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灵魂的归宿地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h99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文展示
  
  忧郁秦淮河
  张灵均
  一条河流的歌,一般是指河水在岸两边的树根、草蔓、或河床上的石头,或河之拐弯处所弹奏出来的旋律。河流弹奏的音乐令人愉悦,说明人类与自然达成了一种和谐的共识。
  秦淮河,也有一首歌唱了两千年。其忧郁的音符里,还夹带着两岸的各种噪音,又岂能令人爽心悦目?一条河流,不会像人类一样,还能暴跳如雷地站起来吵架,或通过其它途径出面解决生存问题。最多来几声叹息,不管人类乐不乐听这首哀怨的曲子。
  作为旅人,我没有理由横加指责一条河流。作为河流,秦淮本身就没有过错。水与水天生由同样的分子组成,如果说秦淮的河水有了其它的元素,那毫无疑问是人类造成的,怨不得秦淮。当年,秦始皇开凿秦淮,沟渎水流的本意:泄王气,兴航运。还能据以自守,拒敌于外。至于秦淮河固有的这些功能在退化、衰竭,逐渐演变成为古都南京的一处风华烟月、金粉荟萃之地,于秦淮来说,真是逼良为娼。六朝时期,淮清桥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两岸,便是封建统治者们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从此,十里秦淮走向糜烂的繁华。纸醉金迷、穷奢极侈之徒,便把这里搞得乌烟瘴气。于是,唐人杜牧写下“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借商女弹曲吟歌,谴责陈后主淫乐荒政而亡国的历史悲剧。
  秦淮河,是一面镜子,照古鉴今。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秦淮河,嗅一嗅它流过的痕迹,使我相信了宿命说。一切生命的荣枯如草芥,再自然不过了。这就不难理解唐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没有进入乌衣巷寻找残砖碎瓦,而是从夫子庙出来,也不打算去探讨旧时夫子庙与隔河对岸青楼妓院相望相生的因果关系。只觉得孔老夫子不可爱之处莫过如此。居庙堂之高,揽尽秦淮风月,还吐出之乎者也的道德经来。其实,连秦淮河也懒得控诉,或者说是无力陈述那一段悲伤的往事。况且,一些故事没长瓢把。早也流入民间了,成为香艳故事的代名词。诸如董小宛、李香君等秦淮八大名妓,哪一个又没有一串长长的血泪史。
  秦淮河,看来洗不净身子。
  踱上文德桥,只见秦淮河被两岸密密匝匝的楼阁逼得窄窄的,连夕阳也透不进来,显得愈加柔弱且幽暗,又怎么栽得动前朝的烟云往事。虽有几条仿古画舫从灯影里荡出来,那又能有什么意味。朱自清和俞平伯的桨声已然远去。在秦淮河,桨声是六朝的一种意象。尽管那轮明月依旧,然物是人非,又岂能在一条忧都的河流里,强行去捞起一册湿漉漉的《桃花扇》。
  一个盛世并不代表灯红酒绿。秦淮河,只不过是历史留下来的一处人文景观,让后人思古怀幽罢了,与这个时代多少要产生隔膜的。听说一对新婚青年,来到秦淮度蜜月。不久,新娘便厌倦了周围这些仿古建筑,以及秦淮河里的人造风景和克隆的古乐器,很想现代一番。于是,她搬来一架钢琴,在秦淮河上弹奏起来。她原以为美妙,谁知,不是个中滋味,全然没有畅快的感觉,她的内心忽然变得郁闷而空荡。新娘愤怒了,便很快失踪了。当新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找到新娘时,新娘正在一处人迹稀少的荒郊野地,对着一条无名的河流,快乐地歌唱。
  新郎读不懂新娘的心事。
  从这个现代插曲里,我恍然大悟,便读懂了秦淮河的全部忧郁。
  秦淮河流经这座城市,就注定了它的悲哀。红尘俗世对它的侵蚀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它早就不堪重负。走出这座城市,这是秦淮的梦想。像野地无名河一样,干干净净地生存在蓝天白云下,自自由由地呼吸新鲜空气,快快乐乐地享受阳光雨露的恩惠。与虫鸣鸟啼相依,与野花野草为伴,甚至与飞禽怪兽恩爱,是何等的惬意。
  秦淮河,走不出这座城市,便弹不出欢乐的乐章。
  秦淮河,一条历史的河。
  她的迷人不在于两边树根、草蔓或河床上的石头,也不在河拐弯处所弹奏出来的旋律。而在于人与自然所达成的和谐的共识。
  仿佛听到秦淮河水缓缓流淌所奏出的千年余音:是商女隔江犹唱的乐音?是刘禹锡鸟衣巷口的飞燕?是秦淮八艳弹奏的琵琶?还是朱自清和俞平伯渐行渐远的桨声?……
  (选自张灵均散文集《心灵符码》,2006年8月中国青年出
  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张灵均,年届四十。生于屈原沉江的地方。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摄影。写诗,也写散文。有各类作品见诸全国各大报刊。散文《巫山夜雨》《忧郁秦淮河》《索溪,索溪》等10余篇分别入选多个选本和选刊。其中《索溪,索溪》还收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职语文》教材,另有多篇进入大学远程教育语文教材。《雨落韶山》等20多篇散文荣获全国征文大赛奖及报纸副刊奖。
  
