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情况\问题与对策

来源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unwo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大连市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呈现出:党外干部的安排进展较快;党外干部的任职领域和层次有较大突破;党外干部的结构有较大改善,知识层次明显提高;新一代党外干部思想观念开放、思维活跃,作用发挥较好等特点。党外干部关心社会经济政治问题,参与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民主管理的意识增强。党外干部大多在人大、政协和党派兼任职务,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方面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连市;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496(2011)01—0010—05
  
  党外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外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实质性举措。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任务对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大连市党外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大连市现有副处级以上党外干部253人。其中:市人大副主任1人,市政府副市长1人,市政协副主席4人,市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13人,市检察院副检察长1人;区市县人大副主任12人,区市县政府副区(市、县)长10人,区市县政协副主席24人,区市县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党外干部45人(其中正职5人),区市县法院副院长2人,区市县检察院副检察长2人;省、市属高校正副校长8人,省、市属科研院所领导班子副职3人,市级人民团体领导班子正、副职5人,市属国有企业正、副职8人。
  从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来分析,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党外干部的安排进展较快。市管党外干部由2005年的65名增加到80名,增长23%。10个区市县政协领导班子中选配了24名党外副主席,比上届增加了4名,10个区市县人大领导班子中选配了12名党外人大副主任,比上届增加了2名。
   2.党外干部的任职领域和层次有较大突破。领导班子中配备党外干部的市政府工作部门由上届的8个拓展到13个,任职范围由科、教、文、卫逐步向经济和综合管理部门拓展。正职领导干部有新的突破,目前,10个区市县共安排正职党外领导干部26人,其中政府工作部门5人。另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民团体、国有企业领导班子中均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党外干部。
  3.党外干部的结构有较大改善,知识层次明显提高。现任市管党外领导干部共有80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73人,占91%,其中,研究生学历的有19人,博士学位13人,平均年龄49岁,比2005年下降2岁。党外后备干部共236名,平均年龄43周岁,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16名占49%,博士学位48名占20%;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174名占74%,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75名占32%;归国留学人员61名占26%。
  4.新一代党外干部思想观念开放、思维活跃,作用发挥较好。调查发现,新一代党外干部关心社会经济政治问题,参与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民主管理的意识增强。党外干部社会兼职较多,大多在人大、政协和党派兼任职务,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方面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方法和途径
  1.党委重视、统筹规划、形成合力。从市一级的情况看,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常委会定期研究部署,先后制定了《2005-2007大连市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规划》、《大连市2009-2012年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等文件,明确了党外干部选拔配备的比例和要求。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建立了以党外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通过定期沟通、定期研究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做到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了合力。今年初,为推动区市县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两部联合下发了《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建立和完善两部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规范了区市县联席会议制度的工作内容,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从区一级的情况看,各区市县党委均将培养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工作列入了重要日程,定期研究党外干部工作,中山区出台了《中山区委2008-2010年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规划》,沙河口区下发了《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外干部工作的若干意见》,都对培养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西岗区组织人事部门和统战部密切配合,做到“四个同步”,即同步制定规划、同步特色培养、同步考察人选,同步使用管理,为做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证。
  2.抓住源头、广揽人才、做好储备。各级党委能够坚持把“四个能力”作为党外后备干部人选的基本条件,注重及时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强、与党真诚合作的党外优秀人才纳入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在综合考虑性别、年龄、专业、界别等结构比例的基础上,分层次分类别建立和完善了党外后备干部队伍数据库,并注重加强跟踪培养,实行动态管理。对脱颖而出、有发展潜力的党外后备干部人选,及时向党委和党委组织部门推荐,努力把他们列为组统两部共同掌握的后备干部人选。如中山区,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荐党外后备干部、党外优秀青年、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依托“中山区统一战线成员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了后备干部数据库。
