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在南通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中,我有幸担当了执行秘书一职。
今年的评选进行得平稳而顺畅,13名国来自内外的评委有争论、有共识,最终取得了大家都比较满意的结果,呈现给世人一个有国际化水准的华赛评选成绩单,同时华赛也向成熟迈进了一步。
《摄影世界》的记者在评选过程中希望我能对今年的华赛说些什么,当时由于每天忙于协助评委们工作,没有时间整理思路,就答应回来后写出个草稿由记者再加工,偷有片刻闲暇,便把我作为全程评选见证人的粗浅想法写出来,为关心华赛的摄影人提供一些自己的浅见,希望能够引出更多的金玉之见。
首先,今年华赛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在绝大多数的稿件评选中,评委的意见空前一致。今年的评委中8名来自国外,5名来自大陆和台湾。8名国外评委分别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巴勒斯坦、比利时和澳大利亚。荷赛执行秘书、七人图片社(VII)总裁斯蒂芬·梅尔斯也是本次华赛的评委之一,他认为这充分表现了在评委构成方面对地区平衡的考虑;另外的5名评委分别代表了大陆和台湾地区新闻摄影界的最高标准。评选过程中,评委的投票明显呈两极化趋势,即得票非常高的作品和得票非常低的作品占绝大多数,很少出现5-7票之间的作品。据我个人的统计,被淘汰的照片中,80%以上得票没有超过3票,得0票的作品之多令旁观者咂舌,而第一轮进入前五名的候选照片中,10票以上的占大多数。这一方面表现了评委们“好恶分明”,同时也让人看到了中外评委们的眼光日趋一致,评委队伍国际化水平提高。同时也可以看出,国外新闻界已经开始调整对中国题材照片的“原型化”看法——以往强调意识形态、窥探落后状况的猎奇心态正在逐渐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正常、全面、公正的眼光。
其次,具体的、细碎的争论减少,关于新闻摄影原则性的、理论性的争论增多。对于照片本身优劣得失的看法,评委们发表得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在对许多照片评判的基本观点一致,而在非原则问题上,用选票说话也是大多数评委的一致诉求。另一方面,在涉及到新闻照片创造性和真实性之间关系、新闻照片创作中人工干预照片中元素的底线、优秀新闻照片评判标准等问题的讨论中,每位评委都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并在评选的间隙和评选之后仍然展开了争论。在新闻照片创造性的表现手法方面,国内外评委的观念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今日美国》摄影和图表部前副主任弗兰克·福尔维尔和七人图片社总裁斯蒂芬·梅尔斯都认为,摄影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艺术,新闻摄影作为其中的一个门类,应该不断探索更新颖、更有效、有力的表现方式,借助可得到的其他设备进行创作应该被认为与借助闪光灯创作一样有效,这迟早会逐渐被大家接受;而在同一问题上,国内的评委显得较为迟疑,在很大程度上,原因是国内尚无人对此提出权威性的解读方案,所以更多的人还在处于观望阶段。这样的争论无疑是极其具学术意义的,对学术界来说是一个良好的观察机会。
第三,对于华赛在国际知名度方面的问题,国外评委普遍反映,在来到中国之后才知道华赛在国内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群众基础和水准,而参选作品的质量也让评委们感到超出他们的预期。这说明华赛在国际推广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对于华赛来说是个坏消息也是个好消息。坏消息是,华赛的国际知名度尚且不够,作为一个只有7年历史的新赛事来说,这是难免的;好消息是,评委们一致认为华赛具有国际推广的价值,而且有的评委主动要求在自己的影响范围内对下届华赛作义务推广。而华赛方面也积极推出国际合作计划,相信在将来会有显著成果。
另外,华赛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比较明显,据我观察,需要加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赛前的准备工作稍嫌不够细致。本次评选中出现了许多文本上的问题,其中中英互译比较突出,如词不达意、大而化之、中文思维、用词不当等问题普遍存在,以上问题会造成英文图说难解、曲解和误解,有的词选用不当甚至会造成政治性问题。在评选中我时常会因看到不妥翻译而冷热汗轮番冒出。作为一个已经有多年经验的大赛,这样的操作性问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希望下次会好。
二、投稿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参赛者忽略比赛规则,投错类别,致使名落孙山;有的说明写得不够,以致评委建议存疑;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拍得很出色的照片由于编辑不当而痛失获奖良机,这已经是图像编辑们一再指出,但仍在摄影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摄影师对编辑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自己的照片过度偏爱,对故事过度投入以至于难以退后一步审视全篇等等都是造成编辑失误的原因。在我的日常工作中,记得一次跟盖帝图片社探讨合作培训项目时,对方提出可以设置一节如何参评大奖的课。我当时提出,甚至可以为此设置一次专门主题培训,因为送评的照片将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顶极专业人士的评判,泛泛的培训很难起到针对性的作用,而评选中任何一点疏漏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缺憾。
三、华赛的衍生产品开发力度不够。荷赛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巡展,主办的国际培训项目也在造福学员的同时创造了收入。而华赛的营销尚显薄弱,换句话媒体爱用的话来说,就是在这方面还有很广阔的前景。
