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引导”的应有价值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yu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看上去课堂上轰轰烈烈、精彩纷呈,然而也避免不了有些教师的“活”课堂出现了“失察”或失控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引导不善,导致教学无效、低效甚至是负效。教师的“教”从根本上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变“以学定教”为“顺学而导”,达到“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的效果。
  【关键词】现状分析;有效引导;策略研究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这一基本理念明确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教师的“教”从根本上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变“以学定教”为“顺学而导”。
  一、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推进深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已逐渐为广大的教师所认同和接受,教师的观念已经转变,但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其间还有一定的差距。然而在课堂上却发现有些教师对“活”的课堂出现了“失察”或一定程度的“失控”现象,这些都是由于教师教学引导的不善,而导致教学的无效、低效甚至是负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引导泛滥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往往只重视探究性学习,甚至极端地对任何学习内容都让学生“探究”,误认为探究味越浓烈,课改特色就越鲜明,否则就成了失去课改光环的“陈旧课”。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探究过多、过顺、过滥的倾向,以至于不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需求等实际特点。
  (二)引导过于精细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可以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但是,在时下一些课堂中,笔者发现教师的引导存在过多、过细的毛病,教师的良苦用心适得其反,过多的“引”即成了“牵”,在无意中束缚了学生。由于引导过于精细,学生思考的空间很小,因此在课堂中就常常产生“打乒乓式”的师生问答的尴尬场面,教学由此变得相当沉闷,效果可想而知。
  (三)引导过于粗放
  课堂引导,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惯用的教学方式。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适度放开,对学生少一些约束和限制,多一些自主和独立。但放开绝不是放纵,绝不是无视常规,毫无原则的放任自流。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并有机地结合学生实际,艺术性地设置有效的引导,给学生提供思考的起点和方向,引导学生有序地去探求知识的奥秘,全面而深刻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但课堂中如果问题的回答范围过于广阔,就会使引导没有明确指向性。
  (四)引导没有思维含量
  好的引导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引导方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的引导,应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问题要有足够的思维含量,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正所谓好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中顿悟思考的乐趣。
  二、有效“引导”的策略研究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得恰到好处,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学生思维的“连接”处引导
  思维的“连接”处,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交接之处。学生囿于知识面的狭窄,学习经验的不足,往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出现问题。教师于此处进行合理引导,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让学生充分想象
  在成人看起来比较容易理解的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却不是那么好理解。笔者把整个圆柱的体积推导过程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点,设成一个一个问题,通过对圆柱体实物切割的展示来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
  2. 在思维的“连接处”进行引导
  在思维的“连接”处进行引导,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
  3. 善于抓住最佳时机
  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应该是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还要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多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机会,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作用。
  (二)从学生思维的“凝固”处引导
  思维的“凝固”处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力所不逮,思维呈现胶着、无法运转的状态。这种思维状态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有时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学生思维的“凝固”状态时,教师的引导、点拨尤为重要。
  1. 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倡导师生在课堂活动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从学生思维的“凝固”处引导,通过调控、总结、点拨、鉴定、评价、串联等方式,在引导时触及学生的思维“凝固”处,尊重学生,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励意向、启发思维、点拨疑难、指导方法,让学生自己会学、学会;懂想、想懂问题;促使学生的凝固的思维得以化开。
  2. 为学生的思维疏通管道
  在教学中,有许多问题表面和内涵都有相似之处。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清楚区分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表面上看,单位“1”没变,仔细一分析,才发现单位“1”的数量变了。如果教师只通过讲解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势必给学生造成一知半解的模糊印象。因此教师必须抓住造成学生错误的根源——“学生忽视了在数量变化过程中,单位‘1’也发生了变化”这一学生思维凝固性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疏导。
  3. 在学生极“愤”之时给予的引导
  教师在学生极“愤”之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容易使学生的解题思路豁然开朗,教师要趁热打铁,再出几道相类似的题目来巩固此类题目的解法,让学生形成能力。之后,教师实施第二个环节,即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编写一些“不变量”的应用题,展示给同学看,看谁编的应用题新颖有趣,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符合生活实际的应用题,不但符合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机培养。
  (三)从学生思维的“亢奋” 处引导
  思维的“亢奋”处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材料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因而兴趣浓厚,出现极度兴奋现象。在学生出现此类现象时,教师固然感到欣喜,因为学生的亢奋能让教师的情绪高涨,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的极度亢奋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如果不及时进行控制,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因此,教师应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掌控能力,做一个称职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发挥“组织者”应有的作用。
  (四)从学生思维的“创新”处引导
  思维的创新点,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喷发出的创新的欲望。教师如果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创新欲望进行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都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创新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从中感受创造的快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才能引导有方,既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体验到创新思考的乐趣。巧妙机智的引导,不但能给学生指出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开启创新的窗口。
  参考文献
  [1]韩龙淑.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R].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2]陈德悔.小学数学中有效引导的措施[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8).
  [3]姜慧楠.浅谈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新课程,2015(26).
  [4]胡坤.基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C].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研学后教”是我区基于近年来国内课堂改革多种成功模式的合理内核,结合我区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出的;合作学习是当前小学英语“研学后教”课堂中的重要方式。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究,全面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从而达到学生英语学习的“乐学”与“会学”,形成终身学习素养。  【关键词】合作学习;研学后教;小学英语;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c
【摘 要】在研学后教教学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本学科特点,更多地通过研学任务进行。本文从研学任务概念到类型,设计要求,最后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浅出地阐述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研学任务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研学任务;设计与实践  一、研学任务的概念和类型  “研学任务”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为原型,为了解决研学问题,达成教学目标而创设的学习任务。研学任务通过
【摘 要】自我教育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加强班级建设,创设自我教育的氛围;强化方法训练,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自我教育;认识自我;班级建设;方法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还可以让教师从繁
【摘 要】音乐教育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使人们善良高尚。正因为音乐教育具有这些独特的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以优秀的作品,生动的教学语言来感染学生,唤起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励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音乐教学与德育之间以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的关系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针对当前现状,对怎样把德育教育落实到音乐教学中去
【摘 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中存在以教科书为语文学习的全部内容、学生阅读面过窄的问题。“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力求探寻“有效拓展”与阅读教学相融无痕的境界,从课前、课中和课后拓展性阅读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言材料,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拓展性阅读;课文;教学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这样一种通病:绝大部分教师把
【摘 要】很多学困生成绩不理想并不是由于智力因素。因此,教师辅导学困生时要及时总结,找出成绩不理想的真正原因,进行归类。教师应该首先训练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积极归因,运用行为改变技术辅导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素质;诊断;积极归因;信心  一、语文“学困生”的特点  2012学年,我新接手四(2)班语文的教学工作。这个班有2个“学困生”。他们不是因为智力的因
【摘 要】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综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引导学生發现、探究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切实开展创新教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新;思维  一、运用兴趣教学,激发创新思维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摘 要】第一学段的学习是启蒙性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是促进他们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动力。提高第一学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在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与态度。  【关键词】数学;第一学段;新课程;综合素质;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数学思维的评
【摘 要】尝试把数学与“贤”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使两者相互渗透,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心理品质素养,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找到民族文化与时代脉搏的契合点,促进其主动地传承、保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从而形成具有“贤”文化特色的数学课堂与教学形式。  【关键词】数学传统文化;本源;见贤思齐;思维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
【摘 要】农村小学生较胆小,缺少自信,不太敢说英语,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取笑。英语教师应首先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以及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英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初级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一、教学联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