  3.把握规律、加强培养、提高素质。各级统战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指示精神,围绕党外干部成长进步的特点规律,科学设计成长台阶,制定培养措施,促进了党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培训提高。各级统战部门按照统一战线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开办各类党外干部培训班,努力为党外干部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才干创造条件。市委统战部连续5年举办党外后备干部培训班,共培训党外后备干部280余人,连续3年选派党派驻会副主委赴新加坡进行公共管理课程培训,2009年,首次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市管党外干部专题培训班,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提升了培训效果。西岗区坚持每年举办党外干部培训班,对全区45岁以下的党外干部进行全员培训,从2006年至今,选派1名党外领导干部赴境外培训,选派8名处级党外领导干部到北大脱产学习。二是实践锻炼提高。注重采取铺设台阶、岗位轮换、挂职锻炼等方法,加强党外干部能力素质培养。市委统战部坚持把党外干部挂职锻炼纳入全市实践锻炼的总体规划,近三年,共选派20多名党外青年干部到基层、全市重点工程项目、信访部门、对口帮扶地区等学习锻炼,基层党委也积极推动党外干部学习锻炼工作,去年,中山区对2名处级党外领导干部进行了交流任职,今年,计划9月份选派各民主党派基层负责人到对口政府部门进行2周时间的调研实践;西岗区抽调部分优秀党外干部到街道、社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信访稳定、奥运安保等专项工作;理工大学近3年共选调20名党外教师到学校机关进行挂职锻炼。通过多岗位的学习和磨炼,使党外干部在实践中拓宽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提高了能力。
  4.创新机制、拓宽渠道、推动使用。从各单位情况看,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组织任命,二是公开选拔。在党委的积极推动下,中山区、西岗区在党外干部担任政府工作部门正职上实现了突破,分别有1名党外干部任局长;中山区在7个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安排了党外干部,占政府工作部门总数的33%,超过了文件规定的比例;理工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均按要求配备了党外副校长。中山区、沙河口区注重引入竞争机制选拔配备党外干部,去年,利用公开选拔的方式,共选拔配备了3名副处级党外干部,特别是中山区拿出4个副处级领导岗位专门面向区内党外干部进行选拔,任用了2名优秀党外干部,在社会上和党外人士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党外后备干部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1.部分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高度不够。有些领导干部和一些单位思想不解放,对一些比较出类拔萃的人才不敢备用,更不敢用。有的把培养党外后备干部看成是一项可为可不为的工作,或者把培养党外后备干部当成点缀,认为是上面这么要求规定的,缺乏真正的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和广纳群贤意识。
  2.在培养锻炼上,仍存在效率不佳的状况。目前在党外后备干部培养教育上,缺乏多渠道机制,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与干部的实际需要及形势的发展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仍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从锻炼的情况来看,不注重锻炼的实际效果,走过场、搞形式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党外后备干部只愿意到条件好的地方去,不愿意到条件差的地方去;有的党外后备干部工作起来放不开手脚,顾虑重重,实践锻炼收不到实际效果。有的不敢把党外后备干部放到急、险、难、重的岗位,担心风险太大,使他们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给今后进一步培养使用产生了障碍。
  (二)在党外干部选拔、任用上存在的问题
  1.选人面窄,存在偏见。由于受习惯势力的束缚,在选拔干部时,视野狭窄,认为“表现好的大都入了党,不入党的就是落后的”, “党外干部大都属于专业技术型人才,担任领导不能发挥其特长”。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习惯于从党内找,即便是选拔党外干部,也是把眼睛紧盯着几个党派代表人物,不仅严重影响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而且影响了其他党外干部的积极性。
  2.培养选拔和使用管理脱节。在培养、选拔、使用管理党外干部的实际工作中,存在说法重要,选拔次要,使用脱节的现象,统战部门负责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而使用、管理工作又是组织部门,形成了“两张皮”现象,没有形成备用结合良性互动的科学机制,更谈不上制度化、规范化。基层党外干部上岗率低,长期备而不用的问题相当严重。有的党外后备干部一备几年,甚至十几年,有的甚至后备时间太长,脸面上过不去,思想上有压力,对党外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党外干部实职安排的力度不够。尽管党外干部实职安排的数量和领域有较大的增长,但与中央、省委的要求还有距离。一是选配比例、数量不足。目前,全市10个区市县仅有3个区市县的政府工作部门党外干部安排比例达到规定的30%;只有瓦房店按要求在法院、检察院领导班子中配齐了党外干部;在连的14所高校中,只有7所高校领导班子中配备了党外干部。二是政府工作部门中党外正职的安排数量比较少。市政府工作部门还没有党外正职,区市县政府工作部门党外正职只有5名。
  4.高素质、复合型的党外后备干部相对缺乏。主要表现在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把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制度落实不好,导致符合条件的党外后备干部数量不足,既存在“选不出”的问题,也有“拔不上”的现象。沙河口区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没有1名党外干部符合任职的年限要求。中山区在公开选拔时,专门设置了4个党外处级岗位,最终符合岗位能力要求任职的只有2名。
  (三)在党外干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互动联动机制不够顺畅。存在上热下冷、统战部门热其他部门冷的现象。在培养、选拔、使用的整个链条中没有形成一致性。但是,党外干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要靠党外干部分布的各个领域的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要引导全社会都来关注党外干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和工作上关心党外干部,多为他们提供发挥作用,展示才华的平台。
  2.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从实际工作情况看,保证了质量就保证不了数量,保证了数量就保证不了质量,这一矛盾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配备数量过大。有的地方为了达到数量硬性要求,在党外后备干部推荐过程中降低标准,把条件达不到要求的人也推荐上来,以求凑数。二是干部配备比例过死。在较高层面上,党外干部配备的比例高,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但在较低层次,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搞一刀切。
  三、加强和改进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党外干部教育培养
  1.加大党外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有计划的组织党外干部到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党校、行政学院学习,对现任党外领导干部争取三年内轮训一遍。要创造条件支持他们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和相互交流经验等方式来不断开拓视野,提高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在培训经费安排上给予保障,并纳入财政预算。
