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来禽馆珍藏的《澄清堂帖》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澄清堂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裁之、王献之父子书法墨迹,其内容主要是以王羲之书法为主。来禽馆珍藏的《澄清堂帖》碑刻一直由邢侗后人代代相传,迄今已经有四百多年,今完整地保存于临邑县邢侗纪念馆,供后人观仰。
  【关键词】:澄清堂帖;邢侗;来禽馆
  邢侗(1551 - 1612年),字子愿,号知吾,自号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世尊称来禽夫子。临邑县(今山东)人。明万历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太仆寺少卿。善工书绘画,书法尤胜。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晚明四大家”。邢侗以書法名天下,其主刻的《来禽馆帖》影响最为深远,内容以书圣王羲之书法为主,邢侗将其所收藏的法帖名帖遴选并钩摹,由苏州镌刻名手吴应祈、吴士瑞父子自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公元1592-1600年)历时八年精刻而成。邢侗自己读书之处“来禽馆”中“来禽”二字取自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中《来禽帖》,亦是《来禽馆帖》的出处。《来禽馆帖》共有七个分帖:唐人双钩《十七帖》、《澄清堂帖》、《兰亭序》三本、《黄琏经》及索靖《出师颂》,另有赵子昂《墨竹圈》共刻二十石,《澄清堂帖》是邢侗主刻的一部分丛帖,是邢侗主刻《来禽馆帖》丛帖中的第二部分帖,共六石,以“霜一”至“霜六”标码排列,除“霜二”从中间断裂,字迹稍有模糊和残缺外,其余五石基本无损缺。“霜一”石刻的标目“澄清堂帖”和“王右军”七字均正楷书写,字迹清秀挺拔。,三颗篆字印章分别是邢侗、刘重庆、高宏图。石刻尾有邢侗好友著名文学家王稚登跋。来禽馆刻《澄清堂帖》抚刻极精,转使之处锋颖纤毫毕现,是不可多得之珍品,世人称之为“秘本”。
  《澄清堂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裁之、王献之父子书法墨迹,其内容主要是以王羲之书法为主。它是唐、宋时代的书法爱好者为了学习二王书法,把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墨迹勾勒刻在枣木板上保存下来的,关于《澄清堂帖》的出处说法不一,人们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邢侗先怀疑南唐摹本,后又认定是宋拓,他写有《题家藏宋拓澄清堂帖》书评论证。王王世贞、董其昌等人认为贺知章摹,清翁方纲认为是南宋嘉泰时期所刻。罗振玉则深信为南唐刻,但却否定是贺知章摹。徐邦达先生则确定为南宋嘉泰时期所刻,他与邢侗的观点一致。
  《澄清堂帖》宋元以前没有记载,因为它的传世过程不详,被誉为“秘本”。传说《澄清堂帖》刻于南唐,共有11卷,因上面刻有苏轼及陈楼钥等人书跋,陈楼钥卒于嘉定六年(1213年),因此,有人推测此帖成于南宋。此帖每卷首页刻楷书标题3行,如第1卷首行顶头书“澄清堂帖卷一”,二行低四字书“王右军甲一”,3行再低3字书“王右军帖卷一”,卷末均不书年月及刻帖者姓氏。《澄清堂帖》在明中叶始显于世,是邢侗在万历卜年“代天巡狩”时从停云馆发现的,邢侗花费三十四千金从停云馆购得。明朝著名文学家王稚登跋道:“澄清堂帖不知刻在何地,亦未详几卷,观其雕镂精好,纸墨光丽,当与甲秀戏鱼等帖雁行,非宝晋及星风楼所得比伦也,邢使君子愿,以三十四千购之,重若珍贝……”
