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和他的油画世界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069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勃(原名彭佐仁),艺名土思瓜、清塘居士。1969年出生,初小文化,农民,湖南新化人。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9岁起开始自学写字画画,1991年11月由新化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文化馆联合举办彭勃、谢敏杰和李业宗三农民画展,同年连环画作品《拐杖姑娘》荣获湖南青少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2013年,经由湖南红网、娄底电视台、湖南公共频道及全国70多家网络媒体相继报道和转载个人事迹。2014年4月在娄底市博物馆举办个人诗书画展,同月经由湖南省宣传部审议通过,成为全国互联网举办的“全国百家网站寻找追梦人”候选人之一。2015年11月在长沙简牍博物馆成功举办了“犁背上的彩色梦想”个人艺术作品展。
  说起来彭勃是我老乡,却在年前才相识。是因为他要筹办长沙画展,要编一本书出版,也要为他的书画作品做点文章,便找上了我。
  我曾经听说娄底举办过彭勃的画展,当时有两个关键词我颇感兴趣,一个是“农民”,一个是“油画”,“农民”和“油画”都是很一般的名词,但把这两个词叠在一起,我就觉得有价值。农民画画也不稀奇,曾经咱们中国有一个县的农民画红遍大江南北,有一个庄的农民个个能写诗,我在家乡新化县文化馆工作时,新化县孟公大队也是一面全国农村文化的旗帜,那里的农民也都能写能画能唱,因为那时候工农兵是文化的主人!而在今天这个文化尤其是文艺越来越远离真实的生活、越来越游戏生活的时代,还有农民执著地追求着艺术,而且又始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且一个农民玩的还是生产流程很复杂的油画,又把艺术和土地结合得如此紧密,不能不令我钦敬,就像钦敬我们的土地!他本名叫彭佐成,改成了朝气横生的彭勃,与“蓬勃”谐音,他是要蓬勃着一个农民的理想,蓬勃着一方土地的生机,还是要蓬勃着眼下离生活越来越远、离人民越来越远、离社会越来越远的艺术的真实及其生命吗?
  这些感觉,是我在与彭勃面对面的时候产生的,我眼前的农民油画家绝对不是披着一件农民的外衣来抖动新闻炒作的暴风骤雨,他分明就是自己毫端下描画的那座老宅子,屋门前那丘水田,土里边那株庄稼,山道上那棵被风风雨雨雕刻过的树。他把他的家园绘成了画,家园的风雨也在他的脸上、肌肤上刻出了画,这脸上没有丝毫艺术家的成色,全都是土地的沧桑!我于是就知道了这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父亲膝下八个儿女中的一个,知道了他终于无法独立门户而“出嫁”成了上门女婿,知道了他为着生计和千千万万的中国农民工一样远走他乡,知道了他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他那双手,始终是在握过犁耙刀斧之后再提笔挥毫。而在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是重恙染身,却依然给你一种蓬勃之气,那病魔只能是退避三舍!我看到了他身边的一个女人,以后几次与他见面时这个女人都在左右,我想,这位当年让他义无反顾去倒插门的叫方招花的女人,给了他生活的力量,也给了他生存的坚韧,更给了他艺术的信心!
  解读过彭勃的人生磨励再去解读他的作品,就能读出他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忠实。他笔下的画幅,展开的全都是与他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都是乡土上总让人流连的风情——乡间那些老屋,是他目光捕捉的主体,他苦难的父亲和父亲的父亲在这样的老屋里营造过一辈一辈人的生活气息,他从飘逸着亲情的炊烟和相伴着哭哭笑笑的鸡鸣狗吠里,寻找着色彩的温度。他童年的小河、小河上的水车,是他携带了一生的记忆。他的水田他的犁耙、他的耕种他的收获,在他画笔下就像他插秧一样的得心印手。那些屋前屋后的山林、那些春天的青草和冬天里的荒茅、那些叮咚的牛铃和啾啁的云雀,都在他的油彩里唤发着生机。还有那不同的乡间不同风格却和山歌一样不老的风雨桥,更在他的笔下一次又一次地呈现出山高水远的村寨文明。
  这是彭勃油画创作的第一个主题,是农民和乡土的情结,是艺术呼唤和生存情感的共鸣。
  彭勃油画的第二个主题,是新化曾经养在深闺而今游人络绎的自然山水,面对奇山秀水,他的聚焦点还是在自然生态与人类生存的关联上,所以重点描绘的是紫鹊界与大熊山,这两处奇观都是山民们朝朝代代劳动生产与自然保护的结晶。油画里的紫鹊界与大熊山,因此就不仅仅是风光的描绘,多方位多角度的油彩里,能叠现出历史与文化的气息,因为作为一个农民的彭勃,能读懂那梯田里农耕的汗水,能听懂那深山里伐木的回声……
  彭勃第三个着眼点则突破了故土的视觉,但依然在生命的摇篮里着墨,那就是对伟人和名人故居的描画。这既是创作视野的扩张,也是人生境界的陶冶,亦是对创作严谨程度和艺术表现张力的训练。作为伟人与名人的故居,在人们眼里是熟知的,画家笔下首先需要实景还原的真实,同时又需要给赏画者艺术飞翔的空间,还要从画面的质感里读出伟人的力量源泉,感悟山光水色、青瓦土墙间英雄豪气的脉搏。一个农民油画家敢于选择这种创作,其勇气我就欣赏!
