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记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推荐:
  稻盛和夫是哲学家,但他首先是实业家、实践家,他的哲学都是来自于他的人生成长所感及经营企业过程中所思,他的人生哲学从根本上说是生动的实践哲学,本书结合他的成长经历讲述他的哲学,非常生动有趣。曹岫云老师作为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最信赖的中国学生,作为中国传播推广稻盛和夫哲学的第一人,对于稻盛和夫及其哲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亲自撷取的稻盛和夫的60个哲理故事,寓哲理于故事,以故事说哲理,追本溯源,阐释了稻盛和夫人生哲学的由来,令读和夫的人生哲学。见贤思齐,相信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从内心里瞬间产生的强大力量,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工作与生活。
  
  简要目录
  
  自立新推荐序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引言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与稻盛和夫素昧平生,只是读了稻盛所著《新日本新经营》一书后,就下断语说:“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两件倒霉事
  
  这两件事稻盛看得很重,自己心思不正、行为不当,才弄得自己狼狈不堪、被人蔑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和结局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稻盛日后建立起“作为人,何谓正确”的判断事物的基准,并严于律己,不管大事小事决不违规,就与学生时代的这些挫折有关。
  
  喜形于色
  
  “我们就要为小小的成功而高兴,这样才能给我们增添新的勇气。所以不管你说我轻薄也好,轻率也好,有一点小小的成功,我就会从内心感到喜悦,我不掩饰这种喜悦,我要过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生。今后我照样要为小小的成功而开心,并由此把工作向前推进。”
  
  晓以大义名分
  
  稻盛一遍又一遍,向部下反复诉说工作的意义,阐述艰苦的劳作中包含的“大义名分”,让大家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因为总是在下班时才开始讲解,所以等到讲完,往往已经夜深,但大家总是很专心,听得津津有味。
  
  瞄准世界第一
  
  “纵使是不自量力的梦想,是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标,还是要在胸中牢牢树起这个目标,在大家面前揭示这个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人本来就具备使梦想成真的巨大的潜力。”
  
  用百米赛速度跑马拉松
  
  “以百米赛的速度跑马拉松,或许中途倒下,或许跑不动了落伍。大家这么讲过,我也这么想过。但是,与其参加没有胜算的比赛,不如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即使坚持不长,也要挑战一下。幸运的是,不知不觉中我们居然适应了高速度,用这高速一直跑到了今天。”
  
  松下哲学
  
  松下所说“首先你必须得这么想”这句话,稻盛的理解是:“你说你也想让自己的经营有余裕,但是怎样做才能使经营有余裕,方法千差万别。你的企业一定有适合你企业的做法,我无法教你。但是经营绝对要有余裕,你自己必须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才是一切的开始。”
  
  能力用将来时
  
  稻盛先生有—个“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的重要观点。创业初期从客户处拿到的新订单,全是当时的技术能力做不到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比如半年,提高了能力就一定能做到,他抱着信念向客户作出保证。
  
  袁了凡的人生观
  
  稻盛非常喜欢袁了凡的故事,从这个浅显而寓意颇深的故事中,稻盛归结出一种重要的人生观,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无非是由两条法则组成,一条是命运的法则,另一条是因果报应的法则。只要坚持运用因果报应的法则,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朝好的方向转变。
  
  才能不可私有化
  
  “才能属天赐,不得据为己有。才能由上苍偶然授予自己,上苍要求将它回报世人、回报社会。将它视作私人资产而独享恩惠,就违背了上苍的意志。我应该将自己的才能贡献给员工、股东、客户以及社会。”
  
  大善似无情
  
  稻盛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的法则”。而且,稻盛认为善有大善、小善之分。迁就朋友的不合理要求,这种“小善”是帮他的倒忙,让他越陷越深,同时往往让你自己也陷入困境。
  
  痛苦证明活着
  
  “你痛苦,那是因为你还活着。如果你死了的话,就没什么苦恼了。正因为活着才会有苦恼,这不是件好事吗?”
  