  《澄清堂帖》顯世之后,因为它忠实地再现了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备受赞誉,声价高出《淳化阁帖》之上,传世甚希,被誉为“世间无第二本”。董其昌记载道:“明中叶以后始显于世,一时能精签诸家,若王弇州、董华亭、邢子愿、孙退谷等惊为昭陵茧纸再现人间。”董其昌评道“观其姿态横出,宛如临池坩笔……非仙手有不及此”,“使宋元以后右军再出”。邢侗在《淳化阁跋语》中说:“余家有澄清堂帖,是竖竹帘纸,墨色黯淡,古香拂鼻,镌手于转使处,时露锋颖,遂令逸少须麇,宛然如在……澄清初不定何代本,取质娄江尚书,尚书以询顾廷尉研山,研山大骇,以为是南唐拓本,系贺监手摹,清润天授,品列升元上……”。
  邢侗在《澄清堂帖跋》中说:“唐宋拓帖,多用北墨北纸,微以骆驼油拂之,润而不釉,致足珍也。伏日晒书,偶从敝簏中,得故陟厘数番,因命童子以吴怀梅小螺黛,拓一十七本,并此一澄清觉。罗罗清疏,仅与定武禊叙隔一邻尘耳。”他在《评澄清帖》道:“诸书评中,或谓澄清,亦为澄心,意澄心是误为纸素而言,要当以法帖见本为据耳,太仓王风洲先生,近以书来,备述上海顾延尉,盛称此帖,道的是南唐拓。元以四万为人所购去……”
  据中国宋刻汇帖《澄清堂帖》介绍,它是宋拓本残卷。有孙承泽旧藏本,邢侗旧藏本,廉南湖(小万柳堂)本。孙本存第1卷28页,第3卷36页,第4卷18页,共82页,装成1册,均有书释文,26.5厘米,,横13.4厘米。邢本存第2卷15开半,第5卷16开,各装成1册,均有书释文,纵26厘米。廉本存第-卷1 2开,第四卷5开,纵26厘米,横27厘米。孙本有孙退翁、潘仕成、耆英、吴云等人跋17段,“北平孙氏”、“山”、“高绶成”、“吴乃琛印”等藏印28方;邢本有詹景风、汤焕、张伯英等跋7段,“邢侗之印”、“高弘图印”、“刘重庆印”、“米万钟印”、“云卿”胶西张应甲藏书画印”等藏印88方;廉本有王铎、周善培、吴芝英等跋27段,“邢侗之印”、“高弘图印”、“鞠翁之女”等藏印95方。
  目前,搜集到的《澄清堂帖》有四种版本:小万柳堂藏本,日本大正四年影印。紫藤花馆本,清宣统庚戌(1910午)上海有正书局影印。罗振玉藏本,日本明治四十五年影印。来禽馆《澄清堂帖》版本。以上三个版本都自称出自来禽馆,但是,它们的内容和排列却各有不同,都与来禽馆刻本存在很大差异。二王研究专家王玉池先生认为,来禽馆刻《澄清堂帖》是邢侗精心挑选后上石的。另一原因是邢侗亲自双钩上石,它与王羲之原作不差毫厘,忠实地再现了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所以,它才优于其他三个版本。但是,另三个版本的《澄清堂帖》都是有跋语说明,它们都从来禽馆流出,这就更佐证了王玉池的判断,米禽馆刻《澄清堂帖》是邢侗精心挑选后上石的。
  自从来禽馆《澄清堂帖》显世以后,逐渐被海内外学者所重视珍藏,在明、清时代名扬天下,全国各地前来求帖者络绎不绝,侥幸获得者如获至宝,兴高采烈。清小万柳堂主人吴芝英曾经收藏过此帖,据吴芝英记道:“此临邑邢太仆侗所藏澄清堂残帖也,太仆书工诸体自得此帖益会心慊意,与逸少有龙跳虎卧之致。其妹慈静善仿兄书,亦自言得力此帖……”。
  来禽馆珍藏的《澄清堂帖》碑刻一直由邢侗后人代代相传,迄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其声誉渐渐超过唐人双钩《十七帖》。1981年邢侗后人将碑刻献给国家,为了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瑰宝,临邑县人民政府于1986年开工恢复“来禽馆”,1991年更名为邢侗纪念馆。来禽馆《澄清堂帖》碑刻今完整地保存于临邑县邢侗纪念馆,供后人观仰。
  参考文献:
  [1]《来禽馆集》-邢侗-明代.
  [2]《邢氏兄妹》-2001.07-山东临邑县文化体育委员会.
  [3]《邢侗邢慈静研究》-2012.11-党月异、孙建功-线装书局.
