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赏“雪”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12月,我国北方的降雪逐渐增多,真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时间,大地银装素裹。置身其间,纵情游乐,别有一番趣味。那么,让我们在欣赏雪景的同时,也一起来品味这“雪”的美妙吧。
  “雪”在甲骨文中写成等形状,描摹的是雪花从天空中飘落的景象。可见,这个字从一开始指的就是从空中降落的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白色晶体,即下雪的“雪”。《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名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描写了解甲返乡的征夫艰难地行走在雪中的情景,这漫天的飞雪正是“雪”字的甲骨文字形带给人们的最初意象。
  到了小篆时期,雪演变成一个“从雨,彗声”的形声字,写作
  。再往后,逐渐简化成现在的写法。
  跟“风”“雨”类似,“雪”也由最初表示“雪花”之类具体的物质,发展出“下雪”这样的动作性含义。例如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里的“雪”就是“下雪”的意思。诗人以天要下雪为由,邀约友人饮酒叙旧。
  因为雪花通常是白色的,“雪”也就自然而然有了“白色”的含义。最经典的用例莫过于李白《将进酒》中的那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生之短暫,早上的满头乌发到了晚上已变得雪白。
  “雪”又在“白”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擦拭”的意思。例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在这里,“雪桃”不是指一种桃子,而是把桃子擦拭干净。整句话的意思是说,黍子并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擦拭桃子的。再如《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吴起雪泣而应之。”“雪泣”是揩拭眼泪的意思,与之同义的还有“雪涕”。“雪泣”和“雪涕”是古代作品中比较常见的用法。
  在上面几个用例中,“雪(擦拭)”的都是具体事物。再进一步,“雪”被用在抽象事物方面,表示洗刷、除去等意思。被洗除的可能是烦恼、耻辱、冤屈、仇恨等等。例如李白《独漉篇》:“国耻未雪,何由成名。”诗人将个人的功名抛诸脑后,念念不忘的是国家的耻辱和仇恨。
  雪色洁白而且晶莹剔透,被人们视作纯洁的象征。因此,“雪”被用来比喻高洁。例如唐代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其中的“雪格”和“松品”都是形容高洁的品格。
  雪的洁白无瑕、不染尘世是中国文人向往并追求的崇高精神境界。《庄子·知北游》中有“澡雪而精神”一句,谓以雪洗身,清净神志。从此,“澡雪精神”便作为一种固定用法,喻指清除意念中庸俗的东西,使神志、思路等保持纯正。
  人们总是喜欢将雪跟崇高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比如说“阳春白雪”。乍一看,这个词语的意思似乎跟春天的雪有关。而实际上,在这里,“阳春”和“白雪”并举,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乐曲名称。据称,“阳春”取其“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义,“白雪”则取其“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之义。从其寓意可知,这两种曲目一定跟通俗音乐不同。据西汉刘向《新序》记载,宋玉回答楚王的提问时说道:“……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也。”意思是说,当奏起“阳春”“白雪”这样的乐曲,国中能够唱和的仅有数十人而已,足见二者都是比较深奥难懂的音乐。后来,“阳春白雪”一词就被用来比喻高深典雅、不那么通俗易懂的文学艺术作品。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雪花还被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别称,比如“六出花”。这是因为,古人通过观察发现,雪花虽然形状繁复,但其基本形状大都为六角形,这跟自然界中常见的花朵以五个花瓣居多有明显的区别。所以,世人以“六出花”称之,更有甚者,尊之为“六出公”。例如唐代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元代白朴《天净沙·冬》:“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唐代佚名《东阳夜怪》:“爱此飘摇六出公,轻琼冷絮舞长空。”
  可见,雪带给人的多是崇高、美好的印象。难怪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雪”做出这样的解释:“凝雨说(悦)物者。”在他看来,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能够使万物愉悦。客观地说,下雪虽然不一定如许氏所言是万物皆喜的事,但是,冬季应时的好雪,的确有利于来年作物的丰收,故而中国从古至今流传着“瑞雪兆丰年”的农谚。
  雪,姿态万千。观雪、赏雪自古即为佳事。登高远望,可饱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凝神细观,则可品味“雪似梅花,梅花似雪”的奇绝。赏雪既可清心,更可怡情。在这悠长的冬日,让我们走出户外,领略那冰莹、纯净的美好吧!
