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全球第一个长效HIV融合抑制剂前沿生物领航百亿蓝海市场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Mag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创新药优先审评”政策推出,属于创新药的时代正式开启。四年间,头部创新药企业纷纷实现蜕变,例如恒瑞医药从不到千亿市值成长至近5000亿市值。2019年,科创板正式开板,监管层的设计初衷之一也正是培育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尤其是创新药企业。不过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科创板上市企业总共185家,41家属于医疗保健行业,其中12家为制药企业,而纯粹的创新药企却寥寥无几。从中长期看,生物医药将是优异赛道,而我国要从医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培育起如美国吉利德公司一样的顶级创新药企将是关键之一。
   近期,国内创新药领域再添重磅一员。10月28日,全球领先的抗艾滋病创新药企业前沿生物(688221.SH)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交易。作为国内资本市场上稀有的带有正统“创新药”血液的标的,前沿生物在上市之后或将持续收获市场关注。

技术实力雄厚艾可宁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12%


   前沿生物原创研发的艾可宁是公司核心产品。作为全球首个抗艾滋病长效融合抑制剂,艾可宁在广谱抗HIV病毒活性、长期药效、注射给药方式、安全性、应用领域和减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均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现有已上市的抗HIV药物。并且,艾可宁打破了国外药企对抗艾滋病新药的垄断,建立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创新能力与话语权。
   艾可宁的推出让前沿生物坐上“创新药”的交椅,这背后是公司创始团队18年来孜孜不倦的研发投入。公开资料显示,前沿生物核心管理人员均有扎实的技术背景,尤其是其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谢东,作为国际知名抗艾专家,拥有超过20年药物研发经验,曾参与和领导开发出三个抗艾滋病新药。2002年,谢东回国创业,苦心研发16年后,才有了艾可宁的成功出世。招股说明书显示,艾可宁于2018年5月获批,8月起开始在中国销售,2019年就实现了中国市场2086万元的销售额;今年,前三季度又进一步实现了销售收入2322.4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1.57%,可见其市场前景广阔。
   回顾来看,艾可宁对于前沿生物,类似于历经8年、烧掉9330万美元才靠西多福韦“杀出重围”的吉利德。当初,吉利德“杀出重围”后,便是延伸触角,扩展品类,于是有了后来的替诺福韦酯和首个二联、三联疗法等创新。就前沿生物而言,其在研产品“艾可宁+3BNC117”联合疗法项目将艾可宁与广谱中和抗体3BNC117组成了一个全新的、全注射、两药组合的联合疗法,旨在探索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并大幅减轻患者用药负担。目前联合疗法维持治疗适应症已经处于美国II期临床阶段。另外,新型透皮镇痛贴片AB001已于2020年3月完成中国桥接I期临床试验,结果达到预设的终点指标。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1月29日和2020年5月25日,公司与上海药物研究所就“抗新型冠状病毒候选药物DC系列(包括DC402267等)作为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新药”项目分别签署协议,上海药物研究所就标的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向公司授予专利独占许可,公司独家取得标的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授权。

