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是与农民工问题相伴而生的,因此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首先是由家庭德育的缺失造成的,另外,学校德育不足以及社会环境薄弱等也是重要原因。基于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应主要从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方面努力。要加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丰富学校的德育内容,搞好乡风文明建设。总之,只有多关注孩子们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原因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经济差距日渐拉大。由于农村地区就业岗位较少,收入水平相对低下,很多学生的家长都会选择到城市区域打工赚钱,而把学生放在家里,由家里老人照料,这就致使目前国内出现了较多的留守学生。初中阶段是学生对社会认知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由于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的原因,较多留守学生会存在一定的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善交际、说脏话、打架,严重的甚至出现吸毒、过早辍学的情况,德育教育严重缺失。然而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其行为偏差不仅会对自己和家庭造成一定影响,而且会影响祖国的未来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缺位的原因
(一)家庭德育教育缺失
随着我国的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青年到沿海城市务工,其中仅限小一部分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孩子可以随父母到务工城市读书。但更多的孩子无法随父母到城市,只有继续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料,有的甚至还寄放在其他亲戚朋友家里。由于老一辈的教育观念、生活理念等很多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发展情况,致使其不注重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甚至一些长辈已经习惯讲脏话、不注重卫生等,致使其会在无形之间影响留守儿童。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农村依旧存在浓厚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很多父亲会选择外出打工,母亲承担起主要的育儿责任。父亲在教育中的缺失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行为。
(二)学校德育教育缺失
虽然最近几年,我国在各个学习阶段都注重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初中阶段是我国教育的特殊阶段,面临着中招考试的压力,而且中考依旧是以应试打分制的录取标准,这也致使中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对教师、班主任的考核标准更多还是以学习成绩为基础的评价体系,这种局面造就了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过分看重,对德育教育花费的心思和时间有限,忽略了国家真正想培养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T型人才。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儿童更加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作为农村教师要更加具有细心和耐心,如果没有对其深入地了解,就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很多教师把德育教学当成一项工作任务和教学目标,容易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德育效果。农村教学基础设备落后,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不强,都影响着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社会德育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整个农村地区,无论是在社会形态、文明意识,还是在德育教育方面,重视度都不如城市地区。这就致使农村地区整体缺乏文明行为养成的环境,有部分区域甚至在地方常用方言中融合了一些不文明的词语。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秉承“读书无用”等理念,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学生较早辍学,走向社会,进而出现一些偏差行为。社会环境相对薄弱给德育教育形成一定的阻力。
二、解决农村留守兒童德育缺位的对策
(一)加强家长和委托监管人的德育教育
学生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针对存在行为偏差的留守学生,家庭教育更是在其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而出现心理问题和偏差行为的例子数不胜数。家长要重视与留守儿童的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温暖,明白他们虽然不在身边,但是对学生的爱却不缺席。同时家长要配合学校老师做好沟通交流,共同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努力,比如老师可以将一些关于文明礼貌用语和行为的知识制作成微课资源,让学生父母、长辈和家里的亲人下载并观看,通过提高家长与长辈的认知,在全社会营造文明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展、传播速度的不断增快,学生所接受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庞大,其理解能力以及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有很大程度地提高,他们对事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所以学校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就要以学生主体,促进德育教学工作的生活化,把学生当作是一个具有独立判断力的个体,在与其进行德育教学时更多是以探讨的形式进行,而非与其他科目类似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要积极地进行家访,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相联系,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白良好行为习惯对自己一生发展的重要性。用言传身教去影响留守儿童,重视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工作,把德育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慢慢渗入留守儿童的世界里。
(三)加强社会的德育教育
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近些年,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各大城市举行,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国家也特别重视,出台了很多政策帮助留守儿童受到平等的良好的教育,社会上一些慈善机构也进行了募捐,增建基础设施,让信息化走向农村教学课堂,让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做事。
总之,德育教育不仅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品格与对社会认知,而且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为了解决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学校、家长及老师要形成三位一体,加强沟通交流,要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进行疏导,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社会环境。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逐渐地被高度重视,新课改要求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这就需要家长、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新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孙喜杰.探究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及原因[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
[2]陈忠,王艳红.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缺失的研究策略[J].学术周刊,2018(05).
