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改变什么?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521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观贯穿了人类的历史。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者,但也有袖手旁观者,喝倒彩者。自从有了互联网,围观之风日炽,是故“打酱油”一词能红透大江南北。虽然“打酱油者”(如“小悦悦事件”中的路人)多被解读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犬儒主义者,但当互联网使跨时间、跨地域的围观成为可能,就整体而言,网络时代的围观被赋予种种积极内涵,所谓“围观改变中国”即是由此而来。在那里,围观几乎成为共同关注甚至集体行动的代名词。
  从全景监狱到全视社会
  探讨围观改变什么,首先需要厘清的是观看与被观察如何进入并影响权力格局。关于这一点,全景监狱模型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切口。
  全景监狱(Panopticon)又叫全景敞视监狱,它不是居依·德波笔下的景观社会,而是福柯在《规训与惩罚》里着重建构的一个概念。在景观社会中,“符号胜于物体,副本胜于原本,幻想胜于现实”,而透过全景监狱,福柯看到的却是现代国家密如蛛网的规训体制广泛存在于从监狱到学校、工厂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
  在最早由边沁设计的全景监狱模型中,监狱由一个环形建筑组成,监狱的中心是一座装着百叶窗且可以环视四周的哨塔。环形建筑被分成许多小囚室,每个囚室都有两个窗户,一个对着里面,与塔的窗户相对,另一个对着外面,能使光亮从囚室的一端照到另一端。通过逆光效果,人们可以从哨塔的与光源恰好相反的角度,观察四周囚室里被囚禁者的小人影。这些囚室就像是许多小笼子、小舞台。不对等的是,囚徒在囚室里看不见哨塔里是否有人以及是否在凝视他们。这种全景敞视又单向透明的结构决定了狱方可以随时了解囚徒的一举一动,而囚徒却对哨塔里的动静一无所知。在这个权力格局中,权力是可见的(中央哨塔与暴力真实存在)但又是无法确知(囚徒在任何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被窥视)。这是一种规训结构,因为害怕受到惩罚,每个犯人都会在囚室里循规蹈矩,哪怕有段时间哨塔内空无一人。
  人不应该生活在黑暗中,但在单向透明的全景敞视监狱里,生活在黑暗中成为一种特权。简单说,囚徒失去了黑暗的保护,囚徒只能在明处受管制,而权力却在或明或暗中持续运行。这个模型可以很好地运用在一个不开放的政治社会中。
  全景监狱模型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监视(或凝视),挪威奥斯陆大学社会学教授托马斯·马蒂森由此想到一种统治方式的转向。在现代社会以前,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凝视。掌权者依靠武力征服天下,处处显示他们的权威与荣华,对反对者公开行刑以恫吓国民。而国民所能有的态度,不过是羡慕其威仪,恐惧其暴力。而在现代国家,新的政权似乎更喜欢躲在暗处,监视其臣民,而不想被监视。
  与此同时马蒂森也注意到福柯的一个疏漏——没有给与此平行的另一个现代化过程予以应有的重视。马蒂森认为,伴随着大众媒介尤其是电视的崛起,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之多的“多数人观看少数人”的权力关系同样在形成。大众媒介不遗余力地将权力从暗处驱赶出来,以形成与全景监狱并驾齐驱的另一权力机制。为此,马蒂森根据“Pannoption”一词杜撰了“synopticon”。根据“syn”前缀“共同”、“同时”的内涵,Synopticon可理解为“共视监狱”或者“共景监狱”。
  对此,齐格蒙特·鲍曼进一步解释,全景监狱设立的条件和作用都是使臣民固守原地——监视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他们逃跑或至少防备自发、意外和反常活动的发生。而Synopticon在本质上是全球性的。监视行为使监视者挣脱了地域的束缚。而且,纵使他们仍身在原地,但至少在精神上将他们送进了电脑空间。在电脑空间那儿,距离不再有什么意义。对视监狱的目标如今已从被监视者摇身一变,成了监视者。无论他们身处何地,无论他们走向哪儿,他们都可以—而且确实——与那张超越疆域、使多数人观看少数人的网络挂上钩。
  基于福柯与马蒂森的研究,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法学教授杰弗里·罗森做了进一步的发挥。如果说福柯的Panoption是“the few watch the many”(少数观看多数),而马蒂森的Synopticon是“the many watch the few”(多数观看少数,但它区别于前现代社会的多数观看少数),那么他所提出的“全视监狱”(Omnipticon)则是“the many watch the many”(多数观看多数)。而这种全视监狱恰恰是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生活在“全视监狱”之中,我们从来不知道我们看到谁,谁在观看我们,个人不得不担心自己在公开和私下场合表现的一致性。(Jeffrey Rosen,《The Naked Crowd),http://www.spiked-online.com/Articles/oooooooCA5FF.htm)
  考虑到全景监狱强制人们进入一个可被监视的位置,而对视监狱或全视监狱不需要胁迫强制人们,将Synopticon、Omnipt icon分别解读为“共视社会”、“全视社会”或许更为贴切。归根到底,大众传媒的兴起增加了社会能见度,使社会从原先单向透明的权力国家过渡到全景透明的网络社会。在这里,国民的视线能够互相抵达,不仅能够监视政府,也能监视每一个人。与《一九八四》不同的是,这里的互相监视是一种可选的权利,而非渗透到内心的义务与服从。而《一九八四》里所描写的社会是每个人监视每个人,所有人监视所有人,多数人观看多数人,实际上每个人有的只是义务而无权利,他们互相捆绑,将其忠诚奉献给一个人,那里才是彻头彻尾的“全视监狱”,本质上说是“一个人观看所有人”(the one watches the all)。
  围观互联网
  互联网给世人一个多数观看多数的机会。互联网上的围观,除了
  满足部分人的“看马戏”的心理(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在场或者见
  证),它还完成两个功能:一是社会自我监督,二是监督政府。
  关于社会的自我监督,比如2011年“7·23温州动车事故”发生