其他文献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嗣所编《千字文》的开头。作为中国历史上流传很广的一部启蒙读物,《千字文》不仅教儿童识字,更通过对天地万物、文化历史、人生义理的描述来塑造儿童对世界的认知。面对如此宏伟的图景,该从何着手呢?《千字文》先以一句“天是黑色的,地是黄色的”起首,再徐徐展开一幅大千世界的图卷。世间万象,周兴嗣却选择从天地的色彩入手,实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让人不禁联想到色彩在中国传
期刊
汉制依秦而变  西汉的监察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是汉武帝对地方实行的刺史出巡制。二、西汉地方的刺史出巡制  西汉对地方的监察最初沿用的是秦朝的做法。汉惠帝时,一度在部分地区恢复了监郡御史制度,监郡御史两年一任,要求他们每年的十月到朝廷奏事,十二月再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后来又扩大范围,在中央所辖各郡都设置了监察御史。但这些御史的任务比较杂,在秦朝时的监察效果就不太理想。比如当年刘邦做泗水亭长
期刊
提到李白,我们立刻会想到“诗仙”,会想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确,李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历史人物了,他的诗歌,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至今仍广为传诵。少年时代的蜀中生活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卒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活了六十二岁。在这六十二年中,李白有四十余年(十三岁到五十五岁)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我们知道,唐玄宗统治前期创造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但
期刊
经典之为经典,在于其内蕴的博大精深,具有蓬勃的生命张力和无限的延展可能。中国古代经典中,儒家经典地位最尊;儒家经典中,清代学者段玉裁说“惟《尚书》最尊”。《尚书》关涉兴废存亡,诠释天道政理,引导修齐治平。《尚书》为大道之学,唐代史学家刘知幾就指出:“凡学者必精此书,次览群籍。”当下,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尚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尚书》的当代价值也越来越得到彰显。  《尚书》为
期刊
编者按: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凝聚着中华民族改造世界的辉煌成就,又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并播出《李冰与都江堰》《心怀天下范仲淹》)王启涛教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总结出领导智慧而成《国学中的领导智慧》(光明日报出版社)一书,出版后反响强烈,被推荐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读物。本刊编辑今征得作者同意,对书中内容做了梳
期刊
人有恒言曰“才情”,才生于情,未有无情而有才者也。慈母情爱赤子,自有能鞠赤子之才;手足情卫头目,自有能捍头目之才。无情于民物而能才济民物,自古至今未之有也。小人于国、于君、于民,皆漠然无情,故其心思智力不以济物而专以伤物,是鸷禽之爪牙a,蜂虿之芒刺也b。才乎,才乎!《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c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
期刊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十九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时举秀才,雍正时中举人,乾隆时获进士。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和官员。其主要事迹记载于《清史稿·郑燮传》和《清史列传·郑燮传》中。郑板桥做过山东范县、潍县两县知县,为政期间他关心民间疾苦,为百姓排忧解难,写下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著名的题画诗
期刊
臣祖禹曰:太宗以武拨乱,以仁胜残,其材略优于汉高a,而规模不及也。恭俭不若孝文b,而功烈过之矣。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夫贤君不世出,自周武、成、康历八百余年而后有汉c,汉历八百余年而后有太宗,其所成就如此,岂不难得哉!人主之所行,其善恶是非在后世,当其时不可得而辨也,故凡太宗之行事,其善与不善,臣皆举其大略矣。《老子》曰:“善人
期刊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远在两三千年以前,我国的诗歌就已经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其标志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前11世纪—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提起《诗经》,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论语》中记载的“过庭训”的故事。说的是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堂上,他的儿子孔鲤快步从庭中走过,孔子问道:“学《诗》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
期刊
北宋初年,海内初定,武功歇而文治兴。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下诏编修类书,有史实、典故一千卷名为《太平御览》,野史小说五百卷名为《太平广记》,诗文一千卷名为《文苑英华》。太宗死后,其子真宗继位,又以“历代群臣事迹”一千卷名为《册府元龟》。后人称以上四部书为宋代四大书。这四大书中最先完成的就是《太平广记》,由李昉、扈蒙等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奉旨编纂,历时约一年半的时间,于次年修成。书名中的“太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