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向世界传达北京的声音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99222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悄然的行动
  
  1980年盛夏,北京悄然地进行着一个行动。
  7月30日,长期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两幅毛泽东画像被取下,两块永久性标语牌也被拆除。
  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举动,而是一项全国性的全面的措施。实际上,北京在这项全国性的措施中已经行动较晚,在外国人少到的地方城市和农村,自前一年就开始拆除毛泽东的塑像了。
  8月1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具体规定的指示。其中说,毛泽东像、语录和诗词在公共场所挂得太多,这是政治上不庄重的表现,今后要逐步减少到必要限度。
  这可以理解为中共中央对此一举动的正式解释。然而,对于熟知中国“文化大革命”画像密布、红旗如海的景观的人们,这一行动的象征含义是太明白了。当毛泽东那带着自信微笑、潇洒挥手的形象在大街小巷消失时,当毛泽东那独具魅力的湖南嗓音在人们耳边渐趋微弱时,中国清楚,世界清楚,一个时代确确实实地结束了。
  1980年盛夏的这一象征性行动当然不是象征着历史的中断,而是象征着民族的前进。然而,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的命运是如此血脉相连,如果生生扯断,也许会导致民族自我意识的紊乱。一个微妙而重大的问题早已摆在中国面前: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毛泽东?
  邓小平如炬的目光不能忽视如此敏感的问题。于是,在1978年岁末的那次转折性会议上,他将毛泽东留下的问号摊在了决策圈的面前。
  “最近国际国内都很关心我们对毛泽东同志和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他若有所思,缓缓而谈,“要对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作出科学的评价,需要做认真的研究工作,有些事要经过更长一点的时间才能充分理解和作出评价。”
  措词是有分寸的,一个谨慎的问题原本就应谨慎地提出。没有人比邓小平更清楚,研究既往是为了走向未来。未来与既往的关系从来就不是简单的“非”或“否定”的关系,它们总是辩证地交融。这位老资格的政治家在轻轻提示,中国不是要什么“非毛化”,而是要“科学地历史地”理解毛泽东。
  为此,邓小平决定立即着手对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作权威性的评价。因为正如他日后多次所说,一切都很清楚,人们都在等。“从国内来说,党内党外都在等,你不拿出一个东西来,重大的问题就没有一个统一看法。国际上也在等。人们看中国,怀疑我们安定团结的局面,其中也包括这个文件拿得出来拿不出来,早拿出来晚拿出来,所以不能再晚了,晚了不利。”
  评价将采取中共决议的方式。
  决议的起草工作自1979年深秋即已开始,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进行。
  起草的工作漫长而艰难。邓小平如总设计师,掌握着整个进程,吸取一条条意见,纠正一个个偏差,将其逐步引入妥当的轨道。
  到1980年初秋,决议思路已经成形。在本文开头所述那场悄然进行的行动之后几周,北京正进入秋高气爽的时节。天安门广场游人如织,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的画像依然高高悬挂,凝目注视着这北京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接受法拉奇的挑战
  
  8月21日,一辆高级轿车载着一位神秘人物驶入中南海。她是奥琳埃娜·法拉奇,驰名世界的意大利女记者,以善于抓住关键时机采访风云人物著称,已经先后采访过数十位著名活动家。越战炽热时,她出入河内、华盛顿;中东危机时,她紧追阿拉法特、侯赛因;联邦德国与东方暗送秋波,她便找到维利·勃兰特;西班牙风云突变,她又出现在卡里略眼前。当世界都注视着中国如何评价毛泽东时,她当然不能无动于衷。1980年,风云人物在北京。
  自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实际负责人以后,这似乎是邓小平第一次单独会见外国记者,谈论国家重大问题。当邓小平决意见法拉奇时,他觉得既然决议思路已清,那么可以借一位名记者的笔宣示北京的态度。
  挑选法拉奇似乎并非偶然,这不仅是由于她的名气,更是由于她的风格。
  这位意大利女强人提问尖锐,言辞泼辣,善于触及敏感问题。连足智多谋的基辛格也被她诱出内心本不想吐露的隐秘,弄得狼狈不堪。“接受法拉奇采访是我一生最愚蠢的事情”,基辛格如是叹息。
  也许,当邓小平决定会会法拉奇时,他内心企盼的正是一种智慧的挑战。这位已经76岁的老人精神依然年轻,他乐于面对一位厉害的对手,乐于对付那些“难回答的问题”。在这样的时刻谈论毛泽东,谈论“文化大革命”,当然不是轻松的林间散步,他原来就是为谈那些“难回答的问题”才要见记者的,那么何不就找法拉奇?!
  法拉奇的采访方式合乎邓小平议题的需要,法拉奇的报道方式也一定让邓小平觉得满意。这位女记者习惯于录下全部的采访问答,然后一字不改,一字不漏地全文发表。如果她有什么意见要说的话,她就在前面另写,与采访正文互不干涉。完全的客观当然不可能,但照实发表采访问题总比断章取义的改写要强,会会法拉奇实在无妨。
  
