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与“米老鼠”的隔岸守望与对话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76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动画就是发明、创造一种未来。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包括电影、动画等诸多媒介形态,在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或民族精神之后往往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对于动画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中美两国都作出了全新的尝试与探索,并各自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中国动画从以孙悟空为典型的传统文化符号进行多元语境衍生,由神话传说演变为多元民俗文化的综合体;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在“米老鼠”的带领下逐渐筑成了属于自己的动画商业王国,走向了一条商业营销与艺术综合并重的畅销化体系道路。本文将试从影片青睐度、角色原创性、角色性格、电影台词以及故事素材五个方面来比较两国动画文化的视听差异。
  关键词: 新媒体 中国动画 迪士尼 视听比较
  一、影片青睐度:高分(美国)VS低分(中国)
  在展开讨论之前,本文先从豆瓣电影[1]摘录近几年部分中美动画电影的观众评分,并由这些数据展开相关性的文化阶层探讨与社会形态分析:
  美国
  《飞屋环游记》2009年8.8分
  《里约大冒险2》2014年7.9分
  《神偷奶爸2》2013年8.0分
  《冰雪奇缘》2014年8.4分
  中国
  《熊出没之夺宝熊兵》2014年6.2分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欢欢喜喜过蛇年》2013年5.2分
  《熊出没之过年》2013年7.4分
  《摩尔庄园2海妖宝藏》2012年4.2分
  由数据入手,本文有以下判断与分析:
  直观地从评分的数值上来看,中国动画的评分普遍低于美国动画,说明美国动画比中国动画更受欢迎一些。“在美国动画的发展初期,商业化的雏形已经形成,而在其中表现相对成熟的就是以动画形象作为品牌特征的商业模式。”[2]早期,帕特·沙利文通过他所绘制的《快乐的猫》一片中那只聪明然而时运不济的小猫在票房上的成功,引发了1926年~1928年之间接连出现一批以动物为题材的动画片,如本·哈利孙和曼尼·高尔德创作的《疯狂的猫》,乌布·伊沃克斯创作的《青蛙弗利普》,华特·迪士尼创作的《幸运的兔子奥斯瓦尔多》,以及华特·迪士尼加以利用和改编的米老鼠系列。中美两国在营销上都注重延续品牌战略的意识。《神偷奶爸》、《里约大冒险》等许多电影都出现了续集的制作,然而中国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电影则是以动画连续剧为基础制作的。
  从上面的数值可以看到,中国的动画营销方式以“电视剧——电影”为主,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风靡一时的国产原创系列电视动画片自2005年6月推出后,陆续在全国近50家电视台热播,最高收视率达到了17.3%,大大得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境外动画片,由此,这部动画片建立了庞大的收视群。就在这部电视动画片建立了扎实的观众基础的时候,《喜羊羊与灰太狼》趁势拓宽了多元的文化资源输出,从而推出了一系列的动画电影,也收获了不低的票房。《熊出没》系列电影的营销模式也是与《喜羊羊与灰太狼》相同的。而美国在独立制作动画电影的方面很有造诣,美国电视动画片与动画电影基本都是独立分开的。例如凡伯伦动画制片厂在1937年推出的猫鼠题材的著名动画系列《汤姆和杰瑞》(Tomand Jerry),又名《猫和老鼠》也大获成就,但是凡伯伦动画并没有趁热打铁,从而推出一系列电影。纵观近几年上映的美国动画电影,不难发现它们都是一个个全新的创作。
