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活”的艺术,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学。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兴趣和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起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精彩绽放。本文阐述了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精彩绽放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发展主体性的主要渠道,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数学天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施展个性的舞台。教师要准确把握高中数学教学思想,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数学知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推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愉悦、自由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实施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高效达成。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创设高中数学课堂别样的精彩的肤浅看法。
一、 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导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新课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起着酝酿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数学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也是从课外到课内、由数学知识向创新能力过渡的桥梁。良好的课堂导入就像磁铁一样,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 “ 欲罢不能 ” 的求知渴望。设疑式导入是根据高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教师提出问题,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出现的矛盾对立观点,引起学生的争论和思考,教师及时点题导入新课。如:教学“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一节课时,教师提问:“你认为成立吗?”。学生讨论,有的说:“成立,因为……”有的说:“不成立……”认为成立的同学说:代入第一个式子成立,有的学生立即反驳:取的角太特殊了,如果让α=β=45°试试,多数同学同意后者的看法。这时教师追问:“到底应该等于什么呢?它与α、β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教师设疑引入了对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推证。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积极因素,学生会自始至终围绕问题,步步深入领会问题本质,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自然进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二、创设情境,蕴课堂精彩魅力
高中数学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所以,教师要巧设趣味性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获取数学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寻求知识、获得知识的习惯。趣味性问题情境,能使课堂蕴藏精彩的魅力。在教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教师手中拿一副新扑克牌(没有王牌),让学生任意抽一张,并牢记自己的牌号。游戏规定:A就是1,J就是11,Q就是12,K就是13,其余牌就以数值为准,让学生按以下方法进行计算:你抽到的牌号乘2加3后再乘5,再减去25,把计算结果迅速地告诉老师,教师就知道学生手中拿的是什么牌了(不必考虑花色)。如果牌号是自变量x,根据对应法则得出: y=5(2x 3)-25 即y=10x-10有题意,其定义域为{1,2,3,……,13},值域为{0,10,20,……,120},可得到其反函数。如果学生计算出来的值是100,则可以算出 x=11,即J,如果是70,则x=8,其余同理可知。这个问题应用了一个对应法则的问题,也涉及定义域、值域、反函数等有关问题,新教材虽然对反函数的要求大大降低,这里用到的反函数知识也不超出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各种数学教学活动中探索新知识,在游戏中变换问题的观察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使课堂生机勃勃。
三、自主探究,让课堂绽放精彩
自主探究学习具有“自律性”,即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促使自己的数学学习不断进取、持之以恒,表现为主动和积极的行为。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品味数学。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更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自主学习,关注学困生,看他们在哪一点有疑惑,及时帮助他们。如:教学“椭圆的概念”时,教师先让学生用两个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固定细线的两端,用铅笔把拉紧细线后,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就画出了一个椭圆。提出思考问题:
(1)你是怎样画椭圆的,椭圆上的点有什么特征呢?
(2)当细线的长度等于两定点间的距离时,它的轨迹是什么?(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3)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间的距离时,它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4)谁能尝试给椭圆下一个定义?教师引导学生给出定义。
学生动手操作后,准确地给椭圆下了定义,没有出现忽略椭圆定义中的定长应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错误,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成果,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通过发现、分析、归纳的能力。
总之,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枯燥、逻辑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教师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高中数学课堂绽放美丽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李富泉. 精讲多练. 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6):191.
[2]马富.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與多媒体有效结合[J]. 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235.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精彩绽放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发展主体性的主要渠道,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数学天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施展个性的舞台。教师要准确把握高中数学教学思想,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数学知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推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愉悦、自由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实施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高效达成。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创设高中数学课堂别样的精彩的肤浅看法。
一、 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导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新课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起着酝酿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数学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也是从课外到课内、由数学知识向创新能力过渡的桥梁。良好的课堂导入就像磁铁一样,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 “ 欲罢不能 ” 的求知渴望。设疑式导入是根据高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教师提出问题,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出现的矛盾对立观点,引起学生的争论和思考,教师及时点题导入新课。如:教学“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一节课时,教师提问:“你认为成立吗?”。学生讨论,有的说:“成立,因为……”有的说:“不成立……”认为成立的同学说:代入第一个式子成立,有的学生立即反驳:取的角太特殊了,如果让α=β=45°试试,多数同学同意后者的看法。这时教师追问:“到底应该等于什么呢?它与α、β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教师设疑引入了对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推证。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积极因素,学生会自始至终围绕问题,步步深入领会问题本质,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自然进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二、创设情境,蕴课堂精彩魅力
高中数学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所以,教师要巧设趣味性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获取数学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寻求知识、获得知识的习惯。趣味性问题情境,能使课堂蕴藏精彩的魅力。在教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教师手中拿一副新扑克牌(没有王牌),让学生任意抽一张,并牢记自己的牌号。游戏规定:A就是1,J就是11,Q就是12,K就是13,其余牌就以数值为准,让学生按以下方法进行计算:你抽到的牌号乘2加3后再乘5,再减去25,把计算结果迅速地告诉老师,教师就知道学生手中拿的是什么牌了(不必考虑花色)。如果牌号是自变量x,根据对应法则得出: y=5(2x 3)-25 即y=10x-10有题意,其定义域为{1,2,3,……,13},值域为{0,10,20,……,120},可得到其反函数。如果学生计算出来的值是100,则可以算出 x=11,即J,如果是70,则x=8,其余同理可知。这个问题应用了一个对应法则的问题,也涉及定义域、值域、反函数等有关问题,新教材虽然对反函数的要求大大降低,这里用到的反函数知识也不超出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各种数学教学活动中探索新知识,在游戏中变换问题的观察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使课堂生机勃勃。
三、自主探究,让课堂绽放精彩
自主探究学习具有“自律性”,即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促使自己的数学学习不断进取、持之以恒,表现为主动和积极的行为。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品味数学。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更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自主学习,关注学困生,看他们在哪一点有疑惑,及时帮助他们。如:教学“椭圆的概念”时,教师先让学生用两个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固定细线的两端,用铅笔把拉紧细线后,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就画出了一个椭圆。提出思考问题:
(1)你是怎样画椭圆的,椭圆上的点有什么特征呢?
(2)当细线的长度等于两定点间的距离时,它的轨迹是什么?(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3)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间的距离时,它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4)谁能尝试给椭圆下一个定义?教师引导学生给出定义。
学生动手操作后,准确地给椭圆下了定义,没有出现忽略椭圆定义中的定长应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错误,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成果,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通过发现、分析、归纳的能力。
总之,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枯燥、逻辑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教师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高中数学课堂绽放美丽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李富泉. 精讲多练. 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6):191.
[2]马富.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與多媒体有效结合[J]. 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