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试题解析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he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试题坚持了“问题立意”的命题思路。与前几年的试卷相比保持了很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了对历史学习方法及技能的考查,体现社会热点明显,时代感极强,一如既往地凸现了北京文综卷命题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特点,对我们产生了一定的启示。
  
  一、对试题的具体分析
  
  准确把握时空概念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前提。回答12、13题。
  12.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在今天陕西省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境内
  D.都在今天黄河流域
  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目标是先秦史中“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部分的内容,能力考查侧重这些朝代都城古今地名的差异。我们应该了解夏朝的都城是阳城,商朝曾经迁都到殷,两个都是在河南境内;而周朝的都城是镐京,即今陕西西安。因此A和C的表述都比较片面,而关中地区则不符合题意,只有D才是正确答案,这也充分说明我国文明的渊源是黄河流域。正确答案为D。
  13.图6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
  A.西汉B.唐朝
  C.明朝D.清朝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太平天国时期两份重要法令内容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从新颖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所给材料均取自教材,形式新颖,以表格形式呈现,这是一种新的模式。不过只要注意到关键词是“抗灾”,联系到今年5月我国汶川地震时政府所做出的努力,就不得做出正确的判断了。A选项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理解都不合题意;B选项和D选项的部分内容(如“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均有合理之处,但表述不够全面;只有C选项表述完整,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C。
  历史上白银曾作为税收和贸易使用的货币,影响了社会发展进程。回答16、17题。
  16.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
  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相关历史概念的理解,只有正确理解才不会本末倒置、混淆是非。“一条鞭法”是明朝采取的一种赋税合一、统一征收银两的赋税制度,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地丁银”把丁税摊入田亩统一征收,实际上解放了生产力,表明国家减少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是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鸦片战争前,我国对外贸易出超应该是我们赚钱,不会出现白银外流现象,选项C错误。清朝结束前,我国白银外流会导致国内货币市场的变化,故选项D不正确。正确答案为A。
  17.“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 ③封建主势力加强 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该题考查历史概念“价格革命”,考查考生对教材相关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情况。“价格革命”会导致欧洲的银价下跌,物价上涨,获利者当然是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而那些依靠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因收取的货币是固定的,利益当然会受损,他们的势力在下降才对。广大人民受到多重剥削,日益贫困也是必然。正确答案为C。
  从历史视角观察周边事物,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回答18、19题。
  18.观察图7并阅读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对箭楼的描述,正确且完整的一组是()
  
  北京正阳门箭楼始建于明代,1900年毁于战火,1906年重建,1915年增加栏杆及西洋花饰,民国时曾为国货陈列所,1949年解放军入城经此,1990年大修后开放。
  [图7 今日箭楼]
  
  ①恢复了明清时期的原貌 ②见证了北京屈辱与新生的历史 ③帝制时代结束后曾为文化场所 ④现存建筑主体建于清末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解析:该题是一道图片材料题,其用意在要求考生从图片和相关简介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找到最合适的选项。关注简介中的信息,依次提取和判断:明代建立,1900年被毁,1906年重修,得出④;民国时期曾为国货陈列所,得出③;由1990年大修后开放等信息可得出②。正确答案为B。
  19.《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
  解析:该题以大家熟知的刊物引发兴趣,再以时间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1958年“大跃进”和1980年后中央拨乱反正的知识。考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口号出现的时间: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1960年党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B“反贪污、反浪费”是1951年“三反”运动的内容;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D“向雷锋同志学习”是1963年后提出的。虽然每个题肢的后半部分时间相仿,但审题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的不同点。正确答案为C。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新阶段。回答20、21题。
  20.“亚洲的觉醒”时期,唤起亚洲各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运动,除了下层人民的斗争外,还有()
  A.以土兵为主要力量的民族起义
  B.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运动
  C.以殖民者后裔为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D.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解析:该题考查不同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显著特征,考查考生对同一类事物不同时期特征的比较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相关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特征。A说的是印度土兵领导的民族起义,它是属于亚洲革命风暴的内容,与题意不符;B主要说明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情形,时代与亚洲革命风暴相当,与题意不符;C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特点;亚洲觉醒时出现了新的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他们领导了这一时期的革命和改革,故D选项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D。
  2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二月革命的爆发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解析:该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另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显然A不是答案;而《四月提纲》是布尔什维克提出的,B也不正确;难点是在C和D之间选择。如果答案是D,实际上十月革命是因为资产阶级的行为对布尔什维克产生了威胁,布尔什维克才会发动武装起义,明显不对。正确答案为C。