今年的评选进行得平稳而顺畅,13名国来自内外的评委有争论、有共识,最终取得了大家都比较满意的结果,呈现给世人一个有国际化水准的华赛评选成绩单,同时华赛也向成熟迈进了一步。
《摄影世界》的记者在评选过程中希望我能对今年的华赛说些什么,当时由于每天忙于协助评委们工作,没有时间整理思路,就答应回来后写出个草稿由记者再加工,偷有片刻闲暇,便把我作为全程评选见证人的粗浅想法写出来,为关心华赛的摄影人提供一些自己的浅见,希望能够引出更多的金玉之见。
首先,今年华赛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在绝大多数的稿件评选中,评委的意见空前一致。今年的评委中8名来自国外,5名来自大陆和台湾。8名国外评委分别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巴勒斯坦、比利时和澳大利亚。荷赛执行秘书、七人图片社(VII)总裁斯蒂芬·梅尔斯也是本次华赛的评委之一,他认为这充分表现了在评委构成方面对地区平衡的考虑;另外的5名评委分别代表了大陆和台湾地区新闻摄影界的最高标准。评选过程中,评委的投票明显呈两极化趋势,即得票非常高的作品和得票非常低的作品占绝大多数,很少出现5-7票之间的作品。据我个人的统计,被淘汰的照片中,80%以上得票没有超过3票,得0票的作品之多令旁观者咂舌,而第一轮进入前五名的候选照片中,10票以上的占大多数。这一方面表现了评委们“好恶分明”,同时也让人看到了中外评委们的眼光日趋一致,评委队伍国际化水平提高。同时也可以看出,国外新闻界已经开始调整对中国题材照片的“原型化”看法——以往强调意识形态、窥探落后状况的猎奇心态正在逐渐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正常、全面、公正的眼光。
其次,具体的、细碎的争论减少,关于新闻摄影原则性的、理论性的争论增多。对于照片本身优劣得失的看法,评委们发表得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在对许多照片评判的基本观点一致,而在非原则问题上,用选票说话也是大多数评委的一致诉求。另一方面,在涉及到新闻照片创造性和真实性之间关系、新闻照片创作中人工干预照片中元素的底线、优秀新闻照片评判标准等问题的讨论中,每位评委都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并在评选的间隙和评选之后仍然展开了争论。在新闻照片创造性的表现手法方面,国内外评委的观念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今日美国》摄影和图表部前副主任弗兰克·福尔维尔和七人图片社总裁斯蒂芬·梅尔斯都认为,摄影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艺术,新闻摄影作为其中的一个门类,应该不断探索更新颖、更有效、有力的表现方式,借助可得到的其他设备进行创作应该被认为与借助闪光灯创作一样有效,这迟早会逐渐被大家接受;而在同一问题上,国内的评委显得较为迟疑,在很大程度上,原因是国内尚无人对此提出权威性的解读方案,所以更多的人还在处于观望阶段。这样的争论无疑是极其具学术意义的,对学术界来说是一个良好的观察机会。
第三,对于华赛在国际知名度方面的问题,国外评委普遍反映,在来到中国之后才知道华赛在国内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群众基础和水准,而参选作品的质量也让评委们感到超出他们的预期。这说明华赛在国际推广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对于华赛来说是个坏消息也是个好消息。坏消息是,华赛的国际知名度尚且不够,作为一个只有7年历史的新赛事来说,这是难免的;好消息是,评委们一致认为华赛具有国际推广的价值,而且有的评委主动要求在自己的影响范围内对下届华赛作义务推广。而华赛方面也积极推出国际合作计划,相信在将来会有显著成果。
另外,华赛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比较明显,据我观察,需要加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赛前的准备工作稍嫌不够细致。本次评选中出现了许多文本上的问题,其中中英互译比较突出,如词不达意、大而化之、中文思维、用词不当等问题普遍存在,以上问题会造成英文图说难解、曲解和误解,有的词选用不当甚至会造成政治性问题。在评选中我时常会因看到不妥翻译而冷热汗轮番冒出。作为一个已经有多年经验的大赛,这样的操作性问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希望下次会好。
二、投稿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参赛者忽略比赛规则,投错类别,致使名落孙山;有的说明写得不够,以致评委建议存疑;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拍得很出色的照片由于编辑不当而痛失获奖良机,这已经是图像编辑们一再指出,但仍在摄影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摄影师对编辑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自己的照片过度偏爱,对故事过度投入以至于难以退后一步审视全篇等等都是造成编辑失误的原因。在我的日常工作中,记得一次跟盖帝图片社探讨合作培训项目时,对方提出可以设置一节如何参评大奖的课。我当时提出,甚至可以为此设置一次专门主题培训,因为送评的照片将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顶极专业人士的评判,泛泛的培训很难起到针对性的作用,而评选中任何一点疏漏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缺憾。
三、华赛的衍生产品开发力度不够。荷赛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巡展,主办的国际培训项目也在造福学员的同时创造了收入。而华赛的营销尚显薄弱,换句话媒体爱用的话来说,就是在这方面还有很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