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种菇,四个月收入14000元

来源 :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今年第2期创业杂志刊发了钟飞翔《苦难岁月,我靠300元重走创业路》的文章——钟飞翔跟大多数读者一样是一位创业狂,有过多达28次的创业经历,也曾因赚快钱赚大钱的想法被胆红素、头发生产胱氨酸、水代柴油等“项目”骗光打工的积蓄……1992年学习了食用菌种植技术,但正当事业走上正轨时,遭遇了“罕见性血管爆裂”的怪病大流血15天……20098年身体稍好之后与人合伙种菇却又遭遇台风吹垮菇棚,5万多斤稻草被人放火。加上怪病后出血过多,太阳晒就发晕,不能淋雨和腰推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疾病,钟飞翔已经困难到了极点。在《创业》的指导和帮助下,他得到了刘稳利洗洁精的支持,靠在小镇销售洗洁精度过了在家乡艰难养病的日子。
  2009年8月28日,身体稍好一点之后,钟飞翔怀揣30元钱重新去广东廉江县种菇,因为没有钱买稻草,靠在当地卖汽球,用赚到的300元钱购买了2000多斤稻草和70元的薄膜再次开始种菇。现在他不但自己靠种菇致富,已带动和指导了许多《创业》读者种菇致富。
  
   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牛年之后,我的种菌创业在虎年刚刚开始便迎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菇价从年初三(年初一至初二在老家过年)到年初十都是以每斤六元批给客户,短短八天,我便轻松入袋四千五百多元。
  元霄节刚过,《创业》读者四川开县的付大伟,广西柳州的梁思等先后到来,让我多了2个帮手,干活就没有那么辛苦了。其实,与我同年的付大伟曾是东莞某厂的主管,做过汽化炉,打火机加工,上当受骗,总想找一条稳妥的门路,回乡创业。早就对种菌感兴趣,并调查家乡用常规方法种菇的人,感到老方法不理想,后来去安徽某地考察,被收了一百元的“参观费”后才看到所谓的泥土墙种菇法。(和我的高墙式相同)被告知:“光学种菇1500元,不传菌种制作技术”所以,失望而返。在《创业》上获悉我后,多次申请来我处,“借地创业”。望着带着一副近视眼镜,文质彬彬的他,我心里挺纳闷,他能吃得苦吗?
  柳州的梁思,曾在某处学习过长草种菌技术,在《创业》上看到我的不用翻堆处理稻草的报道后联系了我,我说如果你是为了翻堆处理稻草的事而来,大可不必了,我立即告诉你不要大老远跑来广东。他还是执着的到来,当他手捧三斤多重的平菇高兴万分拍照时说:“我原来曾经花了一千元学习,才种出八两重的菇,还不教我做菌种,现在看到三四斤的菇,我心里踏实,这趟没白来啊”。
  四川西充的严子春:这位从部队锻炼出来的硬汉子,曾在新型汽化炉,加工植酸的陷阱中,闯得伤痕累累,又在2009年在桂林搞传销被骗6万元,被迫到广州打工度日。也想种菌创业。来之前曾和海娆老师沟通过,并和爱人商量,爱人告诉他:“家乡种菇的人打一个灶就花了千多元,那有300元就能种菌的?”他抱着看一看的想法,看到用一个柴油桶便能批量制种和生产。不禁叹道:“我的希望在这里啊!”
   虽在学习期间,发生房顶跨塌事故,也丝毫未影响他们学习的热情。为了对学员的安全负责,我也推迟了继续培训的时间。
   由于从去年冬天开始,种菌原料一路猛涨,这里的棉子壳已升到每吨2100多元。用传统方法做的大户都已停产,导致菇价春节后居高不下,我的第二、三批冬投稻草5000斤到目前已收入一万四千余元,加上去年秋栽第一批的四千八百多元总共收入约一万九千余元,除去七个月的房租和维修房屋的几千元(房东要我垫款修好,日后作房租扣)现在还略略有余。
  想着去年春天我连6元一盒的生脉饮和20元一盒的骨刺宁都无法维持。如果不是《创业》和刘稳利老师及时“雪中送炭”,我的命运或许还在苦海中挣扎。
   野外长草种菌创业很快就要接近尾声了。我也即将转入厂房内用改进型常规袋栽法生产高温菇了。
   我这次能够以300多元创业并小有成就,主要归功于:
  一房东夫妇的支持(没房子做不了菌种)。二抓住秋冬气温从高到低最有利种菌的季节。三是利用秸秆专用品种在25度以下的范围内可达到理想产量(产菇5—6批)。四是我有坚定的决心:相信自己能在廉江创出一番事业,相信大难不死必有一天苦尽甘来。相信有《创业》的指导,我不再走冤枉的创业弯路——当年头脑发热,捧着一份“致富信息”就偷偷在被窝里独自看,生怕被别人抢先做,而盲目冲锋在前。
   我相信自己能在生活的沙漠中找到一片生存的绿洲。
  凭我的勤劳和努力,一定能铲除贫困,象六十多年前伟大的声音所说的一样“从此站起来”。冒着血管随时都可能再次爆裂的风险,我豁出去了!
   现在我已预备好十三吨材料,争取在虎年里用更好的成绩向《创业》交上满意的答卷。
   而付大伟也吃苦耐劳专心学习,生产的二级原种,三级栽培种已全部成功,即很快就可进入菌袋制作工作,有望在下月后出菇。到时我们将在创业年会上与广大朋友见面,愿我刊的读者能借本次大会的东风,更加奋发,自强不息。
   我是光荣的《创业》人,我是一艘不达目的不会停泊的船。
   我将一如既往坚持下去,高举《创业》的伟大旗帜,勇往直前。
  