  后,网络名人罗玉风发微博称死者“为中国的人口优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此言既出,罗玉凤以及被怀疑与其有签约关系的新浪微博立即受到部分网友的激烈指责。最后新浪微博不得不删除相关内容。正如卡尔·波普尔在《二十世纪的教训》中所坚持的——即使是在一个自由社会,媒体也不是没有底线,因为“自由来自于责任”。
  对政府或者公权力的监督,尤其集中在2003年孙志刚案发生以来的近十年间。一个农家子弟,念完了大学,留在了城市,却因为没有暂住证枉死在广州的收容所里。这起“让眼泪一夜之间洒遍互联网”的悲剧激发了广大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与决心。及至最近几年,各种有关强拆、环境污染、政府不作为或者恶意作为的维权表达更是层出不穷。
  Forrester Research公司曾就成年网民使用社会化媒体技术比例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瑞典是欧洲参与程度最高的国家,而在亚洲中国居首。(图1、图2)
其他文献
即使在教学技术手段相当发达的今日,教师准确、简练、生动的课堂语言仍然是最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不管是课堂伊始还是各环节中抑或是课堂末,精心提炼、饱含深情、生动形象的过渡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快速融入文本情境,产生无穷的欢乐,使课堂上的师生活动成果事半功倍。  教学过渡语贯穿整课堂,促使教学过程顺畅、完整、统一。语文教师在其中承担着引领与示范的作用。因此,要让学生收获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语文课
这是一本论述慈善的起源、发展以及在当今社会中作用的书,兼述了慈善运作与国家、市场的关系,认为慈善在当今世界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作者指出,慈善资金也会对将要进入的领域进行认真选择,这是因为慈善资本毕竟没有国家、公司的资本那样雄厚,却绝非源自阴谋。
实习场理念鼓励幼儿在真实或拟真的“场景”中主动发现、探索、表达和创新,而幼儿自由表现和创造的前提是宽松的环境。基于儿童的美术活动,应该多方位、多元化地创设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的场景,赋予活动更多乐趣、更多体验和幻想表达,以激发幼儿的艺术情感和表现美、创造美的强烈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灵感。  一.创设多元灵动的园部美术实习场  幼儿美术实习场应以幼儿的生活和经验为起点和归宿;以幼儿的实践操作、
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从表面来看,这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经济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但对于像我一样的访客来说,却莫名地随时随地都可以触摸到文化的影子。文化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雕琢着这个沧桑城市的容颜,成为这座国际化都市的特有品牌。最近,一场名曰《五味纷陈:半世纪的中国生活记忆》的展览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开设特展。来自内地的290多种日常生活的器物,6本几年前出版的忆旧之作,半个世纪的历史
2014年3月下旬,学校政教处、大队部在“每周重点工作汇报”中讲道: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商店买零食,一买一大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丢垃圾非常随意、见垃圾熟视无睹;更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吃中餐剩菜剩饭很严重,而且饭碗一推,就去商店买零食吃。  对此,校长室带领政教处、大队部和班主任开展走访调研、个别谈心和案例分析等活动。大家一致认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三个缺少”:即班级缺少常态教育,学校缺少典型引领
看到我身后的书架了吗?它可是花费了爸爸妈妈好多好多的脑细胞才精挑细选回来的!书架由五块厚厚的板子组成,每一层都整齐地摆放着我精心分类的书籍。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项新的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确切了解学生的估测“测量单位”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学生的现状做了调查并做了分析,发现学生对实际量的估计能力有待提高,估测策略不够合理,估测能力普遍不高。通过调查分析,使笔者对估测教学进行了重新的反思,并提出了三点建议:记忆相关数据,储备估测参照;运用类比联想,让估测有据可依
推荐理由《雷梦拉与爸爸》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这本书不只是描写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更教会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如果你喜欢这本书,不妨把它推荐给爸爸妈妈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由语文学大奖权威评审机构“德国青少年文学研究院”选荐,它连续入选2003年和2004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作者迪米特尔·茵可夫,是德国著名儿童
萨维尼法学方法论讲义与格林笔记,[德]萨维尼、[德]格林著,杨代雄译,法律出版社,2008    不管怎么样,每一个学法学的人都会接触到德国法学,这种有着深厚哲学底蕴的法学路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都深深影响着世界法学的发展趋势。但是,德国法学何以能够独步天下呢?  这或许可以从方法论上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在这里,我想从萨维尼及其弟子格林的相关记述谈起。从1802年到1842年,萨维尼先后在马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