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告知护理对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焦虑状态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共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0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改善微循环、抗病毒等药物治疗、氧疗以及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预见性告知护理。患者入院之后,采用焦虑评分测量,统计患者焦虑水平,在治疗2个月之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前后的焦虑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的焦虑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焦虑水平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但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预见性告知护理能明显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焦虑水平,患者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告知护理突发性耳聋耳鸣焦虑水平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467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287-02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是一种突发性疾病,疾病原因不明,患者伴有感音神经性聋症状[1,2]。近年来,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人数呈现一种上升趋势,引起我院医护重视,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后进行心理焦虑分析,接受预见性告知护理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比对照组好。预见性告知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共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5-53岁,平均年龄(38.5±8.9)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6-54岁,平均年龄(40.2±2.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文化水平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基础之上,给予患者预见性告知护理,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与患者聊天,排解患者心中焦虑的状态,监督患者坚持服用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2个月之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咋治疗效果和评分结果。检测方式及标准 均采用SCL-90评分进行焦虑测量。
1.3评分标准。痊愈:患者听觉基本恢复正常,焦虑评分处于正常值;好转:耳聋耳鸣现象好转,焦虑评分水平有所下降;显效:耳聋耳鸣现象改善,但是症状并没有消失,焦虑评分下降不是很明显;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显效。
3结论
3.1患者焦虑心理特征。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听觉能力突然下降或者丧失[3],患者在一时之间无法接受这种现象,急切希望能得到很好地治疗,希望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听觉。正是由于患者这种焦急的心理,患者焦虑水平不断提高,在接受长期的治疗之后,不仅没有的到根治,患者家庭经济消耗也是一笔庞大的费用,给患者及家属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由于长期的药物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使得患者心理消极状态滋生,又担心自己的病情,其焦虑心情表现得非常明显。本次研究中,患者治疗前,其焦虑平分别为焦虑评分处于中等水平,焦虑状态明确。
3.2预见性告知护理的临床作用。预见性告知护理是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后,及时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性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降低患者焦虑水平。一般护理有利于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但预见性告知护理有助于患者在安心和舒适的心情状态下,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提高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10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表明预见性告知护理能提高治疗质量和水平。此外,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焦虑水平也明显下降,治疗后为(1.5±0.32),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预见性告知护理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不断提高自身的预见性意识,提高护理观念和技术。
参考文献
[1]谢佳.预见性护理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作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02):87
[2]秦冰丽,赵亚红,刘雅婷.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30):56
[3]潘淑茹,曾咏梅,曾丽敏.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09(08):91
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共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0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改善微循环、抗病毒等药物治疗、氧疗以及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预见性告知护理。患者入院之后,采用焦虑评分测量,统计患者焦虑水平,在治疗2个月之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前后的焦虑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的焦虑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焦虑水平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但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预见性告知护理能明显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焦虑水平,患者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告知护理突发性耳聋耳鸣焦虑水平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467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287-02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是一种突发性疾病,疾病原因不明,患者伴有感音神经性聋症状[1,2]。近年来,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人数呈现一种上升趋势,引起我院医护重视,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后进行心理焦虑分析,接受预见性告知护理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比对照组好。预见性告知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共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5-53岁,平均年龄(38.5±8.9)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6-54岁,平均年龄(40.2±2.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文化水平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基础之上,给予患者预见性告知护理,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与患者聊天,排解患者心中焦虑的状态,监督患者坚持服用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2个月之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咋治疗效果和评分结果。检测方式及标准 均采用SCL-90评分进行焦虑测量。
1.3评分标准。痊愈:患者听觉基本恢复正常,焦虑评分处于正常值;好转:耳聋耳鸣现象好转,焦虑评分水平有所下降;显效:耳聋耳鸣现象改善,但是症状并没有消失,焦虑评分下降不是很明显;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显效。
3结论
3.1患者焦虑心理特征。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听觉能力突然下降或者丧失[3],患者在一时之间无法接受这种现象,急切希望能得到很好地治疗,希望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听觉。正是由于患者这种焦急的心理,患者焦虑水平不断提高,在接受长期的治疗之后,不仅没有的到根治,患者家庭经济消耗也是一笔庞大的费用,给患者及家属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由于长期的药物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使得患者心理消极状态滋生,又担心自己的病情,其焦虑心情表现得非常明显。本次研究中,患者治疗前,其焦虑平分别为焦虑评分处于中等水平,焦虑状态明确。
3.2预见性告知护理的临床作用。预见性告知护理是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后,及时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性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降低患者焦虑水平。一般护理有利于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但预见性告知护理有助于患者在安心和舒适的心情状态下,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提高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10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表明预见性告知护理能提高治疗质量和水平。此外,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焦虑水平也明显下降,治疗后为(1.5±0.32),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预见性告知护理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不断提高自身的预见性意识,提高护理观念和技术。
参考文献
[1]谢佳.预见性护理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作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02):87
[2]秦冰丽,赵亚红,刘雅婷.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30):56
[3]潘淑茹,曾咏梅,曾丽敏.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09(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