关键词: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原因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经济差距日渐拉大。由于农村地区就业岗位较少,收入水平相对低下,很多学生的家长都会选择到城市区域打工赚钱,而把学生放在家里,由家里老人照料,这就致使目前国内出现了较多的留守学生。初中阶段是学生对社会认知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由于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的原因,较多留守学生会存在一定的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善交际、说脏话、打架,严重的甚至出现吸毒、过早辍学的情况,德育教育严重缺失。然而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其行为偏差不仅会对自己和家庭造成一定影响,而且会影响祖国的未来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缺位的原因
(一)家庭德育教育缺失
随着我国的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青年到沿海城市务工,其中仅限小一部分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孩子可以随父母到务工城市读书。但更多的孩子无法随父母到城市,只有继续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料,有的甚至还寄放在其他亲戚朋友家里。由于老一辈的教育观念、生活理念等很多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发展情况,致使其不注重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甚至一些长辈已经习惯讲脏话、不注重卫生等,致使其会在无形之间影响留守儿童。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农村依旧存在浓厚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很多父亲会选择外出打工,母亲承担起主要的育儿责任。父亲在教育中的缺失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行为。
(二)学校德育教育缺失
虽然最近几年,我国在各个学习阶段都注重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初中阶段是我国教育的特殊阶段,面临着中招考试的压力,而且中考依旧是以应试打分制的录取标准,这也致使中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对教师、班主任的考核标准更多还是以学习成绩为基础的评价体系,这种局面造就了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过分看重,对德育教育花费的心思和时间有限,忽略了国家真正想培养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T型人才。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儿童更加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作为农村教师要更加具有细心和耐心,如果没有对其深入地了解,就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很多教师把德育教学当成一项工作任务和教学目标,容易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德育效果。农村教学基础设备落后,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不强,都影响着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社会德育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整个农村地区,无论是在社会形态、文明意识,还是在德育教育方面,重视度都不如城市地区。这就致使农村地区整体缺乏文明行为养成的环境,有部分区域甚至在地方常用方言中融合了一些不文明的词语。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秉承“读书无用”等理念,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学生较早辍学,走向社会,进而出现一些偏差行为。社会环境相对薄弱给德育教育形成一定的阻力。
二、解决农村留守兒童德育缺位的对策
(一)加强家长和委托监管人的德育教育
学生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针对存在行为偏差的留守学生,家庭教育更是在其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而出现心理问题和偏差行为的例子数不胜数。家长要重视与留守儿童的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温暖,明白他们虽然不在身边,但是对学生的爱却不缺席。同时家长要配合学校老师做好沟通交流,共同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努力,比如老师可以将一些关于文明礼貌用语和行为的知识制作成微课资源,让学生父母、长辈和家里的亲人下载并观看,通过提高家长与长辈的认知,在全社会营造文明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展、传播速度的不断增快,学生所接受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庞大,其理解能力以及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有很大程度地提高,他们对事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所以学校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就要以学生主体,促进德育教学工作的生活化,把学生当作是一个具有独立判断力的个体,在与其进行德育教学时更多是以探讨的形式进行,而非与其他科目类似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要积极地进行家访,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相联系,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白良好行为习惯对自己一生发展的重要性。用言传身教去影响留守儿童,重视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工作,把德育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慢慢渗入留守儿童的世界里。
(三)加强社会的德育教育
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近些年,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各大城市举行,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国家也特别重视,出台了很多政策帮助留守儿童受到平等的良好的教育,社会上一些慈善机构也进行了募捐,增建基础设施,让信息化走向农村教学课堂,让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做事。
总之,德育教育不仅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品格与对社会认知,而且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为了解决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学校、家长及老师要形成三位一体,加强沟通交流,要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进行疏导,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社会环境。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逐渐地被高度重视,新课改要求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这就需要家长、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新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孙喜杰.探究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及原因[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
[2]陈忠,王艳红.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缺失的研究策略[J].学术周刊,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