  向世界发出声音
  
  8月21日与23日,采访共有两次。
  气氛从一开始就不轻松,也许这正是法拉奇所追求的。她单刀直入,首先便触及盛夏刚刚进行的那次行动。她问: “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邓小平明快、干脆:“永远要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又说:“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法拉奇坚决地将问题引向尖锐: “对西方人来说,我们有很多问题不理解。中国人民在讲起‘四人帮’时,把很多错误都归咎于‘四人帮’,但他们伸出的却是五个手指。”
  邓小平并不想躲避法拉奇的暗示: “毛主席的错误和林彪、‘四人帮’问题的性质是不同的。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他坚定地说:“我们要对毛主席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如果说这里的评论是抽象的,那么法拉奇在听到关于毛主席纪念堂的回答时,一定体会到了一位老资格政治家准确而辩证的务实感。
  邓小平主动告诉她,粉碎“四人帮”后建毛主席纪念堂是不对的,甚至是违反毛主席自己的意愿的。他点及问题的要害:“粉碎‘四人帮’以后做的这些事,都是从为了求得比较稳定这么一个思想考虑的。”
  “那么毛主席纪念堂不久是否将要拆掉?”法拉奇问。
  邓小平摇头:“我不赞成把它改掉。已经有了的把它改变,就不见得妥当。建是不妥当的,如果改变,人们就要议论纷纷。现在世界上都在猜测我们要毁掉纪念堂。我们没有这个想法。”
  法拉奇是时髦的职业记者。她的兴趣主要在个人,在于政治家个人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于是,我们从他们的交锋中可以感到一种奇特的转化。每当法拉奇从个人角度、从毛泽东本人及其与他人的关系发问时,邓小平总是宏观地、充满历史感地回答,于是,回答的性质便在不知不觉间转化为理论性的、总结性的。
  这一定让法拉奇在心里抱怨。她不能不感到,想探察邓小平本人是件力不从心的难事。在采访时,法拉奇原本是以巧妙地探察采访对象本人为追求目标的。
  
  现在,她不能不正面问了:“据说,毛主席经常抱怨你不太听他的话,不喜欢你,这是否是真的?”
  邓小平顿了顿,平静地说:“毛主席说我不听他的话是有过的。但也不是只指我一个人,对其他领导人也有这样的情况。这也反映毛主席后期有些不健康的思想,就是说,有家长制这些封建主义性质的东西。他不容易听进不同的意见。毛主席批评的事不能说都是不对的。但有不少正确意见,不仅是我的,其他同志的在内,他不大听得进了。集中制被破坏了,集体领导被破坏了。否则,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会爆发‘文化大革命’。”
  这里,邓小平仍是循着总结历史的思路侃侃而谈,决议的起草在他的思想中酝酿了那么久,他眼下就是要阐述这些观点。
  法拉奇继续尝试扭回话头:“为什么你想辞去副总理职务?”
  “不但我辞职,我们老一代的都不兼职了。”邓小平从容不迫地一句话就又转到了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他说,“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之一在于制度不健全,其中也包括领导职务终身制。“我们存在一个领导层需要逐渐年轻化的问题。我们需要带个头。”
  法拉奇坚持着探察。当邓小平说到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许多同志也对毛泽东思想作出了贡献时,这位意大利女记者又找到了机会:“你为什么不提自己的名字?”
  答曰:“我算不了什么。当然我总是做了点事情的。革命者还能不做事?”邓小平不动声色地又将自己个人归到了一般革命者的行列。
  这时,法拉奇又以其独有的机智发出了邓小平不能轻易转化的个人性问题。
  “对江青你觉得应该怎么评价,给她打多少分?”
  “零分以下。”邓小平不假思索。
  法拉奇把问题顺势一推:“你对自己怎么评价?”
  这确实是不好对付的问题,邓小平难以回避,也许他原本就不打算回避:“我自己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但有一点可以讲,我一生问心无愧。你一定要记下我的话,我是犯了不少错误的,包括毛泽东同志犯的有些错误,我也有份,只是可以说,也是好心犯的错误。”两次采访总共4小时。对于法拉奇的问题,“邓小平时而发笑,时而愤怒地给予反驳”。话题像一只红蜻蜓,时而飞跃,时而盘旋,时而在一些敏感的问题上久久停留。他们还谈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谈到中国的现代化,谈到如何理解资本主义。邓小平明确中国将引进大量外国资金与技术。至于由此会带来西方一些消极的影响,邓小平自信地说:“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这不可怕。”他痛快地确认,共产主义承认个人利益,今天承认,将来会更多地承认,满足个人需要。
  8月28日,意大利报纸发表了这次谈话的内容。随后各国报纸纷纷转载、评论。外电评论:“邓小平第一次宣布,在明年的党代会上,将不会像批判斯大林那样,全面批评毛泽东,但是将总结大跃进以后的总路线,今后的中国将与毛路线诀别,进行四个现代化。”外电认为:“中国领导人讲解今后党的路线的轮廓是极为例外的。”
  这确实是非常年代的一次非常举动。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老练地选择这一特别的方式,向全世界传达了北京的信息。
   (本文摘编自《邓小平交往录》一书)
  《邓小平交往录》 于俊道,邹洋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4 定价:23.00元
  
