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情景教学让儿童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巧置情境身临其境直观性强
  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因此语文课中作为主体教育的教师应目中有学生,课中有情感。丢掉课堂教学那冷冰冰的知识惟我独尊,“正确”和“错误”的判断轮番登场,简单的演绎推进,换成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情感意志的活动。学习材料、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交流融会,形成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涌起情感的波澜,在入情入境中感受学习,加深体验,生动地学习。
  一、恰当运用媒体,引导学生入境动情
  电教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恰当运用媒体,可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生动地学习。
  例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当学生了解到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时,教师演示配乐的CAI课件:静静的夜里,星光在闪耀,敬爱的周总理在专注地伏案工作。同步演示练习题:“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我情不自禁地想,我更想轻轻地对周总理说。”有效地调动学生内在的感情积累,使学生入境生情,以情促练。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真情实感。
  生1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周总理认真工作的情景:夜深了,周围的灯一盏一盏地灭了,惟独周总理房子里的灯还亮着。透过灯光,可以看见周总理在一句一句地审阅文件。夜静极了,我甚至可以听见笔在纸上划过发出的声音。我情不自禁地想:总理,您为新中國的建设付出的太多了。我多想是您的卫士,能为您送上一杯杯热腾腾的绿茶。我更想轻轻地对周总理说:“您辛苦了,一定要注意身体!”
  生2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周总理穿着朴素的中山装,坐在陈设极其简单的办公室里不辞劳苦地工作的情景。我情不自禁地想:要是我的手里有一根魔术棒该多好啊!我要为周总理变一根神奇的笔,帮总理快点批完文件。我又想变出一件大衣,披在总理的身上。我还想变出一张床,让总理躺下来好好睡一觉!我更想轻轻对总理说:“总理,您太辛苦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
  二、适时持续强化情境,升华学生体验
  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展示,令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教学活动中,还要密切注意把握各种教学时机,采用多种手段,持续强化情境,渲染情境的氛围,使设置的教学情境随着教学活动的步步推进,得到持续的强化,越来越鲜明、生动。这样,学生感受就会越来月越清晰、深刻,情绪越来越饱满,体验也随之不断深化、升华。
  持续强化情境,可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1)精选资料,适时补充。精选与学习材料相关的资料,适时补充,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深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中生动地学。
  教学《一夜的工作》,在学生理解“一夜”和“每个晚上”的内在联系后,适时补充一段反映周总理病重期间忘我工作的资料:“周总理已是76岁的高龄的时候,身患癌症,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做大手术6次,小手术8次,而他的工作时间在18~22小时的日子有44天,和中央有关负责同志谈话216次,接见外宾63次,在住院的医院里召开会议20次。我们的周总理几十年如一日,都这样工作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目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一夜”和“每个晚上”的层面上,而是深化到对总理一生工作的认识——这一夜工作的情景是总理一生生活的缩影,升华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加崇敬、爱戴周总理。这样,课堂内既有大量信息的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课堂内外沟通,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2)巧借契机,充分操作。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这就像雏鹰的翅膀是在飞翔的活动中练硬的。因此要善于发现,捕捉教学中利于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手操作的内容和时机,让学生亲身操作实践,充分感受认识,变学生的“坐中学”为“做中学”学生会自然进入激情参与状态,生动地学。
  学习习作训练《烧不坏的手帕》一课时,以往都是由教师来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再由教师阐述其中的奥秘。这样学生的体会并不是很深,也无法发现实验中还存在的其他问题。其实这个实验只要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醒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亲手实践,在实验中获得体验。老师分好组,各组领好实验器具,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实验结束后老师再道出手帕烧不坏的原因,并鼓励学生谈谈感受。学生感悟到了许多。他们用自己的这样表述:
  生1 我现在终于明白我刚才那快手怕为什么一个角被烧焦的原因了,我在做的时候没有把那个角在酒精里浸透。
  生2 我也知道了我的那块手帕被烧焦的原因了,我那块手帕燃烧的时间太长了,手帕中起了保护作用的那30%的水也被烧掉了,我应该及时的把火熄灭就不会那么惨了。
  生3 我发现在燃烧时用镊子将手帕不断的团起来,缩小它燃烧的面积,手帕坚持的时间会更久。   生4 在手帕燃烧过程中,我还特意沿着盘子的边缘滴入一些水,手帕也能坚持更久。原来是我为手帕增加了保护它的那30%的水。
  生5 老师照这么看来酒精浓度越高它就越容易被烧坏了。
  生6 在手帕燃烧过程中能感受到一股热气在往上窜,我现在也知道了,因为酒精易挥发,同时也更容易带走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从而延长了手帕燃烧的时间。
  ……
  学生在操作中的感悟远远超过了老师的想象,思维的独特、表达的活跃、情绪的高涨、互动的积极都使课堂呈现出生动的教学情景。此次的习作也获得了成功。
  (3)入境体验,角色扮演。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利用角色效应,让孩子扮演、担当特定的,而又是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或朗读复述,或报告见闻,或演示操作,或描画表演,或主持裁决,都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活动中孩子担当、扮演“他角色”的新鲜感与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兴奋不已。儿童在情感趋动下,主动投入的那种“力”,几乎是无法遏制的。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符号化了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真切。这正是在特定情境下,角色转换所产生的积极结果。学生的学习也会因罩上浓厚的情感而焕发出生动的光彩。
