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无边濮存昕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打算采访一些濮存昕崇拜者,从中收集并分析一下少妇迷恋濮存昕现象,为我的文章做一些有力的说明。但最后我发现,我要在有限的篇幅中,把这种有趣而独特的现象能做得比较全面而透彻,难度不小。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每个迷恋濮存昕的女性都有她心中的标准,而且理想的成份似乎远远超过了对他这个人的幻想。于是我临时改变策略,干脆将这些喜欢濮存昕的女性的内心独白来一个实录,这样一来,一个有意思的“发现”被我发现了。这些濮存昕崇拜者,都有共同的特征:个人在事业上都有追求,并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家庭婚姻稳定,事业有成的丈夫常常是她们挂在嘴边的骄傲;她们不仅容貌出众,气质颇佳,也多是贤妻良母类型;这些丽人都早过了疯狂追星的年龄,而且在自己的老公面前毫不避讳对濮存昕的喜爱。
  而促使我做这个实录的重要原因还有,我要让濮存昕自己来说说,他在这些“诱惑”面前的真实心态。
  
  濮存昕迷说濮存昕
  


  颖是喜欢濮存昕到了特别迷的地步。一说起濮存昕她就“濮哥濮哥”的,好像濮存昕真是她哥似的。我说你这么迷“濮哥”,干脆找个机会见见他算了,可她却说,“哎呦,真要见着‘濮哥’,我一定话也不会说了,更不会提问了。”
  颖是京城某部委大报的“名记”,出生干部家庭,长得白皙漂亮,尤其那对大而黑的双眸,尽管被挡在了镜片后面,但毛茸茸的睫毛还是不时调皮地引得旁人要多看她几眼。连老外在与她变得熟络交换名片也忘不了在她的名片空处记上“圆脸,大眼”。颖性格活泼开朗,常常她出现在哪里,哪里就变成以她为中心。颖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你下班后找她,她一准不是在婆家就是在自己的小家。就是这样一个已有一个10岁儿子的幸福的丽人,迷上“濮哥”了!
  1999年10月的一天,我与颖参加一个中外记者聚会。一见到我,她立即迫不及待、旁若无人地与我“濮哥”长“濮哥”短地说开了,从《英雄无悔》到《来来往往》。“我特喜欢他不笑的样子,特深沉,特严肃,特有底蕴。你瞧他那两只小眼睛,简直太迷人了!”一旁的男士不干了,连连起哄:“干嘛哪!干嘛哪!要不把你的‘濮哥’也一块叫上参加咱们的聚会桌得了。”
  你真要问颖到底迷上了“濮哥”什么(除了那两只小眼睛),是不是他演的角色特别吸引人,颖又否定了。“那倒也不是。其实他演的有些角色也不是特别好,但我就是喜欢他。也许是因为他身上的那种神秘的气质吧。”
  前一阵子见着颖,聊起她的崇拜者,不提则已,一提倒勾起了颖的满腹伤心:“我已不迷他了。乱拍什么呀!商务通,盖中盖,都拍滥了。原来就喜欢他不笑的那种神秘感,现在广告上一笑,什么呀,毁了毁了,对他的感觉一点也没有了。感情这东西太脆弱了,经不起这样的打击。现在我对他的感情已经转移了。《洗澡》我也不想看了。”
  筱是一家外国化妆品在华独资公司的美容顾问,出身艺术世家,曾是京华某乐团的大提琴手,本人更是天生丽质,花容月貌,看上去至少比实际年龄年轻10岁,一张欧化的脸常让同事打趣让她查查家谱是否有“老毛子”的血统。筱称对濮存昕没到特别迷的程度,但“他这个年龄段,从形象到戏里的角色,看着都特别舒服。”


