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探索性特征,因此,提出疑问与独立思考是优化学科学习效果的两大要素,也是形成自主探究习惯的前提条件,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当前,许多一线教师都将问题教学法作为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利用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其进行自主知识探索,不仅能够夯实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也能帮助学生提升各项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一类优质教学方法。本文以笔者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围绕着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与具体的实施策略展开思考与探究,以期为同行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原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師仅仅将课本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任务远不能满足课程改革要求及学生学习需求与个性发展。因此,“提问”这一经典的教学方法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教师在开展问题教学时应把控好问题难度、凸显问题的趣味性、问题链设计更加科学化等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优势之处。当前,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完全掌握“提问”的原则与策略,导致课堂教学走入困境,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以下为笔者总结的应用问题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与实施策略的具体介绍。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1.先进性原则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调整细化,教师要确保教学理念紧跟新课标的要求变化,从而保证问题化教学的有效性、先进性。如今的初中教学重点已不在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而是鼓励学生发现知识、快乐学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不应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灌输及枯燥的算法训练,在发挥数学学科工具性功能的基础上发展人文性特征,具体表现为采用丰富多彩的趣味教学方法展现数学魅力,让学生们在充满快乐的氛围中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进行思考、学习。
2.针对性原则
问题难度的设计是问题教学法开展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问题难度设置过高容易引发学生的焦虑、畏难情绪,过低则会让学生感到无聊,缺乏参与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应遵循针对性原则,针对本班学生学情及认知水平设计相应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也能让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苹果”,逐步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学科水平与学科能力不同的情况,教师可尝试进行分层教学,保证每个学生的能力与其面对的任务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3.适度性原则
笔者观察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存着在较多教师“提问”不当的情况,如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专注知识解读,只提出了一两个问题,师生间没有形成有效互动,学生在课堂中也处于游离的状态。另有一些教师则提问了过多无意义的问题,容易让学生感到疲惫错乱,找不到学习重点。这些都是不了解问题教学法开展原则的表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问题量的设置,做到精准、质优、不多余,让每一个问题都能发挥其预期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具体的实施策略
1.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课堂导入
指向明确且具有趣味性的课堂导入环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对学生接下来课堂学习中的态度与专注度都有很大影响。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较为依赖课本与教师,缺乏自身对于问题的独立思考与见解。因此,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以此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化的概念知识,引发其思考探索的热情,达到以有效的提问统领课堂教学的基调。例如,在“认识三角形”一课教学时,笔者就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老师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成了两块碎片,一块有一个角,另一块有两个角,现在要去配一块一模一样的,但又不知道原有三角形的型号,老师便带了其中一块碎片去商店,大家能猜到带的是哪块吗?为什么呢?通过生活化背景的营造,能够帮助学生降低问题思考的难度,也能增添问题探究的乐趣,并有效体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学活动更加偏向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求知欲培养,体现在问题教学中则为教师通过设置开放式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角度与发散空间,从而摆脱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思维定式,不断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生活中的轴对称”一张知识学习中,笔者就以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多角度探寻答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片,如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认为这些图形哪个最特殊呢?说说你的理由吧!”学生有的回答圆形,因为它有无数条对称轴;有的回答直角三角形,因为它不是轴对称图形。上述回答都是正确的,笔者一一作出肯定并启发学生们,若问题中的条件具有开放性,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那么结论就是正确的。
3.以问题链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点较为深奥抽象,学生学习重难知识点时难免会遇到阻碍,部分学生也容易因此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重难知识点,形成对知识的全面认知。例如,在“角”一课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及表达方法,笔者首先展示了静态的钟表图片,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图中找到角吗?”“角有什么特点呢?”“指针开始转动后,我们还能找到角吗?如果能,会形成哪些特殊的角呢?”通过教师递进式的连续提问,学生的思维牢牢跟着教师的引导,从具象化的物体上产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在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也培养了抽象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应遵循先进性、开放性、适度性原则,可参考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课堂导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问题链突破教学重难点等方法进一步发挥问题教学法的效能,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芳媚.制度规范下的小组合作对数学学习态度的影响[J].黑河教育,2021(06):28-29.
