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0日,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深圳新园区正式启用
【计世网 独家】(记者毛江华)微软在中国研发上的巨大投入,彰显的是其对移动、互联网、数字娱乐、新兴市场的巨大野心。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创新,除了可以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之外,毋庸讳言还有着商业利益的追逐。
9月10日,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宣布正式启用深圳新园区,微软亚洲硬件中心和微软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国)研发中心近300名研发人员全部进驻。
“深圳研发团队将是微软和产业合作的一个桥梁,微软将在深圳进一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表示。此前的8月28日,在“技术全球化与中国自主创新研讨会”上,张亚勤大谈“创新的全球性”,认为跨国公司要想在中国创新成功,必须与中国的信息产业融合成长。
因此,业内有分析人士认为,创新,尤其是在中国的创新已在微软全球战略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微软创新在中国究竟肩负着怎样的神秘使命?在中国的创新有哪些特殊的意义呢?
神秘的使命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在深圳的两支研发团队所定位的是产品服务开发以及产业合作。”微软亚洲硬件中心总监胡君明告诉记者。
据了解,从1998年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到2004年微软亚洲工程院成立,再到2006年微软把在华所有的研发机构整合成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微软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产品开发、产业合作的比较完整的研发体系。
“微软中国将会成为微软全球战略的核心部分。”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认为,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了世界创新的源泉和人才的源泉。
张亚勤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此番两支研发团队搬迁至深圳新园区,体现了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中国智造,慧及全球”这一重要使命。目前,成立于2004年的微软亚洲硬件中心已承揽了微软硬件领域,包括鼠标、键盘、摄像设备、家庭游戏及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在内近50%的研发与创新项目;而成立于2005年的微软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国)研发中心主要致力于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提供Windows Live移动产品和服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8月23日起,使用诺基亚S60手机的11个国家的用户都可以下载并使用Windows Live Hotmail、Windows Live Messenger、Windows Live Contact和Windows Live Spaces软件包。这些主流的Windows Live服务,就是由微软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国)研发中心所研发的。而5月30日推出的盖茨最为看好的Microsoft Surface——一款看似咖啡桌的触摸电脑,可实现直观的人机互动,也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
“来自中国人的创新正担负着微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少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研发方向分别是:移动通信和嵌入式系统、互联网技术产品和服务、数字娱乐、服务器和工具以及新兴市场。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5年9月CEO鲍尔默对微软进行的重组。当时,鲍尔默将微软分为三大业务群:桌面,服务器、工具和商业企业,互联网、娱乐和移动终端。而微软的触角也就从桌面伸向商业企业、家庭娱乐、移动终端、新兴市场……延伸到IT甚至ICT融合的各个角落。
桌面被视为微软“碗里的饭”,商业企业市场被视为微软“锅里的米”,互联网、娱乐和移动终端被视“田里的苗”。可以看出,微软在中国的创新和研发的主要定位是“耕种田里的苗”以及进一步“煮好锅里的米”。对此,张亚勤也并不否认,“我们的研发方向体现了微软全球的需要和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
利益的驱动
“微软在中国首先是一个中国的企业,而包括微软等外企在中国的研发与创新,是中国整体自主创新很重要的一部分。”张亚勤认为,“微软的创新必然和中国的信息产业相融合,只有中国信息产业成功,微软才有可能成功。”
此番,微软进一步加大对深圳研发团队的投入,在一定意义上也考虑到了创新和中国的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胡君明用“贴近人才、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来加以概括。
胡君明坦言,中国尤其是深圳的硬件人才很多。2004年,微软亚洲硬件中心成立时,只有包括胡君明在内的4位研发人员;而现在,亚洲硬件中心的研发人员将近200人。“在深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离合作伙伴很近。”
据了解,微软自己没有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都是和合作伙伴一起完成的。在珠江三角洲,不仅活跃着和微软关系密切的制造PC的OEM厂商,还有12家公司帮助微软采购子系统、零件,而微软的零部件供货商有100多家,85%也聚集在此地。这使得微软可以从第一线伙伴处捕获灵感,促进创新成为必然。
“微软的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合作和双赢,不仅仅是自己成功,而且要和产业合作、共同创新。”张亚勤反复强调。早在2006年,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成立了一个战略合作部门,专门促进微软和产业、政府以及企业间的合作。
2006年11月,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甚至破天荒地向两家中国公司转让了“移动图片”、“移动视频优化”和“个性化人脸卡通”3项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并由此拉开了微软向中国创新的成长型公司授权专利的序幕。
“研发和创新向中国迁移,对微软而言,是孕育着巨大商业机会的理性选择。”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市场、最大的电子消费品市场、第二大的互联网市场,而互联网、移动和PC正在逐步融合,新产业将在中国蓬勃发展。因此,对微软而言,失去了中国等于失去了未来。
点评
同所有的商业企业一样,微软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有其自身的商业目的。
对微软而言,无论是移动领域、数字娱乐,还是互联网服务领域,它不仅不是王者,还是后来者。显然,“扶众”发展是其在新领域中顺利淘金的最好招数。最具体的,就是和产业链的各方“融合发展,共同创新”。
这一点,在Symbian操作系统占据主导地位的移动终端领域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在该领域,微软采取的是开源的策略,这意味着众多的互联网软件开发商,可以痛快地开发出各种各样基于Windows Mobile的应用。
微软平台应用的丰富性,甚至使诺基亚向其敞开了终端大门。前不久,使用Symbian操作系统的诺基亚S60手机的用户可以在多个国家使用Windows Live服务。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如何抓住产业融合过程中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变所带来的创新机遇,显得至关重要。正如科技部部长万钢所言,在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科技和产业资源,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资源,拓展哪方面能力,从而获取创新的主要收益。
【计世网 独家】(记者毛江华)微软在中国研发上的巨大投入,彰显的是其对移动、互联网、数字娱乐、新兴市场的巨大野心。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创新,除了可以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之外,毋庸讳言还有着商业利益的追逐。
9月10日,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宣布正式启用深圳新园区,微软亚洲硬件中心和微软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国)研发中心近300名研发人员全部进驻。
“深圳研发团队将是微软和产业合作的一个桥梁,微软将在深圳进一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表示。此前的8月28日,在“技术全球化与中国自主创新研讨会”上,张亚勤大谈“创新的全球性”,认为跨国公司要想在中国创新成功,必须与中国的信息产业融合成长。
因此,业内有分析人士认为,创新,尤其是在中国的创新已在微软全球战略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微软创新在中国究竟肩负着怎样的神秘使命?在中国的创新有哪些特殊的意义呢?