百亿蓝海市场领航者


   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艾滋病在中国传播较快。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2018年我国艾滋病患者超过125万人,2013-2018年复合增长率达9.1%。用药方面,国内现有用药趋于陈旧,患者用药诉求未能满足,新药市场潜力较大。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抗HIV病毒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8年20亿人民币增长至2030年超百亿人民币。
   针对目前市场上的产品空白,前沿生物的艾可宁主要面向三类艾滋病患者:耐药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及住院重症患者。尤其是对于住院及重症患者人群,目前市场上艾可宁并无直接竞争产品,公司预计可实现15%-30%渗透率;而对于肝肾功能异常患者、耐药患者人群分别可实现5%-10%渗透率、2%-10%的渗透率。前沿生物瞄准的还有海外市场,公司计划在2024年优先完成在亚非欧、南美等地27个国家的药品注册工作,届时其面向的是一个467.5亿美元的广阔市场。
   为应对市场需求,本次募集资金,前沿生物计划主要用于“艾可宁+3BNC117”联合疗法临床研发项目和1000万支注射用HIV融合抑制剂项目,以满足产业化需要,进一步增加技术实力。
   從行业来看,我国抗HIV创新药物较为稀缺,目前国内在研管线产品大多处于临床早期,国内市场处于较好的发展时机。若以“前辈”吉利德作比,目前尚在“少年时期”的前沿生物,能否复制其成功路径,成为中国科创板模块的吉利德呢?凭借国内领先的产品和技术实力,前沿生物或许值得期待。
其他文献
·编者按·  蚂蚁集团即将正式登陆A股。“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融资定价,发生在美国市场之外,在五年前,甚至三年前我们想都不敢想。”作为蚂蚁集团的实控人,马云如是说。  从17年前的初创到今年的上市,蚂蚁的一路成长发展伴随着与监管的博弈,甚至理念上的碰撞。蚂蚁集团的成功上市,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一个里程碑,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的资本市场向代表着中国未来的新经济敞开大门。  未来必将有更多类似
期刊
发行概览: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投资于以下项目:年产30万吨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基本面介绍:公司主要从事改性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能化、功能化的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是国内规模最大、客户覆盖最广的改性塑料企业之一。公司拥有聚烯烴类、聚苯乙烯类、工程塑料及其他类多种产品平台,产品种类丰富,高性能化和功能化产品品种
期刊
继上证50指数上周率先摆脱盘局,刷新年内高点并打破2008年1月以来的12年新高纪录之后,本周沪深300、上证180等大指数也先后突破前高,大市值顺周期品种“顺风顺水”实现年末强势崛起。如果从11月5日中证100指数率先突破年内高点算起,实际上这个风格转换的过程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相对较低的估值和经济基本面的整体好转,让周期股的“风格转换”成为号召投资者“跑步钱进”的大旗。不过,在市场对“顺周期
期刊
10月29日,丽鹏股份(002374.SZ)非公开发行2.11亿股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此次增资后,丽鹏股份股东名单上新增了国资贵阳产控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阳产控资本”),或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最近两年,随着中锐集团入主后不断优化经营管理,丽鹏股份逐渐实现基本盘的稳定,而此次募资4.8亿元,将用于华阴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瓶盖产品曲面印刷工艺升级改造项目以及偿还银行贷款,有望让
期刊
9月4日,主营工业互联网交换机等产品的三旺通信成功过会,此后将在科创板上市交易。从经营业绩表现看,2017年至2019年,三旺通信实现营收1.13亿元、1.47亿元和1.72亿元,其中2018年、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30.66%和17.32%;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54.93万元、5137.96万元和5798.93万元,2018年、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86.5%和12.86%。仅从这组
期刊
发行概览:公司本次募集资金运用均围绕主营业务进行。本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拟用于制造中心升级与产能扩建、研发中心升级建设、营销及服务网络扩建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基本面介绍:公司主营楼宇对讲、智能家居等智慧社区安防智能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自设立以来,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以“領跑智慧生活理念,创造卓越生活品质”为使命,以打造“安全、舒适、健康、便捷”的智慧社区生活环境
期刊
10月25日晚,名臣健康(002919.SZ)发布公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24.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89.71万元,同比增长125.96%;同时,公司预计2020年度累计净利润1亿-1.3亿元,同比增长333.34%-463.34%。对此,名臣健康表示,业绩预增来自于公司2020年日化业务收入增长,业绩有所提升;另外自2020年9月起
期刊
蚂蚁集团29日发行A股,中国版的“漂亮50”改朝换代将成新常态,消费型科技股将逐渐占据A股主流。   蚂蚁上市测试科创板注册制融资尺度   28日,纳指大跌3.73%,收盘较年内峰值缩水8.9%。次日,沪综指逆市上涨0.11%,展现出特立独行的一面。29日,有19万亿元资金参与蚂蚁集团A股IPO申购,沪市并未“大失血”,单日成交2786亿元,较28日的2175亿元明显放量。   曾几何时,大
期刊
四季度第一个月的市场“先扬后抑”,那么后续将如何演绎呢?《红周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善水源(横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投资总监刘明月,他表示,四季度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只要有结构性的机会,我们觉得就是比较好的一个配置阶段。”   刘明月认为,当前的权益资产处在较佳配置时期,以白酒为主的大消费、以医疗服务为主的大健康以及顺周期的大金融领域,都可能在四季度出现投资机会。   当前的市场处在较佳配
期刊
美国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今年第三季度GDP年化增长达33.1%,但美媒称这“对于投资者没有任何意义”。相比美国“高增”,中国前三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对此,太盟投资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单伟建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季度中国经济的复苏对全球经济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从投资机会来说,中国市场更加友好,他说,“如果一个市场经济稳定增长、汇率稳定、金融体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