  螃蟹打洞
  
  稻盛认为“螃蟹只会比照自己的壳的大小挖洞”,企业发展的水平,取决于经营者的品格,也就是经营者“器量”的大小。
  
  京瓷与丰田
  
  稻盛第一次主动向丰田让步,第二次说服丰田向自己让步。这种决断或者判断的基准就是所谓哲学。虽然他没有用哲学这两个字,但整个过程,包括稻盛所讲的道理中都充满着哲学。
  
  “京都奖”有感
  
  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人的精神道德的衰退或停滞,这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尖锐而深刻的矛盾,“京都奖”的理念、稻盛哲学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有力的武器。
其他文献
《左传》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愚以为,在先秦众多思想家中,能够全面实现此“三不朽”者,唯管仲一人而已。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云水翻腾、风雷激荡的大变革时代,在思想领域里也呈现出诸子争鸣、百家蜂起的繁荣局面。  这样一个时代,确实为形形色色的“土”提供了脱颖而出、崭露头角的广阔舞台。但仔细比较一下,则不难发现,此一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唯有管仲和商鞅这两个人
期刊
宋代皇家画院经常以诗为题考核画师,有一次考题是“踏花归去马蹄香”,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是诉诸视觉的,而“香”则属于嗅觉,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香气表现出来,自然有绝大的困难。很多画师都画上骑马者在花丛中经过,而夺魁者仅画上一奔马,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飞舞,使人感到春风拂面,花香袭人,诗句的意境呼之欲出。清人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记载宋代画院另一次考核,题目是“竹锁桥边卖酒家”,很多画师都直接画出酒家的楼阁,
期刊
有无相生,无极生太极    记者:道家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那么无极门是道家的—个分支还是自成体系呢?  刘荣庭:过去,道教是根在哪里就叫做什么派,例如华山派、崂山派、武当派,这些既是老子传下来的东西。又是各自独立的门户。无极门产生于我家乡的一座山叫医巫闾山。宋元时期,道教老祖化名大龙真人,先后三度张三丰于辽西医巫闾山。第三次,才告以真实身份,并立下无极门二十字联谱,撰联于阁山大朝阳三
期刊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其独特的诗性智慧成为不朽之作,传诵千古。作为鹳雀楼的实体,有几人能见,有几人能登,有几人能知,楼之享有大名和王之涣的这首诗是分不开的。  据《清一统志》,旧楼在山西蒲州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蒲州今山西永济),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沈括《梦溪笔谈》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世事沧桑,河道变迁,尽管当年的鹳雀楼已淹没于黄河中游,今目的鹳雀楼已
期刊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关羽《风雨竹》  在山东有文圣“孔子”而在河东古代名人灿若繁星的天穹中,有一颗耀眼的星宿,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被后世封为“大帝”、尊称为“武圣”的关公。孔子与关公被后人并称为“山东山西两圣人”。  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生于公元一六0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为今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常平村人。关公从幼年开始,便喜读《左氏春秋》等儒家经典,其人
期刊
荷上的露水、草间的鸣虫,是有着诡异的神奇作用的药引子;半夏、乌头,本有毒性,可一经独到的炮制,却即成疗病的秘药……中国人对药草的理解,像高山与清风;中国人与药草的关系,像鱼儿与水。历经数千年锤炼的中药,在西方人眼里是“玄虚”,而在中国文化中却是“玄妙”。老子云:“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厚朴”是一味中药。中医药书称其因“木质朴而皮厚”得名。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厚,是淳厚的厚;朴,是
期刊
养生,是当今国人普遍的追求;养德,即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也是社会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养生与养德古已有之,重温古贤在养生与养德方面的教诲与实践,在今天不无意义。  所谓养生,又称养身,乃保养身体、延年益寿之道。这方面古人积累经验多矣。《管子·形势解》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庄子·达生》云:“人之所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险也”;《战国策·齐策四》曰:“晚食以
期刊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了“无为而治”这一核心主张;但它长期被人们看作消极避世,或者对失败者的抚慰。其实,“无为而治”的精髓是合理、健康、积极的,它在管理、引领、协调社会方面,至今闪烁着智慧之光。  不扰民。圣人懂得自然之道,顺应人的天性,给老百姓营造宽松的生产、生活环境,让民众各司其职,相安无事。“天下多忌讳,而民弭贫。”如果政令烦苛,人民就会疲惫、贫穷。上世纪极左路线时,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期刊
茶叶与鸦片战争  茶饮进入英王室    1662年英国皇室为新婚的国王查理二世和他的王妃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欧洲宫廷婚礼。在这场豪华的婚宴上,凯瑟琳公主婉拒了宾客奉上的各种名酒,举起一杯红色的汁液向全场致意。这个举动引起了法国皇后的好奇,出于妒忌,她一定要搞清楚这杯红色的液体到底是什么?  于是皇后派出了特工潜入英国皇宫,看到了凯瑟琳公主向查理国王介绍这种红色汁液是由一种来自中国的植物
期刊
成长在圣人故乡的鲁商,得天独厚地受到孔子思想精华的熏陶,形成独特的鲁商精神。  有一个德国企业家朋友,对我于西方文化的理解很是吃惊,我反过来将他一军,问他了解多少中国文化,他说知道孔子。我问知道孔子什么。他说“everything should be inits place”。我说你指的是“礼”,但只是“礼”的一部分,regulation,order,即规则和秩序,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