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促进婴幼儿交往行为的策略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雷默博士在其育儿书中介绍到:0~3岁的婴幼儿具有交往行为,他们的人际关系具有普遍的规律,对0~3岁婴幼儿应关注其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这里的人际关系智能是指:有效地理解他人、有效地与人交往的能力,即能够理解和认识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如何才能与他人更好地沟通、交往和合作等。婴幼儿的人际关系智能意味着能够和他人一起共处和玩耍,与他人发生有效的交往行为。在我国,2~3岁的婴幼儿开始进入到托班、小班,过上了集体生活,产生了交往行为。但家长和教师却发现,集体生活中的婴幼儿常常会表现出任性、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霸道、攻击性行为等问题,从而引起了交往矛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婴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由此开展了有关2~3岁婴幼儿交往行为的研究。
  本研究从浦东新区早教中心里随机选取20名2~3岁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关注2~3岁婴幼儿交往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家园合作促进婴幼儿交往行为的方法与途径,实现教师、家长、婴幼儿共同成长。
  
  一、2~3岁婴幼儿交往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一)行为特征
  通过个案观察我们发现,2~3岁婴幼儿的交往行为具有明显不同于成人或大年龄幼儿的特征,他们拥有独特的“传情达意”的交往方式:以主动观察,被动交往为主,与他人的交往中,婴幼儿常常处于观察、模仿、被发现的状态;与他人交往的目的性不明确,时间短促,兴趣与目的不停转换以及“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使得婴幼儿的交往行为常常转瞬即逝;交往方式多样,但缺乏语言交往,以碰、撞、挤、笑、哭为主要的交往方式。
  了解2~3岁婴幼儿的交往行为特征,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正确解读他们的行为,有效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交往行为。
  (二)影响因素
  1. 社会性能力开始发展
  ●独立性需求的产生。2~3岁的婴幼儿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并产生了“独立性的需求”。婴幼儿的行为和情绪都变得更复杂了,这一年龄段的婴幼儿常常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主张,表现出想要独立行事的意愿,这一特点也表现在婴幼儿的交往行为中。
  ●主动与他人交往。2~3岁的婴幼儿身体动作能力发展较快,能够自由地走或跑,这大大扩展了婴幼儿活动的空间,使他们有了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有了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越来越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这也能够减轻与母亲分离的痛苦。但是,婴幼儿这时的“主动交往”与大年龄幼儿还是有着很大差异,他们很少主动地与人打招呼,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积极加入到其他同伴的游戏中。
  ●最初友谊的萌发。2~3岁的婴幼儿之间已经萌发了最初的友谊,对婴幼儿来说,朋友就是一个与自己玩了一会儿的人,所以他们的朋友并不固定。这种最初的友谊有助于减少婴幼儿的心理问题,并逐步使其走向自立。
  2. 分享、合作行为的缺乏
  这一时期的婴幼儿很难与别人分享一样东西。在家里他们不愿与家人分享,在集体生活中也是如此。有时一个幼儿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给别人玩。
  此外,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他们可能并不是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却不是合作游戏。
  有时,几个幼儿之所以能够在一起活动,是因为他们对共同活动的对象——某个玩具或活动材料感兴趣。也就是说,他们的活动对象,主要不是同伴,而是物体,他们都在摆弄物体。这一时期的婴幼儿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因此,当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常以攻击性行为来解决。
  3. 语言交往的缺失。
  3岁前的婴幼儿之间的语言交往是很不成功的,这一时期的婴幼儿几乎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交往的需要,而是“各说各话”。这时候婴幼儿主要用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想加入正在进行的游戏,或是引起他人的注意。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婴幼儿常常会用身体撞、挤、拉别的同伴,这些都是他们“独有”的交往手段。
  4. 家庭教育的差异。
  家庭是学习人际交往的第一所学校。也就是说,婴幼儿与人交往的技能首先是在与家人的情感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婴幼儿会在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中学会获得爱和表达爱的方式,学到基本的说话方式、手势、表情和交往方式。
  如果父母注重婴幼儿的情感经历和体验,为其提供友爱、温暖、鼓励的养育氛围,而父母本身又性格开朗,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婴幼儿更能够理解他人,也更具交往技巧。反之,父母不善于交往,婴幼儿与外界的联系少,缺少人际交往的空间,就会造成婴幼儿在交往中怕生、胆怯的现象。
  
