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马虎不得。尤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挚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时时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重视自己的教学语言,更要注重不断地在教学实际中学习和摸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各种契机,运用规范、形象、有情感的语言,使语文课堂变得活跃、有序、高效。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应注重自己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语言缺乏情感,枯燥乏味
这是中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整堂课,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上课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犹如梦境一般,若隐若现,糊里糊涂。教师往往照本宣读,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导致学生觉得上课听不听都一样,课后自己看也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明显下降。另外,这种语言营造的课堂气氛也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也就没有兴趣听讲。久而久之,学生就很难集中精力听讲了。
(二)教学语言存在口头禅,引起学生反感
课堂教学中出现口头禅,主要表现为无意义的重复啰嗦,拖泥带水。如滥用语气词:嗯、啊、呀等。一句完整的话若加进了口头禅,信息的表达就会变得支离破碎,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甚至还会使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印象大打折扣,甚至拿来当笑话谈。
比如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上《蓝蓝的威尼斯》这篇课文,发现这位教师几乎在每一个问题后面都加了一个语气词“啊是?”甚至在总结语后也有这样的语气词出现,这样一来,语言七零八碎,语意不连贯,学生怎么能集中注意力去消化其中的知识点呢? 甚至听完整节课,我觉得“啊是”成了她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对于其他亮点反而印象并不深刻。整节课,我甚至根本没注意到老师讲了什么知识点,可见教师的口头禅已经对学生学习造成了干扰。
(三)教学语言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段落,都应该有重点和难点。课堂不能过分随意,一节课侃侃而谈,但是却脱离文本,当下课铃敲响才发现还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只能留到下节课再讲,把教学时间安排得相当紧凑,这样显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实就学生而言,有一些知识是相当容易掌握的,教师不必要反复强调,有一些知识并不重要,教师的反复强调其实是在做无用功。
二、对策与建议
(一)保证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只有清晰、准确、合乎逻辑的语言才是规范的,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语文教师,在语言修养方面的要求更高,讲课要做到字斟句酌,防止语句不通、词不达意等弊病。有的教师喜欢在教学语言中加入过多的语气词,以为这样会更具亲和力,殊不知是犯了一个大错。还有些教师养成了“口头禅”的习惯,如毫无意义地重复某些词等,这样势必会影响教学互动,影响教学效果。
(二)提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
要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首先要有生动形象的语言做前提。现代心理学认为,刚开始上课时学生比较容易集中精力,这种最佳状态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听课上面。
例如,笔者听课时见到一位老师上《蓝蓝的威尼斯》一课,该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一边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威尼斯的影视材料,一边用语言描绘威尼斯的美景,威尼斯人们的生活形态,威尼斯的建筑……在她优美的语言中,循着影片的足迹,让每一个没有到过威尼斯的人仿佛也身临其境。这样的设计,为接下来的课文讲解作了很好的铺垫。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多媒体影视资料有机结合,景与情、声与形在这里得到了好的配合,相得益彰。语文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丰富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中学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是充满活力的青少年学子,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海洋,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要活,感情丰富是必不可少的。
刚开始上课时,我就曾经犯过这样一个错误,被我的师傅指了出来,那就是没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教学中,以情感带动教学。
记得那次上的是作文课,要让学生学会将“五感”融入写作中,我给出的示例是这样的:“他上楼梯前,双手抓住站稳后,伸开右手托住右腿放在台阶上,再托起左腿扶上台阶,上一级台阶,重复一次。每挪动一步,他都要咬紧牙关。”当时我的做法是将什么语句用到什么感官简單的提了一下,就让学生仿照,尝试用“五感”描述一根头发。但学生的课堂表现明显不积极。其实,学生的情感体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贫乏的。如果不能细心观察和体会生活的话,对于这样的示例他们是很难有所体会的。这就需要教师用情感来带动学生,以自己的体验,通过教学语言表达出来。后来,我在另外一个班上了同样的一节课,同样是这一环节,我饱含感情地朗读了一遍,让同学们想象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情况,这一次同学们的反应相当热烈,目光不由自主都集中到了班上一个较胖的同学身上,甚至有同学按捺不住,还表演了一下“举步维艰”的样子,课堂气氛一时间显得相当活跃。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情感性。课堂上饱含感情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转化为听课的热情。
三、结语