  遏止战争,实现和平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诉求。回答22、23题。
  22.20世纪,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国际联盟制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行径
  B.联合国安理会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C.《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妥协的产物
  D.冷战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了欧洲和平
  解析:该题考查20世纪的和平问题(其时间范围长达近一个世纪),考查考生对教材知识是否准确掌握。通过对题肢的正确与否加以判断,就能顺利得出答案。A有明显错误,国际联盟是宣布日本为侵略国,但对其并未进行制裁;C《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1996年联合国通过的,并不是美苏妥协的产物,何况此时苏联早就解体了;对选项D,用一个事实“1999年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轰炸”就足以说明它的错误性了;而B选项的表述是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也是符合史实的。正确答案为B。
  2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一体化发展②政治联合加强③法德实现和解④民族矛盾消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该题是一道关于欧盟渊源的试题,看起来解答困难,实际上运用更多的是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四个题肢选三个,只要排除最不可能的,答案自然可见分晓。正确答案为A。
  37.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发言一:王安石变法与民生
  发言引用了《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主题发言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近代教育变革
  发言引用了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兴人才、开学校方面有什么共同点?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主题发言三: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
  下面是主题发言的片段: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3)请结合上述发言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并加以评价。
  主题发言四:世纪伟人邓小平
  发言引用了《邓小平文选》中的4个精辟论断: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4)请解读上引②、③、④论断,完成主题发言稿。
  (提示:下文划线文字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题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论断的解读都可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具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坚定支持。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关于党的基本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新时期的外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历史学科内综合的试题,命题思路和呈现的方式都不乏创新之意。题目以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为突破口,以四种方法设置情境,出题设问,既考查考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更考查他们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王安石变法,考查考生读懂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令出钱雇人充役”是指募役法,而土地“分为五等……均定税数”是指方田均税法。解答这一问比较容易。有难度的是这道题的第二小问,不过考生也不要被“关注民生”吓倒,要答的其实就是这两个法令的目的。总之这一小题难度不大,有利考生正常发挥。
  第(2)问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教育近代化的问题。关于两者的共同点,应重点关注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形式。在用史实说明其作用这一点上,应关注两个方面:人才和学校。中国近代化问题是高三复习备考中的重要专题,考生应该熟知相关内容,以适应高考要求。
  第(3)问考查世界现代史上的罗斯福新政,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获取、总结、概括和评价的能力。我们可从罗斯福新政的总体特点切入,加之材料呈现出了社会救济的两个方面,我们可由此概括出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至于评价,整理角度很不容易说全面:可以相对容易做出的答案是减轻社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而容易被忽视的是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和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关系以及带来的影响。
  第(4)问考查中国现代史上的知识,用伟人的言论切入考查现代史上中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其形式延续了2004年高考试题出现的“仿写”。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参考从内容或作用角度作答的提示和例句的格式,准确给相关问题定位。解这类试题需要具备很强的概括能力,尤其是总结部分应该看到提示语。
  参考答案:(1)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
  (2)开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可从新式人才、新式学校等方面举例阐述其作用。如:詹天佑留学归国,成为著名铁路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促进了近代交通发展。戊戌变法时开办京师大学堂,促进近代文化教育发展。
  (3)特点:社会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政府干预。
  评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负担,稳定了社会秩序;刺激了消费和生产,促进了经济复苏。
  (4)答案要点举例:(从内容或作用角度作答,观点正确,内容具体,即可得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
  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这种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39.科技革命使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些国家结合自身条件,抓住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重要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晚期,德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受”,1886年到1890年间,德国六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德国依靠高度合理化的生产体制,将世界市场上合成工业的垄断权从英国人手里夺得。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大量资金,使它们能够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制和社会机构,推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1)概括上引材料所述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解析:本题第(1)问考查世界近代史上德国经济发展的情况,重点考查考生阅读信息和分析整合的能力,属于能力立意试题。考生不要一见到“19世纪晚期”“德国”就不假思索地用教材中的知识解答,而一定要审清题目要求,用材料给的观点作答。