  美点鉴赏
  
  这里是一处美丽的风景,已被历史镌刻上了深深的印记。泛舟十里秦淮,寻觅朱自清和俞平伯渐行渐远的桨声,让我们同张灵均一起回溯历史,解读泰淮河的忧郁和哀愁。
  一条缓缓流淌的河,两千年来一直唱着忧郁的歌。“作为河流,秦淮本身就没有过错”,其之所以忧郁哀怨,是因为人类给了秦淮河水“其它的元素”。历史成就了秦淮河的盛名,也造就了秦淮河的忧郁。历史让秦淮河成为“风华烟月、金粉荟萃之地”,秦淮见证了六朝的兴衰,浸透了家国血泪,却懒得控诉或无力陈述悲伤;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处人文景观,秦淮河却与时代产生了隔膜,不被现代人理解。因此,秦淮河早已不只是一条河,是商女的歌声,是飘飞的脂粉,是说不尽的纸醉金迷,是唱不完的风花雪月。如今,我们已无从追寻秦淮河面曾经上演过多少桨声灯影,文德桥上曾经渡过多少达官显贵。十里秦淮,那顺流而下的浑浊,是那千百年来无奈的眼泪!
  曾经无数次的假想,如果没有杜牧“烟笼寒水月茏纱,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忧郁,如果没有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的慨叹,如果没有灯船画舫里的声色犬马,也许今日的秦淮河就少了一份沉重。然而,诗人们的意境我们又真正了解几分呢?虽然而夸的秦淮河流光溢彩,歌舞升平,游人如织,但在他们的笔下,秦淮河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是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哀怨。这个让后人思古怀幽的人文景观,注定是要与这个时代产生隔膜的,有多少人能解秦淮河的忧郁和哀愁!
  面对秦淮河的“如斯”历史,张灵均找到的是忧郁;他担心“秦淮河,看来洗不尽身子。”“秦淮河,走不出这座城市,便弹不出欢乐的乐章。”(在这里,秦淮河其实还是一种象征,作者在这里明写的是秦淮河,指向的却是作者自己的精神向往)。作者希望人类与秦淮河达成和谐的共识,加载给她的不再是苦难。希望她像“野地无名河一样,干干净净地生存在蓝天白云下,自自由由地呼吸新鲜空气,快快乐乐地享受阳光雨露的恩惠”,抛却沉重,返璞归真。如此,“迷人”就会取代“忧郁”。全文将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洋溢着一种文化气息,意境高远,引人深思。
  
  阅读训练
  
  1、秦淮河的忧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作为河流,秦淮本身就没有过错?”
  3、只觉得孔老夫子不可爱之处莫过如此。作者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其深层含义是什么?
  4、岂能在一条忧郁的河流里,强行去捞起一册湿漉漉的《桃花扇》。结合全文理解这句话?
  5、作者引用新婚夫妇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
  6、文章倒数第四段说:“秦淮河,走不出这座城市,便弹不出欢快的乐章。”联系全文理解这句话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答案]
  