  教学《公鸡的脸红了》一课时,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风停了,雨止了,屋顶修好了。公鸡望着他的好邻居,脸红了的情景。老师作大松一口气的状态:现在风雨过去了,公鸡的屋顶经过邻居们齐心协力的帮助终于修好了。即而转变语调,长叹一口气:可是此时的公鸡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望着可爱的邻居他的脸刷一下红了。老师请了一位学生上前,为他戴上了红着脸的公鸡头饰,学生也心领神会羞愧地低下了头。此时老师又引导学生:假如你是公鸡的好邻居兔子、鸭子和松鼠你想跟他说些什么呢?
  你愿意扮演谁就请上来戴上头饰和公鸡说说心里话吧!学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入境入情地扮演開了。
  生1 (扮成了小兔)公鸡大哥你别难过了,那天借篮子的事你就别放心上了,我也不会放心上的。(公鸡)谢谢你小兔,没想到你对我这么好,我以前那样对你真是太不应该了。
  生2 (扮成了小鸭子)上前拍了拍公鸡的肩膀,我们以后还是好邻居,开心点以后一起玩。(公鸡)好的,以后你要我做什么我一定会帮你的。
  生3 (扮成了松鼠)嗨!我们是好邻居吗,别难过了,看你现在这样子我想你也一定认识到自己错了,能知错就改你真是个好孩子。
  生4 (扮成了小鸭子)公鸡,我的蝴蝶结还没解开呢,一直都放在家里,你能帮我去解开吗?(两人相视笑了)
  老师也满面自豪的说:我们的小邻居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多想也有这样的好邻居啊!
  此刻,师生共同沉浸在角色扮演的氛围中,焕发出高涨的学习热情。他们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体会着作为邻里因该具有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真诚宽容的品质。品味着故事的童趣美,生活美,展现着自己最朴实的童真。
  在老师巧妙设置的情境中,课堂内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课堂内外沟通,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因之而愈显生动。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置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促进他们在生动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能动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较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教与学呈现出高度协调、和谐的特点。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试图从列举教法和学法上,以“自读自悟,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以情激情,培养学生探究的品质→引导反思,培养学生探究的思维”这个逐步递进的程式来探讨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学习能力培养  “探究”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深入分析和理解问题的金钥匙。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灌输和一般问题的启发引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高中语文课本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教学当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语文思维的培养。在教育改革的现代,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过去的那种”填鸭式”的教学,而应该注重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加强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进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关键词】语文思维培养教育  就
期刊
Stream Control Transport Protocol(SCTP)-based handover is supposedly the best suit for current mobile Internet users. However, prevalent SCTP-based handover sol
【摘要】多媒体技术不但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多媒体综合运用文字、符号、图像、声音等的巧妙结合,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兴趣,拓展学习的空间,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开放性,丰富优化了课堂教学。于是很多老师把它当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语文教学中不合理地加以运用,反而影响了课堂效果。到底该如何使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果。本文主要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
期刊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何营
期刊
近年来,在小学阶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事实。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务之急。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教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语文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
期刊
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现代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而学校教育肩负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能否培养出既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又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四有”新人,关键取决于学校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学校教育改革,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挖掘学生创新潜能,激
期刊
近几年来,上海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高楼广厦、商场住区遍地开花,如今的上海已是一个面目全新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地域区位,也不只表达为人