古人云:“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辟而喻,可谓继志矣。”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马虎不得。尤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挚爱着自己的教育事业,时时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重视自己的教学语言,更要注重不断地在教学实际中学习和摸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各种契机,运用规范、形象、有情感的语言,使语文课堂变得活跃、有序、高效。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应注重自己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语言缺乏情感,枯燥乏味
这是中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整堂课,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上课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犹如梦境一般,若隐若现,糊里糊涂。教师往往照本宣读,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导致学生觉得上课听不听都一样,课后自己看也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明显下降。另外,这种语言营造的课堂气氛也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也就没有兴趣听讲。久而久之,学生就很难集中精力听讲了。
(二)教学语言存在口头禅,引起学生反感
课堂教学中出现口头禅,主要表现为无意义的重复啰嗦,拖泥带水。如滥用语气词:嗯、啊、呀等。一句完整的话若加进了口头禅,信息的表达就会变得支离破碎,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甚至还会使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印象大打折扣,甚至拿来当笑话谈。
比如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上《蓝蓝的威尼斯》这篇课文,发现这位教师几乎在每一个问题后面都加了一个语气词“啊是?”甚至在总结语后也有这样的语气词出现,这样一来,语言七零八碎,语意不连贯,学生怎么能集中注意力去消化其中的知识点呢? 甚至听完整节课,我觉得“啊是”成了她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对于其他亮点反而印象并不深刻。整节课,我甚至根本没注意到老师讲了什么知识点,可见教师的口头禅已经对学生学习造成了干扰。
(三)教学语言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段落,都应该有重点和难点。课堂不能过分随意,一节课侃侃而谈,但是却脱离文本,当下课铃敲响才发现还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只能留到下节课再讲,把教学时间安排得相当紧凑,这样显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实就学生而言,有一些知识是相当容易掌握的,教师不必要反复强调,有一些知识并不重要,教师的反复强调其实是在做无用功。
二、对策与建议
(一)保证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只有清晰、准确、合乎逻辑的语言才是规范的,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语文教师,在语言修养方面的要求更高,讲课要做到字斟句酌,防止语句不通、词不达意等弊病。有的教师喜欢在教学语言中加入过多的语气词,以为这样会更具亲和力,殊不知是犯了一个大错。还有些教师养成了“口头禅”的习惯,如毫无意义地重复某些词等,这样势必会影响教学互动,影响教学效果。
(二)提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
要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首先要有生动形象的语言做前提。现代心理学认为,刚开始上课时学生比较容易集中精力,这种最佳状态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听课上面。
例如,笔者听课时见到一位老师上《蓝蓝的威尼斯》一课,该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一边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威尼斯的影视材料,一边用语言描绘威尼斯的美景,威尼斯人们的生活形态,威尼斯的建筑……在她优美的语言中,循着影片的足迹,让每一个没有到过威尼斯的人仿佛也身临其境。这样的设计,为接下来的课文讲解作了很好的铺垫。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多媒体影视资料有机结合,景与情、声与形在这里得到了好的配合,相得益彰。语文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丰富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中学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是充满活力的青少年学子,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海洋,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要活,感情丰富是必不可少的。
刚开始上课时,我就曾经犯过这样一个错误,被我的师傅指了出来,那就是没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教学中,以情感带动教学。
记得那次上的是作文课,要让学生学会将“五感”融入写作中,我给出的示例是这样的:“他上楼梯前,双手抓住站稳后,伸开右手托住右腿放在台阶上,再托起左腿扶上台阶,上一级台阶,重复一次。每挪动一步,他都要咬紧牙关。”当时我的做法是将什么语句用到什么感官简單的提了一下,就让学生仿照,尝试用“五感”描述一根头发。但学生的课堂表现明显不积极。其实,学生的情感体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贫乏的。如果不能细心观察和体会生活的话,对于这样的示例他们是很难有所体会的。这就需要教师用情感来带动学生,以自己的体验,通过教学语言表达出来。后来,我在另外一个班上了同样的一节课,同样是这一环节,我饱含感情地朗读了一遍,让同学们想象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情况,这一次同学们的反应相当热烈,目光不由自主都集中到了班上一个较胖的同学身上,甚至有同学按捺不住,还表演了一下“举步维艰”的样子,课堂气氛一时间显得相当活跃。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情感性。课堂上饱含感情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转化为听课的热情。
三、结语
古人云:“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辟而喻,可谓继志矣。”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马虎不得。尤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挚爱着自己的教育事业,时时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重视自己的教学语言,更要注重不断地在教学实际中学习和摸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各种契机,运用规范、形象、有情感的语言,使语文课堂变得活跃、有序、高效。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