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试题中,分析概括题中不正确的项是怎样设计出来的,我们又应该关注哪些地方呢?
一、设题“挂万漏一”,做题要逐字细心
有的题目设置粗读几乎可说是对原文的翻译,我们做题时千万不可因此草草了事,越是这样的题目越可能设置陷阱。2008高考全国卷Ⅰ第10题D选项中“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相对于原文“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只少了一个“乞”字。其意思就相差甚远。
二、设题“无中生有”,做题时要关注分析性文字
概括与分析常相伴,对文中出现的描写,设题者往往通过似是而非故意夸大的分析设置错误。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选文中有“高祖悦”“高祖大笑”的描写。第10题B项分析概括说“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这种概括就是随意的生发大而不当的概括。分析性语言是我们尤其应该警惕的地方。很多时候,文题中的分析部分会伴有“说明”“表现”等明显的语言标示。
三、设题“张冠李戴”,做题时要关注人名、官名、职务、称号等
大家对题目中出现的人名官名不要掉以轻心,应该回到原文中核实。2008高考广东卷第8题A项“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就错在“厉武将军”在文中是另一个人而不是“周访”担任过的职务。
四、设题“指代错误”,做题时要弄清指代词的内容
2008年高考湖北卷文中表达如下:“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群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设题者故意误读代词“其”,设计了选项C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隐蔽性很大。所以大家在做题时遇到这类指代词不要一带而过,要放慢速度,根据上下文多揣摩。
五、设题“时空错置”,做题时要关注题干中时间空间类词语
题干中出现时间或空间概念的要素也应给予高度重视。2008年高考浙江卷第14题D项“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其中,“人生的各个阶段”就具有时间要素,遇此要到文中寻根据。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8题c项“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的时间要素是“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读到这样的表达也要回文核查,看有无时间顺序倒置的问题。
六、设题“因果混淆”,做题时要关注表因果关系词语
这类问题迷惑性较大,我们能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在题干中遇到“因此”“因而”“所以”“为此”之类的词语时,回文章检验原文的前后两个分句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或者,注意题干的因果关系相对于原文是否弄反了。2008年高考广东卷题8B选项中,“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出现了“为此”字样,就有因果关系出错的可能,循文找到受皇帝赏识获提拔的区间,发现其原因与题干表达不相干。
七、设题“不分古今”,做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的现象
设计者故意用今义代替古义进行表达,积累不够或是习惯于走马观花式阅读的同学容易就此丢分。不懂得“放达”古义为“过于随便,不拘礼法”,2006年高考湖北卷第12题的C项就无法发现错误;只知道“采纳”有今义“采集收纳”,我们看到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8题D项“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时,也无法判其错误。
八、设题“无视时态”,做题时要注意时态词语
这是出题者常用的手段,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0题,原文中表述是“召诸将议之”,而B项却有意表达为“收回成命”,未然和已然之间相差很大,我们留心这类词语。
一、设题“挂万漏一”,做题要逐字细心
有的题目设置粗读几乎可说是对原文的翻译,我们做题时千万不可因此草草了事,越是这样的题目越可能设置陷阱。2008高考全国卷Ⅰ第10题D选项中“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相对于原文“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只少了一个“乞”字。其意思就相差甚远。
二、设题“无中生有”,做题时要关注分析性文字
概括与分析常相伴,对文中出现的描写,设题者往往通过似是而非故意夸大的分析设置错误。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选文中有“高祖悦”“高祖大笑”的描写。第10题B项分析概括说“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这种概括就是随意的生发大而不当的概括。分析性语言是我们尤其应该警惕的地方。很多时候,文题中的分析部分会伴有“说明”“表现”等明显的语言标示。
三、设题“张冠李戴”,做题时要关注人名、官名、职务、称号等
大家对题目中出现的人名官名不要掉以轻心,应该回到原文中核实。2008高考广东卷第8题A项“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就错在“厉武将军”在文中是另一个人而不是“周访”担任过的职务。
四、设题“指代错误”,做题时要弄清指代词的内容
2008年高考湖北卷文中表达如下:“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群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设题者故意误读代词“其”,设计了选项C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隐蔽性很大。所以大家在做题时遇到这类指代词不要一带而过,要放慢速度,根据上下文多揣摩。
五、设题“时空错置”,做题时要关注题干中时间空间类词语
题干中出现时间或空间概念的要素也应给予高度重视。2008年高考浙江卷第14题D项“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其中,“人生的各个阶段”就具有时间要素,遇此要到文中寻根据。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8题c项“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的时间要素是“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读到这样的表达也要回文核查,看有无时间顺序倒置的问题。
六、设题“因果混淆”,做题时要关注表因果关系词语
这类问题迷惑性较大,我们能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在题干中遇到“因此”“因而”“所以”“为此”之类的词语时,回文章检验原文的前后两个分句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或者,注意题干的因果关系相对于原文是否弄反了。2008年高考广东卷题8B选项中,“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出现了“为此”字样,就有因果关系出错的可能,循文找到受皇帝赏识获提拔的区间,发现其原因与题干表达不相干。
七、设题“不分古今”,做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的现象
设计者故意用今义代替古义进行表达,积累不够或是习惯于走马观花式阅读的同学容易就此丢分。不懂得“放达”古义为“过于随便,不拘礼法”,2006年高考湖北卷第12题的C项就无法发现错误;只知道“采纳”有今义“采集收纳”,我们看到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8题D项“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时,也无法判其错误。
八、设题“无视时态”,做题时要注意时态词语
这是出题者常用的手段,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0题,原文中表述是“召诸将议之”,而B项却有意表达为“收回成命”,未然和已然之间相差很大,我们留心这类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