  “按理说,《英雄无悔》不是我所爱看的戏,但因为有濮存昕,就愿意看了。而且他与谁配戏看着都挺舒服,像《爱情麻辣烫》中与吕丽萍、《来来往往》中与许晴、《英雄无悔》中与张力维等3位女演员。是不是‘少妇心中的情人形象’,我想应该有这种感觉。也许,他是不是有一种亲和力,比较生活中的人,而不是偶像。”
  “与他所扮演的角色是成功男性有关吗?”
  “好像没有。还是他自身的那种气质,那种味道。他有时的表情,笑容,比较能打动人。与之有关的,像周润发,最典型的是那个润发广告回眸一笑,特别勾人,其实周润发演的多是打斗片,但他那个柔,特打动人。对濮存昕和周润发都是那刚中带柔的类型。濮存昕打动我的,也许就是他的阴柔。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就特别受人欢迎。女人太嗲就甜腻,男的太刚就不好接近。记得当年的润发广告好像很多男士也很喜欢。”
  谢姐在一个机关单位供事,手下管着几个“兵”,大小也是个干部。谢姐性格泼辣,但感情又特别细腻,遇到动情处每每控制不住自己的泪腺。谢姐的老公是个能干的商界人士,夫妻俩拥有一名8岁的爱子。说起谢姐对濮存昕的欣赏,他的老公用得最多的词是“含情脉脉”。
  谢姐有一个爱好:爱看话剧、听戏曲。80年代初那会儿才挣几十块钱的时候,常常到王府井路口的话剧售票点排队买10元一张的票。去年五十年大庆时,还看了好几场戏曲回顾展,像《杨家将》、《贞观盛世》什么的。
  “我挺喜欢濮存昕的。他有那种挺男人的味儿,是整体上的气质、修养吸引我。我爱看他演的戏,像在《茶馆》、《古玩》当中,他都是台柱子。你看他在《古玩》中的表演,无论年轻时代还是年老时代,他把握得都特别好,让人能体会戏中的人物。看他的表演,能感觉他在刻划人物时加进了他自己理解的东西,所以特别感人,我对戏剧的理解也因为他的表演而升华了。”


  “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是两个路子。影视表演不行了可以重拍,但话剧不行,容不得一点失误,否则就没有演好,也没有改的余地。话剧表演不仅需要技巧,还要有面对观众的责任心。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濮存昕给人的感觉特别好。”
  “《英雄无悔》我看的不多,但他演的警察是正剧,挺适合他。《来来往往》我看了,觉得真不成功,因为角色不适合他。这是他的败笔,有损他的形象,也使他在我心中的偶像形象损失不少。”
  莲姐说:“我喜欢的偶像一般都接近先生的类型。我先生属于幕后英雄之类,特忍辱负重。我看濮存昕第一眼就觉得他是这种类型,就是看了他主演的《英雄无悔》之后,我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一下喜欢上濮存昕的。他在《英雄无悔》中表现的,把应有的东西,对爱人的爱,包括痛苦,都留在心里。默默地去爱,默默地去承受,这种感觉就是我心目中的男人形象。真正的男人,就应该是这样的男人。”
  “可他在《来来往往》中的角色走偏了,那么忘恩负义、不负责任,原有的形象没了。近来的广告更是太贫了,没有档次,我都有点不太喜欢他了。”
  菡是一位漂亮的女警官,她的名字曾经在一家著名都市晚报的文学版上以专栏的形式让许多女性读者视为知己,她的散文集更是让许多人读到了她的侠骨柔情。菡本人就像她的名字,亭亭玉立,透着幽芳。菡是负责宣传工作的,所以平时与濮存昕有过接触。她也是我这次采访对象中唯一见过濮存昕本人并与之合过影的崇拜者。


  菡与我说起濮存昕也是那样的细声细语:“濮存昕的长相就是让你值得依赖的那种,与别的明星相比,他平易近人,非常有耐心。我以女性的感觉,能感到他的身上体现出一种关怀的温暖,一种人性的温暖。”
  “我是从事警察职业的,所以我对公安文学作品中强调公安人员没有人情的一面特别不能接受。濮存昕在《英雄无悔》中塑造的公安局长高天,第一次把公安人员很有人情、人性的一面表现出来,他有英雄心,也有情感,有自己情感的发泄方式,这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说好不分手》中,他把认真爱妻子、情感专一的心理过程展示得很好,表现了因为爱,可以原谅爱人的过去甚至是对爱情的失误那种理想的爱情追求,使女性感受到温暖和温情。”
  “濮存昕的银(荧)幕形象对女性心灵世界情的关照很多,而在现实生活中给人的感觉也是正派、真实,所以有时把形象与本人结合后,发现他的艺术形象与个人外形区别不大,真实得没有距离感。”
  