  二、家园合作促进2~3岁婴幼儿交往行为的策略
  
  交往行为与其他智能发展的区别在于,它更多的是一种行为,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教育的一致性,需要不断强化,才能产生动力定型。因此除了在幼儿园进行早教教育外,我们还从研究一开始就让家长参与进来,和家长共同探索如何培养婴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
  策略一:积极动员、分享经验
  1. 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
  我们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我们发现有40%的家长认为2~3岁的婴幼儿已经存在交往行为,并且对婴幼儿未来的发展很重要;25%的家长认为2~3岁的婴幼儿处于自我为中心的时期,尚无交往行为可言;还有35%的家长对婴幼儿是否存在交往行为不确定。
  为了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育儿观,促进婴幼儿交往行为的发展,我们组织了十余次讲座及论坛。内容包括:与婴幼儿沟通的实用小技巧、促进婴幼儿人际智能的发展、分享的艺术、发展婴幼儿的社会性技能、培养婴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何开发婴幼儿交往的潜能等。通过学习分享、交流互动,帮助家长了解婴幼儿交往行为的表现,掌握促进婴幼儿交往行为发展的途径。
  2. 鼓励家长建立个案。
  婴幼儿在家里、在社区中会有更多与他人交往的“精彩瞬间”,这些瞬间是我们和父母一起解读婴幼儿交往行为的宝贵资料。于是,我们鼓励家长也能记录下这些“寻常时刻”,以便于大家一起分析案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贝贝的妈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则案例:
  贝贝(男,30个月)很爱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妈妈也经常特意安排他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妈妈发现,当贝贝与同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玩时,一切太平无事,但当他与比他稍大些的孩子在一块时,麻烦就来了。贝贝很喜欢观看大孩子们如何游戏,遗憾的是,他的身体经常受到大孩子们的攻击,如他有时会被大孩子们挤压和恶意“拥抱”,手中的玩具会被他们抢走,甚至被他们叫“笨蛋”。那么,婴幼儿喜欢跟大孩子玩究竟好不好?作为父母,是应该避免还是鼓励自己的孩子与大孩子们相处呢?
  看到这则案例时,我们从“小孩子眼里的大孩子”这一主题着手帮助贝贝妈妈分析如何解决案例中的问题:首先,与那些只喜欢和同年龄同伴玩的幼儿相比,喜欢跟大年龄同伴玩的幼儿其智力和身体发育得较快,也能更为融洽地与他人相处,但是当父母发现幼儿因为身体弱小而遭到大年龄幼儿的排挤、欺负甚至歧视,就有必要阻止幼儿参与这样的游戏,父母在幼儿的身体或情感受到伤害之前就必须早早予以关注,并适时地进行干预。
  策略二:示范引领,激励发展
  1. 给予充分的关怀,示范交往技巧。
  婴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子之间的关系,亲子互动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婴幼儿社会化的程度。我们倡导为婴幼儿提供友爱、温暖、鼓励的养育环境,家长更要注意以身作则,培养婴幼儿适当的交往行为。当婴幼儿由于不知道如何加入别人的游戏而感到难过时,父母应该适时地为婴幼儿示范一些交往技巧,如带上有趣的玩具主动走到同伴的身边,或主动与他人打招呼等。
  2. 鼓励家长和婴幼儿参与各种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是以婴幼儿与家长的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婴幼儿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力、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帮助婴幼儿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通过鼓励家长和婴幼儿参加各种亲子游戏,让婴幼儿亲身体验在各类游戏中交往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对良好关系行为的养成充满信心。
  最为重要的是,在参与亲子游戏的过程中,婴幼儿通过与父母的亲密接触建立起来的安全感是婴幼儿在日后的集体生活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如果缺乏这种安全感,婴幼儿将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智能。
  策略三:创设条件,鼓励分享
  1.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游戏机会。
  搭积木、踢球、捉迷藏等游戏都有利于婴幼儿与他人交往,家长要及时表扬婴幼儿与别人和谐相处、分享玩具的行为,帮助婴幼儿体会与别人共享的乐趣。家长尽可能地鼓励婴幼儿和同伴长时间地一起玩,赞赏他们有爱心、不自私的表现,继续强化与他人分享的行为,由此培养婴幼儿良好的品质。
  2. 积极开设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角色游戏为婴幼儿提供了模仿、再现人际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2~3岁婴幼儿在进行这类游戏时,能与玩具或共同游戏的伙伴之间产生交往行为。如在角色游戏“医生阿姨、护士姐姐”中,婴幼儿非常喜欢戴上听诊器给玩具娃娃看病,给娃娃吃药或打针,婴幼儿之间相互玩具熟悉的时候,就会一起来做这个游戏,并且喜欢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类游戏既提升了婴幼儿的交往能力,还激发了婴幼儿关心他人的积极情感。
  策略四:宽容接受,因势利导
  大多数婴幼儿之间的交往还是“平行”的,就是他们各玩各的,互不搭理,但这就是社交生活的开始。尽管他们表面上自成一体,其实还是在默默地关注对方。他们会偷偷地看对方一眼、模仿对方的行为、甚至抢对方的玩具,教师要鼓励家长试着接受婴幼儿独特的社交方式:有些婴幼儿天生活泼外向喜欢热闹;有些婴幼儿却更愿意先在一边看,等到熟悉环境后再参与;更有些婴幼儿,我们称其为“观察家”,根本不会主动参与任何活动,这也是正常的。家长要注意的是,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给婴幼儿施加压力。
  