  “不难看出,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有其特殊性。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它经历了几个世纪、几代人的科学发明、不懈追求,最终获得了‘活动照像’的成功。它的发展与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3]迪士尼对于各种电影技术的应用显得十分突出,他对动画技术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蒸汽船威利号》就是一个从无声电影转变为有声电影的典型成功案例,而迪士尼也多次顶着非议的压力一改制作黑白片的惯例,突破创新,开始了彩色片的制作,“米老鼠”、“三只小猪”系列动画都颇受欢迎。而如今,迪士尼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3D技术能够使得整部影片“活”起来,所有使用了3D技术的动画电影都有着极好的市场效果。中国动画在技术制作和特效方面虽然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还不是很成熟。以观众群挑剔的口味来看,美国动画精湛的制图、3D技术确实略胜一筹。
  二、角色原创性:“角色”创造“故事”VS“故事”创造“角色”
  以米老鼠为例,米老鼠的出生,有着许多传说。华特·迪士尼曾提到过当他在堪萨斯市最艰难的时候,经常有一只小老鼠爬到他的书桌上玩耍,于是喂他一点干酪,随后它就会在华特的手心里蜷成一团安睡。随后,在华特·迪士尼和乌布密切的合作下,一个淘气、勇敢、正义的米老鼠形象,就这样诞生了,很快地,迪士尼就推出了两部米老鼠动画片——《疯狂的飞机》和《骑马的高卓人》。如今,迪士尼早已推出越来越多元化的米老鼠系列动画电视、电影,且风靡全球。这就是典型的由一个深入人心的卡通形象,并且以它为主角创作更多故事的例子。
  然而,同时期,一直活跃于民俗文化的孙悟空,首次进入中国动画领域。“早在1945年,张光宇创作了彩色连环漫画《西游漫记》,这部作品至今还被漫画家、装饰艺术家奉为经典。”[4]《西游漫记》源于张光宇的一段艰苦的逃难生活,后来,张光宇参考了《西游漫记》中孙悟空的形象,融入了京剧脸谱的元素创作出了一个成功的孙悟空造型。这一造型深受人们喜爱,以致后来一系列与孙悟空有关的动画片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孙悟空本源自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便是典型的从故事中走出了一个成功的卡通形象的例子。
  米老鼠的形象一直在优化和改善,它甚至出现在了别的系列动画中,因为米老鼠是一个自由的卡通形象,它没有故事背景的束缚,现在的米老鼠可以穿着唐装给中国人拜年。而孙悟空却似乎只能止步于《西游记》,在人们普遍的印象中,孙悟空似乎不能够演替父从军的故事,也不能够喝咖啡邂逅爱情,只能西天取经。米老鼠这样的视觉形象得到了更深远的发展,而孙悟空这个故事中走出的形象却进入了瓶颈期。   三、角色性格:丰富饱满VS平面化
  成功的动画电影的角色设置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们把可以这些任务性格特征类型化。然而,美国动画的角色往往性格饱满,而中国动画角色的性格略显单薄。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为例,其中的主角是羊与狼这一对天敌的角色设置非常单一。人物性格虽然拟人化,但并不饱满,聪明且总能让羊群的处境化险为夷的喜羊羊、爱睡觉爱偷懒的懒羊羊、学富五车的村长、反派角色有着“好男人”形象的灰太狼等等,这些角色似乎把性格特征写在脸上,不需要花费心思去摸索。
  然而,美国动画在这一方面就处理得略胜一筹。以2013年上映的《疯狂原始人》为例,主角是一组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家庭,有着传统却占据家庭主导地位的父亲、贤惠且服从丈夫的母亲、有着强大好奇心的天马行空的勇敢女儿、从文明社会而来的“会动脑”的男孩等等。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家庭组合,但这个家庭内部却包含着一个矛盾。遵守祖先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携家人离开山东的父亲代表着传统与墨守陈规的思想观念,而总想离开山洞渴望去外面世界的女儿代表着冲破束缚,代表着希望与梦想。
  四、电影台词:深刻、有内涵VS随意、表面化
  如果把一部电影比作一个人,那么主题就是灵魂,情节便是骨架,而台词就是一部电影的血肉。现实生活中,语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电影这样一种以逼真性、纪实性为特点的艺术,自然不可能没有语言。电影中,除了对话,还有音响、旁白、独白等形式,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语言使得视觉形象更为逼真可信,且具有感染力。电影中的台词不光能够传达导演思想、塑造人物性格,还对观众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
  例如电影《喜羊羊与会太郎》中的人物对白:
  “潇洒哥:画个圈圈诅咒你们。
  懒羊羊:既然这样,先睡个觉再说吧。
  红太狼:灰太狼,你这个笨蛋,你嘴巴大,脑袋圆,长得难看,家里没钱,我当初真是瞎了眼睛才找了你这个连羊都不会抓的白痴。”
  不比其他类型的电影,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一定有一部分是儿童或者未成年,上述的一段台词略显随意且肤浅,没有任何正面的引导意义。
  例如美国动画《冰雪奇缘》中的人物对白:
  “安娜: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爱。
  雪宝:好吧,我知道。爱就是永远把你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还重要,就像,你知道的,Krist off把你送到Hans的身边然后永远地离开你。
  安娜:Olaf!你在融化。
  雪宝:有些人值得我粉身碎骨。”
  这段台词更像成年人的对话,更成熟有内涵深入人心、且更广为流传,一句“有些人值得我粉身碎骨”温暖了多少观众的心。同时,观看影片的孩童们也可以从影片中得到关于爱的定义更深刻的理解。
  五、故事素材:多元化VS单一
  “由于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大传媒巨头都在想尽一切办法进军中国的传媒市场。”[5]早在20世纪30年代,迪士尼动画就曾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电影院中上映。1937年上映的轰动全球的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在中国也颇受欢迎。1984年,《米老鼠和唐老鸭》进入中国具有标志性意义,它为迪士尼重新登录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美动画的交流自此开始越来越成熟。“2001年8月到中国访问的美国迪士尼公司总裁罗伯特·伊格尔就表达了迪士尼公司希望和中国开展交流的愿望。”[6]
  美国动画的故事素材非常丰富,王子与公主的爱情(《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美人鱼历险记》等)皇室家族的亲情(《冰雪奇缘》等)、海洋里鱼儿的历险记(《海底总动员》等)、原始人的奇遇记(《疯狂原始人》、《勇敢传说》等)、森林中的王位争夺(《狮子王》等)等等。而令人惊喜的是,美国动画开始取材于东方,使中西文化完美交融。以1998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为例,这部影片被认为是一部激动人心、又去、惊险且饱含幽默和真情的影片。它的成功之作成为迪士尼公司最引以为豪的成就之一。而它的背后还蕴涵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转移现象以及文化全球化的特点。”[7]迪士尼公司一直希望能够拍摄一部取材于东方故事的动画片,于是迪士尼公司首次将中国古老的传奇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搬上银幕,不仅仅成功为一个中国孝女树碑立传,更是将花木兰塑造成为西方人推崇的圣女贞德一样的能够跨越民族和国家的女英雄。“花木兰”无疑已经跨越了种族与国籍语言。这部电影成功地让中西文化和谐交融、各取所长,让这段故事在保留了原来精华的同时,通过迪士尼动画技术的加工有了全新的演绎。
  例如2014年7月上映的《神笔马良》为例,这是一部由迪士尼中国创意技术支持、中影电影有限公司发行的电影。而故事内容则改编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洪汛涛先生创作的童话作品《神笔马良》。在华特迪士尼中国的创意技术支持下,影片使用了最新的电影艺术手法和高科技视觉特效,整部影片的画风也是以西方理念设计混搭中国写意风,有机地融合了中国动画与美国动画的特点。
  中国动画从早期的《西游漫记》,到改革开放后的《宝莲灯》,再到新世纪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秦时明月》等,素材仅仅来自于中国古老的传说,或者是动物世界,抑或是虚幻国度,并没有将多元的文化融入到影片创作中。
  结语
  由此可见,新媒体浪潮下的中美两国都锐意求变,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中美两国应当互相取长补短,满足当下观众越来越高的需求性,使得东西方动画交相辉映,“孙悟空”与“米老鼠”的隔岸守望与对话,正预示着全球语境下动漫碰撞、交融的新纪元的逐步深化与延伸。
  参考文献:
  [1]豆瓣电影:中国最大与最权威的电影分享与评论社区,收录了百万条影片和影人的资料,有2500多家电影院加盟,更汇聚了数千万热爱电影的人.