  濮存昕自己说自己
  
  2000年3月春日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当我来到北京人艺采访濮存昕时,他正在排练大厅排练话剧《风月无边》。他在剧中饰演明代著名诗人李渔。对于剧情我不甚了了,不过亲眼目睹自己喜爱的偶像并与他交谈,那种欢悦之情驱走了我心中乍一见面的拘束。镜头下的濮存昕年轻多了,也高大多了,当然也生活多了。我们是在他中午休息的间隙采访他的,搞得他只能让食堂的师傅给他留点冷饭对付着。仅这一点,我就特同情濮存昕,对他因拍商务通和盖中盖而在我心中造成的不舒服也一扫而光。


  濮存昕把自己细腻地处理感情戏的创作灵感归于对生活的理解和生活的阅历、经历、悟性的理解,还有艺术想象。“没有艺术想象怎么当演员,这是当演员的基本功。把它们生动地表达出来,这也是演员的能耐。”他说他表现的就是“原生态”。“你得把生活中真实的本质的东西表达出来,不能跟观众玩假的呀。玩假的我就不做演员了。是作品为我们提供的空间、内涵和人物的特性使我们去思考。”
  “很多女人因为喜欢你塑造的形象,继而迷上了你。有一种说法,说你是‘少妇心中理想的情人形象’,不知你怎么看待?”
  “这是玩笑吧。我只是一个公众人物,任人评说。我自己最投入、最感兴趣的是演出,是做我的艺术创作、艺术表演。”


  “但许多女性迷上你恐怕不一定是玩笑吧!”
  “真假之间。别太认真了。我也不认真,是不是?”
  “作为一个四十多岁、在某一方面比较成功的成熟男人,你的身边一定不乏很多诱惑。你怎么对待这些诱惑?”


  “歌德在写《浮士德》时,写摩菲斯特是一个魔鬼。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这个,关键是看你怎样把握自己。说大道理就是,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判断你最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
  “那你最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
  “做演员。我这辈子做了我非常热爱非常喜欢的职业,这是我的幸运。我还有很多的朋友,很多下乡的知青,他们还没找到生活的支点,我很同情他们。你应该庆幸自己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你应该珍惜它。不能把时光都浪费掉。因为我起步很晚,24岁才开始干这一行,没有上过艺术院校,我得抓紧时间呀。我已过了半辈子了,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你的兴趣在这儿,你就不可能去搓麻、喝酒、逛夜总会,那多浪费时间。重要的是这个。你说呢?”
  “我是国家一级演员,每月工资一千多,拿60%,六七百吧,还要交税。每场演出你知道拿多少?160块。我要想挣钱,拉出几个演员和导演,挂靠一个单位,就可以演戏了。但你不是还要举这面旗帜么。人艺是一面旗帜。所以你不要去想这个了。”