  1.①历史让秦淮河成为“风华烟月、金粉荟萃之地”,本为“良”却被喻为“娼”;②秦淮见证了六朝的兴衰,浸透了家国血泪,却懒得控诉或无力陈述悲伤;③秦淮河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处人文景观,却与时代产生了隔膜,不被现代人理解。
  2.秦淮的河水有了其它的元素,都是人类造成的,怨不得秦淮。
  3、居庙堂之高,揽尽秦淮风月,还吐出之乎者也的道德经来。其深层含义在于讽刺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假道学们或者说统治阶层。
  4、明月依旧,然物是人非,泰淮河与它的一切都成为了历史(或者说秦淮河已经载不动前朝的烟云往事)。只能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处人文景观,让后人思古怀幽罢了。
  5.秦淮河,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让后人思古怀幽一处人文景观,与这个时代已经产生了隔膜。
  6.呼应文章的开头,希望人类与秦淮河达成和谐的共识,加载给秦淮河的不再是苦难和忧郁。
其他文献
读者质疑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正在备考的高三学生。我非常有信心将考点各个击破,可是当我复习到语言运用题时,我发现有一个已经在语文课堂上学了很多年的知识点,我始终都没有弄明白,这就是比喻句的辨别和运用。而且我发现在各种考试试卷中有很多题都是对比喻句的考查。那我们究竟该怎样又简易又准确地辨别和运用比喻句呢?    教师解惑    贾明同学,你好!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而且你的观察和发现也很准确
期刊
“学以致用”,学习好的语言,并灵活加以运用,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我们的思想,这是语文学习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体现。在高考试题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这块,题型变化大,题目内容广泛,要求多样化。在复习过程中将题型进行归纳,并总结一些答题的经验是很有益的。  语言运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写、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连贯、得体以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等方面。下面我对扩展语句与压
期刊
[考点诠释]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较之于“鲜明、生动”,“准确”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它要求组句根据语法、逻辑,做到句子结构完整,词语搭配稳妥,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适当,正确使用谦词、敬词和关联词语,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切合语境和对象等。    [命题特点及方
期刊
“语言得体”指符合语境和语体要求,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辨析、主观表述及病句修改,多和语言表达的其它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考查。  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主要包括交际的场合、对象、目的、表达方式等。“内部语境”指题目提供的上下文。语体可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书面语体即文章语体,主要有科学语体、艺术语体、政论语体和事务语体等。科学语体的特点是用词准确,
期刊
随着考试命题由单纯地考查知识向考查能力的方向转变。语言实际运用的考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期“名校学案”将告诉你:不论语用题怎样“善变”,我们也能总结出规律,有的放矢地攻破难关。    语言运用题,因其具有的“创新”和“综合”两大特点,一直被认为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试验田”。所谓“创新”,指的是考查内容的新颖。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语用这块新内容、新形式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如写开场白、串词、电影脚本
期刊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2008年的金秋,承载着中国人太多梦想与期盼的“神舟七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胜利返回,特别是航天员翟志刚的太空行走,是中国载人航天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有关“神舟七号”的题材以语言运用新题的面目出现,符合新课改“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将会是2009年高考的热点。    一、连贯排序    解答此题型要注意“四个
期刊
[考点阐释]    “鲜明、生动”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所谓“鲜明”,指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色彩分明,观点明确。所谓“生动”,指语言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  “鲜明”“生动”这两点的具体表现就是“文采”。高考语文对“鲜明、生动”的考查会渗透在“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部分,“压缩语段”“图表转述”“警示语”“公益广告”以及“句子仿写”等形式中都会有所涉及。    [
期刊
古代典籍中,由于印刷技术的局限或年代久远,有很多地方字迹模糊甚至漫灭。后人或者用不同的版本对照,或者联系上下文来推断,往往能把这些字还原。为了锻炼大家的文言阅读能力,我们特意从古代小说集里精选出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并设置空缺。让大家在“游戏”的心态中灵活运用文言知识,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_______仿而效之
期刊
在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个人单项赛上,当选手刘和刚演唱最后一首歌曲《父亲》时,评委张也以及不少现场观众都感动得哭了。这首歌为何如此感人?我们看看歌词: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啊\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