神秘的使命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在深圳的两支研发团队所定位的是产品服务开发以及产业合作。”微软亚洲硬件中心总监胡君明告诉记者。
据了解,从1998年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到2004年微软亚洲工程院成立,再到2006年微软把在华所有的研发机构整合成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微软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产品开发、产业合作的比较完整的研发体系。
“微软中国将会成为微软全球战略的核心部分。”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认为,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了世界创新的源泉和人才的源泉。
张亚勤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此番两支研发团队搬迁至深圳新园区,体现了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中国智造,慧及全球”这一重要使命。目前,成立于2004年的微软亚洲硬件中心已承揽了微软硬件领域,包括鼠标、键盘、摄像设备、家庭游戏及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在内近50%的研发与创新项目;而成立于2005年的微软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国)研发中心主要致力于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提供Windows Live移动产品和服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8月23日起,使用诺基亚S60手机的11个国家的用户都可以下载并使用Windows Live Hotmail、Windows Live Messenger、Windows Live Contact和Windows Live Spaces软件包。这些主流的Windows Live服务,就是由微软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国)研发中心所研发的。而5月30日推出的盖茨最为看好的Microsoft Surface——一款看似咖啡桌的触摸电脑,可实现直观的人机互动,也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
“来自中国人的创新正担负着微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少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研发方向分别是:移动通信和嵌入式系统、互联网技术产品和服务、数字娱乐、服务器和工具以及新兴市场。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5年9月CEO鲍尔默对微软进行的重组。当时,鲍尔默将微软分为三大业务群:桌面,服务器、工具和商业企业,互联网、娱乐和移动终端。而微软的触角也就从桌面伸向商业企业、家庭娱乐、移动终端、新兴市场……延伸到IT甚至ICT融合的各个角落。
桌面被视为微软“碗里的饭”,商业企业市场被视为微软“锅里的米”,互联网、娱乐和移动终端被视“田里的苗”。可以看出,微软在中国的创新和研发的主要定位是“耕种田里的苗”以及进一步“煮好锅里的米”。对此,张亚勤也并不否认,“我们的研发方向体现了微软全球的需要和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
利益的驱动
“微软在中国首先是一个中国的企业,而包括微软等外企在中国的研发与创新,是中国整体自主创新很重要的一部分。”张亚勤认为,“微软的创新必然和中国的信息产业相融合,只有中国信息产业成功,微软才有可能成功。”
此番,微软进一步加大对深圳研发团队的投入,在一定意义上也考虑到了创新和中国的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胡君明用“贴近人才、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来加以概括。
胡君明坦言,中国尤其是深圳的硬件人才很多。2004年,微软亚洲硬件中心成立时,只有包括胡君明在内的4位研发人员;而现在,亚洲硬件中心的研发人员将近200人。“在深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离合作伙伴很近。”
据了解,微软自己没有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都是和合作伙伴一起完成的。在珠江三角洲,不仅活跃着和微软关系密切的制造PC的OEM厂商,还有12家公司帮助微软采购子系统、零件,而微软的零部件供货商有100多家,85%也聚集在此地。这使得微软可以从第一线伙伴处捕获灵感,促进创新成为必然。
“微软的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合作和双赢,不仅仅是自己成功,而且要和产业合作、共同创新。”张亚勤反复强调。早在2006年,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成立了一个战略合作部门,专门促进微软和产业、政府以及企业间的合作。
2006年11月,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甚至破天荒地向两家中国公司转让了“移动图片”、“移动视频优化”和“个性化人脸卡通”3项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并由此拉开了微软向中国创新的成长型公司授权专利的序幕。
“研发和创新向中国迁移,对微软而言,是孕育着巨大商业机会的理性选择。”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市场、最大的电子消费品市场、第二大的互联网市场,而互联网、移动和PC正在逐步融合,新产业将在中国蓬勃发展。因此,对微软而言,失去了中国等于失去了未来。
点评
同所有的商业企业一样,微软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有其自身的商业目的。
对微软而言,无论是移动领域、数字娱乐,还是互联网服务领域,它不仅不是王者,还是后来者。显然,“扶众”发展是其在新领域中顺利淘金的最好招数。最具体的,就是和产业链的各方“融合发展,共同创新”。
这一点,在Symbian操作系统占据主导地位的移动终端领域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在该领域,微软采取的是开源的策略,这意味着众多的互联网软件开发商,可以痛快地开发出各种各样基于Windows Mobile的应用。
微软平台应用的丰富性,甚至使诺基亚向其敞开了终端大门。前不久,使用Symbian操作系统的诺基亚S60手机的用户可以在多个国家使用Windows Live服务。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如何抓住产业融合过程中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变所带来的创新机遇,显得至关重要。正如科技部部长万钢所言,在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科技和产业资源,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资源,拓展哪方面能力,从而获取创新的主要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