  相关图书:
  
  《邓小平手迹选》
  本书以邓小平同志光辉的一生为主线,从中央档案馆馆藏中精选了他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有代表性的珍贵手迹296件,包括文电、批示、题词、题字、书信等。多数手迹系首次公开发表。这些文献生动地反映了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所建立的不朽功勋。
  中央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大象出版社2004.7 定价:580.00元
  《邓小平与中美建交风云》
  作者从邓小平外交生涯中最精彩处落笔,娓娓而谈,展现了邓小平折冲樽俎,历险历难,最终实现中美建交的过程。作者采访了驻美大使章文晋、柴泽民、朱启桢,以及邓小平访问美国时为他担任翻译的原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先生等参与了中美建交活动的外交部官员,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钱江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4.8 定价:29.00元(估)
  《邓小平与1975年的中国》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记述1975年邓小平领导全面整顿的专著,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得。作者发掘了大量文献资料,采访了许多当事人,将文字资料与口述史料融为一体,深入地论述了1975年整顿的历史背景、整顿的指导思想以及各领域整顿的特点,记述了整顿中邓小平等一批老干部同“四人帮”及其帮派势力所进行的斗争,首次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在不少方面填补了空白。
  张化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4.4 定价:36.00元
  《邓小平和世界风云人物》
  邓小平一生和许多世界风云人物有过非同一般的交往。这些人中有的是他的朋友,有的是他的对手,有的是他的朋友后来变成他的对手,有的是他的对手后来变成他的朋友。凝聚卓越政治智慧和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再现高层罕见内幕和惟妙惟肖的历史细节,本书形象逼真地刻画了伟人邓小平独特的个性和外交风采。
  丁晓平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5 定价:17.00元
  《邓小平画传》
  本书全面准确地记录了邓小平同志光辉的一生和他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书中公开了许多首次解密的资料、图片,共用图1200余张,是迄今为止国内图片最多、最新、最全面地反映邓小平同志生平的传记性画册。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7 定价:58.00元
  《永远的小平——卓琳等人访谈录》
  本书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以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及子女、亲友的亲口讲述为内容主体,配以大量生活图片,介绍了邓小平作为父亲、丈夫、儿子的一个个故事,集中反映了邓小平的夫妻情、儿女情、亲友情、故乡情、人民情、祖国情。内容真实可信,让读者从凡人的视角走进伟人的生活世界。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6 定价:39.00元
  《邓小平幽默趣谈》
  邓小平博大精深的思想和传奇的故事早已为世人熟知,但他幽默的一面却鲜为人知。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说:邓小平访问国会时,谈话生动幽默,(给美国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看来中国人懂得如何既表现出沉着的自信心和对自己国家的自豪感,又不显得骄傲自大。本书辑录了邓小平的幽默趣事,映衬了这位伟人光辉的一生。
  许祖范,潘洪声编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1 定价:19.00元
  《百年小平》
  这部长诗以优美的语言、大框架的结构,全景式地展现了邓小平同志光辉而伟大的一生,特别赞颂了他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特殊贡献。作者以饱满的政治激情和艺术感染力,历时两年,为读者建造起一座诗碑。
  庄永春著 作家出版社 2004.5 定价:25.00元
其他文献
小口氏病,为极罕见之疾病,据记载1906年,日本小口忠太氏首先发现本病,至1936年只有32例报告,1953年我国关冠武氏初次报告一家族二例,两亲为非血族婚姻。1958年范鸿简氏又报
In this paper,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high thermal vacancy concentration and the low migration barriers for the Fe atom diffusion in the stoichiometric D0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1996年6月12日在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412会议室召开了《上海汽车》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是总结首届首次会议以来的工作和讨论今后《上海汽车》期刊
声乐表演者通过分析作品内容,运用技术性、艺术性与表演实践相结合的手法在舞台上向观众们展示声乐表演艺术。演唱者一般都秉着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和“形神兼备
泵体孔加工的工艺改革一汽集团公司为改善汽车驾驶条件,在平头车离合器踏板部分增加了助力机构,有总泵和分泵两个小总成。在试制和试产中,这两个技术要求与液压油缸相似的灰铸铁
美国纽柯钢公司诺福克厂的NNISBQ轧机将新增 1套Kocks/Danieli5道次减定径机组。该机组可用作生产优质直条和成卷棒材的精轧机组 ,或者用于轧制供现有摩根沙玛线材精轧机用的
一曲《我心永恒》让我们认识了这位世界级女歌手——席琳·迪翁,她的名字随电影《泰坦尼克号》风靡了中国大陆。她一袭优雅裹身长裙;一声穿越时空的空灵音质,划破世界上空,刻
青光眼的特点为进行性视神经萎缩、视乳头凹陷和视野缺损,其发生的原因仍然不能肯定。目前盛行的一种假说,认为是由于巩膜筛板的神经轴索受高眼压直接压迫而死亡所引起的;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