[2]徐飞.学会质疑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求知导刊,2021(26):52-53.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原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師仅仅将课本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任务远不能满足课程改革要求及学生学习需求与个性发展。因此,“提问”这一经典的教学方法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教师在开展问题教学时应把控好问题难度、凸显问题的趣味性、问题链设计更加科学化等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优势之处。当前,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完全掌握“提问”的原则与策略,导致课堂教学走入困境,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以下为笔者总结的应用问题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与实施策略的具体介绍。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1.先进性原则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调整细化,教师要确保教学理念紧跟新课标的要求变化,从而保证问题化教学的有效性、先进性。如今的初中教学重点已不在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而是鼓励学生发现知识、快乐学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不应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灌输及枯燥的算法训练,在发挥数学学科工具性功能的基础上发展人文性特征,具体表现为采用丰富多彩的趣味教学方法展现数学魅力,让学生们在充满快乐的氛围中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进行思考、学习。
2.针对性原则
问题难度的设计是问题教学法开展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问题难度设置过高容易引发学生的焦虑、畏难情绪,过低则会让学生感到无聊,缺乏参与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应遵循针对性原则,针对本班学生学情及认知水平设计相应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也能让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苹果”,逐步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学科水平与学科能力不同的情况,教师可尝试进行分层教学,保证每个学生的能力与其面对的任务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3.适度性原则
笔者观察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存着在较多教师“提问”不当的情况,如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专注知识解读,只提出了一两个问题,师生间没有形成有效互动,学生在课堂中也处于游离的状态。另有一些教师则提问了过多无意义的问题,容易让学生感到疲惫错乱,找不到学习重点。这些都是不了解问题教学法开展原则的表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问题量的设置,做到精准、质优、不多余,让每一个问题都能发挥其预期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具体的实施策略
1.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课堂导入
指向明确且具有趣味性的课堂导入环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对学生接下来课堂学习中的态度与专注度都有很大影响。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较为依赖课本与教师,缺乏自身对于问题的独立思考与见解。因此,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以此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化的概念知识,引发其思考探索的热情,达到以有效的提问统领课堂教学的基调。例如,在“认识三角形”一课教学时,笔者就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老师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成了两块碎片,一块有一个角,另一块有两个角,现在要去配一块一模一样的,但又不知道原有三角形的型号,老师便带了其中一块碎片去商店,大家能猜到带的是哪块吗?为什么呢?通过生活化背景的营造,能够帮助学生降低问题思考的难度,也能增添问题探究的乐趣,并有效体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学活动更加偏向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求知欲培养,体现在问题教学中则为教师通过设置开放式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角度与发散空间,从而摆脱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思维定式,不断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生活中的轴对称”一张知识学习中,笔者就以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多角度探寻答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片,如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认为这些图形哪个最特殊呢?说说你的理由吧!”学生有的回答圆形,因为它有无数条对称轴;有的回答直角三角形,因为它不是轴对称图形。上述回答都是正确的,笔者一一作出肯定并启发学生们,若问题中的条件具有开放性,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那么结论就是正确的。
3.以问题链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点较为深奥抽象,学生学习重难知识点时难免会遇到阻碍,部分学生也容易因此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重难知识点,形成对知识的全面认知。例如,在“角”一课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及表达方法,笔者首先展示了静态的钟表图片,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图中找到角吗?”“角有什么特点呢?”“指针开始转动后,我们还能找到角吗?如果能,会形成哪些特殊的角呢?”通过教师递进式的连续提问,学生的思维牢牢跟着教师的引导,从具象化的物体上产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在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也培养了抽象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应遵循先进性、开放性、适度性原则,可参考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课堂导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问题链突破教学重难点等方法进一步发挥问题教学法的效能,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芳媚.制度规范下的小组合作对数学学习态度的影响[J].黑河教育,2021(06):28-29.
[2]徐飞.学会质疑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求知导刊,2021(2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