  注:钟飞翔野外种菇法受《创业》监管。面授技术费800元,学会为止,食宿自理。款可汇编辑部,到地方不学、反悔或学不会可由编辑部退款。
   咨询电话:023-67537097
其他文献
从一个靠借贷两万元起家,以废品回收加工为主的一个下岗工人,到拥有四个颗粒加工厂和一个机械加工厂以及上百万资金,而且在2009年金融危机中都收获丰厚。他的成功又是怎样的呢?他又是怎样经营的呢?  李辉刚听到下岗的消息时,这对一个从贫困农村考上大学,好不容易在省会城市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的人来讲,真是接受不了!因为上班不到三年,又结婚生子,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下岗后,为了生活,李辉卖早点,卖水果,也曾经
期刊
编者按:2004年,本刊开始关注张松——用家乡的花草制作饰品创业,同年登上本刊创业英雄榜;2006年张松组建创业团队进军农业产业,推广傻瓜养猪;2008年张松增加养鸡、养鱼等农业产品,使农业产业扩大到水果、种植、养殖、水产、餐饮等领域。其间,张松的创业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及全国报纸、杂志等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打工者的榜样。   2009年7月12日,张松做客中央电视台高端访谈"对话"栏目,完成了
期刊
“帮读者创业成功”是《创业》的旗帜。  2003年《创业》创刊就联合企业实行免费帮读者的“百万项目扶助创业大行动”,2004年推出帮扶当地读者的创业办事处,2005年起举办创业赶大集的“创业年会”,2006年实施企业一帮一的“点燃创业火种活动”,2008年设立更积极的龙华创业基金……  从湖南新民养殖场的张松到重庆随手香的吴庆元到黄石香饼的谢国鹏到郴州环保袋的郭智才……创业的帮扶已经逐渐形成序列。
期刊
1、选择你所关心的,选择你所喜欢的。    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姓氏、血型等与生俱带的东西不可以选择,其他都可以进行选择。所谓生活,就是不停的在做选择题。  创业更是如此。既然是选择题,为何不让自己的心里阳光一点呢?  选择自己关心的、喜欢的并适合的创业方向才是真正有发展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支持你走下去,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直到自己成功的最大动力和灵感。  “做自
期刊
我是经营布包批发的,自从做了网商后,我就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运作,才能让我的网店会被更多的人所知道呢?  我想了又想,觉得这实际上是一个网店推广方面的问题。按照常规的思路,要推广好网店,自然就得多发帖子。只有在各大社区上非常活跃地折腾,才能换来网店人气的红火。可光凭我手上仅有的几个员工,又怎么能折腾出名气来呢?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想到一点:要想折腾出大动静来,就一定要组织大家一起干!  于
期刊
随手香第二个火炬手杨伟创业成功,第三名火炬手将在读者中继续征集。     3月13日,正是重庆市沙坪坝区金凤镇赶集的日子。  早晨8点钟,伴随着一阵热闹的鞭炮声,金凤镇农贸市场旁的随手香卤菜店正式开业了。赶集的人们立刻被鞭炮声吸引了过来,他们知道一定是又有新店开张了,卖什么的呢?好奇心促使他们纷纷前去打探。  “随手香卤菜,免费品尝……”几个戴着随手香标志小黄帽的年青人,端着一盘盘香气扑鼻的卤菜,
期刊
编者按:   赵仁伟今年28岁,河南省渑池县果园乡杜寺村人。2003年暑假,帮父母晒豆角时,他从3米多高的房顶摔下,成了一个除了头和脖子以外全身都不能动的“无身人”。   这样一个一年四季都躺在床上的人还能创业吗?这样的人创业能成功吗?    没有了四肢,   还能活下去吗    手术的过程异常痛苦。首先在胯骨上锯掉一块骨头,然后补在脖子的颈椎处,手术前后的痛苦我都记不清了,唯有颈椎椎管打孔时的疼
期刊
08年劲酒卖了28亿,黄金酒三个月卖了10个亿,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保健酒正成为新的暴利龙头,一个行业要火了,谁介入都会有好收成。   "御久堂"保健酒,手续齐全,品质出众,尤其是借鉴"直销"、"会销",御久堂独创的"全新销售模式",抛弃传统卖场,直接命中消费,没有恶性竞争,不用大量广告,三五千元起步,尽享丰厚利润,有代理商一天纯利润三千元,中秋团购,有代理商一笔业务净赚六万元。好机会+好产品+好
期刊
打仗要讲究海陆空并进,就是立体化作战;营销也要高、中、低三路同时开拓,这就是“立体化营销”了。  所谓立体化营销,就是在产品结构上、价格体系上、顾客层次上、销售渠道上都实行多重并进的策略,进而扩大市场总容量。  占地面积固定的一幢楼,层面越多,总体积就越大,这个道理,想必大家都知道。所以,产品品种越多、价格层次越丰富、面向的顾客人群越广,市场容量也就越大。  2006年以前,国内的布包,几乎清一色
期刊
2月22日,成祥来访。  36岁,高瘦,西装革履,讲话跟他的仪表一样干净、整洁。  成祥家住重庆农村,十多岁从农村进城打工,1995年,21岁的他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商机,代理了一家品牌内衣。从一家店到三家店,再加一个皮鞋城仅仅6年,资产规模达到300万元。  此时的他觉得成功真的太容易,仿佛就在举手之间,他还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极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便一心要将企业做强做大。  偶然看到本地一家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