  “现在是2000年了,非要把我拉到20世纪30年代,要清贫,没必要。但你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分寸,投入你的时间,投入你的全部的热情,在演出拍戏时,不要欺世,不要玩假的,就像挣钱也不能玩假的。我这人就爱坦率。”
  “但无形中你因为广告而失去了许多崇拜者。”
  “没有关系,我还会做好啊。我还会做别的。我在商业做广告,我在剧院表演,我还有唐诗宋词。你不能说我是一个俗人吧。我本来也是一个俗人,谁都是俗人。但是自己为自己留有一个天地,灵魂里的一个天地应该属于你自己比较讲究的纯净的部分。”
其他文献
游走在水泥和金属之间,  将午夜撕开一条裂缝。  蜕掉阳光下的束缚,  让孤独在黑暗里放飞。  寂寞开始在夜里四处觅食,  霓虹轻抚着修长的身影。  在微暗的喧嚣中冥想,  随着摇摆的节奏放松。    摄影:耗子·SEVEN  化妆:谢中华  服装:jack & jones  地址: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    模特:穆江  身高:186CM  经历:1989年—1996年为职业击剑运动员,曾
期刊
男人备忘(3.1-3.31)    备 忘 新 语    我们在本期增设了海外男人的备忘栏,虽然事不关己,但不能总聊门口这点家常,扯远了或许会开拓思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何况“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男人也差不了太多。   说是备忘,其实没个不忘。脑袋里要装更多实用的东西,哪还顾得这些闲杂人等。鉴于外国男人的涌入,我们在入围名额的挑选上把握的原则是:脸熟的艺人、政要以及业界精英少谈,因为
期刊
皮鞋是男士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它每天陪着你东奔西走,忍受着你的味道和高压,无论是你高兴的时候还是生气的时候,都可能会被额外地跺上几脚;它充当着你的形象使者,体现着你的品味和身份,然而你挣了钱的时候,却是装进那个整天游手好闲、大腹便便的皮夹,没它什么事。  在行走坐立之间,唯一看不见自己皮鞋的人就是你自己,可是别人却历历在目,千万不能大意,当然,我也见过有人发现自己的鞋沾了点土就在小腿后面擦几下
期刊
世人眼中,丹麦是一个童话王国,而在丹麦人看来,芭蕾者是他们真正的童话。5月,我们将有幸目睹“真正用足尖跳的芭蕾”。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丹麦是一个遥远、富饶而美丽的国家,有着奇异的风光和许多令人向往的神秘。  这并不只是因为安徒生是举世闻名的作家。其实,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中所描述的静谧的城镇、村庄中美丽的房屋、曲折蜿蜒的街道、自然的风光、优雅的人文风情及宏伟的建筑奇观,全都源于丹麦自然环境的
期刊
时间:21世纪春季某午后  地点:北京侏罗纪宾馆  主持人:刘楠(本刊记者)   秘书:黑白无常   与会嘉宾:鸟、鱼、虫、狗、猫、龟、蛇   举办单位:《文化》月刊     会议厅张贴告示:    当代人对宠物与人类性别关系的认识,往往存留着一个谬误:宠物永远要和女人相提并论,因为它特属有闲阶层,而女人又是有闲阶层的主体。  豢养宠物的首要前提是为了娱乐,所以需要支出赏玩的时间,还要培养耐心与爱
期刊
什么是满汉全席?它产生于那个朝代?它有多少道精美的菜肴?以及它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点什么地位?在今天,能回答上来的人恐怕不多。但您读完了下面这篇文章,就能够了解到满汉全席的昨天和今天。  ——编者    满汉全席亦称满汉燕翅烧烤全席,是清代中叶兴起的一种气势宏大,礼仪隆重,程序繁复,以满、汉珍味和燕窝、鱼翅、烧猪、烤鸭4大名菜为龙头的特级酒筵,其用料华贵,菜点繁多,技艺精湛,在中国烹饪史上占有承前启后
期刊
怡和物产有限公司总裁张大鹏先生在北京的住所的一隅简直就是烟斗博物馆(岂止烟斗?)。他收藏的名贵烟斗其造型之美和质地之精良,每每让人叹为观止。在他收藏的部分烟斗中,我看到了别有洞天的烟斗世界。  烟斗区别于香烟和雪茄的一点是他即能欣赏烟草又能将其烟具作为收藏品。张先生随手指着他正在吸用的德国长烟斗说,这是在家中休闲时吸的烟斗。由于它的嘴很长,所以烟气比较凉爽。吸起来也挺顺手。这款烟斗里面还装有滤芯。
期刊
中国人面对性问题的姿态始终是讳莫如深。我们在谈古论今时,常常喜欢频繁地把“性”字放在词尾使用,否则不足以体现文化的功力;可一旦把“性”置于词首去说,眼神就会莫名其妙地变得游离恍惚,面部肌肉也开始吃上劲儿了,这就是“性文化的敏感性”。  我们常常把性文化看成阴私而非隐私。那什么是性文化呢?它即指人们以何种方式来满足性欲,以何种方式来表达性的兴趣和性的情感,以及对性的认识水平等等。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地研
期刊
尽管一有影片问世,仍有大批的喝彩声,但张艺谋的电影的的确确开始走下坡路了    往前几年,张艺谋面对媒体和批评的态度,从来都是人如其名,正可谓是老谋深算、不卑不亢。那时节,他电影拍得风头正健,国外大奖国内小奖,怀里就跟捧萝卜一般抱了一堆,凭谁爱说什么说什么,反正你夸也罢贬也罢,他一概爱搭不理,只当全是帮他炒作罢了。  可最近这一年以来,再深算的“老谋”也时不时都得出来替自己解释几句了。比如王朔写文
期刊
现在很少有人去追究流行音乐的横行霸道。虽然我们能够闭上眼睛、嘴甚至鼻息,可唯一不能控制的就是耳朵,所以我们的听觉就要接受充斥于街头巷尾的流行音乐的“强奸”:让你“痛”,让你“软”,让你“笑”,让你“哭”……这种被动地接受流行文化的方式虽然都是免费的,可毕竟违背了个人意愿。它只是块口香糖,随便嚼嚼就吐了,却不经意地污染了环境;或者它是一份外卖的冰激凌,既不解渴又不解饱,只能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调剂口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