  我是从油画创作的角度来看彭勃的,其实他的创作不仅于此,国画创作就很见功力,书法的楷、行、草也都底蕴生花,而且诗词创作也不少。他的伟人故居系列,都是在故居写下一首诗词后,回来再出油画,再将所作诗词书写,诗、书、画于一体整体呈现。故乡系列和紫鹊界、大熊山系列很多也都配有诗、书。他最早并不是作油画,之所以后来主攻油画,我想还是与他对故土的挚爱有关。他要把自己的乡土最真实地留在自己的画面里,我曾经听他跟别人说,你那老屋要拆了盖新楼了吧,我帮你把它画下来,以后再挂到新屋里。他也跟我说,乡里很多事物,包括山水田园,也许若干年后慢慢就会消失了,也许还会出现沧海桑田之变,这里边有很多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财富,包括文化,我要用我的画笔把他们传承下来,而最写实的画面则是油画。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农民。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个大山深处的农民油画家,实在是这方土地的大幸!我更希望彭勃笔下的油画,最终铺展开来的时候,是完整的一部家乡的山水史、一部家乡的农耕史、一部家乡的风情史……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娄底市作家协会主席)
其他文献
我1962年出生于南投县最南端边陲小镇“竹山”,一个“浊水溪”与“清水溪”交汇处的农家庄。由于辽阔、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养成了我质朴的性灵及创作题材。退伍之后,在台北繁华的都会生活了6年,这是另一种压迫、紧张又冷漠的不同环境氛围,而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也在作品里互相交错融合出对立又共存的风貌。我的创作历程先接触平面绘画,36岁之后才转换立体的创作。很庆幸:十年的绘画经验,给予我立体雕塑及陶艺
期刊
认识贵仁杰先生,是在朋友的酒局上,朋友推荐我有时间看看先生的画。我很惶恐,是因为我的不懂,我很好奇,是因为我想看懂。在惶恐与好奇之间,我选择了好奇,尽管好奇中更多的是惶恐。先生武陵人士,客居益阳,醉意于山水,潇洒风流。  我欣赏美者,我更向往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的创造者。虽然,他的美不一定得到所有人的赞美,这自然是角度和层次的差别。阅读先生之画,有种苍凉之感,却依然言尽而意无穷,也有小家碧玉之风韵。这
期刊
李莹波,字玉湖,号崑堂,1981年出生,湖南益阳人。本科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院艺术硕士,现在大学任教,能诗,善画,工篆刻,篆书、行草书也有较高的造诣。著有《中国篆刻百家·李莹波卷》《醉墨淋漓——李莹波书画》。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岳麓印社理事、益阳市书协副秘书长、益阳市青年书协副主席。  因为担任《艺术中国》杂志主编和做收藏的缘故,经常有朋友问我:“你最看好
期刊
贵仁杰,1957年生,湖南常德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会员、益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益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益洲印社常务理事、湖南长沙致公书画院特聘书画家,曾获“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和“当代书画家艺术成就奖”等荣誉称号。其美术、书法作品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作品奖)、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等。作品在日本、韩国、
期刊
聂之鸿,写意花鸟画家,湖南省美协会员、娄底市美协理事、涟源市美协副主席、蓝田画院副院长。本名聂智宏,字启东,号脉望涂夫,湖南涟源人。1971年出生,1992年毕业于怀化学院美术系。2005年成功举办娄底个人画展,2007年成功举办长沙个人画展,2009年成功举办“南风之薰”济南——娄底画展,2010年成功举办“湖湘新四家”长沙书画展,2011年成功举办娄底万豪城市广场个人画展,2012年在湖南大剧
期刊
不知多少次,我来到河边,湘江河边、浏阳河边。  一个人静静地伫立着,看着江面,看着河面,努力回想消失的一切,努力回想消失的过程,河水的力量使得多少宝贵的东西沉入水中,永远消失,永远消失,永远消失。  波澜也会有尽头吧,所有的波澜都有尽头。  那些已经消失的东西是否都在尽头呢?那些已经消失的东西是否真的存在过?  消失的一切都在某处。世上的能量不会增加也不会分毫减少。科学家们都这样说。  人也一样,
期刊
林景辉,1971年出生。中国书协会员、福建省书协常务理事、石狮市政协之友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青年创作高研班成员。2013年被中国书协评为“先进个人”。2014年举办“林景辉书法作品展”。出版《林景辉书法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曾获第七届中青展三等奖、第三届楹联展提名奖、第六届楹联展三等奖、第二届“兰亭奖”艺术奖、第三届“兰亭奖”获奖提名、首届篆书展提名奖、首届手卷展全国奖、
期刊
尹昌平,1973年8月生,湖南安乡人。201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专业(自考本科)。2015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书法高级研修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常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安乡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乡县文联专职书法家。作品入展西泠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全国扇面书法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楷书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展,获湖南省艺术节第六届“三湘群星奖”优
期刊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手札是最为隐秘,也是最令人感到亲切的一种交往方式。它的感人之处在于:它所写的东西都是在彼此之间很小范围内流传,因此也最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游寿先生曾给她的亲朋好友如沈祖棻、李剑华、胡绣枫、黄寿祺等写有大量书信。在这些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晚年孤寂、乡思日笃的游寿先生,看到她对往事的点滴回忆和真情流露,正如游寿先生好友沈祖棻诗中所云:“淡墨斜行情未了,故
期刊
程维  1962年生,诗人、作家、现代文人书画倡导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南昌文人书画院院长。著有长篇小说《戈乱》《双皇》,散文集《南昌人》《水墨青云谱》《纸上美人》等,长诗《唐朝》《汉字·中国方块》《喜马拉雅山上的雪》《商》《一日百年》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作品译为英、法、日、塞尔维尔等文字,应邀出席第42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作家会议,曾获得中国作协第8届庄重文文学奖、中国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