  三、我们的思考
  
  (一)人际交往智能的早期干预和引导有利于婴幼儿交往行为的养成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思考,我们尝试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婴幼儿交往行为的养成。在各种策略的综合作用下,我们发现实验组的婴幼儿与非实验组的婴幼儿相比,当他们遇到环境、人员的变化时,更能适应变化了的交往关系。他们的性格更开朗,更具有交往技巧,更加受同伴的欢迎。
  (二)个案研究法是研究婴幼儿交往行为的主要方法
  在课题研究实施的前期,我们就为20名研究对象建立个案,并且分别发放到每个研究人员手中。每个研究人员对自己负责的研究对象的交往行为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然后对其在早教中心的交往行为进行跟踪观察,并且做好详尽的记录。
  此外,我们还动员家长开始进行个案记录,记录下婴幼儿在平时生活中与人交往的“非常时刻”。对于家长而言,记录个案极大地提高了家长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对于研究人员而言,建立个案的过程使我们能够更关注婴幼儿的行为;分析个案的过程让我们能够理解不善言语表达的婴幼儿的“传情达意”;对个案的整理和归纳能够让我们更为科学地给予婴幼儿交往的引导和干预。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2~3岁婴幼儿交往行为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深入的问题,如婴幼儿本身存在着个性、性别的差异,对于不同的婴幼儿引导和干预的方式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本次研究由于样本少,还没有形成相关经验。我们计划建立资料库,收集更多的个案,有意识地针对上述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此外,我们现在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基于早教中心的背景下形成的,并依据研究结果对早教中心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但这样的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幼儿园的托班?针对集体人数固定,集体活动时间较长的情况,如何根据婴幼儿的交往特点进行分析与调整?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其他文献
也许老师们会有这样的经历:幼儿园开展教科研活动,大家围坐成一圈,听着个别人的发言,同样的频率同样的速度,到后来,这些声音渐渐成了催眠曲,让人昏昏欲睡。在最初组织教研活动时,笔者努力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研活动模式,从内容上进行了丰富,形式上也作了一些调整,如创设多一些的机会让更多老师发言,围绕一些教育教学上的热点问题展开专题讨论,把更多的发言机会留给老师等,目的就是让老师们喜欢并有更高的热情参与
期刊
剪纸是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深受成人和孩子们的喜爱。剪纸简便易行,变化多样,这项创造性的工艺活动的作用对孩子们尤为显著,在剪纸过程中能丰富孩子们的知识,陶冶孩子们的情趣,开启孩子们的想象力,并且提高孩子们的智慧和能力。那么,如何将剪纸教学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呢?    一、激趣让孩子喜欢观察和探究     在剪纸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环境之
期刊
多媒体教学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它作为一种为教学活动服务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活动注入了生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加之大众传播媒介技术的现代化、信息传播迅速之快,使孩子们的见闻更广,懂得的事情更多。我们的教育应该富有时代气息,适应孩子发展的需要。《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
期刊
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多元化、本土化发展趋向已经十分明显,这不但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过程。因为只有多元化的课程类型才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只有本土化的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需要,就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概念界定、内在意蕴、基本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简单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因此,培养并提高民众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能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蕴藏着极大的可塑性,有着极强的创造潜能。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把握幼儿发展的这一大好时机,及时实施科学的引导,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  意识
期刊
当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  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1. 今天幼儿园吃什么了?  2. 你们今天学什么了?  3. 有人欺负你吗?  4. 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国外父母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1. 今天你快乐吗?  2. 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3. 你有什么作品吗?  4
期刊
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有自私、懒惰、做事胆小、依赖性强等弱点,所以从小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尤为重要。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对于那些要求子女“听话”和“顺从”的家长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对其认识也比较淡薄。未来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大信息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创造力、适应能力、自立、自主、坚强意志等品质。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早期家庭教育
期刊
摘 要  当前幼儿文学欣赏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即使有一些幼儿园开展了文学教育,也出现了不少误区,具体体现在:无视幼儿的欣赏主体地位;轻视幼儿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忽略幼儿审美情感的陶冶;没有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这是教师在组织和实施幼儿文学欣赏教育中必须加以警惕的。  关键词: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教育 教育误区    文学艺术教育理论认为:“文学艺术教育是以文学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和艺术境界的
期刊
摘 要  幼儿交往冲突和幼儿交往冲突管理是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内容。交往冲突及冲突解决方法直接影响到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中美幼儿交往冲突和幼儿教师管理冲突方式的比较,发现受文化、传统、价值观等诸因素的影响,两国幼儿和教师在处理冲突的方法上存在差异。为提高幼儿解决冲突的能力,幼儿教师在加强幼儿交往技巧训练和规则意识培养的同时,应注重幼儿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幼儿在自己解决冲
期刊
儿童心理学家通过家庭访谈的形式,从年轻父母们那里收集了大量有关宝宝“行骗”的“罪证”。让我们将小家伙们的各种“骗”术加以分类,从中找出成长的一些秘密线索。    2岁半的平平不知在哪儿把她的小手弄得脏兮兮的,然后她顺势就在墙上蹭几把想把手弄干净。雪白的墙壁上马上就留下她的“罪证”。妈妈看见后故作生气地问:“这是谁干的?!”平平睁着那双“无辜”的大眼睛,马上辩解说:“不是我,是妞妞弄脏的!”(妞妞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