  2.注重党外干部的实践锻炼。要把党外干部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轮岗交流、挂职锻炼计划,并保证党外干部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其在多个岗位接受锻炼,丰富阅历。对基本素质好、年轻优秀的党外干部,要选派到乡镇和企事业以及重点工程单位任职或挂职锻炼;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条件比较成熟的党外干部,要选派到上级机关、沿海及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3.进一步提高党外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党外干部与党内干部一样面临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历史任务,同样承担着历史赋予的使命,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和国内建设的改革攻坚,应努力使党外后备干部具有较高的政治把握能力,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风浪面前明辨是非,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同时,要努力提高党外后备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参政议政水平。党外后备干部作为统战工作对象和政协工作重点,不再仅仅是科研、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部门和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管理干部,在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党外后备干部大胆建言献策,提出有针对性、科学性、有利于国家改革发展的好建议、好设想。
  4.加强对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要立足源头,扩大视野,抓紧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在目标规划上,一是建立后备干部队伍数据库。从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领导班子的实际需要出发,形成党外后备干部队伍总量。二是进一步完善发现机制,工作手臂向体制外延伸,牢牢抓住公务员招录、基层公务员遴选、公开选拔等重要选人环节,坚持早发现,早储备,早培养,成熟一个推荐一个。三是对党外后备干部进行分类选备。特别是对文件明确要求安排党外副职的领域和部门应重点予以考虑。四是不断加强对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的动态管理。通过个别了解,座谈交流、定期考核等多种形式,掌握党外后备干部的表现,并视其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充实,使年龄梯次、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不断优化,并在发展中保持相应的动态平衡。
  (二)不断完善党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1.改革和完善党外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机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外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组织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研究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有关问题,对优秀的党外干部要有意识的保留在党外。二是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干部交朋友制度,在与党外干部的交友联谊中不断加强对党外干部的了解、培养和教育。三是建立重点干部跟踪培养考察了解机制。建立重点培养的党外干部名单,加强对其学习、思想、工作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使培养工作有针对性,实效性。四是把组织推荐和公开选拔结合起来,不断完善选拔使用机制,努力为优秀党外干部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职责明确、协作配合的运作机制。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完善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联系制度,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形成合力。组织部门要认真研究统战部门推荐的党外干部人选,在决定对党外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要听取统战部门的意见。统战部门要认真做好党外干部的物色、培养、推荐工作,并与组织部门共同做好考察工作。
  3.建立规范有序的党外干部队伍管理机制。组织、统战部门要根据干部管理权限,认真履行各自职责,通过建立和完善党外干部年度考核、谈话、跟踪考察、跟踪服务、统计年报和档案管理制度,协调、指导同级有关部门和下级党委(党组),扎实抓好党外干部的管理工作,使之逐步走上运作有序、管理规范的轨道。
  (三)加强党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领导
  1.建立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原则,逐级建立领导责任制,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意识,努力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进一步搞好合作共事,充分发挥党外干部的作用。要保证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有职有权有责,对分管工作真正拥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调动)的建议权。涉及党外干部分管工作范围的重要决策,应事先听取并尊重其意见和建议。除有特殊规定外,(党委)党组会议要邀请班子中的党外干部列席,有关文件要送其阅读学习,重大问题要向其通报。党员领导干部对班子中的党外领导干部要平等相待,真诚与他们交朋友,善于求同存异,沟通协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代表性强、联系面广的优势,通过他们去团结和影响一部分群众,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3.进一步加大党外干部的选配力度。建议从六个方面推动这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督查。建议能够每年组织一次全市性的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各区市县选配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查找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二是认真落实选配比例要求。重点是推动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党外干部的选配,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交流任职等方式不断提高党外干部的选配比例。三是专门研究全市法院、检察院领导班子中党外干部的配备工作,对于人选缺乏的地区,可以通过横向调剂等方式加以补充。四是积极推动在政府工作部门党外干部正职的安排上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荐群众基础好、年龄适中、综合素质好的党外干部担任正职。五是有计划地安排党外领导干部交流任职。对在同一岗位任职较长,业绩比较突出的党外领导干部,要结合使用方向,适时交流使用。六是在党外干部的使用上,可以有意识的留出位子。可以在民主推荐环节明确党外干部推荐的名额,在公开选拔工作中,专门设置党外干部任职岗位。
  4.加强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监督检查。要建立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情况通报、经验交流等制度,逐步形成经常性的督查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定期反映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努力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四)不断优化党外干部的发展环境