  参考答案:(1)政府扶植经济发展;建立合理化生产体制;鼓励利用先进科技成果。
  40.北京奥运圣火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南昌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3)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每一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排序:图()→图()→图()。
  历史意义:
  图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第(3)问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红色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内容,属于能力立意试题。同时结合热点问题奥运圣火传递,考查考生辨别历史事件因果联系的能力。注意在回答每幅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这一熟悉的知识时,要把自己的思维模式转换到相关内容上。
  参考答案:(3)排序:15→14→13。
  图13:建立了全国性的红色政权。
  图14:创建了第一支坚强的红军部队;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图1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了。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
  1.试题在知识考查上突出主干内容,注重扩大覆盖面
  首先,试题注重对学科主干内容的考查。如第15题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纲领性文件,第17题新航路开辟影响中的“价格革命”,第20题世界近代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亚洲革命风暴与亚洲的觉醒,第21题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十月革命,第37题古代中外历史上的改革(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罗斯福新政、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历史高考对学科知识的考查仍将强调最基础的构成学科体系的主干内容。
  其次,试题的知识覆盖面相对比较广。试题考查的时间跨度大,如第12、13题既考先秦夏、商、西周的历史,又考查从西汉一直到明清的相关内容,时间跨度约3000多年;第37题,涉及高中阶段所学教材五本书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及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同时隐性考查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内容广泛,涉及历史学习内容的各个方面,政治方面如第12题、第37题第(3)和第(4)问、第39题第(1)问;国际关系(包括对外关系)方面如第22题、第23题;经济方面如第13题、第37题第(4)问;文化教育方面如第18题、第37题第(2)问。还有,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及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关系史的内容基本上都涉及了。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有利于提高试题的有效度,有利于学生全面分析认识历史。
  2.运用多样的史料,全面考查考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阅读、调动和运用史料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文综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特点之一。今年北京试题在运用史料设计问题,测试学生的学科能力方面较往年力度加大了。
  第一,试题中运用了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遗址、原始材料等多种信息。
  第二,有些题目学生必须把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如第14题、第15题、第18题、第19题、第37题第(1)问和第(4)问等。
  第三,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调对所学知识与新材料所供信息的整合。如第37题第(2)问“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材料中提到变法主要在于“育人才”和“开学校”,结合教材中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兴办近代教育和培养人才方面的措施及作用回答即可。
  第四,用材料创设问题,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如第19题,利用1958年的《北京晚报》创刊这一历史情境,让考生判断与历史现象描述相符的内容。第37题第(3)问、第39题第(1)问要求考生分别依据材料描述历史现象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第五,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试题中用材料引导考生,让考生从分析材料入手,经过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
  3.试题贴近社会实际,时代气息强
  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历史试题较前几年相比,考查社会热点更突出、更直接,又很好地实现了与历史学科学习内容的相融。试题涉及的社会热点有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改革开放30周年、民生问题、新型工业化道路、四川大地震、和谐世界、教育改革、科教兴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外关系中的新时期外交政策等。试题充分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的联系性,突出以史为鉴、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4.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历史认识及情感
  今年的北京文综卷历史试题更注重以高考为导向,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历史认识及情感。如在去年第37题注重历史学习过程和方法引导这一新设计的基础上,今年的第37题又有所拓展,更强调历史学习的方法体验,“主题发言”的设计,将学生置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切近考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学生回答问题。再如选择题专题一明确提出了“准确把握时空概念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前提”的结论。而运用认识理解历史问题的如“从历史视角观察周边事物,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还有,试卷中揭示的“中华民族有着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传统”及要求认知中国“革命圣火”的燎原之地,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教育。
  三、试题对高三历史复习的启示
  1.强化对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因为基础知识是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高三历史复习要明确考纲的内容要求,依据考纲,依托教材,理清教材的基本线索,对基础知识(历史概念、基本史实、历史过程、历史结论、发展线索、阶段特征)全面系统掌握,加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科主干知识如中国近代史部分有: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近代前期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近代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大斗争、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及国际地位变化等。我们要知道,高考试题要求大家的不是对某一历史知识点的单纯记忆,而是注重对事物的结构、变化发展等整体性的分析理解。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理解并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利于调动和运用知识。对重大历史问题,要能用新的观点来说明,如以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构建新的历史知识体系。