其他文献
【摘要】:选取中国古典文学诗词作品进行翻译,体悟中国文学精髓。文学翻译中,选取了诗歌、散文、词、经典范围的作品,进一步体现了作品多样化层次。在翻译过程中,英译作品也尽可能在字数、韵律等各方面保持原作品风貌。  【关键词】:文学;翻译;精髓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期刊
【摘要】:中国宋词是具有文学价值的一种“艺术歌曲”,宋人姜夔(姜白石)自创的自度曲又是其中极具特色代表性的一种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姜夔创作“自度曲”17首,《杏花天影》与《扬州慢》为其中两首,本文以姜夔的自度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歌词创作和音乐分析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姜白石自度曲的艺术特色进行论述和研究。  【关键词】:自度曲;《杏花天影》;《扬州慢》;文化背景  一、姜夔的自度曲  在中国文学
期刊
【摘要】:想来婴宁和香菱二人,极为人所熟知:一个出为天然,一个至乎洁清;一个叹其幸,一个哀其悲。这两个至笑极痴的女孩儿在中国古典小说的长廊中熠熠生辉、光彩动人,令人颇回其味。然而,两人不同的人生历程却又都不可置否地披上了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外衣,在儒道观念的渗透中表演着自我痴笑的人生。本文笔者着重从儒与道来观析婴宁和香菱二人虽笑有千面却各法其心的深层内蕴。  【关键词】:婴宁;香菱;儒道;笑  同是
期刊
【摘要】:美学史不是西方人杜撰的,中国人从先秦的“文质之思”开始,便为整个人类审美意识史织就原始的审美观念之网。阐释文与质的美学价值,有利于把握中国美学史之基本内涵与特色,完善呈现人类完整审美图景。  【关键词】:文与质;美学史;范畴;审美  一直以来,美学的历史是一部完备的西方美学史,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终于迎來了“审美上的自由”。中国美学史中曾经信守过的美的规则,将一点点的从古典美学的特殊材料
期刊
【摘要】:可可西里位于青海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并且在可可西里保护区内还存在着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原生态环境。可可西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一区域内主要保护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极其生存的环境。  【关键词】:《可可西里》;生态保护;沉思  电影《可可西里》为调查藏羚羊猎杀情况而假扮急着身份的警察尕玉,跟随考察团在可可西里中的所见
期刊
【摘要】: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以其独特的思维、细腻的笔触屹立在世界文坛,拥有为黑人女性这一双重身份的她,一直致力于关注黑人的过去和现在,作品均以黑人生活为主要内容,黑人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恩惠》展现了黑人女性面临种族、性别和阶级压迫时做出的种种斗争并获得不同程度觉醒的过程。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黑人女性主义;种族;性别;阶级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就获得了迅速发展。它既再现了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和多彩文化,又记录了少数民族普通人日常生活、生存状态和社会变迁,对中国纪录片艺术的进步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彝族纪录片《尼木从毕》是一部成功的彝族题材纪录片典范。本文将从题材的选择、镜头语言的调度、故事性与真实性的分析和解说词的运用对其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彝族纪录片;
期刊
一、题材选择  万玛才旦擅长讲述故事片,他的作品朴素、深刻和震撼,他的作品淡化了视觉冲击力强的藏区风景,反而像是一个窥视者,记录着藏区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之间发生的变化、矛盾,通过故事也间接记录着藏区即将要失传的传统文化,用小故事,揭露深刻的道理,在大多数藏民看来,他像个纪录片导演,他仿佛是在记录他们的生活,那种环境他们太熟悉了,他们不觉得在看电影,仿佛在看他们自己的生活。  二、整體构思  (一
期刊
朱光潜先生的《谈美》篇幅不长但条理清晰、鞭辟入里,这种娓娓道来的风格读来似与老友谈天,舒服自然。书中谈到了美感是什么,美本身是什么以及人生与艺术的关系。掩卷而思,无论是对艺术理论的探讨还是人生态度的把握,“混融”无疑都是极高的境界和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所在。  朱光潜先生推崇“物我同一”境界,在书中具体表述为“人的情感和物的姿态交感共鸣方见出美的形象”,“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
期刊
早前读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印象最深的,是这一段话:“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此文虽是张爱玲就旧爱胡兰成的喜新厌旧有感而发,但浮现在我眼前的,却是一位满腹柔情的诗人,和两位兼具倾城之貌与绝世之才的奇女子。  之所以人说乱世成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