以练手,练关节,不用太多“活手”就可以达到演奏的效果。我曾经在课桌上画上四条线,代表着琵琶的四条弦,时刻脑补着自己正在弹奏。半日静坐半日读书,那我这也属于半日发呆半日练琴了,再泡泡茶,大爷的生活,弹弹禅曲,顿感清静无为。敦煌的壁画最出名的想必就是反弹琵琶了吧,反弹琵琶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它劲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反弹琵琶实际上是又奏乐又跳舞,把高超的弹奏技艺绝妙的舞蹈本领优雅迷人地集中在这个舞位的肩上,是大唐文化一个永恒的符号。优美的舞姿让人身心愉悦,一提琵琶就让人想到反弹,不过我一直都觉得反弹琵琶就是舞蹈,并非是琵琶中技术性的东西。
琵琶最重要的就是海纳百川,曾在一次讲座上听到有位同仁问大师:琵琶是个口传心授的民间乐器,每个老师教的方式不一样,有些方法竟是截然相反,对此很是苦恼,我该听谁的?大师便是如此回答:海纳百川。是啊,不管方法如何,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永远是错不了的。方法适合老师,却不适合你,只要保证音质有骨干、清晰、均匀、干净,那么这个方法就是适合你的。
琵琶艺术净化心灵,抱有一颗热爱琵琶的心,与内心产生天然的共鸣,提升主观能动性,大声弹奏,学会放松,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是一种追求完美、抵住内心浮躁的修行,需慢慢品味咀嚼。
弹琴应把握主基调和大节奏,毕竟音乐就是“时间上的艺术”内心的感觉很重要,不能心里发毛发慌,一板一眼必须是弹得清清楚楚的,混是混不过去的。只要认准了就无大错,比如《天鹅》这首乐曲看似自由随性,但一定是保持在节奏内的。除音乐感、节奏感外,还要有较强的模仿力和想象能力。《天鹅》这是什么神仙曲子啊,闭上眼睛都能幻想出天鹅的模样。抖动的羽毛拍打湖水的涟漪,矫健的身姿在湖水中悠然飞翔,一会惊鸿戏水清波里,一会赤掌轻拨弦骤起远远观望尽显千姿百态。引颈向上,掌泛清波,大抵就是如此。次次演奏我都伸长脖子,微微抬起下巴,内心拥有天鹅那般自由、高洁、洒脱的气质。、
未成曲调先有情呐,还没弹出曲调就已充满了感情,一举一动都透露出音乐的情调,最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精湛的技能,反而是走了心思的情感。老子曾饱含哲理地说过“希言自然”即是美在于自然显现,无作无为,无矫饰,是風来花落,寂静无音的境界,若无内心天马星空的畅想,又怎么能把《落花无言》这首曲子弹得时而悠淡时而绽放,音希意简,渺渺无着呢?《霸王卸甲》是讲述着西楚霸王的英雄悲剧,对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历史人物表现了更多的同情和赞颂。全曲描绘出一幅古战场的壮阔画卷,让人们身临其境。曲子的开篇是安静的,是大战前的准备,是安静却也不缺乏气势,因为有的人是不怒自威的,这更是需要琴者内心的独白。此曲的中后部分是激烈的战争和战争局面,我弹得面红耳赤,会脸红就是心动了,走心了,就像那姑娘见到心上人的样子,心脏狂跳,如同一只就要被击破的鼓。在技术完善后,便要学会手心相通,毕竟我们不是只会技术的匠人,需要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是个百般迂回的过程,闭上眼睛,排除私心杂念,将自己的思想感悟落在指尖上。这些情往往都是被熏陶出来的,多唱多思,多去看不同的艺术传达,像歌剧,舞台剧,舞剧,现场看肯定跟视频学习是有不一样的效果。这促使我们艺术欣赏的思维在不断变化,从而感染我们内心。随着年纪的增长,手的灵活度不如从前,但我门对音乐的理解也在不断提升。
音乐中的呼吸有分许多种,不是千篇一律,一概儿化,这是我近期学到的。曾经的呼吸都不大讲究,貌似手一抬,头一点那就是音乐了?呼吸有分很多种,有凝重的呼吸,有安静的呼吸,有急促的呼吸,有舒缓的呼吸,有小心的呼吸,这些呼吸难就难在怎么表现得不同。律动的静止不过是为生命留白,引人深思。更值得一提的是,呼吸不仅仅是有右手的呼吸还有左手的呼吸,在品上换把那指尖的一抬一放都能感受到空气中的凝固,是像仙女一样抬手,不是跟蜘蛛侠一般用爬的。亦真亦假,亦实亦虚,妙不可言。
王阳明的心学曾提出“心即理”,理或许可以等于器,练琴当然离不开乐器,练音乐、练技术当然不行。但可以练手,练关节,不用太多“活手”就可以达到演奏的效果。我曾经在课桌上画上四条线,代表着琵琶的四条弦,时刻脑补着自己正在弹奏。半日静坐半日读书,那我这也属于半日发呆半日练琴了,再泡泡茶,大爷的生活,弹弹禅曲,顿感清静无为。敦煌的壁画最出名的想必就是反弹琵琶了吧,反弹琵琶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它劲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反弹琵琶实际上是又奏乐又跳舞,把高超的弹奏技艺绝妙的舞蹈本领优雅迷人地集中在这个舞位的肩上,是大唐文化一个永恒的符号。优美的舞姿让人身心愉悦,一提琵琶就让人想到反弹,不过我一直都觉得反弹琵琶就是舞蹈,并非是琵琶中技术性的东西。
琵琶最重要的就是海纳百川,曾在一次讲座上听到有位同仁问大师:琵琶是个口传心授的民间乐器,每个老师教的方式不一样,有些方法竟是截然相反,对此很是苦恼,我该听谁的?大师便是如此回答:海纳百川。是啊,不管方法如何,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永远是错不了的。方法适合老师,却不适合你,只要保证音质有骨干、清晰、均匀、干净,那么这个方法就是适合你的。
琵琶艺术净化心灵,抱有一颗热爱琵琶的心,与内心产生天然的共鸣,提升主观能动性,大声弹奏,学会放松,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是一种追求完美、抵住内心浮躁的修行,需慢慢品味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