  1.要加大统战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期刊网络等舆论阵地,大力宣传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统战理论和统战政策,大力宣传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目标责任。建议充分利用调研、培训、会议等时机,广泛宣传党的统战理论政策,坚持把统战理论政策学习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各级党委能够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巩固执政地位、加强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规划;建立党外干部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并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以考核的方式,督促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有关政策落到实处。
  
  课题组成员:徐晓暖(执笔) 苏杭
  
  注:本文系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2010年科研项目结项课题。
  
  责任编辑/顺 宝
  
  收稿日期:2010-12-01
  作者简介:1.徐晓暖,女,大连社会主义学院统战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基层统战工作理论本溪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
  2.苏杭,女,中共大连市委统战部调研处主任科员。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以满族和蒙古族为主,这两个少数民族的村落由于改变了其民族的根本特征——游牧,造成了其村落式微现状更加严重。对传统村落保护认识不足所造成的人为破坏、开发破坏等,也给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制约和负面影响。在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之时,应更多地考虑本省村落发展的现状,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模式,选择符合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的路径。  [关 键 词]少数民族;
期刊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5)04—062—06  [内容提要]劳资矛盾是非公企业党群关系背离的根源之一,分析劳资矛盾产生的内外因,对于解决非公企业党群关系背离具有现实性。辩证解读劳资和谐、劳资利益与非公企业党群关系,从而,更深层次说明非公企业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建构和谐的非公企业党群关系,必须选择以群众路线作为根本路径取向,以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为主要内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5)04—068—05  [内容提要]结合抚顺市非公经济领域的调研情况进行深入的探讨,发现当前非公经济领域出现信奉宗教者居多;参政意识明显增强,但政治参与功利性较强;崇尚个人奋斗,社会责任感有差异;对转型期出现的社会问题,部分人士感到焦虑或者失望等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从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在非公经济中建立党组织;积极
期刊
[内容提要]通过对英国剑桥移民企业主采访及观察,采取了文献分析法,探讨移民企业创建和增长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国际移民企业不仅面临移居国主体人群创业所面临的共同障碍,还面临着因移民身份和地位所带来的额外困难。移民企业面临企业主自身能力和素质、经营管理、资金支持、移居国法律法规、移居国移民政策、移民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大企业对移民企业的挤压等多重障碍。移民企业的创建和增长,困难重重。  [关 键 词]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5)01—047—14  [内容提要]本研究借助流动人口分析理论—推拉理论,选取了30名来辽宁省大连市务工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作为调查样本,并依据本研究设计的理论框架及测量指标对他们进行了深度访谈调研,分析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融入过程中所遇到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依据访谈调研所得到的实际情况,对如何进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3)03—056—15  [内容提要]简要阐释社会思潮的基本内涵、本质及主要类型,进一步厘清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社会思潮的性质,评介当代中国几种非主流社会思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基础,以辽宁省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和研判当前非主流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状况;从增强高校统战活力的目的出发,提出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
期刊
[内容提要]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相关课程目前尚有提升空间,教师仍可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适度拓展。即追踪学界近来研究热点和前景,在选题上更具导向性;强调写作规范,引导学生遵循编辑出版规则;适当介绍论文投稿的技巧,提高学生未来投稿命中率。作为写作者、教学者、编辑者三方之间沟通的桥梁,编辑视角的介入,能促使论文写作教学与研究实际更有效结合。  [关键词]编辑;论文写作;教学;选
期刊
[内容提要]抓好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党外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基础,主要是做好多渠道选贤纳才,多形式培训锻练,多层面跟踪管理这3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抚顺市;党外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496(2011)01—0017—03  近期,我院组成课题组对全市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期全面了解和掌握党外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期刊
[内容提要]加强和改进党外干部队伍建设,要从选、育、用3个环节入手。选,即拓宽渠道,不拘一格;育,即注重培养,加强锻炼;用,即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关键词]葫芦岛市;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选拔培养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496(2011)01—0039—04  一、党外干部队伍发展情况    (一)2000年底,担任地市级实职的党外领导干部为7人,处级的
期刊
[内容提要]通过对沈阳市沈河区非公党建工作的深入调研,着重探寻这一新型非公党建模式,力求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一般规律,为非公党建工作的不断发展,取得更大成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非公经济;楼宇党建;新模式  非公党建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建领域的新课题,同时也是一个急需加强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非公党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