  2.重视归纳获取不同类型信息的方法
  历史主观性试题,一般都采用以图文资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突出对历史问题解决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在新的情境下,考生要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论、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选取材料新、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联、知识内容跨度大、与现实问题密切结合的试题进行训练。
  重点要训练审题、解题思路和技巧、答案组织及文字表述。尤其需要注意归纳获取不同类型信息的方法,以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如数据图表类信息解读方法:读懂表格的标题,明确表格反映的历史内容;根据设问,对表格数据进行纵向或横向分析,注意时间、分项栏和数据变化的起点和终点,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历史发展阶段,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规律,得出历史认识。
  3.历史学习要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
  高考历史试题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分析,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现实问题的来龙去脉,做到学以致用。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试题必须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现实热点问题很多,是否能作为命题的载体,从近年的试题看,具有学科热点、时政热点和人文热点的综合性热点是命题的重点。需要我们关注的历史学科的长效热点问题有: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祖国统一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自主创新问题,民主与法制问题,国际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问题,能源、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区域史等内容。
其他文献
创意说明:环游全世界是我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环游全宇宙将成为我的新梦想。交通工具嘛,我可以搭乘舒适、方便、快捷的光速宇宙航天船在星际间飞驰,只要一段不长的时间,就能从一个星球飞到另外一个星球上去观光访问,和那里的宇宙人进行友好联谊。瞧,我这个梦想看起来还不错吧!    多功能循环水浴缸(油画棒画)  洪晨昕    创意说明:现在的水资源很紧缺,可是人们在洗澡时浪费水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我就想发
【摘要】本文探究了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说焦虑状况及自我调节策略,包括焦虑产生的原因、表现情况及面对焦虑所采取的各种应对方式。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听说焦虑源于听说课堂和口语测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和学习情景及学习者自身有关,前者大于后者。研究对象因焦虑调节方法呈多样化状态,以积极调节策略为主。  【关键词】高职学生;听说焦虑;调节策略  【作者简介】沈晓平,女,桂林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
目前,中职生的生源素质低,厌学情绪严重,基础知识差,而英语尤为严重,学生连基本的单词都不知道,上课如同听“天书”,无视英语老师的存在,动辄就厌学、逃学,出现上述现象并非都是学生自身所过,有主观和客观因素所致。但主要的还是学习者自信心不足的问题。那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呢?  一、自尊自爱争自信  自信心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地自我评价的一种行为表现能力,它在学习过程中
When it comes to contemporary political theory, people constantly make comparison between works of Foucault and Marx. While most theses focus on Foucault’s and Marx’s theory of power, this essay discu
【摘要】当今社会,英语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既是一门帮助国人实现与世界沟通的中介语言,更是中国与国际化接轨的重要渠道。所以尤其在高中时期,教师不仅要从正面激励学生严谨对待英语学习,更要善加利用批判性思维在教学的优势,让高中生处于一种激昂亢奋的精神状态提出自己的质疑,施展好奇心与创新能力。本文提倡自由性质的批判性教育,并研讨了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点滴中渗透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摘要】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以及卓越的教学思想比誉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反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教育本身的规律,符合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的趋势。跨专业课程又称为项目教学法,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结合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我院英语公共课的教学改革指导方向是以教师布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无可例外地收到了影响。当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错位现象。传统人才衡量标准已发生改变,商务英语英语人才的培养应主动探索新的途径,其中教学模式的升级与实践课程的系统化是当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主要方向。  一、教学模式的升级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逐渐深入融合。传统教育模
【摘要】在日常英语学习中恰当运用英文歌曲,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接触国外文化的机会,还能够缓解我们学习英语的紧张氛围,使我们更加轻松地学习英语。基于此,因笔者非常喜爱英文歌曲,故借本文将其融于英语学习中,从而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英文歌曲 学习 作用 方式  合理利用英文歌曲进行辅助学习,是培养我们高中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是培养我们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其不仅
如果一定要对下半年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做个预测,我们认为CUlv将会成为热点明星。因为,它的出现让我们发现,原来高高在上的超轻薄电脑也能如此平易近人。  其实,轻薄便携这个笔记本电脑的立身之本,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忽略过,大多数的经典笔记本电脑都采用了超轻薄的设计思路,已经能说明问题。而超轻薄机型本身易于携带,而且性能和功能都有较好保证的特性,让大多数消费者都难以抗拒。只不过,传统超轻薄机型长期以来都是高
由于IT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不良现象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厂商的重视,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创新也成为必然,连常年变化不大的键鼠领域亦是如此。近日,双飞燕就推出一款很有特色的零延迟无线光电套7100,独创数字键具备鼠标功能的设计使人耳目一新。  双飞燕零延迟无线光电套7100中的鼠标是曾获得《微型计算机》编辑选择奖的产品G7630。这款鼠标采用银灰色上盖 黑色底座设计,造型符合人体工学原理,握持时能较好地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