  [2]孙立军,马华著.美国迪士尼动画研究.京华出版社,2009/6:30.
  [3]孙立军,马华著.美国迪士尼动画研究.京华出版社,2009:29.
  [4]孙立军主编.中国动画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109.
  [5]远东经济评论.“媒体”专题,2002-12-26.
  [6]孙立军,马华著.美国迪士尼动画研究.京华出版社,2009:275.
  [7]孙立军,马华著.美国迪士尼动画研究.京华出版社,2009:276.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通过对自己、对学生、对同事、对学校进行深刻的反思,归纳问题和不足,并且努力尝试改变现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教学反思 心路历程    近几日天气转暖,气温日渐升高,校园西南角的那株老槐树悄悄绽开了枝头的花蕊,散发出阵阵清新的香气,引得一群群蜜蜂在花间忙忙碌碌。不知不觉我已经见证了这棵老槐树十四年的花龄了。回忆那年刚
摘 要: 作为中国当代作家,北村完成了从早期受卡夫卡等影响的先锋创作到后期依附基督文化与《圣经》的神性写作的巨大转变。通过对北村的创作转变的整合,可以窥见在吸取西方文学资源的过程中,作家如何面对和解决存在这一终极问题,如何在写作中表达和解决作家本人的困惑,并最终找寻存在的终极意义。  关键词: 北村 先锋姿态 神性写作 西方文学资源 基督文化  在一个生存焦虑日渐加剧的时代里,绝望就应运而生了。 
摘 要: 教师话语的使用是否得当会对学习者的输出和交际能力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表述方式,图式是一种贮存知识经验的抽象结构,是人的已有的结构化的知识基团,它影响着人对客观事物或各种刺激情境的理解和反应。教师话语的使用与写作图式的建构之间如果能建立一定联系,就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课的图式建构。本文从学习者的写作图式和写作教学中教师话语的结构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描述了优质高中公开课中教
摘 要: 唐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盛世年代,女性的才华得以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其中,宫苑诗人徐惠和女冠诗人李冶以其扎实的文学功底,书写个性的女性文学声音,彰显女性独立的人格特点。徐惠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知识分子情怀和李冶不讳言情的豪放情感探索,给予当代女性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徐惠 李冶 书写声音 当代意义  唐代作为一个文化开放,女性社会地位相对提高的时代,无论是宫廷女性还是民间女性,女性诗
摘 要: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似乎天生与工科专业相联系,而与文化教育类专业关联不大。文化教育类专业在校企合作中既存在先天劣势,又有待发掘的优势。本课题希望通过加强与企业联系,从提供咨询与培训、课程开发、人才及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该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新路子。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模式 文化教育类专业  校企合作教育形式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校企合作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
摘 要: 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不仅仅课内得来的“法”可以用于课外学习,课外的阅读也同样可以促进课内学习,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文章以《今天我是升旗手》为例,阐释了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课内学习 促进作用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是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广告的跨文化传播逐渐变成促进一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跨文化广告的传播必然会遭遇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尤其是在语言文化方面。这些语言文化的屏障体现在中西广告中的不同方面,造成了不少广告语言失误案例的出现。本文主要以中西方广告为例,探讨广告中涉及的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及社会语言学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 广告 跨文化传播 语言文
摘 要: 作者记录了一次以“走进义乌名人——吴晗”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学习吴晗身上刚正勇为、追求真理的精神。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吴晗 刚正勇为  一、活动背景  文化的功能是“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激勵人”,“大语文”课堂的教学更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为了让学生能与新课标的理念同行,在以“健美、乐学、仁和”六字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中,我们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
摘 要: 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结合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情况,对如何创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语文课堂 活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前全国在园幼儿近3000万,幼儿教师只有13
摘 要: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凭借,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正确解读文本。作者以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狼》这一课为例,结合课堂实例,论述了当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误读频繁产生的原因,并就此类现象提出了相应地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误解 文本正读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形式出现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当然其中也不乏不足之处。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狼》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